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罗天相 《广西蚕业》2004,41(2):24-26
近年来绿盲蝽在宜春的桑树上有危害程度逐渐加重的趋势,尤其是在棉麻混栽区。研究该虫在宜春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有助于对症下药,适时防治。  相似文献   

2.
<正> 绿盲蝽是棉花主要害虫之一。近年在桑树上也偶尔发现绿盲蝽为害,83年春蚕催青开始后,我区大部分桑园的新芽叶片上,普遍出现许多细小孔洞(见封三照片)。从叶片被害症状分析,有别于春季常见桑虫为害,后经广泛调查了解,查明证实是绿盲蝽为害所致。一般反映:今春大面积桑园由于发生绿盲蝽为害,桑叶减产达10%左右。同时被害叶的营养价值也有所降低,对春蚕饲养带来一定影响。我们对绿盲蝽危害桑树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1990~1992年对桑田绿盲蝽为害损失测定,发现本地桑田受绿盲蝽为害对桑叶的产量、质量无明显影响。轻害叶、重害叶与无害叶比较,产量分别损失0.549%和3.297%。用不同危害程度的桑叶饲养1~2龄小蚕,除重害叶区小蚕龄期经过显著延长2小时外,其它各项经济指标和生理指标无不良影响,新一之濑、育151两个桑品种具有一定的抗虫性,受害损失比湖桑32号更低。根据当地绿盲蝽历年发生情况和药剂防治费用进行核算,桑田绿盲蝽的防治指标为:重害叶率45.55%。由此提出正常年份桑田绿盲蝽可以不予防治,或在越冬食芽害虫猖獗田块实行兼治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 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iir)属半翅目,盲蝽科。据文献报导此虫分布在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的棉区,其次是辽河和华南棉区。1978年春绿盲蝽在我市桑麻混栽区,于早春燕口期为害桑叶嫩组织,后在6月份又为害黄、红麻。由于该虫发生早,被害严重,致使桑叶穿孔,破碎畸形、萎缩,生长缓慢,叶形小,叶质变硬,受害严重的叶部和新梢变黑并枯焦,使春叶质量下降,减产幅度在16—20.6%;进而为害黄、红麻后,产量也要减少13—17.6%。是为害桑、麻的一大害虫,七十年代以来,我市一直遭受此虫的严重为害。根据生产实际上提出的新课题,在省厅的关怀下,通过浙农大专家的帮助和指导,着手对该虫的发生规律、药剂防治及防治策略的研究以及预测预报的探索。并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去,以点带面推广应用。现将结果报告以下:  相似文献   

5.
绿盲蝽已成为我区苹果、桃树的主要害虫。叶片、幼果均可受害,严重影响果树生长和果品质量。在我区主要为害苹果、桃、梨、山植等。以成虫、若虫口器刺吸为害。刺吸过程中分泌毒汁,吸收营养汁液。主要为害果树生长点和果实。一头绿盲蝽一生中能为害多个新梢和果实。在多个被害梢上只能找到1头绿盲蝽。被害新梢、叶片呈网状,果实受害部位木栓化,果面凹凸不平,出现畸形果。被害桃果面凹陷、流胶。绿盲蝽一年发生4~5代。以卵在短枝、顶芽鳞片间越冬,在芽萌动时,随鳞片落到树下。4月20日左右(花期)在地面孵化,然后上树为害。5…  相似文献   

6.
盲蝽象是我市近年来桑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自80年代初在我市发现以来,危害日趋严重,范围逐步扩大,近年已遍及全市。为摸清盲蝽象的发生危害规律及其对桑叶产量、质量的影响,从1987年开始,专门采用大田系统调查、田间罩笼观察、室内饲养及养蚕试验等手段,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诱虫板对紫花苜蓿田(Medicago sativa L.)中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 Linnaeus)的诱集作用,本研究分别于2021和2022年,在生长期苜蓿田设置8种不同颜色诱虫板、20 cm和50 cm两个不同悬挂高度、田间边缘和中央两个不同挂板地段和每日早上(7:00—11:00)、中午(11:00—15:00)、下午(15:00—19:00)及晚上(19:00—次日7:00)4个不同挂板时段,调查不同诱虫板及悬挂方式对牧草盲蝽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两年中牧草盲蝽均对绿色诱虫板趋性最强,试验期间每5 d的平均诱集量分别为9.41头·板-1和10.79头·板-1,显著高于其他7种色板(P<0.05);绿色诱虫板悬挂高度在50 cm处诱集效果显著高于20 cm处(P<0.05);在田间边缘地段较中央地段诱虫板的诱集效果好(P<0.05);在每日监测的4个时段内,下午时段诱集到的虫量最多;5月下旬和6月下旬牧草盲蝽为害达到高峰,第二茬苜蓿及前两茬苜蓿现蕾期诱集到的牧草盲蝽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8.
《农业新技术》2006,(2):5-5
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棉田防虫用药大幅度减少,随之而来的盲蝽则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由于盲蝽怕阳光照射,喜在较阴湿处活动危害,不易被棉农发现,而延误了防治时机.因此,根据棉花被害症状,诊断盲蝽的发生和危害,及时采取措施,是防治棉盲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正> 在乌兹别克斯坦森林草原右侧,红三叶草留种植株,由于害虫的为害,产量大大降低。主要害虫有象(?)、蝽象、盲蝽象和蓟马。 1971—1976年,对生长期第2—3年的三叶草种株的害虫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防治  相似文献   

