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柞蚕是我国一项传统的农业生产和出口创汇产品。近几年河南省柞蚕生产与市场比较稳定,形势一直很好,最近两年的茧价超过了桑蚕茧,2009年茧价达40元/kg,创历史新高,大大增强了蚕农养蚕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建立柞蚕春蚕保苗场是提高放养春柞蚕保苗率、提高春柞蚕种茧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稳定和发展柞蚕茧生产的一项长远建设。  相似文献   

3.
永吉县柞蚕虽然是二化地区,但是由于无霜期短,春、秋两季柞蚕容易遭受晚、早霜的危害而不能结茧,造成一年不能放养二季柞蚕的问题。为充分利用我县的柞林资源,大力发展柞蚕生产,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成功的开发出柞蚕春季室内繁育技术。目前,永吉县正在全面推广,彻底解决了影响永吉县几十年的一年不能放养两季柞蚕的历史,取得了永吉县柞蚕史上重大的突破。同时,也使永吉县成为了全国主要的柞蚕种繁育基地。现将春蚕室内繁育技术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4.
放养柞蚕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由种茧质量、制种技术、放养技术和环境条件等多种综合因素决定的。从目前柞蚕生产情况来看,影响柞蚕丰产丰收的主要因素是种茧质量问题。为利于柞蚕生产,使养蚕农户确实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现就柞蚕种茧生产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种茧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二化一放柞蚕制种技术是经过多年的探索而研究出的柞蚕繁育技术,其在制种的过程中对每一环节的温度、湿度、时间等进行严格的控制,进而保证蚕卵的质量,提高种茧的生命力。黑龙江地区的柞蚕二化一放制种技术已经达到国内的先进水平,不仅提高了蚕的质量,而且为黑龙江柞蚕业高产、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推动我国丝茧生产迈向一个新高度。1做好制种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柞蚕制种工作顺利开展,需要做好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目前我国北方用柞蚕种茧80%以上在吉林省生产繁育,吉林省有30多家柞蚕种生产经营企业,这些企业在蚕种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在技术管理、工作管理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蚕种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一些“粗制滥造”现象。因此,在吉林省建立柞蚕种繁育标准化尤为重要。标准化的推行会更好地规范各蚕种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提高蚕种质量,增加企业效益,继而会有效推动吉林柞蚕种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柞蚕是中国特有的生物资源,辽宁省年产柞蚕茧约6.5万t,占全国柞蚕茧产量的70%以上。柞蚕茧、蛹、蛾、卵、丝加工利用的产值约200亿元,卵、蛹用于繁育赤眼蜂、白蛾周氏啮小蜂等用于防治玉米螟、美国白蛾及松毛虫等年经济效益约1000亿元。柞蚕产业发展中,新品种选育和应用是提高柞蚕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研究柞蚕遗传资源及功能基因、柞蚕与病原微生物互作的机制、分子辅助育种技术是提高柞蚕种质资  相似文献   

8.
世界柞蚕茧的90%产于我国,其中80%产于辽宁。由于遗传特性,一是柞蚕茧型偏小,全茧量偏低,春茧6g/粒,秋茧8g/粒。二是东三省及内蒙柞蚕属二化性,一年饲养两代。由于蚕农秋制种配制杂交种难度大,导致柞蚕生产一直处于纯种生产状态,产量低效益不好。  相似文献   

9.
高产优质柞蚕杂交种“丰杂3号”的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景泉  梁红 《现代种业》2006,(4):54-54,61
世界柞蚕茧的90%产于我国,其中,80%产于辽宁。由于遗传特性,一是柞蚕茧型偏小,全茧量偏低:春茧6g/粒;秋茧8g/粒;二是东三省及内蒙柞蚕属二化性,二年饲养两代。由于蚕农秋制种配制杂交种难度大,导致柞蚕生产一直处于纯种生产状态,产量低效益不好。  相似文献   

