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吴柏清  何政伟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4):433-434,439
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丰富,特征典型,研究观赏价值重大。公园地质遗迹以喀斯特地貌和构造遗迹为主,高登山石林、天池湖、白崖、晶然山、宝鼎是公园内重要的地质遗迹。高登山石林具有奇、秀、幽的特征,石林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岩溶地区石漠化特征对比鲜明;天池湖为四川省最大的构造岩溶湖,其形成和演化过程复杂。研究表明,二叠系、三叠系灰岩层是公园主要的成景地层,华蓥山断裂、华蓥山背斜是影响园区地质遗迹发育分布的主要因素,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地质遗迹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岩溶地下河在西南地区分布极广,作为当地重要的生活和生产水源,近年来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硝酸盐污染是岩溶地下河面临的最突出最普遍的问题之一。且由于岩溶地区含水层的高度非均质性,使得硝酸盐的分布及其形成规律很难通过模拟手段揭示。本文选取广西柳州市大良镇官村的典型岩溶地下河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丰水期和枯水期系统采集不同水体样品。通过水化学及氢氧同位素示踪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硝酸盐浓度及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岩溶地下河系统中,丰水期和枯水期硝酸盐浓度变化趋势一致,上湖洞到下湖洞段硝酸盐浓度逐渐升高,下湖洞到地下河出口硝酸盐浓度呈降低趋势;水体明显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水体中的硝酸盐主要来自农业源和生活源,农业源的输入对水体中硝酸盐浓度的影响较强;由于不同季节地下河系统硝酸盐来源的差异及补给水的不同,使地下河系统不同水体的氢氧同位素特征和硝酸盐浓度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丰水期水体中硝酸盐平均浓度大于枯水期硝酸盐平均浓度;受外源硝酸盐输入、不同补给水的混合作用及还原作用的影响,岩溶地下河系统中不同水体的硝酸盐浓度分布亦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本研究通过示踪的方法分析了硝酸盐在岩溶地下河系统中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岩溶地区面源污染防治策略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海隧道是中国云南国际铁路通道昆明-河口线上的主要工程,也是云南省在建的最长隧道。隧道全长10 302 m,全隧道为单面坡,最大坡度为20.4‰。该隧道在通海县境邻近杞麓湖,作为通海县重要的水资源,杞麓湖具有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航运、旅游、水产养殖等功能,是通海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隧道施工以来,在进出口的数个出水点涌出大量的地下水,由于工程区为生态敏感的岩溶地区,因此亟需查明隧道涌水与周边杞麓湖等水体的水力联系。通过对隧址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在充分了解区域构造环境、褶皱与断裂特征、掌握地下水含水岩组及其富水特性、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的基础上,划分出隧址区的水文地质单元,结合隧道施工涌水状况以及已开挖段所揭示的地质条件等,利用地质原形研究和同位素分析等方法重点分析隧道涌水来源及其与杞麓湖的水力联系,明确隧道工程对周边地区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细沟侵蚀是坡面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华蓥山天池土地整理研究区选取有代表性的细沟,详细测量了其数量特征,对细沟在人工胁迫下的侵蚀过程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有水泥硬化地块的存在,使细沟初始化速度大大加快;平均沟宽表现为先增后减,平均沟深表现为先减后增再减,平均宽深比表现为先增后减再增.该研究对于正确认识人工胁迫下坡面细沟侵蚀的发育特征及其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瑞  许模  范辰辰  王橚橦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2):316-319,327
四川盆地南缘古蔺—叙永一带岩溶发育具有鲜明的规律特征,多级水平溶洞说明研究区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地质时期,代表了主要的水平溶蚀作用,相邻两层不同高程的溶洞之间则被垂向的溶洞、溶隙所串联,又反映了以垂向溶蚀作用为主的另一个时期,水平和垂向溶蚀的交替出现是本区岩溶的一个重要形式,同时以岩溶为介质的阶梯状管道流特征十分明显。文中统计了研究区内各岩溶类型的基本发育特征,总结了岩溶发育的高程分带以及岩溶管道流循环特征,探讨了该类岩溶模式除受到挽近构造运动作间歇性上升的影响外,河谷下蚀变迁以及地下水循环演化也是形成区内多级岩溶的因素之一,从而为人类工程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岩溶区是地球上最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探明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与协同关系,对区域生态治理决策和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当量因子法、相关系数及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定量分析了2000—2020年石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及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石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0年的20.47亿元持续增长至2020年的21.82亿元,增幅为6.60%,