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桃离体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核桃离体培养中外植体的褐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月份取嫩枝茎段进行培养,效果最差,褐变死亡率高,取6月份半木质化茎段进行培养,效果较好,休眠芽次之。液体状态的培养基可以减轻外植体褐变。培养基中附加激素6-BA和IAA、GA时,外植体的褐变程度较低,外植体腋芽萌发与生长分化较好。培养基中加入硫代硫酸钠对防止外植体褐变。提高外植体萌芽率和有效新梢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防止欧洲七叶树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植体发生褐变现象是欧洲七叶树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以侧芽为实验材料作不同处理,探讨其控制褐变的有效程度。结果表明:培养基添加琼脂8g/L,选择1/2MS为基本培养基,接种前用4%PVP处理外植体,在培养基中添加2000mg/L的PVP可有效抑制褐变的发生。黑暗培养不能减轻外植体褐变。  相似文献   

3.
防止紫叶黄栌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了紫叶黄栌组织培养过程中,取材时期、灭菌时间、培养基中附加物种类和浓度对外植体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月取休眠枝条水插培养后抽生的嫩茎作外植体,经0.1%HgCl2灭菌2~3min,外植体褐变程度最轻。培养基中添加1.0 mg.L-1Vc可以有效抑制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对石楠茎段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灭菌、褐变预防、增殖培养、根诱导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诱导再生新梢时,在培养基中添加500mg/L的PVP可有效地控制褐变;以6-BA1.0+IBA0.2为增殖和扩繁培养基效果较好,增殖倍数达5.5;幼茎在1/2MS+IAA(0.1~0.3)mg,L的培养基上生根效果普遍较好,生根率可达90%左右;幼苗经炼苗后盆栽,成活率95%。  相似文献   

5.
周冰彬  陈晓阳  李慧 《河北林果研究》2007,22(4):348-350,354
黧蒴栲外植体在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变现象十分严重。不同培养条件比较试验的结果表明,WPM为黧蒴栲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抗坏血酸(Vc)、活性炭(AC)、聚乙烯吡哆烷酮(PVP)对抑制外植体褐变均有作用,其中,PVP效果最佳,最适浓度为3 g/L。光照条件和温度对黧蒴栲褐变的影响都很大,初期暗培养和降低温度到19℃,能显著抑制外植体的褐变。  相似文献   

6.
药用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中的褐变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近年药用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的研究项目,以红豆杉、冬凌草、甘草为例,探讨了药用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中的褐变问题,讨论了褐变与基因型、外植体、培养基、培养条件及接种密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弗吉尼亚栎组织培养中不定芽增殖和生根的关键影响因子,建立弗吉尼亚栎试管苗再生体系,为弗吉尼亚栎无性系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弗吉尼亚栎带芽茎段为外植体,采用不定芽增殖途径,研究弗吉尼亚栎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选择、褐化控制以及培养基选择、激素配比对不定芽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培养基中添加抗坏血酸、硫代硫酸钠和活性炭均显著降低外植体的褐化半径(p<0.05),其中,外植体在含有3.00、5.00 g·L^-1活性碳的培养基中褐化半径最小。基本培养基筛选试验表明:以1/4MS或WPM为基本培养基时,平均芽长和芽数明显优于MS培养基。不定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1/4MS+1.20 mg·L^-1 6-BA,培养周期40 d,增殖倍数可达6.6。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4MS+0.50 mg·L^-1 IBA+0.50 mg·L^-1NAA,生根率达53.33%,且根粗壮,木质化程度较高。组培苗移植到灭菌河沙中,平均成活率达57.78%。[结论]培养基成分和激素配比是影响弗吉尼亚栎不定芽增殖和试管苗再生的主要因子,低盐培养基(1/4MS或WPM)不仅可以促进不定芽增殖,且能够减轻外植体褐化;还发现野外取材的外植体极易褐化,而来源于无菌苗的外植体,褐化程度明显低于野外取材的外植体。  相似文献   

8.
以擎天树当年生嫩枝为材料,分析外植体在消毒及启动培养过程中总酚含量与PPO活性关系,为擎天树褐变机理研究、建立种质资源保存新途径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擎天树总酚含量与褐变呈正相关,培养基中添加PVP 2.0g/L及黑暗处理下褐变程度较弱,总酚含量低;不添加抗褐化剂处理褐变最严重,总酚含量最高;(2)外植体材料不同褐化程度下的PPO活性均很低,为0.15~0.3U之间,且不同抗褐化剂及黑暗与否等处理间无明显变化;(3)外植体总酚含量随培养时间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各处理下PPO活性随培养时间增加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9.
紫枝玫瑰组织培养中抑制褐化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探讨了不同取材时间、不同抗褐化剂及低温处理对紫枝玫槐外植体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取材时间尽量避免高温季节,以3~5月为宜;②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PVP、Vc、AC三种抗褐化剂,其中AC可有效抑制紫枝玫瑰茎段的褐化,同时促进了外植体的生长;③对外植体进行适当时间的低温处理可减轻外植体的褐变。  相似文献   

10.
天女木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培养基、外植体及培养条件等方面介绍了天女木兰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天女木兰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褐变、生根难等问题及可能解决的途径。对天女木兰胚状体的培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桉树外植体诱导产生褐变的因子很多,在此只讨论不同无性系、不同木质化程度的茎段、不同的消毒处理、不同的光照对外植体褐变的影响。从试验结果得出:不同的无性系外植体产生褐变程度不同,采集半木质化或刚木质化的茎段,用0.1%HgCl2分两步消毒可以减轻褐变,在培养过程中采用全暗光的方法有效控制褐变,萌芽率也高。  相似文献   

