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竹子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综述近年来竹子的组织培养研究,得出外植体取材是竹子组织培养的关键因素,不同外植体组织培养选用不同的植物激素组合。竹子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主要为MS培养基。茎尖和花序分别以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方式再生植株。竹子组织培养研究有助于竹子的微繁殖、转基因、无性系变异品种等方面的育种。  相似文献   

2.
竹子组织培养研究的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简要概述了竹子组织培养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讨论了竹子组织培养的潜力和问题 ,特别讨论了组织培养技术在竹子快速繁殖、品种选育、基因工程以及竹子杂交育种等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诱人前景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近10年来我国竹子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情况。以论文和技术专利为表现载体,主要内容涉及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培养基配方、试管植株移植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针对竹子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褐化、玻璃化、生长衰退等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对未来竹子组织培养研究与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竹子组织培养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竹子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与现状。从植株再生途径、外植体和培养基的选择、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添加物的使用几方面总结了竹子组织培养技术的经验,探讨了竹子组织培养在快速繁殖、遗传育种、离体成花3个领域的应用。最后提出了当前竹子组织培养的难点,并对今后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从抗寒性研究、抗旱性研究、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方面对我国北方地区竹子引种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目前还存在的地理环境因子限制,抗逆性方面的研究还须加强,组织培养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引种驯化及抗逆性研究,充分应用原有竹种并引进新的竹种,注重科学管理等引种栽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竹子生长快、周期短、用途广泛,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由于竹子的开花周期长、结实率低,新品种培育极为困难,极大地影响了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竹子育种工作成为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文中在介绍竹子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综述近年来竹子再生过程中外植体的类型和发育阶段、培养基的选择、生长调节剂和添加物的使用以及遗传转化过程中农杆菌菌液浓度、培养条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讨论了竹子遗传改良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技术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据纽约《中报》七月十日报道,台湾中央研究院的黄丽春博士,采用组织培养法,已成功地在试管中培育竹苗。这是世界上研究试管竹子的第一个成功者。黄丽春的方法是把竹子的侧芽取下,经过培养后,诱导细胞不断分裂。分裂的细胞长出不定芽,就能分化成竹苗。现在她的试验室里摆满了试管竹子,有的试管里还只有绿绿的竹子侧芽组织,上面已萌发了细细的小  相似文献   

8.
至今有关竹子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还很少被报道过。美国的Huang和 Murashige在一篇论文中报道说,他们已把4个竹种的愈合组织引入试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愈合组织可以再生成一完整植株。组织培养在竹子方面的应用已有先例,即植物变异的查明与分离。美国学者把Bambusa glaucescens  相似文献   

9.
生物技术在竹子育种上有重要意义。从组织培养、分子标记、开花人工诱导和群因工程育种4个方面总结了生物技术在竹子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探讨了将来可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竹子育种工作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回顾20多年的竹子育种工作,指出主要成绩是:(1)培育出一批优良杂种,这些杂种生长旺盛,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广,种植面积约有666公顷。(2)竹子的组织培养技术逐渐完善,组织培养与常规育苗技术相结合可以快速繁殖苗,从而可解决优良品种繁殖难、传播难的问题。(3)几种竹子在试管里多次开花,这意味着可以通过组织培养促进竹子开花、保存开花材料,竹子育种工作的水平有希望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4)竹子无性系选育工作开始起步,通过调查发现,现在普遍栽培的品种中,无性系间无论形态、产量、竹笋的风味等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开发利用现有优良无性系是比较现实的一种获得遗传增益的好方法。竹子遗传改良工作今后着眼于定向培育营养价值高、风味好的笋用竹种,抗旱、耐久、纤维素含量高的纸浆竹种及观赏性强的园林竹种。而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是成年竹的组织培养、试管苗花质量的改善及鉴别优良无性系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1.
竹子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子遗传育种研究因为受到其生物学特性的限制,一直进展缓慢。近年来,国内外对竹子遗传育种的研究投入加大,竹子的组织培养技术以及转基因育种发展迅速并获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从遗传基础、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3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竹子遗传育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概述,并提出加强竹子种质资源保护,重视种质资源保存新技术的研究,加强竹子开花机理和开花人工诱导的研究,把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建立稳定的技术平台,以推动竹子遗传育种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生物技术在竹类植物上的应用,包括组织培养和细胞工程、分子标记、竹子试管开花诱导、遗传转化与基因工程等方面,针对竹类植物的生物技术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竹类植物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竹子是世界上用途最广的植物之一。发展竹子生产首先需要解决种苗问题。竹子通常是靠种子、短匐枝、鞭根或母竹分离法繁殖,也有用扦插和压条繁殖。这些方法虽都各有优点,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如目前竹子开花结籽不可预测,母竹分离法运输费用高,短匐枝和鞭根材料来源有限等。为此,现将我国(包括台湾)和印度关于竹子繁殖方法研究的最新成果介绍如下: 一、一节插秆法  相似文献   