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稳定,高等级区主要分布在水域地区以及植被覆盖较高的丘陵山区,低等级区集中分布在建设用地相对集中和岩溶石漠化严重的区域;(2)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表明石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修订后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3)研究期内,协同关系是石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主导关系,协同率为68.60%,权衡关系主要存在于食物生产、维持养分循环与其他子系统关系中,权衡率达29.75%;(4)数量上,4种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自相关,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对权衡与协同关系异质性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石林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及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的经济转型问题是日前非常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矿区内存留的矿业遗迹,建立矿山公园,是该类矿业城市进行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之一。矿业遗迹是矿产已被人类开采利用或已被采空的特定空间地域,探讨矿业遗迹景观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对矿山公园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矿业遗迹进行定义,并对矿业遗迹景观资源进行分类;同时分析了国内外对矿业遗迹景观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现状,提出矿业遗迹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意义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伏流与暗河均属地下暗流,是两种极为相似的现代地貌。虽然二者最终都以地下河出口的形式排泄出露,但实为不同的岩溶水文地质现象。伏流是地表水在岩溶地区的管道状潜伏段,而暗河是具有河流主要特征的岩溶水地下管道。通常在生产生活中并未严格界定,且已有研究大多也只对其概念进行了区分,二者的各项属性有何差异却鲜有提及。该文详细分析了川南古叙岩溶区14条伏流,24条暗河各要素,包括:出口出露高程、发育层位、构造、所属水系、水化学和空间展布。通过对各因子的统计后发现,伏流和暗河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性,且主要体现在出口出露高程、所属构造、水系、水化学和空间展布5个方面,并在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各差异性产生的原因。这对于维持区内生态环境平衡,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河系,展开专水专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矿业的发展,对山体自然环境、周边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是治理矿业废弃地的有效方向,但目前其建设当中还存在较多问题。以重庆铜锣山国家矿山公园为例,针对出现的问题,生态修复主要包括山体、水系、林地、土壤及矿坑带治理修复;对矿坑遗迹进行分级保护及利用;运用景观设计学及大地艺术两种理论进行改造,构建生态休闲空间、发展工业旅游,充分发挥矿山遗迹的资源优势,设计打造秘境峡谷、矿韵之芯、水石迷宫、拓梦工厂、云顶石间等旅游景点。并提出"以生态修复为基础,以景观规划设计为方法,应用新技术辅助景观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合山煤田区119个钻孔揭露的溶洞数量、线溶洞率与高程之间的关系,地表岩溶出露的形态、位置、地下强径流带分布状况的研究,总结区内岩溶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发育规律,并从区内岩石的物质基础、构造条件、水化学特征、水的循环交替作用等4个方面阐述区内岩溶的发育机制.结果表明:煤田区岩溶发育具有平面上的不均一性和垂向上的成层分布特征.前者体现岩溶在平面上发育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后者反映间歇性上升的新构造运动及侵蚀、溶蚀基准面和可溶岩出露厚度的变化对岩溶发育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西昌黄联土林的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昌黄联土林位于安宁河左岸的谷坡地带,它是发育在一套冰水冻融泥石流堆积体之上的地貌景观。文中重点阐述了土林发育的自然地质背景:气候、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提出了土林是在特定的物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内外动力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貌景观。具有一定规模的黄联土林拥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和一定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区湿地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的发生,人们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保护与重建越来越重视,三峡工程的兴建为整个长江经济开发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不可忽视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探讨人类活动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用系统分析法把库区生态环境分为森林、水域和坡地3个子系统,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提出库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3.