10.
桑树绿盲蝽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iir)属半翅目盲蝽科,原是棉花害虫之一,但在浙江桑麻区曾见严重为害红麻.当红麻生长后期麻株衰老时,即转迁到桑树夏伐枝条的"剪口"髓部或桑拳霉桩上产卵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孵化若虫为害桑树幼芽嫩叶,严重影响春叶的产量和品质.鉴于国内以往对此虫在桑树上的发生规律、危害性及防治方法等均未见过详细报道,故将1979~1982年调查研究小结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5.0%蚜虱净、0.6%虫螨光、4.5%高效氯氰菊酯、40%氧化乐果4种农药对田间虫害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新型低毒农药蚜虱净、虫螨光对紫花苜蓿上的豌豆蚜、蓟马和盲蝽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7d,蚜虱净和虫螨光对豌豆蚜、蓟马和盲蝽的防效分别达到95%,86%和74%以上。与高效氯氰菊酯和氧化乐果等菊酯类和有机磷农药效果相似,可以替代该类药剂。  相似文献   

12.
虫害能使牧草的茎叶大量受到损失,影响产草量和质量,必须根据害虫的发生规律及早防治,才能尽可能减轻虫害造成的损失。危害牧草的害虫主要有蚜虫类、蓟马类、苜蓿籽蜂、盲蝽类、金龟子类和叶蝉类等,现分别对其危害症状和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苜蓿优势种害虫种群数量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昌郊区苜蓿优势种害虫有小绿叶蝉、黄守瓜等7种;桑梢角蝉、黄守瓜种群数量呈单峰型消长特点,小绿叶蝉、短额负蝗、中黑盲蝽、小长蝽呈双峰型消长特点,小黑跳盲蝽则为三峰型消长特点,各峰出现的时间因虫而异;苜蓿不同生育期害虫种类以及每种害虫数量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1991~1999年,笔者对福建全省范围龙眼园害虫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为害龙眼的椿象有荔枝蝽、麻皮蝽、珀蝽(别名桔赤斑蝽)、棱蝽(别名角肩椿象、大绿椿象、长吻蝽)、丽盾蝽(别名苦楝蝽)、稻绿蝽、喙副黛缘蝽(别名赤龟、红缘蝽、红鸡公)、条蜂缘蝽、点蜂缘蝽等10种。其中为害最严重的为荔枝蝽,其次为麻皮蝽、丽盾蝽和喙副黛缘蝽。成虫、若虫刺吸为害嫩梢、花穗。幼果期受蝽类为害造成大量落果。7月份以后龙眼果实开始膨大,受椿象为害后果皮内膜留下一褐色圆斑点痕迹,果肉出现失水状,变软,造成腐烂大量脱落。防治对策:秋末或越冬成虫出蛰期…  相似文献   

15.
两年来对新疆主要栽培牧草之一苜蓿(Medicago spp)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和归纳.得出结论:危害较重的病害主要有苜蓿夜蛾(Heliothis dipsacea L.)、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eoze)、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 L.)、褐斑病(Pseudopeziza medicaginis)、霜霉病(Peronspora aestivalis P.romanica)、白粉病(Erysiphe pisi Levillulla leguminosarum).对以上虫害及病害在新疆的分布、危害症状及其防治措施等进行了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在广西北流潮塘、荔宝、花果山等果场进行了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象试验,总面积约20hm2,8~10年生龙眼、荔枝树约4000株.结果为: 在放蜂区和对照区内,荔枝蝽象卵寄生天敌平腹小蜂、跳小蜂的总寄生率分别为94.3%和18. 9%,相比效果明显,同时,果园中若虫数量显著降低,控制在经济危害阈值之下.  相似文献   

17.
茶翅蝽Halyomorpha picus Fabricus危害梨、苹果、桃、葡萄、豆等多种果树、蔬菜、林木,同时又能捕食多种鳞翅目幼虫和叶虫等.茶翅蝽成片危害桑园在山东未见过报道,经本人调查观察,曲阜市姚村镇黄屯村20余亩春伐桑园中,有10余亩受危害严重、受害株顶梢坏死,10%桑株封顶,该虫早晚危害桑梢,白天、中午少见,据本人凌晨5时观察,成虫若虫均刺吸嫩梢汁液,顶梢虫多者可达10个以上、受害面积正不断扩展.据报道,茶翅蝽在山东省每年发生一代,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用药减少,省力化管理技术采用不当,以及周边生态环境多变和天敌种群上升缓慢,柚园椿象危害逐年加重。据调查,椿象危害柚果株率为5.11%,高的达30%,果实受害率为4.18%,高的达70%,严重影响柚果外观及内质,造成落果和贮藏期腐烂。椿象危害柚果的报道极为少见,相当多果农不识椿象危害柚果症状,有的甚至当作柚黑斑病进行防治。1椿象种类及危害症状1.1椿象种类据资料介绍,危害柑桔的椿象种类很多,我们在香柚(沙田柚)园调查,危害柚果椿象有11种,其中以茶翅蝽、麻皮蝽、二星蝽、稻绿蝽、长吻蝽等为主,并且多种椿象混合发生,由于生存环境不…  相似文献   

19.
茶翅蝽,俗称臭板虫,又称臭木椿象,在全国大部分省区市都有分布,主要寄主有梨、苹果、桃、杏等,在南通地区是梨树的主要害虫,发生严重的年份,果实受害率可达30%~50%。本文通过对本地区茶翅蝽生活习性3年的观察,初步掌握了茶翅蝽的生活史,运用有效积温法则,对本地区茶翅蝽生活史及其危害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述。  相似文献   

20.
记述了分布于我国的半翅目(Hemiptera)缘蝽科(Coreidae)、土蝽科(Cydnidae)等8个科的47种桑树害虫,分别介绍了害虫的中文名称、学名、寄主种类及主要分布区域,为了解和控制桑树蝽象类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相关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