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药剂拌种法研究了4种种衣剂对春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和40%苯甲·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春小麦生长安全;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和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较高,灌浆期调查防效分别为92.87%和88.95%,乳熟期调查防效分别为88.83%和74.53%;药剂拌种处理的小麦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均高于清水对照,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和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处理区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分别为514.87 kg和505.68 kg,分别较对照增加34.69%和32.28%。建议生产上在春小麦播种前,使用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或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拌种,预防或减轻茎基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防治小麦全生育期土传病害,分别在小麦播种期、返青期采用不同的用药方案开展了田间防治示范。结果表明,播种期用27%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31.9%戊唑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1%吡唑醚菌酯·灭菌唑悬浮种衣剂、23%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结合返青期喷施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125 g/L氟环唑悬浮剂,收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不仅可有效控制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降低白穗率,还可以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增产率达14.61%~21.43%。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对小麦茎基腐病有较好防效的种衣剂及方法,本试验分析了3种种衣剂拌种及返青期喷雾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7%苯醚·咯·噻虫500 mL拌种和27%苯醚·咯·噻虫300 mL拌种+返青期25%氰烯菌酯喷雾2个处理控制小麦茎基腐病效果较好,灌浆期防效均在59%以上,乳熟期对白穗的控制效果达79.53%~89.57%。测产发现27%苯醚·咯·噻虫500 mL拌种的保产效果最高,较对照增产23.08%。  相似文献   

4.
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影响因素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2017—2019年小麦品种、耕作方式、播期、灌溉次数、不同生育期药剂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影响和控制效果,并提出综合防控技术。结果表明,采用清洁秸秆+深翻或轮作处理,晚播14 d,播前1 kg小麦种子用剂量2 mL的27%苯醚·咯·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拌种,并在在越冬前+返青期分别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0%氰烯菌酯·已唑醇悬浮剂喷雾各防治1次,可有效控制小麦茎基腐病。  相似文献   

5.
2017—2018年,在山东齐河、河南临颍两地开展以复合型种衣剂拌种防控小麦病虫害的示范。结果表明,示范所用复合型种衣剂(23%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1.9%戊唑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7%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30%嘧菌酯·咪鲜胺铜盐·噻虫嗪悬浮种衣剂以及10%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7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混用)处理小麦种子后,均对出苗安全;对地下害虫、蚜虫及纹枯病均表现出较高防效,特别是对蚜虫,防效达80%以上;各拌种处理的单产较不拌种对照增加5.3%~14.5%。  相似文献   

6.
不同拌种剂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茎基腐病是陕西小麦生产上的新病害,近年发生呈加重趋势。通过试验筛选对该病有较高防效的拌种剂品种,结果表明,20%吡·戊·福美双悬浮种衣剂、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个处理控制小麦茎基腐病效果较好,对白穗的控制效果达78.04%~89.89%。其中,前两个处理对小麦灌浆初期茎秆发病的控制效果也较好,防效分别达89.12%和84.43%。测产发现20%吡·戊·福美双悬浮种衣剂的保产效果最高,较对照增产55.12%。  相似文献   

