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新疆林区林业有害生物吉丁类害虫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吉丁类害虫是新疆林业的重要有害生物,该虫在新疆境内不同地点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危害,尤其幼虫对杨柳科树种、蔷薇科树种危害较为严重。目前吉丁类害虫在新疆林区危害发生面积达0.8万 hm2,危害有虫株率达70%~80%。吉丁类害虫发生范围广、扩散蔓延能力较强、易于传播、突发性强、生活隐蔽又复杂、危害重,对新疆的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经济发展都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晋中市核桃有害生物现状,在此基础上,应用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对晋中市16种核桃主要有害生物进行了定量分析和风险等级分类。结果发现,核桃根腐病和核桃小吉丁在晋中市属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核桃灰斑病和榆紫叶甲属低度危险性有害生物,其它有害生物属中度危险,建议对晋中市核桃有害生物加强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3.
花曲柳窄吉丁是危害白蜡生长的主要害虫,研究花曲柳窄吉丁入侵新疆的风险分析,为指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生产合理布局和有效地进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定性因素和定量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对花曲柳窄吉丁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显示,花曲柳窄吉丁的危险性综合评价值为2.10,属于高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建议对花曲柳窄吉丁加强检疫监管,防止人为传播,同时加强白蜡产地疫情监测,开展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4.
斑膜合垫盲蝽是近年来临夏地区国槐上严重发生的害虫之一。对斑膜合垫盲蝽在国内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蔓延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的管理难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其危险性作出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虫危险性综合评价值R=1.06,属低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5.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是白蜡属(Fraxinus)树木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在我国多地局部发生。该研究调查了白蜡窄吉丁在河北历史上的发生情况、分布现状及危害特点,并对该虫向河北中南部蔓延的危险性进行分析,提出防治建议。调查结果表明:白蜡窄吉丁曾在唐山、秦皇岛地区局地发生,现保持较低虫口水平;张家口市主要在发生怀来县,危害十分严重;目前在承德地区规模爆发,造成大量白蜡树死亡,并已扩散到廊坊地区,向河北中南部传播扩散风险高。该虫主要危害北美引进的白蜡树种,对本地白蜡危害较轻或不危害。建议各级林业和园林部门应对该害虫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检疫、监测、防治技术等研究。  相似文献   

6.
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decastigma Fabr.)病原真菌虽有一些记载,但尚未做寄主致病性测定及野外防治该虫的试验,1987—1989年我们在甘肃省酒泉市三合林场、敦煌县南河乡林场和阳关林场杨十斑吉丁虫发生地被害杨树(二白杨、小叶杨等)内剖到感病死亡的虫体,并调查统计了野外自然发病情况。经室内分离培养和致病性测定以及野外应用防治杨十斑吉丁虫幼虫  相似文献   

7.
参照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方法,对森林有害生物白蜡窄吉丁在国内的分布状况、潜在的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和蔓延的可能性和防治难易程度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其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价,根据危险性值(R=2.18)结果判断,白蜡窄吉丁属于高度危险性的森林有害生物。因此,应加强检疫,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防止其在国内的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8.
杨十斑吉丁(Melanophila decastigmaFabr)分布于宁夏、甘肃、新疆及内蒙等省区,是西北地区防风固沙林的主要害虫,为害杨柳等多种林木。成虫喜于树干上下爬行,幼虫在树皮与边材之间蛀食,继而进入木质部为害,虫口密度大时树皮翘裂,树干输导组织被破坏,树木长势衰弱,以至死亡。以往防治十斑吉丁主要依靠大量喷洒触杀剂防治成虫和初孵幼虫,但此法污染重,  相似文献   

9.
杨直角叶蜂在河南的危害与风险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国际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方法,从杨直角叶蜂Stauronematus compressicornis Fabricius的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危险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蔓延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的管理难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对其危险性做出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杨直角叶蜂在我国属轻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防止其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0.
青海云杉小卷蛾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云杉小卷蛾在国内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蔓延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的管理难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对其危险性作出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虫在中国的危险性综合评价值为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虽然该虫目前在我国仅有局部发生,但能危害大部分青海云杉,其侵害力和适应性都很强,因此,应加强检疫,防止其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11.
悬铃木方翅网蝽风险分析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e Say是新入侵我国的有害生物。本文根据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国内分布状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风险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为我国风险中度偏高的有害生物,对其要进行谨慎检疫监理。  相似文献   

12.
林业现代化离不开林业机械装备的现代化。林业机械装备作为衡量林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促进林业经济效益的发挥、解放劳动力、更大程度地发挥林业生态效益都有较大影响。文中分析了云南省国有林场林业机械装备的使用情况,及云南省国有林场在木材采伐、造林抚育、育苗、森林防火、采种(摘)、病虫害防治、生物多样性探测和生态价值评估、林政管理方面对机械装备的需求;指出林场在林业机械装备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缺乏林业机械装备发展的顶层设计、缺乏保障林场机械装备的基础设施、缺乏发展林业机械装备的项目和资金、缺乏适宜的林业机械装备、缺乏研发使用机械装备的人才和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云南省国有林场林业机械装备的发展策略,即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保障林场机械装备的资金、增强林业装备的有效供给、培养林业机械装备研究使用人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和应急救灾能力,迅速遏制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势头,最大限度地减轻危害损失,根据兴安盟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和森防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文章论述了加强兴安盟嫩江流域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邓刚  宫莉  迟德富 《林业科技》2011,36(5):52-54
依据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方法,结合黑龙江省林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从发生分布、潜在危险性、危害情况、寄主重要性和防治难度5个方面。建立了黑龙江省林业有害生物危险性等级分类指标体系建立评判标准和赋分标准,并对黑龙江省35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危险性进行了等级分类。  相似文献   

15.
云斑天牛的风险分析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 简写PRA),主要包括有害生物风险评价(Pest Risk Assessment)和有害生物风险管理(Pest Risk Management)两部分[1-2].  相似文献   

16.
文中通过回顾国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思想的发展历程,指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手段逐渐趋向生态化和综合化,且随着经济社会及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还增加了对防治效果的经济分析,利用实证分析手段,从多维度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效率,实现防治工作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通过介绍美国的科学化防治及德国的生态化防治模式,结合我国现阶段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思想的发展现状,提出应通过生态化防治理念、科学化防治手段、效率化防治措施及责任化防治意识推动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更加健全,从而实现巩固林业建设成果、保障林业经济发展、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7.
红棕象甲是危害椰子和其他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自1996年在广东首次发现红棕象甲的危害后,目前在广州、深圳、博罗县和惠东县等地都有危害。文章从红棕象甲在广东省的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受害栽培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管理难度5个方面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其综合风险值尺为2.18,属于高度危险的森林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湖北省华山松大小蠹的风险分析,得出风险评估值R=2.36,属高度危险林业有害生物,建议列为湖北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9.
参照国内外专家对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方法,结合辽宁省森林资源状况,从松材线虫病的国内分布情况、在我省的潜在危险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的管理难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松材线虫病的危险性做出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在我省属于高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20.
森林病虫损害的可持续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病虫的控制的控制应遵循效益原则,对病虫所造成的森林综合损失实行可持续控制,并自觉将其纳入整个森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体系之中,正确认识病虫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对人类的利用价值。建立森林综合效益评价标准体系以及一系列适合于森林病虫损害控制的管理体制和技术手段。是效益原则下的森林损失可持续控制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