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研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问题,对于提升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4—2019年中国30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1%水平上显著,在区域分布上,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粮食产销平衡区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民种粮积极性依旧存在正向影响,且依次在1%、10%以及5%水平上显著。因此,农机社会化服务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增产增收、节本增效,进而可以有效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但是受到资源禀赋等条件限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有限,仍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
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普及促进了“互联网+农机服务”的融合,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路径,因而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机服务采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2014年、2016年和2018年的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为基础,利用面板Probit模型分析互联网使用是否会影响农户对农机服务的采纳及其异质性。互联网使用对农机服务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家庭互联网使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农机服务采纳概率增加0.068个百分点,运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依然得到稳健性结论;互联网使用对男性、中青年、较高教育程度农户农机服务采纳的影响更大,说明个体的学习与劳动能力会影响互联网使用的效果;互联网使用对无家用农机户农机服务采纳的影响系数为0.332远大于对有家用农机户的0.175,说明互联网使用是促进传统小农户农机服务采纳的重要手段;互联网使用对非平原地区农户的农机服务采纳显著为正,边际效应为0.114,比基准模型高出了0.046个百分点,说明互联网信息技术对非平原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突出贡献。因此,建立“互联网+”的农机服务信息平台,加大对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农户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培训,是支持农机服务业发展和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的重要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3.
农户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对干旱缺水型地区的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张掖市544份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情况的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Tobit模型分别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与否行为和采用率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影响农户两种采用行为的显著性因素存在差异:年龄、受教育程度、距离最近集市距离、土地经营规模只显著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与否行为,健康状况、家庭年收入、成本收益只显著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率行为;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效果水平、政府推广、政府补贴是显著影响农户两种采用行为的共同因素,其中政府推广和政府补贴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影响程度更大。基于此,最后提出有效开展推广工作、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努力增加农民农业收入、提高节水灌溉技术性能、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农户的农机服务采纳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湖北省和山东省的303份农户层面微观调查数据为例,采用Probit模型和Logstic模型分析影响农户采纳农机服务行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身体健康状况、耕地是否有坡地、耕地块数及是否有非农经历均对农户的机耕、机收以及机播是否购买农机服务有着显著影响,且农户对于不同环节(机耕、机播以及机收)农机服务的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程度均有所差异;农户身体健康状况、拥有农机现值、是否务工兼顾种植,以及耕地是否有坡地均对农户采纳农机服务的数量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山东、四川6省市的农村展开实地抽样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购买微耕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微耕机价格、功能、相关宣传与推广、国家补贴政策以及农作物收入对农户微耕机采纳行为有显著正影响;农户基本特征对农户微耕机采纳行为没有明显影响,耕地面积对农户微耕机采纳行为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对江西农户问卷数据,运用交叉列联分析法和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背离。结果表明,确实存在背离情况,且农户的风险偏好、是否接受过农业培训、农业收入占比、实际土地面积和土地是否确权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的背离,是否加入合作社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具有优化我国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等多重作用,而购机补贴农户经营收益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此,应用DEA模型,以开封市的杞县、郑州市的中牟县和南阳市镇平县的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补贴农户农机经营收益进行相对有效性的评价.结果表明,有效农户所占比重较低.有效农户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家庭劳动力富裕、农户技术水平高、耕地面积较大和家庭总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包括农机纯收入)比重较大.据此,提出了河南省农机购置补贴相关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农村中经营农机的农户收入是其它农户收入的3~4倍,成为农民中的高收入阶层。另一方面,全国统一的农机服务大市场已经形成,跨地区农机服务的成功实践有效地拉动了农机需求;同时全国及省级启动了农机购置补贴,使农机经营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首选项目,大量的新机械投入使  相似文献   

