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杏速效、高效、久效的栽培模式张研(江苏省滨海县坎北乡科协224500种植银杏要形成产量,一般栽根蘖苗需7~9年,嫁接苗8~12年,实生苗25年左右。根据目前的科学水平,有两种可使银杏速效、高效、久效的栽培模式,现介绍如下。1密植栽培采取每666.7...  相似文献   

2.
我园栽培的秦美猕猴桃产量一直不高,为了提高其产量,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1提高雄株比例,增加雌株株数原猕猴桃园每666.7m2栽雌株49株、雄株6株,雌株与雄株之比为8∶1,在每个混凝土柱下栽植1株雄株后,每666.7m2栽雄株30株,原猕猴桃园每66...  相似文献   

3.
红富士苹果密植丰产栽培试验总结李福存(滦南县柏各庄镇林业站063506)本项试验是在滦南县柏各庄镇小富各庄果园进行的,面积80亩,1988年定植苹果,主要品种是红富士、王林、新红星、红津轻等,株行距3m×5m,每亩栽44株,土壤为沙质土,pH7.4。...  相似文献   

4.
笔者根据本地的初步经验,撰写了凯特杏幼树丰产栽培技术要点,供栽培者参考,尚望同行不吝指教。一、主要栽培技术指标1.栽植密度:中密度2.5米×4米~3米×4米,666.7平方米栽55~67株;高密度2米×3米~1.5米×3米,666.7平方米栽111~148株。2.新梢生长量:1~2年生春梢100厘米左右,3年生春梢50厘米左右。3.秋季保叶率:秋季保叶率90%以上,无严重病虫害。4.果实品质:优质率90%,一级果40%,二级果30%;单果重125克以上。5.产量:666.7平方米55株,3年生6…  相似文献   

5.
根据桃树生长快、芽早熟等特性,我们在生产中采用斜栽密植栽培,获得较好的效果,达到第2年株产15kg,第3年株产30kg的产量。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3 粗放的果园管理 蒲城县最先大面积栽培梨树时就以密植为主,当时亩栽88~110株左右,近几年亩栽150~220株比比皆是。整形上95%的果农不是按树密枝稀、树多枝少的原则修剪,而是错误地认为枝多必高产,盲目乱剪,树形一塌糊涂。在老梨区,有些10年生密植梨树至今仍沿用纺锤形  相似文献   

7.
日本温州蜜柑主干形密植栽培技术王洪祥(浙江省科学院柑桔所317400)日本早熟温州密柑主于形密植栽培,亩栽330株,株高2m左右,高畦条植,适合于早熟和特早熟品种栽培。定植前,每亩拌人3~4T猪牛粪腐熟堆肥或厩肥、65kg复合肥和20kg氮肥后,用耕...  相似文献   

8.
1992年我们在陕西渭北旱塬区进行了大粒鲜食葡萄密植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建立试验示范园0.39hm~2,株行距0.5~0.7m×1.5~1.7m,亩栽569~888株,取得了2年见果,3年667m~2产2230kg,第4年667m~2产3820kg,5~8年间产量稳定在3500kg左右,平均年收入达到4500多元,取得了大田鲜食葡萄密植丰产栽培模式的成功,现将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油桃密植栽培投产快,采用“一边倒”树形,前期产量高,进入丰产期早,经济效益比稀植高2~3倍。笔者2004年在灵川县海洋乡建示范园467m^2,油桃品种为丽春、中油桃5号等,在栽后第二年产量达到1150kg,第三年产量达到2150kg。  相似文献   

10.
密植栽培以其充分利用光能、经济利用土地和早结丰产早收益等优点已成为当今果树栽培的主要发展趋势。柑桔的栽植密度也从60年代亩栽40株增加到亩栽100株左右或更高的密度。由于柑桔的密植栽培还没有象苹果那样具有一系列适宜的和标准化的矮化  相似文献   

11.
苹果树栽植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树的栽植方式和方法在不同年代和不同国家都有所不同。在我国,上世纪60~70年代667m2栽植30株以下,栽植方式以4m×6m和4m×5m为主。进入80年代密度提高到33~44株,栽植方式以4m×5m和4m×4m为主。90年代随着矮化砧木和短枝型品种的引进,密度进一步增大,密植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乔化密植有667m2栽55株以上的,还有栽100株以上的,甚至200株以上;矮化密植一般栽83株或111株。密植方式有3m×4m、2m×3m、2m×4m、1.5m×4m等形式。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由于机械化程度高、土地宽广,以密植为主,一般667m2栽66~133株,株距小(1~3m)、行距大(4~6…  相似文献   