7.
5种种衣剂防治小麦主要土传病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5种种衣剂对小麦土传病害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30g/L吡虫啉·苯醚·咯悬浮种衣剂综合防治效果优于其他药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73.51%~95.05%,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为73.01%~87.41%,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为65.51%~92. 09%。按药效其次依次是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5%多·福悬浮种衣剂。随着小麦的生长,各处理的防效逐渐降低,但直到枯白穗期还有一定防治效果。同时230g/L吡虫啉·苯醚·咯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增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8.
小麦茎基腐病是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的重大病害,对小麦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化学农药的使用是最直接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具有较高安全性的三唑类杀菌剂。本课题前期明确了苯醚甲环唑拌种对小麦茎基腐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促生增产,但其对小麦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研究了苯醚甲环唑拌种对茎基腐病田中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拌种处理对小麦分蘖期,拔节期和灌浆期根际微生物的alpha和beta多样性均无显著影响,但使分蘖期镰孢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微生物共现网络分析表明,苯醚甲环唑拌种处理提高了细菌网络的复杂性,降低了真菌网络复杂性,使植株根际微生物网络更接近健康植株根际的特征。该研究从根际微生物的角度为苯醚甲环唑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机制研究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4.8%苯醚·咯菌腈悬浮种衣剂、400g/L萎锈·福美双悬浮种衣剂4种种衣剂对青稞种子进行拌种处理,评价不同种衣剂对青稞条纹病防治效果和对青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衣剂拌种处理对青稞条纹病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0 mL/kg处理的防效达96.43%,1.5 mL/kg处理的小区青稞增产效果最明显,可显著减少条纹病引起的产量损失。说明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是一种有前途的青稞条纹病抑制剂,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药剂和抗病品种,测定12种杀菌剂对小麦茎基腐主要病原菌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的室内毒力、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室内防治效果,并鉴定144份小麦品种(系)对茎基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12种杀菌剂对假禾谷镰孢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15%氰烯菌酯·5%己唑醇的抑制率最高,EC50为0.002 mg/L,其次是6.6%嘧菌酯·1.1%咯菌腈·3.3%精甲霜灵、25 g/L咯菌腈和430 g/L戊唑醇,EC50分别为0.016、0.069和0.099 mg/L。12种杀菌剂拌种处理对小麦出苗、株高、根长和鲜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对出苗率影响最大,其中15%氰烯菌酯·5%己唑醇处理的出苗率最低,为30.41%。15%氰烯菌酯·5%己唑醇拌种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为70.43%;其次是430 g/L戊唑醇和25 g/L咯菌腈·37.5 g/L精甲霜灵,防治效果分别为56.34%和53.34%。在供试144份小麦品种(系)中,仅3份对小麦茎基腐病表现为中感,其余141份均表现为高感,无免疫和抗病品种。综上,目前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时建议选用15%氰烯菌酯·5%己唑醇等杀菌剂进行拌种处理,但应严格控制药剂用量,以防影响小麦出苗。  相似文献   

11.
总结新疆小麦雪腐(霉)病的年度变化趋势和不同地州间雪腐(霉)病发生为害情况,并结合各地州为防治该病所用拌种剂的种类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新疆防治雪腐(霉)病所用的拌种剂,最初以五氯硝基苯、拌种双、多菌灵为主,目前发展为以苯醚甲环唑、咯菌腈、氟环·咯·苯甲、苯甲·咯为主;雪腐(霉)病在新疆的发生面积由2010年的11.15万hm~2下降到目前的2.52万hm~2,说明拌种剂种类的更新对于控制小麦雪腐(霉)病起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上重要的真菌性茎基部病害,在黄淮海冬麦区呈广泛流行态势,对我国小麦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评价了不同拌种剂、拔节期喷施杀菌剂以及两者结合使用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药剂拌种防治结果表明:60 g/L戊唑醇FS、25 g/L咯菌腈FS和25%氰烯菌酯SC拌种处理能显著降低苗期病株率,其病株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拌种剂对大麦生育期纹枯病的田间防效,用戊唑醇、咯菌腈、苯醚甲环唑不同剂量拌种,调查对越冬和拔节期大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纹枯病的防效.结果表明,经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拌种处理后,大麦出苗率和幼苗期株高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经2%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处理后,大麦出苗率和幼苗期株高均低于对...  相似文献   

14.
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全蚀病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以400~600 mL/100 kg种子包衣可以提高小麦出苗率,减少种子用量。苯醚甲环唑5006、00 mL/100 kg种子和(苯醚甲环唑500 mL+咯菌腈200 mL)/100 kg种子包衣小麦种子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产量指标和持效期均优于三唑酮。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用于长江流域棉区的种衣剂,开展了不同种衣剂处理棉花种子试验,调查供试的7种种衣剂对棉花生长的影响以及对棉花苗期病害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拌·福悬浮种衣剂、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4%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和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显著降低了相应处理区棉花立枯病的发生率,播后15d防效最高,达84.69%~94.79%,显著高于另外两种供试种衣剂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和20%噻菌铜悬浮种衣剂。各个种衣剂处理对供试品种棉花生长无不利影响。建议大田生产中交替使用拌·福、精甲·咯·嘧菌、多菌灵、苯醚·咯·噻虫或咯菌腈处理种子,以预防棉花立枯病。  相似文献   

16.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2,23(4):10-13
登记证号农药名称登记作物(防治对象)申请登记企业联系电话LS2002000120.67%硅唑·唑菌酮乳油苹果树(轮纹病)美国杜邦公司010-64431548LS20020002磷化氢原药美国氰特工业有限公司LS200200032%磷化氢熏蒸剂仓储(米象、谷盗、谷蠹、拟谷盗等)美国氰特工业有限公司LS20020004克菌丹原药以色列马克西姆公司LS20020005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梨树(黑星病)以色列马克西姆公司LS200200063.5%咯菌·精甲霜悬浮种衣剂玉米(苗茎基腐病)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  相似文献   