10.
柞蚕生产和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早期发明之一,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做出了贡献.柞蚕茧是我国的特产之一,我国柞蚕茧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左右,蚕业收入占农业总收的30%以上,发展柞蚕出产对于发展工农业生产,加强国防建设,出口援外,增加人民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集体经济和加速农业现代化积累资金等都有重要意义.我国的柞丝绸,在国际市场享有很高声誉,畅销世界各地,是传统的出口商品,它具有坚韧强牢,轻柔薄软,珠光宝泽、幽美绚丽、华而不俗,穿着舒适等优点,更因柞丝耐酸、耐碱、耐热,还有极大的张力和仲度,因此,适于做化工航天的工作服.柞蚕蛹,因其营养丰富,所以自古以来便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近年已证实柞蚕蛹降血脂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根据目前黑龙江省宾县柞蚕二化一放生产的现状,从加强柞蚕场地建设与管理、饲养柞蚕关键技术、加强柞蚕场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柞蚕商品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措施,进而提高柞蚕商品茧的优质率,达到科学养蚕,确保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2.
柞蚕微粒子病同桑蚕微粒子病一样,都是由原虫寄生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该病通过胚种和食下传染,危害柞蚕生产,是目前柞蚕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笔者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种级的柞蚕种茧、幼虫、收获的丝茧调查结果看:柞蚕微粒子病毒率在品种间略有差异,但不十分明显。种级间差异显著,原种级的种茧、幼虫、收获丝茧的微粒子病毒率高于双母级的种茧,杂交种高于原种级的种茧。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柞蚕微粒子病是影响柞蚕生产,特别是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虽然在上世纪末,此病的研究与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促进了柞蚕生产发展。但由于至今对患病柞蚕尚无法治愈,主要以防为主。由于在某个环节疏忽,目前柞蚕微粒子病又在一些地区重新蔓延。使有些国有蚕种场因无法生产出合格种茧,生产的种卵不能保证正常的丝茧生产而倒闭。笔者2005~2007年3年农村多点调查,春柞蚕微粒子病普遍在5~10%,秋柞蚕在40~80%,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二化一放柞蚕种茧由于长时间低温保种,对蛹体正常的生理代谢及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感温蛹、劣蛾发生较为普遍,在大茧生产中,制种群体中劣蛾的比例与柞蚕茧产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制种群体中劣蛾比例增高,柞蚕茧产量和质量呈下降趋势,提高二化一放柞蚕制种中的优蛾率,预防劣蛾发生,对柞蚕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高柞蚕杂交种的孵化率和产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柞蚕一代杂交种以生命力强、发育快齐、遗失蚕少、老熟齐、适应性广、茧大、产量高等优良生产性能深受养蚕群众的欢迎。但在大批量制种生产中,由于操作不当,往往会出现孵化率偏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蚕农的蚕卵蚕产茧量和柞蚕制种场的经济效益。现将制种期技术处理不当对柞蚕卵孵化率的影响,分析、总结如下:一、种茧的选择和保护(一)选好对交品种的种茧选茧是提高蚕卵质量和蚕茧产量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好种出好  相似文献   

16.
柞蚕留根单母是柞蚕种的最高级别,自身不具有商品属性,生产中应用的单母、双母、原种和普通种均由其衍生而来.在各级柞蚕种的繁育生产过程中为了保持种性和提高种质质量,通常要进行卵期选择、蚕期选择、茧期选择和蛾期选择.实际上在柞蚕的四个变态中,蛹期的选择也很有必要.现行的蛹期选择只是在种茧检验时对蛹质做综合判断和评估,但不能对...  相似文献   

17.
<正>柞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生物资源,柞蚕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柞蚕茧及其副产物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资源。因此,柞蚕生产对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最早利用柞蚕和放养柞蚕的国家。现在中国的柞蚕产分布于10多个省区,以辽宁、河南、山东等省为主。  相似文献   

18.
刘爱华  吴文勃 《新农业》2013,(23):56-57
凤城市是全国闻名的柞蚕茧主产区,柞蚕放养规模与柞蚕茧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凤城市具有发展柞蚕生产的诸多有利因素,也有延长柞蚕产业链条的基础;只有挖掘柞蚕生产潜力,广延柞蚕茧深加工链条,柞蚕产业才会有更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柞蚕微粒子病上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微粒子病是一种由原生动物寄生蚕体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俗称“锈病”、“渣子病”,可通过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给下一代,是影响蚕业持续发展的大敌,尤其是给蚕种繁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2005年柞蚕微粒子病发病极重,据调查,柞蚕种茧的病毒率由0.2%上升为2%左右,种茧合格率  相似文献   

20.
柞蚕种茧质量下降因素分析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种茧是生产商品茧的种源,种茧质量的优劣程度,对养蚕农户丰产丰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养蚕农户的经济效益。通过分析目前柞蚕种茧质量下降因素,提出了加强蚕种场对种茧生产的技术指导和监管力度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