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水稻倒伏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危害,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会时有发生,也是种植户特别头疼的一件事,首先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水稻的品质,最后,在水稻收割时对作业效率也有一定的影响。水稻倒伏越早造成的损失越大,且倒伏多是发生在水稻栽培中后期,水稻抽穗后,尤其在谷粒灌浆期最易发生。灌浆期正是水稻籽粒充实阶段,倒伏造成籽粒灌浆不好,子粒不饱满,甚至形成瘪粒,必然影响产量,倒伏同时易导致病虫害多发。根据倒伏的  相似文献   

2.
水稻抗倒伏性遗传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倒伏是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水稻超高产育种中更受到关注。水稻的倒伏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均有严重的影响。深入了解水稻倒伏影响因素,研究其遗传规律,开展水稻抗倒伏性育种是解决水稻倒伏的根本途径。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水稻抗倒伏相关性状的常规和分子遗传研究的进展,分析了水稻抗倒伏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将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倒伏在水稻高产栽培中已成为较为普遍的问题~([1])。水稻倒伏常在水稻生育后期发生,水稻倒伏后光合作用和子粒灌浆停止,严重影响产量和稻米品质,并给收割带来困难~([2])。前人研究指出,品种本身抗性差、氮肥施用不合理、栽培密度过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水稻倒伏~([3])。有研究表明,水稻倒伏后一般减产15%~20%,品质下降1~2个等级,收割费用增加1倍~([4])。因此,防止水稻倒伏,是水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4.
水稻的品质以及水稻的产量受水稻倒伏的影响很大,通过对水稻矮化育种来提高水稻品种的抗倒性,使水稻产量增高,以此增加其经济系数。而如果想让水稻产量继续增加,就必须在其生物产量上下功夫,提高水稻生物产量的关键手段是提高水稻株高,但如此一来就会容易产生倒伏。所以矮化育种抗倒就成了水稻能够再提高产量的一个关键课题。出于对水稻各倒伏因素的处理方法考虑,水稻茎秆的物理性状能对水稻倒伏产生重要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水稻茎秆的机械强度也是水稻抗倒伏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育种选项。根据实际研究,我们测量了基部茎秆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初步建立水稻抗倒伏评价体系,有利于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与评价,对提高水稻抗倒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倒伏普遍存在于水稻生产中,导致水稻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是影响水稻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为了解水稻倒伏的研究现状,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汇总,得出水稻倒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特性、植株形态在内的内在因素,以及自然条件、耕作栽培条件和措施等外在因素,都会导致水稻不同程度地倒伏。水稻倒伏会直接导致产量和品质发生改变,降低产量并显著影响稻米品质,进而影响水稻产业。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需要综合施策,结合水稻生产需求和实际问题,提出以良种良田良法良机相结合,综合应对水稻倒伏问题。  相似文献   

6.
水稻倒伏是影响镇赉县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也是近几年镇赉县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水稻之所以会发生倒伏与水稻的栽培品种、栽植密度、施肥水平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前言 倒伏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水稻倒伏主要发生在肥水充足、水稻旺长、群体过大、田间郁蔽的高产稻田。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经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  相似文献   

8.
倒伏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水稻倒伏主要发生在肥水充足、水稻旺长、群体过大、田间郁蔽的高产稻田.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经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 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基部倒伏,二是折秆倒伏,前者是水稻倒伏的主要现象.  相似文献   

9.
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经常会有不同程度的倒伏发生,倒伏影响光和产物的形成,使收获、运输受阻,导致结实率下降,千粒重降低,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预防水稻倒伏是非常必要的. 一、水稻倒伏的时间、倒伏的程度及倒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拔节期光强对水稻Oryza sativa L.抗倒伏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人工气候箱光强控制试验,在基部第1、第2、第3节间伸长期及第1~3节间伸长期进行不同光强处理,测定水稻茎秆倒伏指数和基部节间的形态和材料力学性状。【结果】倒伏指数随着光强增加显著下降。在第1~3节间伸长期连续用中、高光强处理,茎秆倒伏指数比低光强处理降低34.8%~73.9%。倒伏指数与节间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节间粗度、茎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呈显著负相关。第2节间伸长期是茎秆抗倒伏能力对光强反应最敏感的时期。光强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有累积效应。第1~3节间伸长期连续处理条件下,倒伏指数和多数形态、材料力学性状的变异系数高于单个节间伸长期处理。【结论】节间长度、茎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是影响茎秆抗倒伏性的关键因子。光强改变了节间长度、单位体积节间干质量和茎壁厚度等形态特性,进而影响茎秆抗折力和弯曲力矩等材料力学性状,最终影响水稻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经常有不同程度的倒伏发生,倒伏影响光和产物的形成,使收获、运输受阻,导致结实率下降,千粒重降低,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预防水稻倒伏是非常重要的. 一、水稻倒伏的时间、倒伏的程度及倒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水稻后期倒伏是指水稻齐穗后至灌浆成熟阶段发生的倒伏。水稻在这一重要时期发生倒伏,不仅会加重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而且更严重的是会造成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影响稻谷产量及其稻米品质,同时还给人工或机械收割带来困难。因此,生产上要针对水稻后期倒伏的成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避。  相似文献   

