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叶枣炭疽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叶枣炭疽病病原菌 [Colletotrichumcoccodes (Wallr .)Hughes]在 2 5~ 30℃ ,pH 5~ 6时最适宜生长 ;PDA、PSA培养基最适宜病原菌丝生长 ,而OMA培养基最适宜病原菌产孢 ;麦芽糖是病菌生长的最适碳源 ,蛋白胨是最佳氮源 ;光照对病菌的生长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香菇又叫冬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2℃,而最适温度范围为23℃~25℃,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25℃,以12℃~18℃最适宜.  相似文献   

3.
设施草莓如何进行温湿度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文胜 《北京农业》2002,(10):18-19
温、湿度的有效控制,是保护地栽培成功的重要环节,我们应明确草莓各生长阶段的温度需求,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调节,以保证草莓正常的生长发育.草莓对温度适应性强,根系在2℃时开始活动,5℃以上时芽开始萌动.根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15~20℃,植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20~25℃;花芽分化适宜温度为5~25℃,低于5℃,超过25℃均不能进行花芽分化;花期温度20~25℃有利花粉发芽,13.8~20.6℃有利于花药开裂;果实膨大前期白天25~28℃,夜间8~10℃,后期白天22~25℃,夜间5~8℃,5℃以下草莓进入休眼,30℃以上影响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4.
采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法,研究了甜瓜黑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PSA和PDA培养基最适合病菌菌丝的生长,麦芽糖琼脂培养基最适宜孢子的产生;菌丝在5~35℃范围内均能生长,但最适的温度是25℃和30℃;菌丝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7~9,菌落产孢的适宜pH值为5~7,全光照条件可促进菌丝的生长。在测试的碳源中,麦芽糖最适宜菌丝生长,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最适宜产孢;氮源中以蛋白胨、酵母膏和牛肉膏最适宜菌丝生长,硝酸钾和尿素最适宜产孢。甜瓜黑斑病菌对淀粉的利用能力很强。生长速率法测定病菌对7种杀菌剂的抑制作用,咪鲜胺锰盐和苯醚甲环唑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5.
刺五加黑斑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不同酸碱度和不同光照条件下刺五加黑斑病病原菌的生长速率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5~35℃病原菌均可以生长,较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0℃,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在pH2~12时病原菌均可以生长,pH 6时最适生长;不同光照条件对病原菌菌落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连续紫外灯照射的菌落生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6.
对段木栽培银耳过程中新出现的瓦灰霉病害的病原菌球黑孢菌(NigrosporasphaericaMason)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3~26℃,最适产孢温度为23℃;最适宜生长的pH为6~7,最适产孢pH为5~6,Mg2+、K+等矿质元素能促进瓦灰霉病菌菌丝的生长和产孢。  相似文献   

7.
1.栽培季节:草菇属高温菌类,草菇菌丝体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5~40℃,最适宜温度为30~35℃,子实体生长的温度为26~34℃,最适宜的温度为28~30℃,一般于每年6~8月进行栽培。2.栽培原料:棉籽壳、稻草、玉米芯、麦秸。  相似文献   

8.
一、荞子的生长条件荞子是喜温作物,生育期要求10℃以上的积温1100~2100℃,荞子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温度为15~30℃,播种后4~5天就能整齐出苗,生育阶段最适宜的温度是18~22℃,同时荞子是喜湿短日照作物。从出苗到开花的生育前期,宜在长日照条件下生育;  相似文献   

9.
<正>1.严把温度关。大棚西红柿生长温度是10~35℃,月平均温度为20~25℃的季节最适宜生长。白天,上午温度23~28℃,最高不得超过35℃;下午逐步降温至23℃时闭棚。夜间温度15~18℃为好。昼夜温差以10~13℃为宜,温度低于10℃生长受到抑制,低于5℃植株停止生长。当温度达到1~2℃时,植株、果实均遭受冻害。  相似文献   

10.
栽培季节草菇属高温菌类,草菇菌丝体生长的适温范围为15~40℃,最适宜温度为30~35℃,子实体生长的温度为26~34℃,最适宜的温度为28~30℃。一般于每年6-8月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11.
紫红蘑菇菌丝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碳源、氮源、温度、pH值和不同培养基对紫红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中可溶性淀粉对紫红蘑菇的菌丝生长最有利,其次为蔗糖.氮源中牛肉膏最好,其次为蛋白胨;经温度梯度试验得出紫红蘑菇菌丝生长温度为5~35 ℃ ,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 ℃.紫红蘑菇最适宜的pH值为9.8,较其它食用菌差异很大.其最适宜的培养基为小麦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正温度:黄瓜喜热、怕冷,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2℃,在0℃~2℃条件下植株即冻死,5℃~10℃时有遭受冻害的可能,若经低温锻炼,可忍受3℃的低温;10℃~12℃以下生理活动失调,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止生育。光合作用最适宜温度为25℃~32℃,35℃左右时其同化产量与呼吸消耗处于平衡状态。高于35℃时其呼吸消耗大于光合产量,40℃~45℃时其细胞内原生质流动停  相似文献   