9.
<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新型农业服务组织的重点。玉溪市农机部门按照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全面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宗旨,以推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狠抓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较好地解决了农机规模化作业与农户分散经营的矛盾,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转移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0.
选择农业机械总动力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衡量指标,结合丘陵山区现实条件和农机发展情况,研究影响丘陵山区农机总动力的主要因素。以消费理论为框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利用2004—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南方丘陵山区土地经营规模、农机购置补贴、土地整理项目、农机化培训等因素对农机总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经营耕地面积大小对于农机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侧面说明小散农户并不是丘陵山区农业机械消费的主要群体。农业机械于农户而言是吉芬商品,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当地农机总动力将减少,也说明高收入农户非农化倾向较为明显。农机具补贴、土地整理、农机化培训对提升农机总动力正面影响显著,能够较好的降低农机消费门槛,拉动丘陵山区农机消费需求。据此,应继续推动农地流转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丘陵山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加大农业机械化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多维度与全链条农机多机协同技术,实证检验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此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技术有用性、技术易用性、技术成本、吸收能力、资源就绪度、竞争压力、外部支持对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411、0.399、0.208、0.175、0.290、0.407、0.156,技术有用性的影响最大,组织间信任对技术采纳影响不显著。组织吸收能力、外部支持在技术特性3个维度对技术采纳影响关系中均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组织资源就绪度在技术易用性、技术成本对技术采纳的影响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在技术有用性对技术采纳的影响关系中无显著调节作用。提出了提升技术的实用化程度、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用户自身能力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机械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要素,而农业机械的应用及推广扩散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必经之路。为此,基于对全国58个农业组织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农业机械应用现状及不同类型农业机械的需求,并通过交叉列联表方法找出了与农业组织购买农业机械行为相关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购买农机的农业组织占到46.6%,有65.5%在农业生产中的农机服务来自农户群体;(2)农业生产各环节机械化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运输翻耕平整植保加工贮藏灌溉播种栽培收获,农业组织对他人提供农业机械的作业质量、服务费用和服务态度满意度均未达到50%;(3)农业组织对农业生产各类农业机械需求从大到小依次为收获加工机械施肥机械动力输送机械耕整机械=植保机械播种栽培机械排灌机械;(4)农业组织购买农业机械行为与耕地面积、土壤类型、作业质量、收费情况、服务态度、政策支持、吸纳农户、扶持农业组织政策、了解农机购置补贴和获得农机购置补贴10个因素存在相关性。研究结果与政策建议对农业管理及农机服务部门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稳定发展油菜产业事关我国食用油安全战略,为扩大全国油菜种植面积,需要对农户油菜种植行为展开研究。基于江西省325份油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二元选择Logit模型,从农户生产特征、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等维度实证分析影响农户油菜种植意愿的因素。研究表明:油菜种植面积、机械化水平、菜油售价、肥田效果、旅游开发增收效果、直接补贴力度、农机补贴情况和农业保险参保情况对农户油菜种植意愿具有正向影响,种植成本和水稻补贴力度则具有负向影响。其中菜油售价、旅游开发增收效果、农机补贴情况和农业保险参保情况在1%水平上显著,机械化水平和直接补贴力度在5%水平上显著。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可从加大补贴力度、完善农业技术支持体系、推广机械化种植、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开发油菜观光旅游项目等方面制定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机社会化服务则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途径。通过采用DEA方法测算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效率,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效率平均值低于东、中部地区,且西部大部分省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农机服务专业户规模、农机服务中介机构年末人数、农机从业人员人均可作业耕地面积、农机合作社跨区作业面积等因素与农机社会化服务效率显著正相关,可通过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人才培养、优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理顺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和健全农机工业体系等途径来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效率、助推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全面推广实施,我国农业机械化将逐步向绿色化、智能化及高质高效转型升级。为此,通过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与影响因素,解析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机制。研究认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正处于转型阶段,农机装备结构需进一步调整,农机作业需进一步全程全面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地形地貌、技术、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受教育程度、农机社会化服务、经济水平及农机补贴政策会影响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通过报废补贴和更新补贴两方面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国家重要的强农惠农政策之一,充分体现了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民和农村"三农"问题,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导向。该政策的实施,鼓励和扶持了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机,推动了四川省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提升了四川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促进了四川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推动了四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笔者通过调研四川省各地市州农机主管部门、农机服务  相似文献   

17.
随着购机补贴政策的落实,平湖区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随着油价步步高升,广大农机用户苦不堪言,严重挫伤了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虽然,国家对农民有燃油补贴,可这种补法是按原承包到户的耕地面积直补到农户,与现在种地或不种地、与用农机或不用农机都没有关系,使这笔补贴未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议国家调整现在的农用油料补贴方式,恢复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机械进行油料补贴.  相似文献   

18.
<正>一是完善政策,创造环境。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完善补贴管理办法,规范操作程序,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的引导效应和市场机制作用,支持农民购置和鼓励企业生产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机具,加快提高我国农机装备水平,改善装备结构。实施重点环节农机作业补贴试点,支持应用深松整地、秸秆还田、高效植保等增产效果明显、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农机化技术。减免农机作业服务税费,鼓励开展农机保险业务和农机信贷业务,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实施农机化  相似文献   

19.
利用陕西省251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兼业程度、农户农业水资源短缺感知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农户农业水资源短缺感知对节水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农户兼业程度对节水技术采用行为具有负向显著影响;农户兼业程度能够显著负向调节农户农业水资源短缺感知与节水技术采用行为之间的关系;控制变量中年龄、耕地面积、相互信任、政策了解度等变量均显著影响农户节水技术的采用。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中央安排安徽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5亿元,省财政安排1000万元,合计4.6亿元,比上年增加2.5亿元,增幅120%。补贴农民购置各类农机具87214台,比上年增加80%;受益农户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81806个,比上年增加77%。补贴资金全部通过“差额购机”方式让农民直接受益,有效地提升了农业生产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