13.
前言 倒伏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水稻倒伏主要发生在肥水充足、水稻旺长、群体过大、田间郁蔽的高产稻田.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经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稻品种(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形态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水稻株高、基部节间形态性状等水稻茎秆的物理性状,以阐明决定水稻倒伏的主要因素.以抗倒伏品种南粳44和武运粳7号与不抗倒伏品系宁7412为试验材料,通过氮钾肥配比试验,探明株高、基部节间形态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结果显示:水稻倒伏指数与基部节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基部节间的粗度、壁厚和截面积呈显著负相关;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存在着品种间差异;增施氮、钾肥对水稻倒伏有显著影响.表明水稻基部节间的长度、粗度、壁厚和截面积对品种抗倒伏能力影响较大,这些性状的优化组合是提高水稻品种抗倒伏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浅析水稻倒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水稻生产过程中发生倒伏的现象,从水稻倒伏发生的时期和倒伏类型入手,分析了水稻倒伏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水稻倒伏的预防措施及补救措施,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空秆、倒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两个重要因素。空秆是指玉米植株未形成雌穗,或雌穗不结子粒;倒伏是指玉米茎秆节间折断或倾斜。以2005年为例,玉米不同品种的空秆率比历年增加2.5个百分点左右,个别品种倒伏后,穗明显变小,空秆率增高,整体产量比历年下降20.0%以上。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针对玉米空秆、倒伏发生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施氮对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及其形态和力学机理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目的】研究施氮对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及其与茎秆形态性状和力学性状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为水稻抗倒高产栽培调控提供依据。【方法】以常规籼稻银晶软占为材料,设置4个氮水平,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施氮对水稻茎秆基部节间形态和力学性状的影响及其与倒伏指数的关系。【结果】施氮影响水稻茎秆的形态和力学性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株高增加,重心上移,基部节间长度增加,节间充实度下降,抗折力和弹性模量减小,茎秆倒伏指数增加,抗倒伏能力下降。倒伏指数与株高、重心高度及基部节间长度呈正相关,而与基部节间充实度、抗折力及弹性模量呈负相关,且相关系数大多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倒伏指数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结实率和千粒重呈负相关趋势。【结论】株高、重心高度、基部节间长度和基部节间充实度等形态性状,以及弯曲力矩、抗折力等力学性状,是影响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水稻倒伏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引起倒伏的原因主要有品种本身特性、水肥管理不当、栽培密度过大以及病虫害发生,在恶劣天气的作用下导致倒伏,通过对水稻倒伏原因的分析,提出切实有效预防措施和倒伏后的补救措施,为我县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稻倒伏多发生在抽穗后,尤其在谷粒灌浆期最易发生。主要是由于8、9月份的台风和病虫发生危害所致,其次是栽培措施不当所引起。倒伏后的水稻不能很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导致籽粒不饱满,瘪粒增多,产量和品质都受到影响,轻者减产,重者绝收。倒伏是目前夺取水稻高产的重大障碍,倒伏越早,对产量的影响越大。水稻倒伏不  相似文献   

20.
调查了品比试验中35个晚籼杂交水稻品种(组合)的株高、地上部伸长节间长、茎秆干物重及密度、分蘖进程、穴穗数及成穗率、稻穗大小等性状,按倒伏和未倒伏分为两组,并对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抗倒伏品种(组合)具有植株稍矮、第三伸长节间短、茎秆干物质密度大、分蘖发生早、穴有效穗多、成穗率高等特点。水稻生产中,可通过适宜的栽培措施,充实茎秆质量,促进早生快发,减少外因致倒,增强根基支撑力度,从而防止倒伏发生,避免因倒伏而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