17.
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包衣种子防治花生冠腐病和根腐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能兼治花生冠腐病和根腐病、安全而高效的种子处理药剂,采用室内生测法比较了4种杀菌剂对花生冠腐病菌和根腐病菌的毒力,评价了其包衣种子对花生的安全性,并进行了温室接菌盆栽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苯醚甲环唑、氟啶胺、咯菌腈和氟菌唑对花生冠腐病菌的毒力差异较大,EC_(50)分别为0.05、6.56、0.52和1.43 mg/L;对花生根腐病菌的毒力均较高,EC_(50)分别为0.49、0.31、0.44和0.37 mg/L。氟菌唑2 g(a.i.)/kg种子包衣后,花生出苗率和幼苗的根长、株高和茎叶鲜重均降低,出苗时间延迟1~2 d;而氟菌唑0.5、1 g(a.i.)/kg种子包衣及苯醚甲环唑、氟啶胺、咯菌腈3种杀菌剂的所有剂量处理对花生出苗和幼苗生长均无影响。苯醚甲环唑0.5、1、2 g(a.i.)/kg种子,氟啶胺0.4、0.8、1.6 g(a.i.)/kg种子,咯菌腈0.1、0.2、0.4 g(a.i.)/kg种子和氟菌唑0.5、1 g(a.i.)/kg种子包衣对花生冠腐病、根腐病的温室接菌盆栽防效均在80.19%以上。苯醚甲环唑1、2 g(a.i.)/kg种子和咯菌腈0.4 g(a.i.)/kg种子包衣对花生冠腐病、根腐病的田间防效较高,均在75.30%以上,且对荚果的增产率为5.60%~11.10%。表明苯醚甲环唑和咯菌腈包衣种子对花生安全,且可有效防治花生冠腐病和根腐病,具有开发为兼治药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由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已成为重要的土传病害,并且影响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为了明确中国河南省假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对2019年从河南省6个地市分离的105株假禾谷镰刀菌F. pseudograminearum 的敏感性,通过最小显著差异法(LSD)和SPSS聚类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测定了假禾谷镰刀菌对多菌灵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分析了咯菌腈与这两种杀菌剂毒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咯菌腈对供试菌株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0.2400 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EC50值范围在0.0027~0.0470 μg/mL,敏感性差异达17.41倍;敏感性频率分布为连续单峰曲线,平均EC50值为(0.0263 ± 0.0101) μg/mL,可作为假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县市的小麦假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差异较大,EC50值变化范围为0.0150~0.0335 μg/mL,其中咯菌腈对郑州中牟的敏感性最低和最高菌株的EC50值相差16.78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菌菌株对咯菌腈敏感性差异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关联性。多菌灵和戊唑醇对病菌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 (0.7881 ± 0.3153) μg/mL和(0.0886 ± 0.1453) μg/mL。病菌对咯菌腈与其对多菌灵和戊唑醇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温室防效结果显示,用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进行拌种处理,2020年 (咯菌腈有效成分为75.0 μg/g)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可达58.00%,2021年 (咯菌腈有效成分为50.0 μg/g)的防治效果可达到63.69%。本研究结果可为咯菌腈在小麦茎基腐病防治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为病原菌对药剂的敏感性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9—2021连续3年在山西省大同市开展药剂拌种防治玉米茎基腐病试验。综合3年的调查结果发现,在供试的5种拌种剂中,以3.5%咯菌·精甲霜悬浮剂、25%腐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58%甲霜·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对玉米茎基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咯菌·精甲霜处理太育1号玉米种,防病效果为88.26%~90.26%,较清水对照增产14.76%,为各处理最高;腐霉·福美双、甲霜·福美双处理防效为79.22%~85.34%;各拌种处理对玉米安全,苗期长势及出苗率未受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宋敏  陈晓枫  张勇  马冲 《植物保护》2023,49(1):346-350
为筛选出对多种花生土传真菌病害综合防治效果理想的种衣剂,本研究选用7种种衣剂开展了一年两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个处理对花生出苗时间和出苗率均无影响,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FSC)对花生冠腐病、根腐病和白绢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两地的3种病害防效可达78.58%以上,其次为25%噻虫·咯·霜灵FSC,防效达72.71%以上。与空白对照相比,11%精甲·咯·嘧菌FSC处理增产率最高,两地分别增产13.42%和10.25%,其次为25%噻虫·咯·霜灵FSC处理,两地分别增产11.83%和10.09%。综合安全性、防治效果、增产效果,11%精甲·咯·嘧菌FSC和25%噻虫·咯·霜灵FSC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一次处理可以同时降低花生冠腐病、根腐病和白绢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