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采用0.03%S-诱抗素AS对水稻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结果表明,该处理有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秧苗素质、增加水稻有效分蘖、增强植株抗逆性、提高产量等效果,其最佳使用量为0.03%S-诱抗素AS稀释1 000倍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提高宁夏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育苗的抗逆性和成活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S-诱抗素(福生壮芽灵)对辣椒种子进行浸种催芽试验,研究S-诱抗素(福生壮芽灵)对辣椒幼苗株高、地上部与地下部干鲜重、主根长和根系活力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经S-诱抗素浸种处理的辣椒幼苗的株高、主根长、地上部干鲜重、地下部干鲜重与根系活力都优于蒸馏水浸种的对照,其中,植株高度较对照提高19.8%,主根长增加17.5%,地上部鲜重增加16.6%,地上部干重增加33.3%,地下部鲜重增加30.7%,根系活力提高31.4%。但对种子发芽率与幼苗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结论]S-诱抗素的施用明显促进辣椒幼苗的生长,增强辣椒幼苗的根系活力,从而明显提高辣椒幼苗移栽后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S-诱抗素在宁夏引黄灌区旱直播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S-诱抗素浸种处理和亮盾拌种处理发芽势相对较高,分别为62.67%和70.67%。水稻单产以亮盾最高,为10 200.0 kg/hm2;其次为S-诱抗素拌种处理,产量为9850.5 kg/hm2。S-诱抗素有利于水稻幼苗根系的生长;亮盾、S-诱抗素拌种,可提高植株抗性。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17,(5):12-13
为研究0.25%S-诱抗素水剂对花生生长、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0.25%S-诱抗素水剂对花生苗期(播种后15天)和花生初花期(播种后30天)喷施处理,结果显示0.25%S-诱抗素水剂能够促进花生分蘖、增加开花数、结实数和提高产量;0.25%S-诱抗素对花生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增加或提高了脂肪含量及蛋白质含量,然而油亚比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机插水稻育秧过程中运用常规浸种药剂加不同剂量硅肥浸种对秧苗素质的影响,明确硅肥浸种的有效剂量和使用方法,开展了常规浸种药剂添加不同浓度硅肥的浸种试验。结果表明:机插水稻育秧中在应用常规药剂浸种的同时适当加入水溶性硅肥,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增强秧苗抗逆能力,尤其是对秧苗鲜(干)物质积累及其秧块根层增厚的作用明显,且对水稻秧苗生长安全,其中以常规药剂+水溶性硅肥46.80 g(0.78%浓度)浸种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0.1%S-诱抗素(农宝)在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喷施,具有增加小麦植株次生根条数和有效分蘖数、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对增加小麦植株抗逆性和调节作用明显;1%S-诱抗素(诱抗宝)在小麦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能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0.1%和1%S-诱抗素对小麦安全,可结合小麦"一喷三防"喷施。  相似文献   

7.
1.8%复硝酚钠水剂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复硝酚钠水剂(爱多收)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试验表明,该水剂应用于水稻种子浸种安全性好、根芽粗壮,比清水浸种发芽率提高27.3~31.3个百分点,单株秧苗平均分蘖数增加0.26~0.56个,秧苗茎基宽度和白根数增加,适于作为提高水稻秧苗素质配套技术载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东北地区市场上出现很多品牌的浸种剂,为了验证各浸种剂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在友谊农场试验站进行了不同浸种剂的效果试验,试验证明综合秧苗的形态和生理特性多项指标,48%一浸灵WP(福·锰锌),25%美国(咪鲜胺乳油)浸种剂处理的秧苗较壮,出叶速度快、叶龄较大等主要素质指标表现良好,是试验表现较好的水稻浸种剂。  相似文献   

9.
沼液浸种技术就是利用沼液中所含的生理活性物质、营养组分以及相对稳定的温度对种子进行播种前的处理。与常规浸种相比,具有出芽率高、秧苗生长旺盛、病虫害轻、产量高等优点。为了探讨沼液浸种对秧苗生长、病虫害发生、稻谷产量的作用,我们进行了两年的早稻沼液浸种对比试验,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一、早稻沼液浸种效果(一)沼液浸种对早稻秧苗素质的影响沼液浸种叶片色泽较浓,秧苗素质明显优于常规浸种。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沼液浸种秧苗株高24.93厘米,比常规浸种高3.68厘米,增高率17.31%;须根长度5.12厘米,比常规浸种长0.7厘米,增…  相似文献   

10.
以宁杞1号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S-诱抗素对枸杞叶片生长和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S-诱抗素处理降低了枸杞的叶面积、叶片的长和宽。各处理叶片厚度及含水量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异,其中S-诱抗素500倍液处理的单叶片的鲜、干质量显著低于对照。S-诱抗素提高了枸杞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水分利用率,降低了叶片蒸腾速率。随着S-诱抗素浓度升高,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呈上升趋势,气孔限制值(Ls)呈下降趋势;其中S-诱抗素500倍液处理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分别比对照提高7.7%、17.06%、6.5%,气孔限制值比对照降低13.08%;1 000倍、2 000倍液处理的Pn、Gs、Ci低于对照,Ls比对照高2.2%、10.02%。总体而言,在枸杞秋季采果后喷施500倍液的S-诱抗素能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有利于养分积累。  相似文献   

