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稻田养殖田间工程改造模式,优化稻-渔生境,筛选验证适宜的稻田养殖品种,挖掘稻田种养生产潜力.在广西玉林地区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点开展环形沟、"丰"字沟、池-田适时耦合3种不同改造类型的稻田综合种养试验,主养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种植杂交水稻"丰田优553",进行养殖鱼类产量、产品规格、成活率和水稻产量等产出效果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田间工程单元化集约化整合改造和稻-渔环境优化升级,沟涵对稻田的比例控制在10%,养殖水体容量较常规类型增加约50%,同时满足了稻-渔共作各自的环境需求;在稳定水稻产量的同时,养殖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的平均产量分别达488.5、351.0和330.2 kg/667 m2,成活率分别达92.1%、91.7%和86.9%,较环型沟、"丰"字沟类型稻田极显著地提高(P<0.01);产品规格分别为663、638和19 g,在正常生产周期内普遍达到商品鱼上市规格.研究优选出一套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技术高度融合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稻田养殖田间工程改造模式,优化稻-渔生境,筛选验证适宜的稻田养殖品种,挖掘稻田种养生产潜力.在广西玉林地区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点开展环形沟、"丰"字沟、池-田适时耦合3种不同改造类型的稻田综合种养试验,主养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种植杂交水稻"丰田优553",进行养殖鱼类产量、产品规格、成活率和水稻产量等产出效果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田间工程单元化集约化整合改造和稻-渔环境优化升级,沟涵对稻田的比例控制在10%,养殖水体容量较常规类型增加约50%,同时满足了稻-渔共作各自的环境需求;在稳定水稻产量的同时,养殖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的平均产量分别达488.5、351.0和330.2 kg/667 m2,成活率分别达92.1%、91.7%和86.9%,较环型沟、"丰"字沟类型稻田极显著地提高(P<0.01);产品规格分别为663、638和19 g,在正常生产周期内普遍达到商品鱼上市规格.研究优选出一套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技术高度融合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稻田养殖田间工程改造模式,优化稻-渔生境,筛选验证适宜的稻田养殖品种,挖掘稻田种养生产潜力.在广西玉林地区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点开展环形沟、"丰"字沟、池-田适时耦合3种不同改造类型的稻田综合种养试验,主养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种植杂交水稻"丰田优553",进行养殖鱼类产量、产品规格、成活率和水稻产量等产出效果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田间工程单元化集约化整合改造和稻-渔环境优化升级,沟涵对稻田的比例控制在10%,养殖水体容量较常规类型增加约50%,同时满足了稻-渔共作各自的环境需求;在稳定水稻产量的同时,养殖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的平均产量分别达488.5、351.0和330.2 kg/667 m2,成活率分别达92.1%、91.7%和86.9%,较环型沟、"丰"字沟类型稻田极显著地提高(P<0.01);产品规格分别为663、638和19 g,在正常生产周期内普遍达到商品鱼上市规格.研究优选出一套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技术高度融合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稻田养殖田间工程改造模式,优化稻-渔生境,筛选验证适宜的稻田养殖品种,挖掘稻田种养生产潜力。在广西玉林地区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点开展环形沟、"丰"字沟、池-田适时耦合3种不同改造类型的稻田综合种养试验,主养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种植杂交水稻"丰田优553",进行养殖鱼类产量、产品规格、成活率和水稻产量等产出效果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田间工程单元化集约化整合改造和稻-渔环境优化升级,沟涵对稻田的比例控制在10%,养殖水体容量较常规类型增加约50%,同时满足了稻-渔共作各自的环境需求;在稳定水稻产量的同时,养殖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的平均产量分别达488.5、351.0和330.2 kg/667 m2,成活率分别达92.1%、91.7%和86.9%,较环型沟、"丰"字沟类型稻田极显著地提高(P<0.01);产品规格分别为663、638和19 g,在正常生产周期内普遍达到商品鱼上市规格。研究优选出一套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技术高度融合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5.
根据创意稻田测产需要的实际,分析不同图案构成条件下田间产量的组成比例,提出按照彩色稻文字或图案所在田块不可分割的最小长宽组成的矩形为实际测产单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杭州市钱塘新区和德清县新安镇两块创意稻田种植彩色稻后对稻谷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研究发现,种植紫色和黄色水稻后,虽然图案所在最小矩形田块产量较普通背景稻减产13.9%~19.8%,但紫米等彩色稻米售价高于普通稻米,且田园观光旅游的开发给当地带来了综合经济效益。创意稻田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促进了美丽田园建设。  相似文献   

6.
戚尚  张春瑾 《现代农业科技》2010,(3):166-166,169
对龙亢农场种植水稻采用的人工移栽、机械插秧、旱播水养3种栽种方式的稻田主要害虫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生育前期和中后期,机械插秧、旱播水养稻田灰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发生量显著轻于人工移栽稻,说明水稻机插秧、旱播水养直播稻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害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轻型栽培稻田杂草发生及其危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5 ̄1997年通过对4种轻型栽培方式(麦田套稻,水直播,早育抛栽,盘育抛栽)和水育秧人工移栽稻田杂草种群调查及杂草发生与危害差异性试验,结果表明:5种种植方式对稻田主要杂草发生频度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对稻田主要杂草优势度及杂草发生量有明显差异。麦田套稻,水直播、旱抛栽、塑盘抛栽、水育秧人工移栽稻田杂草危害分别使水稻产量下降70.6%、63.5%,49.5%,16.2%。  相似文献   