12.
1 建园1 1 园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较厚、能灌能排的壤土、砂壤土建园。对瘠薄或粘重的土壤 ,须经改良后方可建园。对易涝地在建园前应建好排水工程 ,或采用修筑台田等措施。1 2 栽植密度及授粉树的配置 金太阳杏树姿开张 ,长势中庸 ,树体较矮 ,适合密植栽培。株行距 3m× 4~ 5m为宜 ,6 6 7m2 栽 4 4~ 5 5株。因其早果性强 ,可采用计划密植栽培 ,株行距 1~ 2m× 2~ 3m ,6 6 7m2 栽 111~ 2 2 2株。对临时株采取化控、修剪、施肥等措施 ,控长促花 ,使之小树冠、早结果、早丰产 ,4~ 5年后分批间伐。可选栽凯特杏为授粉树…  相似文献   

13.
怎样把苹果树疏散分层形变为改良纺锤形近几年我省各地新建苹果园,大多采用乔砧密植,667m2栽40株以上。在这种密度下,采用疏散分层形整形,在树龄7~8年生以前,树冠枝量分布和叶幕层透光度还比较容易控制,但随着树龄的增大,各级枝的生长与增粗,株间和行间...  相似文献   

14.
1密植密植栽培能够提早结果、产量高、效益十分显著。密植栽培以双行带状为宜,栽植密度的株行距为2.5米×3米或2.5米×2.5米,再间隔3~4米为宽行,667平方米栽82~96株。如果园面积小,宽行距为3米;如面积大,每4带再设定1行成4米为宽行距;如果小区跨度较长,可每间隔30~40米横向设宽4米的作业道,  相似文献   

15.
关于苹果树纺锤形的整形修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纺锤形在欧洲的苹果密植栽培中已流行40余年,我国自八十年代才开始在生产上应用.目前我国的苹果密植栽培,纺锤形的应用日趋发展.据中国果树研究所汪景彦报道,我国近年150万亩乔砧短枝型和矮砧苹果,亩栽44—111株,多数采用欧洲纺锤形.据陕西省白水县园艺站刘炳辉报道,采用纺锤形的2.7亩乔砧秦冠苹果,株行距2.5×4m,定植后第三年亩产达1328.9kg,第4年3942.2kg,第3年即可全都收回投资.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苹果栽培始于1905年,现在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新技术,栽培制度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其中就苹果栽植密度而言,则逐步由稀植趋向于密植,由栽培初期的亩栽6.6株,增加到现在的亩栽33株,为初期的5倍。事实证明,密植较稀植优越,且按发展的观点看,亩栽株数比现行的还可大大增加。目前,不少科研或生产单位进行了高密栽培的尝试,并已取得了成功或进展。中国果树所,1974年在陕西省宝鸡县天王  相似文献   

17.
正苹果省力化是栽培技术创新的永恒目标,苹果矮砧密植代替苹果乔砧密植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我们总结了苹果矮化自根砧园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可用于苹果矮化自根砧果园建园及栽后全程管理。1苗木栽植1.1株行距及嫁接口建园株行距一般为1~1.2 m×3.5~4 m,每亩栽植138~190株。  相似文献   

18.
柑桔采用密植栽培,能提早投产,提前收益。但由此而带来的矛盾是如何争取持续稳产高产。现从采用不同整枝修剪方法着手研究其不同效能,以求得最佳修剪方法,在密植桔园中推广应用。 材料和方法 对比试验地选在象山县林海乡碶头村山地桔园。1980年春定植,尾张温州1250株,按2.1×1.7米定植,亩栽186株计6.7亩;山田温州954株,按2.1×1.5米定植,亩栽211株计4.51亩,共11.21亩。定植后第四年,尾张和山田平均亩产分别为635公斤和703公斤,第五年分别为2391公斤和3406公斤。在有一定单产的基础上,第六年春开始施行四种修剪方法。  相似文献   

19.
1976年春,在莒县浮来山园艺场山地建立35.9亩矮化中间砧苹果密植园。基砧为难咽,中间砧为M7,品种为金冠和红星(授粉树)。实行计划密植,大小行栽植,大行3m左右,小行约2m,株距2m,亩栽140株。11~12年生进行间伐,间伐后平均每亩105株。栽后第3年见果,第5年平均亩产1001kg,第6年进入盛果期,亩产1725.1kg,第14年平均亩产达3216.02kg,平均单果重142g,1级与2级果占85%以上。栽植14年全园累计总产914918kg,年平均亩产1820.37kg。从栽植第5年开始,当年收入大于支出,第7年开始累计收入大于累计支出,做到有盈余,14年平均每年每亩纯收益715.52元,经济效益明显,被列为省级苹果样板园。本文主要总结分析了山地梯田无灌水条件下,苹果矮化密植园丰产、稳产的栽培技术措施,可供苹果矮化密植丰产栽培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20.
大扁杏密植早期丰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历经7年,对大扁杏密植栽培和栽植密度与生长、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的关系进行较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气候和土壤条件较差的辽西干旱地区,采用密植栽培大扁杏,是实现早期丰产和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密植栽培第4年平均亩产杏仁36.67kg,最高达65.67kg;第7年平均亩产杏仁65.97kg,最高达110.64kg。每亩栽植111~666株,定植后4~7年,每亩年利润达730~899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