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012年我国玉米产量超过稻谷,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在粮食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日益重 要的地位。探索建立我国玉米商业化育种和种子产业化新体系,已成为我国玉米种业面对的重要课题。通 过对国内外种业发展的对比,分析了我国玉米商业化育种与种子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指出了我国玉米 种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我国玉米种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玉米品种改良的发展历程,以及在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优良杂交种选育及推广、现代育种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分析了中国玉米产业在玉米产量及商品品质、育种技术、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通过加快科技创新、推进转基因产业化进程等举措进一步提升中国玉米育种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商业化育种新形势下玉米品质育种动态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形势下我国玉米的商业化育种现状与发展分析,针对玉米品质育种动态、问题,探讨了今后我国玉米的品质育种相应的改进途径与走向,为当前商业化育种新形势下的玉米品质育种指出了研究、培育及发展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未来我国玉米品种的发展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利用有限的资源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供给是我国农业科学研究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都对玉米育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将对玉米育种的研究方向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未来玉米生产发展中,  相似文献   

5.
李华 《河南农业》2010,(6):39-40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玉米加工业的发展,人们对玉米品种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品种选育已成为新世纪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特色玉米的开发利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甘肃省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应用在农民增产增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种质资源创新能力不足、育种技术和方法落后、对品种抗逆性和适应性重视不够等问题,甘肃玉米育种跟不上本省玉米生产的发展.今后甘肃省玉米育种必须进行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利用SRAP、SSR、SNP等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抗旱、抗病、抗倒等优异种质资源,形成商业化育种的种质基础,以抗旱、丰产、粮饲兼用和适于机械化收获为主要目标,研制与国内外商业化育种发展趋势相一致、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规范化种子扩繁、营销、示范推广模式,形成集育繁推一体的玉米商业化育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玉米加工业的发展,人们对玉米品种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品种选育已成为新世纪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特色玉米的开发利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爆裂玉米是一种用于生产爆米花的重要经济作物。爆裂玉米的主要育种目标是在保证膨爆品质的前提下提高产量、抗性等农艺性状。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爆裂玉米重要性状的分子机制解析。分子育种策略是将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传统育种策略相结合,在未来的爆裂玉米品种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爆裂玉米不同性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总结,为我国爆裂玉米分子育种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量新技术引入玉米育种中,培育出了大量的新品种,使我国玉米育种得到了很大发展。我国玉米育种发展大致呈现以下四个趋势:通过抗逆性育种使玉米产量不断增加;高产稳产育种一直是玉米育种的一个主要目标;分子标记与转基因技术引入到玉米育种之中;特用与专用型玉米育种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种质基础狭窄已经成为我国玉米育种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玉米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成为作物育种研究最重要的发展方向;Tuxpeno是玉米的一个重要种族。本文就其种质的特点以及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上的成功应用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深入利用玉米Tuxpeno种质,进一步探索创建新的种质资源,挖掘新的杂优模式。  相似文献   

11.
通辽市农业科学院玉米育种现状及创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辽市农科院自建院以来,在玉米育种方面一直与国内玉米育种进程一致,以常规育种方法为主,核心种质基础狭窄。生产上用的主栽品种较少,抗风险能力弱,解决的关键在于加强育种技术创新和种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出能够支撑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新自交系和杂交种.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玉米生产中良种良法机械化协调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中国玉米育种和栽培技术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时期良种良法相结合状况,概述了当前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矛盾,简要介绍了美国玉米生产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出了今后中国玉米育种、栽培技术和机械化协调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先玉335应用对我国玉米产业技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先玉335推广应用以来,以其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耐密植、脱水快、商品品质好和适于机械收获等显著特点迅速占领了我国东华北、西北春玉米区和部分黄淮海夏玉米区,一跃成为我国玉米播种面积第2大的品种,为我国玉米产量增长和农民增产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给我国玉米育种、种业和生产带来了重大影响,促进了我国玉米产业技术变革,加快了我国农业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玉米自交系丹340及其衍生系与利用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340是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以白轴旅9为母本,有稃玉米为父本选育的优良玉米自交系。该自交系的成功选育,对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起到了巨大晶推动作用。作者对丹340及其衍生系进行了详细的查阅和整理,并分析了其杂优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阮锋儿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5):337-339,352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确立现代农业一体化创新支持路径。必须通过政府适度干预,克服现代农业一体化创新过程中的市场失灵,不断完善农业一体化创新的市场和政府激励机制,积极引导现代农业一体化创新主体的行为;通过政府诱导,实现现代农业创新的制度变迁,加快我国现代农业一体化创新步伐;通过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速现代农业一体化创新,可以提高我国现代农业国际竞争的动态优势,促进“三农”问题解决,为实现农产品金融工具化、农业金融工程化奠定基础,实现现代农业与现代农村金融良性互动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2-2009年东北早熟春玉米生育期及产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东北春玉米生育期及产量的变化趋势,为品种栽培和育种目标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2-2009年国家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对照品种生育期、产量和气候资料等相关数据,分析气候变暖对东北早熟春玉米生产及育种的影响.[结果]对照品种的生育期、营养生长期、花粒期与相应期间的活动积温呈较强的正相关,随着活动积温的增加,生育期和花粒期均有延长的趋势.对照品种产量和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r=0.647*,Sig.=0.041,o=0.05).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增加,对照品种产量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同时,随着生产水平、栽培方式等因素的变化,东北玉米种植密度呈增加趋势.[结论]气候变暖显著影响中国东北早熟春玉米的生育期、产量、生产栽培和育种.选育总生育期长、营养生长期短但生殖生长期长,耐密植的高产品种是东北春玉米适应气候变暖的育种方向.  相似文献   

17.
‘浚单29’是河南省鹤壁市农业科学院(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选系‘浚313’作母本,‘浚66’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具有超高产、耐密植、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品质优、易制种等特点。为了更好地促进黄淮海地区玉米品种的选育,本研究对国审玉米品种‘浚单29’的选育背景、育种思路、选育过程等进行了回顾,提出了在黄淮海区域进行种质改良、自交系选育、杂种优势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玉米尾孢菌叶斑病是由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a Tehon&Daniels)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已成为危害我国玉米生产的一个主要病害.为此,综述了玉米尾孢菌叶斑病的症状、发生规律以及病原菌特征,并对该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在我国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19.
脱毒甘薯四级种薯(苗)生产程序及繁育供种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是我国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病毒病危害十分严重,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培育脱毒甘薯是防治病毒病的有效途径。根据河南省脱毒甘薯种薯繁育和生产应用的实践,提出了甘薯脱毒试管苗、原原种、原种、良种四级生产程序和脱毒种薯(苗)分级的质量标准,同时介绍了脱毒甘薯的繁育供种体系及各级种薯(苗)的生产规模和数量。  相似文献   

20.
中药资源生态学及其科学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资源生态学是中药资源学和生态学相互交叉形成的研究中药资源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新兴分支学科.文中探讨了中药资源生态学的概念、内涵、对象、范畴及早期中药资源生态思想,提出了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的几个关键性科学问题,如中药资源的生态地理分布与区划研究、中药资源质量形成与控制的生态因素研究、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中药材生产中生态环境质量研究等.中药资源生态学正处于发展时期,作为一个新兴交叉学科,其理论、内容和方法还需要不断完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深化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