11.
<正> S-诱抗素与生长素、赤霉素、乙烯、细胞分裂素并列为五大类天然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外源施用低浓度S-诱抗素,可提高幼苗的素质,诱导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历经三年通过一系列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沼液浸种能有效地提高早稻秧苗的抗寒能力,可防止烂秧,提高成苗率8%~15%。其主要生理效应有以下几方面,(1)在低温胁迫下有效地降低了早稻秧苗叶片细胞膜的透性,电导率和钾离子外渗相应下降。(2)相对地提高了秧苗叶内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和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3)缓解了低温胁迫下秧苗叶片叶绿素、抗坏血酸含量下降和过氧化物酶以及根系活力的降低。(4)保持了秧苗叶内较高的含水量,减轻叶片的枯萎程度。(5)经沼液浸种的秧苗在低温后的恢复时期,存活率和秧苗素质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ABA浸种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0.1mg/kg和O.3mg/kg ABA浸种24h和36h,以清水浸种作对照,研究了ABA浸种对水稻秧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BA浸种处理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均优于对照,其中浸种36h、ABA浓度为0.1mg/kg和0.3mg/kg的处理分别比对照产量提高9.5%和19.5%,ABA浸种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比对照高9.9%。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3种生物源物质对莴苣的促生和防病作用,用不同浓度的S-诱抗索、寡聚糖和有机肥对莴苣进行浸种、催芽和叶片喷施处理.结果 表明:浸种、催芽处理后,S-诱抗素和寡聚糖对莴苣胚根伸长有显著促进作用,有机肥(稀释倍数≥500倍)和寡聚糖则对莴苣胚芽伸长有促进效果;以3种生物源物质推荐使用浓度叶面喷施均可使莴苣植株的株高、根长、鲜重、干重和叶绿素含量增加,促进莴苣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的提高,导致抗性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有机肥喷施莴苣表面48 h后莴苣植株体内PAL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表达量上调.间隔24 h、连续喷施2次后接种莴苣菌核病菌,3种生物源物质对莴苣菌核病均有一定的防效,若将生物源物质与生防菌混合使用效果更佳,防效最高分别可达45.71%、44.83%和48.66%.  相似文献   

15.
利用对比的方法研究15%护苗种衣剂对水稻秧苗素质、苗期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护苗种衣剂成膜性好,附着力强,包衣均匀,浸种后基本无褪色现象;秧苗素质好于常规对照和清水对照,对苗期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为提高红枣栽植成活率,解决栽植枣树成活难的问题,34团引进枣树栽植前用S-诱抗素蘸根技术,通过与保水剂、空白对照进行对比试验,验证S-诱抗素蘸根处理对枣树成活率的影响,为枣树栽植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药剂供试药剂为S-诱抗素和保水剂。S-诱抗素又名脱落酸,是一种高效生长调节剂,可以增强植物根系免疫力。  相似文献   

17.
25%使百克浸种,无论是在秧田期、拔节期、还是灌浆期,对水稻恶苗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对秧苗素质亦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以25%使百克2ml对水6kg浸种3kg较适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吲哚丁酸·S-诱抗素对苗期小麦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苗期喷施吲哚丁酸·S-诱抗素(1%可湿性粉剂),研究吲哚丁酸·S-诱抗素对小麦分蘖数、根长、根数和鲜重的影响。[结果]吲哚丁酸·S-诱抗素(1%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4 000倍液、3 000倍液、2 000倍液可以使小麦株高降低3.31%、3.39%、10.74%和15.29%,分蘖数增加2.80%、6.54%、7.48%和8.41%,根长增加4.41%、11.51%、17.94%和19.28%,根数增加9.21%、17.23%、24.91%和26.08%,地下部分鲜重增加6.38%、9.00%、11.00%和11.27%,地上部分鲜重增加3.45%、6.16%、7.83%和7.94%。[结论]苗期喷施吲哚丁酸·S-诱抗素,可以矮化麦苗、促进新根生长、促进分蘖、提高鲜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多效唑促进水稻秧苗分蘖的作用机理。试验分四个处理:(1)多效唑浸种,自然光照:(2)多效唑浸种,遮光处理;(3)清水浸种,自然光照;(4)清水浸种,遮光处理。试验结果如下: (1)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多效唑浸种秧苗,三叶一心期有20%植株出现分蘖,清水浸种尚无分蘖。 (2)在遮光条件下(2500lx),处理与对照秧苗三叶一心期均无分蘖出现。 (3)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处理秧苗体内的内源激素与对照相比,CTK含量高、CTK/IAA的比例大;遮光条件下,处理与对照秧苗体内的CTK和CTK/IAA的比例均大大下降。 (4)四种处理秧苗叶片、叶鞘各种醣、氮化物含量无很大差别。 (5)本试验结果表明,CTK的一定含量和一定的CTK/IAA的比例,是水稻幼苗产生分蘖的内因,外因多效唑和强光照通过这个内因起作用,促进水稻分蘖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不同浓度阿泰灵处理对再生稻两优6326秧苗素质、纹枯病抗性及产量的影响,明确用阿泰灵浸种和拌底土的最佳浓度,以再生稻两优6326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4个不同浓度阿泰灵浸种和拌底土配比,系统分析阿泰灵不同浓度配比对水稻出苗率、纹枯病抗性、秧苗素质和头季、再生季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阿泰灵浸种和拌底土都能提高出苗率,增加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降低纹枯病发病率,并且促进秧苗根系生长,提高秧苗素质,从而使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增加。阿泰灵浸种和拌底土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药效的发挥,当浸种浓度为1 000倍液、拌底土浓度为每袋阿泰灵拌底土50 kg时秧苗素质和出苗率最高,对纹枯病抗性最佳,实际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