13.
为选择适合豫北地区果园生草的种类,本试验以梨园为栽植地,分别选择白三叶、紫花苜蓿、鼠尾草和蒲公英进行栽植。结果表明,白三叶、紫花苜蓿、鼠尾草和蒲公英的生长情况可以满足豫北地区果园生产需求。在夏季高温干旱时,白三叶、紫花苜蓿、鼠尾草、蒲公英生草区日均空气温度均比清耕区降低了1~3℃,空气湿度比清耕区高8%~15%,土壤温度明显低于清耕区2~5℃,其中白三叶在改善果园小环境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木荷苗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荷苗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黑褐色,大小是86.6~198.8μm×49.5~123.2μm,分生孢子单细胞,长圆形,大小为 6.4~7.5μm×2.5~3.0μm,分生孢子梗分枝;鉴定为Dend-rophoma sp.菌丝生长最适宜的培养基是PDA,最适宜pH值是6,最适宜的相对湿度93%;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的营养液是5%葡萄糖,最适宜pH值6,但需较高的相对湿度,最适宜的温度25—30℃。  相似文献   

15.
一、黄瓜。是典型的喜温性蔬菜,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生长发育最适温度 18~ 32℃,在 12℃以下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 5℃以下有受冻害的危险。不同生育时期对温度要求也不一样,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 13℃,最适宜温度是 28~ 30℃, 35℃以上发芽率反而降低;幼苗期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16.
杨建东 《现代农业》2009,(12):68-68
一、防寒保湿 温度是鸡群生长、发挥生产性能的重要条件。鸡群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18~23℃,如果低于5℃,产蛋量和饲料转化率都会明显下降。因此,应根据鸡舍的构造不同,实行防寒保湿措施,保持舍内温度不低于13℃,最好控制在15℃以上。  相似文献   

17.
葡萄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温度、pH值、碳源、氮源、光照对病原菌生长及产孢影响以及温度、pH值、营养、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果表明,病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适产孢温度为20 ℃;孢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30~35 ℃.该病菌对酸碱度适应性较强,菌生长适宜pH值范围是3~7,适pH值为4;最适宜产孢pH值为5,子萌发最适pH值为5~6.不同营养试验表明,碳源中,糖最利于病原菌生长和产孢,%麦芽糖、1%葡萄糖溶液利于孢子萌发;在氮源中,化铵最适于病菌生长和产孢,子在1%酵母浸膏溶液中萌发最好.光照利于病菌生长,抑制产孢;孢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茎叶生长以20℃左右为最适宜,气温达到30℃时,会使茎变细、叶面积缩小,不利于后期块茎积累养分。块茎膨大要求较低温度,最适宜的土温是16℃~18℃,当土温为20℃时,块茎生长缓慢,25℃时块茎几乎停止膨大,当土温达30℃左右时,块茎完全停止生长。因此,  相似文献   

19.
1、温度金针菇的各生长阶段对温度要求不同,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3~34℃,最适温度23℃左右;子实体分化要求的温度为10~15℃,最适宜温度为12~13℃,原基可在10~20℃的范围生长,超过23℃,形成的原基会萎缩消失。子实体正  相似文献   

20.
黄瓜是喜温蔬菜,既不耐寒,又不耐高温.黄瓜生长的适宜温度一般为15~32℃,不同生长发育期的适宜温度不同,种子发芽期适宜温度为25~30℃,幼苗期适宜的温度为10~30℃.气温低于12℃时黄瓜生长发育缓慢,低于5℃停止生长受到冷害,在栽培中把8℃作为黄瓜生产的最低温度限.气温高于35℃,黄瓜的生长发育受阻,植株早衰,畸形瓜增多.黄瓜生长适宜的相对空气湿度为60%~90%,生育过程中最适宜的相对湿度是苗期低、成株高,夜间低、白天高.黄瓜根系的适温范围基本上与地上部分植株相同,但最适宜的温度为20~25℃,比地上部分的最适温度低,地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黄瓜的生长.黄瓜的光合作用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在大棚栽培中人工施用二氧化碳肥料,对黄瓜的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作用.黄瓜喜湿,又怕涝怕旱,根系分布较浅,根群弱,吸水肥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