8.
直播稻田杂草发生期比移栽稻田长,扎根出苗期湿润灌溉最易诱发杂草种子萌发,杂草种类也多于移栽稻,发生数量比移栽稻田大,因此,杂草危害是直播稻的一大威胁,抓好杂草防除是直播稻栽培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20%稻乐宁可湿性粉剂是江苏省农科院杂草研究中心研制开发的移栽稻田一次性除草剂,为明确其对移栽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和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我们于2000年在平望镇胜墩农场进行了大区示范试验.  相似文献   

10.
闵行区稻田杂草发生与防除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近2 0年的调查分析,闵行区稻田杂草的优势种群发生了一些变化.为减轻稻田杂草危害,确保水稻正常生长,在多年的大量试验和研究基础上,对机插秧、移栽稻、直播稻的田间杂草提出了相关综合防除方法,并提出了相关补除措施及化除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稻思达(商品名TOPSTAR)是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研制开发的新型噁二唑酮类芽期选择性稻田除草剂。近几年进入国内市场。该除草剂对移栽稻具有系草谱广、安全性好、施药简便等特点。为了探明该药对本地移栽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和对水稻的安全性,我们用苄乙甲作对照,在早稻上进行了对比示范试验。  相似文献   

12.
程维森  杨萍 《北京农业》2011,(18):157-158
宣汉县毛坝镇地处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大巴山南麓,是水稻生产大镇之一,每年种植水稻面积约666.67hm2。稻田中的恶性杂草有稗草、异性莎草、鸭舌草、水莎草、陌上草、水花生和节节草等杂草。受到杂草危害面积400.00hm2,产量损失3.5万kg,损失率10%左右。据调查,在现有防治水平下,我镇稻田每年除草耗费人工约4000个劳动日,投入化学除草剂约3万元。毛坝镇属于下河稻作区,稻田杂草群落随栽培方式由水育秧大苗移栽,发展为肥床旱育秧移栽及水旱直播稻而发生变化,也因为化学除草剂的应用等而发生演替。掌握稻田杂草群落分布,危害特点季演替趋势,研究制订适合于各类于各类型稻田的化学除草技术,是夺取水稻高产、高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我市种植面积达200多万亩。近年来,市郊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粮食总产逐年增产,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目前,随农村种植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市郊生产水稻种植模式有了较大的变革,有直播稻、移栽稻和抛秧稻等多种种植方式。由于稻田生态发生了变动,导致了  相似文献   

14.
稻田养蛙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过份施用农药,化肥和滥捕蛙族,导致农田生态严重破坏,田间蛙类几乎绝迹,农作成本也逐年上升,以至现在人们再难见到古代诗人描绘的那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好自然景象,稻田养蛙即是利用稻、蛙这种自然共生关系,充分发挥稻与蛙之间的互利作用,把水稻种植与蛙类养殖有机结合,达到增产增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目的。 稻田养蛙方法简单,效益可观。每667平方米稻田一季稻熟可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稻田养鸭模式下纹枯病、稻曲病和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特点,为稻田生产上提供病害的针对性防治策略,我们设置了不同模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养鸭模式下的纹枯病发病较常规种植模式严重,而稻曲病和细菌性基腐病均较常规种植模式发生轻。稻田养鸭模式宜在封行后和抽穗前使用井冈霉素分别对纹枯病和稻曲病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6.
调查表明,仪征市麦套稻田条纹叶枯病显症一峰轻、二峰重,显著轻于常规移栽稻田,稍重于水直播稻、机插秧稻田,不同品种间病情差异大.分析了发病制约因素,提出了防治对策:种植抗耐病水稻品种;药剂浸种;压低麦田虫量,防止就近转移传毒;稻田治虫,预防显症二峰.  相似文献   

17.
改革稻田耕作制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株洲市稻田耕作制度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再调减1万hm^2粮食作物面积,发展菜一稻,瓜-稻等多种高效种植模式;培养和扶植龙头企业,实行产,加,销一条龙服务等继续进行稻田耕作制度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播栽类型稻田杂草发生情况的调查,发现不同播栽类型稻田杂草的发生情况不同。通过对比可知,旱育移栽和机插秧稻田田间杂草种群简单,直播稻田杂草发生种群复杂,草相、草量明显多于旱育移栽和机插秧稻田。通过系统性调查和面上普查.摸清了水稻旱直播田杂草的发生种类、发生时期、种群变化、危害情况,为面上防治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江苏沿江稻田三熟种植方式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1991~1994年连续3年的试验资料,对沿江稻田多熟制不同的同种植方式的产量,能量平衡,养分和有机质平衡,经济效益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栽培技术后的麦/玉-稻三熟制,即新型麦/玉-稻种植方式,较常规麦/玉-稻三熟制和常规麦-稻两熟制在生态经济效益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免耕稻田小苗移栽的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耕稻田小苗移栽种植技术是在前作收获后,不进行犁耙翻耕,而是通过化学除草、泡田后,直接将矮壮小苗带土移栽到稻田的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它充分发挥了小苗移栽和免耕两种栽培方式的优势.又克服了两者的不足,是一种省工、节本、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