12.
核桃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核桃的组织培养技术一直在核桃科研工作中备受关注.在研究中,外植体材料的选择、灭菌方法、褐变问题、培养基选择、培养条件、组织培养苗生根技术等方面,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及多年工作经验,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较为全面的概述,并进一步提出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为从事这项研究的科技人员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雷公藤当年生嫩叶为材料进行离体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减轻外植体褐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代愈伤组织诱导时选用液体培养基,能有效降低褐化率并延迟褐化发生时间;接种前后的特殊处理,如接种前在1.0 g/L PVP溶液中切割外植体,接种后在暗培养和冷藏条件下预处理,均能有效延迟褐化发生时间;转接时间缩短到3 d,能很好地保证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褐化率;在培养基中加入低质量浓度(0.02 g/L)的硝酸银,能在保证有愈伤组织产出的前提下,降低雷公藤外植体的褐化。  相似文献   

14.
银杏愈伤组织诱导与继代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银杏种子子叶、幼叶片、茎段为外植体,对银杏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育.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的诱导能力有差异,其诱导率高低顺序依次是子叶、叶片、茎段;愈伤组织质地、颜色、生长速度与基本培养基、外源激素及培养条件有很大关系,基本培养基以高含量无机盐的M S培养基为最好;最佳诱导培养基不适合继代保存,褐变极为严重;在培养基中附加抗氧化剂并调整激素种类,可以消除褐变现象,使细胞保持旺盛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防止楸子(Malus prunifolia Willd.Borkh)初代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化,设置选用不同外植体、消毒方法、培养温度、光照、6-BA浓度及不同防褐化剂类型与浓度研究楸子离体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选用当年生新枝上1~3cm的带芽茎段作为材料,使用0.1%HgCl_2消毒,4℃低温暗培养5d,并在培养基中添加1~2g/L抗坏血酸或0.5~2g/L聚乙烯吡咯烷酮及0.5mg/L的6-BA可以有效防止褐化,且植株生长旺盛,色泽正常,生长势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以磨盘柿休眠芽、萌动芽或梢尖为外植体,研究了取材时期和BA浓度对磨盘柿初代组培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1~3月上旬、9~12月休眠芽外植体萌芽率达80%以上,且增殖能力强,为取材最佳时期,4、5月份梢尖褐变死亡率达80%以上,不宜建立初代培养;BA5.0 mg/L适于磨盘柿初代组培建立;培养基中附加500mg/L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40)可有效防止休眠芽外植体褐变。  相似文献   

17.
以5个代表性的平阴玫瑰品种为试材,对不同芽位外植体的褐变度以及不同的褐变抑制剂的抗褐变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阴玫瑰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芽位的外植体在组培中褐变发生情况不同,但5个品种各芽位的平均褐变度均呈单峰型变化,且峰值均在第4芽;1.5g/L的活性碳(Ac)是初代培养和生根培养的最佳褐变抑制剂,0.2g/L的抗坏血酸(Vc)是增殖培养的最佳褐变抑制剂。  相似文献   

18.
林木植物组织培养及存在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外植体选择及分化途径、影响增殖、生根的主要因素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林木植物组培的研究进展,外植体3种分化途径(腋芽萌发途径、间接器官发生途径、体细胞发生途径)有其相应的最适外植体类型,林木组培首选腋芽萌发途径。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影响增殖的两大因素,对培养基的探索已从对林木植物组培常用培养基的筛选发展到无糖培养基的探索,出现了光自养、开放组培等概念;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生根的关键因素,外源激素与内源激素的相互作用对增殖有较大影响。阐述了组培中褐化、玻璃化、污染三大难题的起因和解决措施,对褐化和玻璃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和培养环境方面,提出无糖组培通过对培养环境进行改善,有望改善褐化、玻璃化问题;传统组培希望从无菌技术层面解决污染难题,这也造成了组培成本偏高的问题,进而对开放组培和无糖组培的探索,通过抑菌剂的添加及糖的剔除有望降低组培对无菌操作的要求。随着组培技术的发展,在抑菌剂加入的条件下,不进行高温高压灭菌,进行开放式的组培;利用植物自生的光合能力,剔除培养基中的蔗糖,同时改变光照条件、培养环境中的CO_2浓度、湿度,以促进外植体光自养微繁殖生长;二者均着眼于降低组培成本,简化组培程序,有望使组培技术得到革新。本文对林木组织培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开展林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探究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 L.)组培快繁中褐变发生的影响因素和机理,并通过对培养材料、培养时间及基本培养基的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降低和防止褐变的最佳措施:以冬季室内水培的嫩稍为外植体材料,采用1/2MS为基本培养基,pH值5.4~5.6之间,培养温度为(18±2)℃,光照强度1 000~1 500lx,每日光照12h,可获得较好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大叶榉种子的子叶、胚轴、顶芽、嫩枝叶片和茎段等为外植体 ,对大叶榉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能力有差异 ,其诱导率按高低顺序排列依次为子叶、胚轴、叶片、茎段和顶芽 ;愈伤组织质地、颜色、生长速度与基本培养基、外源激素有很大的关系 ,基本培养基以 WPM培养基最好 ;最佳诱导培养基不适合继代保存 ;在培养基中附加抗氧化剂并调整激素种类 ,可较好地防止褐变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