14.
竹子集经济、生态、文化价值于一身,是最具开发潜力的绿色植物资源之一,其茎秆是最具开发利用价值的部分。文中概述了竹类植物由笋到茎秆的生长发育研究进展,包括生长规律、形态解剖结构、激素和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4个方面。文中在分析和综述的基础上,指出竹类植物茎秆生长发育研究尚比较薄弱,认为培育符合工业化利用要求和具有高观赏价值的竹子新品种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重点;提出了除常规的培育和经营措施外,分子辅助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将是实现高产、优质、抗逆等竹子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竹子工业化利用效率、实现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工厂化品种繁殖决定于如下两点:1.掌握关于某品种组织培养繁殖方法的知识。2.同其他繁殖方法相比,经济上合算。大多数蕨类植物和草本植物很可能都可以用组织培养繁殖,似乎不必花太多的力量去研究。但对木本植物来说,则非如此,不过,最近这方面的研究正在迅速增加。关于组织培养繁殖方法同其他繁殖方法相比所能得到的经济效益,目前尚无精确的核算。这里讨论两个问题:一、组织培养繁殖方法所需的设备及成本;二、降低繁殖成本的可能途径。关于这两方面要考虑的问题,综述如下:1.实验室整个过程的设备及有关费用组织培养繁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既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和培养。可以通过提高自动化操作的程度,实现培养基生产商业化以及在温室利用自然光照等方法来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6.
丛生竹的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综合报道了20种丛生竹的组织培养,其中15种得到生根小植株.对幼年竹和成年竹各培养阶段的关键技术分别进行了阐述.针对目前竹子离体快速繁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者强调应注意无性系苗的遗传品质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为了降低苗木成本和避免竹林提早开花,竹子组培技术应和常规育苗技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王春华 《湖南林业》2011,(12):41-41
说起竹子,人们都会想起南方。这不奇怪,现在,野生的竹子主要分布于秦岭和淮河以南,而北方的竹子,基本都是移栽的。可是,如果时光倒流几千年,你也许会发现,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在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流域,到处都有竹子的分布。我国丰富的考古材料和历史文献,记录了大量的关于过去自然和社会状况的信息。竺可桢等人利用这些材料,对数千年来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竹子在千岛湖林相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竹子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希望和最具潜力的多功能多效益常绿植物,本文介绍竹子景观、文化、生态、经济效益等功能在千岛湖林相改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越桔巨大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使其组织培养的相关研究前景极为广阔。本文综述国内外关于越桔组织培养的研究情况,并且详尽的筛选出相对适合的培养条件,比较合适的培养基,有效激素及其浓度,以及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针对越桔组织培养过程中生根困难的问题,介绍国内外一些管外生根的成功范例,为越桔组织培养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来探讨竹子问题是竹子研究的新趋势。目前,关于竹子出笋的基因调控机理研究很少,有关竹子开花方面的主要集中于MADS-BOX基因的研究。分子生物学应用最多的是在竹子分类领域,但大多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利用同源基因进化研究相对较少。竹子转基因的初步成功为竹子的遗传育种带来了新的希望。另外,分子生物学在竹子花叶病毒研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总结已有研究基础上,认为竹子开花分子机理研究是今后竹子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