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合生物杀虫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白僵菌、千胜Bt、25%灭幼脲Ⅲ号和1.8%阿维菌素等4种生物杀虫剂的单一药剂和复合生物杀虫剂对马尾松毛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单一药剂以阿维菌素的毒力效果最佳,而复合生物杀虫剂以阿维菌素4000倍液+千胜Bt2 000倍液+灭幼脲Ⅲ号8 000倍液+白僵菌1.3×105n/ml为最佳组合,毒力效果达90%以上.应用该复合剂防治不同世代的松毛虫,以第1代的效果最佳,迭93.3%,而越冬代仅为73.5%,用其防治越冬代松毛虫幼虫应选择11月之前.  相似文献   

2.
所述实验的实例为:为明了对安徽江淮林区的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施行白僵菌生物防治的效果,在宣州、凤阳不同的马尾松林地进行了该虫越冬前期(11~12月)和越冬后期(3~4月)施用白僵菌剂的防治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及其与之相关的因素分析,表明在安徽林区因受所处地带性气候的影响,不论在冬季或春季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效果均不理想。据此,提出相关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应用白僵菌Bbfj菌株、苏云金杆菌(Bt)粉剂及其不同配比的混剂对马尾松毛虫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混剂防效好于白僵菌Bbfj和Bt单剂,而且有一定的速效作用;筛选出Bbfj与Bt粉剂以2∶1比例混合防治最适,大规模防治平均效果达90%以上。Bbfj与Bt混合防治是快速而持续控制马尾松毛虫的有效手段,为探索配制马尾松毛虫复合微生物杀虫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越冬的马尾松毛虫幼虫上树取食期(4月),喷施含孢量110亿/克,活孢率82.9%,施菌量为37.5kg/hm2的白僵菌粉剂后,感染白僵菌的马尾松毛虫,每平方米11.3头,蛹期死亡率42.0%,第二年蛹期死亡率26.1%。在马尾松毛虫下树越冬期(11月),喷施含孢量48亿/克,活孢率76%,施菌量为30kg/hm2的白僵菌粉剂后,越冬期间,马尾松毛虫死亡率32.2%;第二年白僵菌致死率63.3%;第三年白僵菌致死率13.3%。  相似文献   

5.
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与环境温湿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越冬代马尾松毛虫防治期的气候特点,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条件下,开展白僵菌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因子是影响越冬代防治效果的主要因子,在4月中、下旬,平均气温在18℃以上时放菌,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出现白僵时间为10d左右。  相似文献   

6.
利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是一项重要的生物防治措施,在我区桂北地区由于春季常为低温多雨天气,白僵菌的防治效果不稳定,为了进一步研究白僵菌在桂北的应用效果,1986~1990年在桂北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全州县综合防治示范区,对越冬前、越冬后和第一代马尾松毛虫进行放菌和用菌量等试验,并对白僵病的流行作了广泛的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飞机喷白僵菌粉防治马尾松毛虫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从1976至1996年,广西全区飞机喷撒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共作业了4975架次,防治面积130.9万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要搞好飞防工作,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摸清虫情,搞好防治作业区...  相似文献   

8.
陈毓 《广西林业》2004,(6):31-31
马尾松毛虫是我区主要的森林害虫之一,每年均可发生4代,给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用仿生物农药制剂灭幼脲Ⅲ号粉剂与纯白僵菌粉混合使用来防治马尾松毛虫害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动力机喷粉是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山高陡坡、缺少水源、树木高大,喷雾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喷粉能有效地开展防治工作.但二二三、六六六己停止生产,缺少适宜于喷粉用的农药粉剂品种,尤其是对越冬代松毛虫,气温较低,敌百虫粉剂的防治效果差.为此我们使用丹阳县农药厂生产的敌杀死(溴氰菊酯)粉剂进行了防上马尾松毛虫的试验,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灭幼脲Ⅲ号与白僵菌混合剂对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灭幼脲Ⅲ号(胶悬剂、粉剂、增效型粉剂)和白僵菌的混合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经室内试验和林间毒力测定,确定其防治效果好的最佳配比为:白僵菌高含量孢子粉(1200亿/g)45g/hm^2与25%灭幼脲Ⅲ号粉剂225g/hm^2混合;其林间大面积防治马尾松毛虫,当代虫口减退率达98%以上。该混合剂使用方便,适宜各种林地应用,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在药效和天敌等因子的作用下,连续3年共12个世代试验地内  相似文献   