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石流孕灾环境和流域形态是泥石流发育及其活动的基础,把握孕灾环境和流域形态特征对开展泥石流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白龙江泥石流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从区域构造环境、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降水等方面研究了流域泥石流的孕灾环境特征,探讨了各因子与泥石流分布的耦合关系。针对白龙江干流250条泥石流沟,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其流域面积、主沟长和相对高差等重要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明确了干流泥石流的流域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4.
An assemblage of coatings in cryoaridic soils (Skeletic Cambisols Protocalcic) of southwestern Tyva is considered as a key block of soil memory, which is an intrasoil archive of landscape and climate changes in regional geosystems in the Holocene. The results of hierarchical macro-, meso-, and micromorphological studies of a large assemblage of coatings and the data on the X-ray microanalysis of coatings and composition of stable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as well as on radiocarbon dating of coatings are presented. The synthesis of the results made it possible to reconstruct the main evolutionary phases of cryoaridic soils in the Holocene and landscape and climate changes that induced their alteration. The following climatogenic evolutionary phases of pedogenesis were distinguished: (1) formation of microsparite–micritic dense silica-containing coatings due to short-term fluctuations of the shallow alkaline bicarbonate groundwater level in the semiarid–arid climate; (2) formation of sparitic dense coatings under the slow accumulation of carbonates from low-mineralized bicarbonate water at the higher lake level as compared to the present one in the less arid conditions; (3) the eluvial-illuvial formation of micritic loose coatings under stable automorphic semiarid conditions; (4) formation of Fe-humus coatings in cool humid climate (Al–Fe-humus phase of pedogenesis); (5) the recommencement of the eluvial-illuvial formation of micritic loose coatings under aridization of the last thousand years of the Holocene.  相似文献   

15.
耕地保护是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研究西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辨析了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系列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6.
北方农牧交错带界线变迁区的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交错带是相邻生态系统的边缘交汇带,是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和人为干扰响应较为敏感的地段。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影响下,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位置和界线不断变迁,界线变迁区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也处于快速的变化之中。该文基于气象和土地利用数据,利用遥感、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界定了北方农牧交错带及界线变迁区的地理位置,并分析了1986-2000年界线变迁区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西北界、东南界缓冲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不同地类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存在明显区域差异;(2)西北界、东南界缓冲区景观重心迁移的距离和方向、景观格局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以卫星遥感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采用ETM影像数据,进行融合、镶嵌、裁剪等处理,制作出影像图,以野外勘察为辅助手段,结合研究区地质资料分析,对新疆东部主要含煤区——三塘湖盆地、吐哈盆地,进行地层、线性、环形构造等遥感地质解译研究。研究表明区内主要地层为泥盆系、石炭系、侏罗系、第四系等,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三塘湖盆地主要控煤线性构造为北西断裂构造,吐哈盆地则为北东、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含煤区环形构造主要为侵入体所致,并分析了主要含煤区的地质特征及煤炭的赋存规律,对今后的煤炭资源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一种粗糙集改进方法,针对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典型冰碛湖,认为溃决危险性冰碛湖具有冰川地貌陡峭,冰川活动频繁,湖盆规模较大,终碛堤稳定性差以及气候湿热等5大特征。选取了冰碛湖溃决危险性评价指标,综合实际调查结果确定各指标权重,并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对其进行了验证。根据权重值得出影响冰碛湖溃决的最重要特征是冰碛堤稳定性(权重为0.42),次重要为气候特征(权重为0.18),另3项特征(权重均约为0.13)接近。评价指标重要性等级为:终碛堤宽度、水热组合为重要影响因素;距冰舌前段距离、冰湖面积、海拔高度为中等影响因素;背水坡度、终碛堤平均颗粒粒度为一般影响因素。模糊综合评判结果与实际调查接近一致,权重的准确性较高,对于我国冰碛湖的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