11.
赤眼蜂大面积防治不同类型区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分析了赤眼蜂大面积防治不同发生类型区(丘陵区、山区和越冬代、第三代)马尾松毛虫的试验情况,发现利用赤眼蜂对丘陵区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进行规模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山区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对第三代松毛虫的防治,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
1974年初,我县越冬代松毛虫发生面积3万亩,其中较为严重的虫口密度在100条以上。根据南方十三省(区)防治松毛虫研究协作会议制订的《防治松毛虫技术措施》要求,为了控制虫害发生,从2月21日开始,我们组织了力量,实行以“菌药兼施”的办法,开展对越冬代松毛虫的防治工作。这次防治时间前后共25天,用白僵菌粉9,120市斤,6%六六六粉8,150市斤,喷撒面积20,000亩,其中放菌面积17,500亩。防治用的白僵菌是新会白僵菌厂产品,质量为50亿/克和100亿/克。实行“菌药兼施”,菌与药的比例在1:3到1:1之间,具体配比视林分郁闭度和虫  相似文献   

13.
Bt乳剂是一种广谱微生物杀虫剂,属苏云金杆菌系列。用BT乳剂200ml/亩,防治越冬2~3龄马尾松毛虫,15天平均药效为78.39%。防治第一代3~4龄马尾松毛虫,7天平均药效为71.04%。BT乳剂有抑制下代马尾松毛虫繁殖量的作用,对寄生无效影响较少,经济成本低于白僵菌、赤眼蜂等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4.
不同药剂药械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及经济指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不同药剂药械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结果表明:施药1 d后平均防治效果:烟剂为84.46%,水剂为89.96%,粉剂为58.44%;10 d后平均防治效果:烟剂为94.87%,水剂为95.48%,粉剂为94.16%。防治成本:水剂>烟剂>粉剂。综合防治效果、防治成本以及农药残留对林农养蚕、养蜂影响等因素,建议推广烟雾机烟剂防治技术(远离蚕桑的山区林区可推广森得保等粉剂防治)。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毛虫是危害松林的大敌,它以幼虫越冬,每当春季来临,越冬代松毛虫随着气温的回升,倾巢而出,吞噬松树针叶,危害很大。防治松毛虫要抓住越冬代,这是因为:第一,越冬代松毛虫虫口密度的大小,常决定着未来松毛虫发生的趋势。如果越冬代虫口基数大,来年暴发成灾的可能性就大。第二,越冬代松毛虫繁殖力强,每条雌虫产卵可达300粒以上,1年2~3代,发展数量惊人。在越冬代繁殖之前,将其灭除,使其不能“传宗接代”,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第三,越冬代松毛虫从越冬到初春活动之前,使用“无公害农药”———白僵菌,是防治的最佳季…  相似文献   

16.
在马尾松毛虫周期性活动增殖阶段,将苦参·烟碱、苏云金杆菌(Bt)+阿维菌素(Bla)、白僵菌喷雾、喷粉施放,单位面积的原药用量相同,比较不同施药方法减退虫口的效果.结果表明,喷粉作业时机具性能稳定、在林间操作方便、综合成本低廉,尤其当林木高大,喷雾扬程不够时,用400~600目以上的填充剂喷粉,无论是混合填充剂还是单体填充剂释放白僵菌,均能保障白僵菌流行.几个防区用药3 a间可见到白僵菌重复侵染,将马尾松毛虫种群有效地控制在经济阈值允许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为在北方应用白僵菌防治油松毛虫,笔者采用从灵丘县干旱林区分离得到的油松毛虫病原球孢白僵菌菌株Beauveria bassiana CGMCC NO.1573制备的孢子悬浮液和营养型湿菌粉剂,分别在冬季和春季对越冬的油松毛虫幼虫进行防治。结果显示:用2×106个/mL孢子悬浮液的防治效果不好,校正死亡率只有21%~29%;冬季用菌粉防治效果较好,感染率达到70.4%~85.4%;春季施用菌粉15 d~20 d,感染率达47.1%~54.5%.结论认为,在树干基部和枯落物下撒施"白僵菌营养型湿菌粉剂"集中防治越冬幼虫是北方防治油松毛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和应用白僵菌以来,在防治农林害虫上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在马尾松毛虫防治上,不仅对马尾松毛虫致病性强,不杀伤天敌,能促使防治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而且可制成粉剂、粉炮等施放,林农使用十分方便,是林业防治马尾松毛虫应用面积最大、最为成功的事例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应用森得保粉剂、森得保飞防专用药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进行了林间防治的试验。结果表明,喷撒300 g.hm-2、450 g.hm-22种剂量森得保粉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飞机喷施1.5 g.hm-2森得保飞防专用药7d后,防治效果可达91%以上。森得保粉剂、森得保飞防专用药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好,持续控灾作用明显,是一种新型环保、高效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20.
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几种方法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为取得理想效果,必须具备白僵菌寄生、发展的条件。否则,达不到治虫的目的。现介绍我市多年来的几种方法:1.带菌越冬于九月、十月对第2代、第3代越冬松毛虫幼虫群体布菌,使白僵病在松毛虫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