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为贵州省习水县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好机遇。退耕还林不但使县生态环境初步得到改善,而且广大农民群众得到良好的经济回报。通过贵州省林业厅对该县2002年度11万亩退耕还林工程的实地检查,造林面积合格率100%,面积核实率100%,效果名列前茅。2003年20万亩退耕还林工程也正式启动。现就退耕还林工程的一些做法、经验和成效小结如下:一、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一)坚持“三结合”,规划设计合理。退耕还林的规划设计工作始终坚持“三个结合”,即:始终把退耕还林与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围场县自2000年被确定为京津风沙源治理试点县以来,已历经10余个年头。多年来,全县上下高度重视,积极行动,投入林业生态建设资金累积3亿余元,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完成国家重点项目造林160.8万亩(退耕还林96.7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64.1万亩),引资规模和造林面积超过前20年的总  相似文献   

3.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退耕还林工程自2001年在全旗27个乡镇苏木全面实施后,按照规划,10年内将新增退耕还林面积34万亩。在过去的10年中,全旗已完成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还荒任务75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2.5%,水土流失和沙化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国土绿化》2013,(7):27-27
陕西省甘泉县山川秀美,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被谓为"美水之乡",素有延安市的"绿色后花园"美称。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267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7.4%,有林地面积197万亩,活立木蓄积量54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7.5%,林木绿化率为57.6%。先后荣获"全省绿化模范县"、"延安市退耕还林工作先进县"、"延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县"等称号。  相似文献   

5.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甘肃省正宁县按照"全社会办绿,科技兴绿,多方活绿,依法治绿"的指导思想,突出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以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建设秀美山川为目标,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城乡运动,使全县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统计显示,全县启动实施"三北"、天保、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10多个,累计完成各类荒山工程造林53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落实森林资源管护面积80.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平方公里,使全县有林地面积累计达到34.9  相似文献   

6.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属全国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区域。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截至2004年底,三门峡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18.9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5.6万亩,荒山荒地造林73.3万亩,涉及全市6个县(市)区和开发区的76个乡(镇),480个行政村,12.56万农户,国家累计投资2.886亿元。2005年全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总面积31.1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面积6.72万亩,荒山荒地面积11.5万亩,封山育林面积12.9万亩。目前,2005年度退耕还林资金直补工作正在进行中。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后续产业培育工作,三门峡市以发展基地为中心…  相似文献   

7.
庆阳市位于甘肃东部,习称“陇东”。全市总土地面积4067.9万亩,其中可耕地面积1031.7万亩,15度以上坡耕地面积463.4万亩,宜林荒山荒地641.8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尤为重要从1999年起,庆阳市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通过7年的努力,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78.76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66.36万亩,荒山造林204.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一、建设成效1.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新增造林地面积378.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较“九五”提高了5.3个百分点。完成陡坡地、沙化地退耕还林166.36万亩,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  相似文献   

8.
韩城市1999年全面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十个年头共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0.96万亩,宜林荒山造林13.76万亩,水土流失得到有效地遏制,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9.
《云南林业》2012,(5):18-18
昭通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原则,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定位,以陡坡地生态治理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昭通市位于云南东北部、金沙江下游右岸,地处滇川黔结合部的乌蒙山区腹地,昭通有陡坡地600万亩,总体上看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较差。自"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启动以来,全市累计完成陡坡地生态治理277万亩,对提高森林覆盖率的贡献达到4.7个百分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0平方公里,使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下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三门峡市自2000年开展退耕还林工程试点以来,已累计完成面积95.6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43.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52.3万亩,圆满地完成了4年的工程建设任务。在退耕还林工作中,三门峡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分别在各县(市)区建立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科技示范点,采取多种措施,突出精品工程,狠抓规模治理,基本实现了“乡乡有亮点,处处有精品”的目标。并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退耕还林路子。一是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水源涵养林基地、果品加工基地、木本粮油经济林基地、通道防护林基地、城郊绿化基地、生态防护林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药用和特用经济林基地八大特色林业产业基地,总面积为250万亩。其中,300亩以上退耕地还林有110余片3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千亩以上的有80余片28万亩。初步形成了以流域为单位,一面坡、一道沟统一规划,连片治理的造林绿化新格局。二是科学治理,严格管理,充分发挥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效益。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实行三种造林模式:第一,保灌造林模式。在坡度大、土层薄,造林难度大的地方,采取鱼鳞坑整地,保留原有灌草植被,营造生态林,形成乔灌草一体化的植被结...  相似文献   

11.
开发退耕还林后续产业 探索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以来,清水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坚持把退耕还林工程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按照“沿梁设带、见坡退耕、逢沟治理、顺路植树”的原则,累计造林面积31.8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8.35万亩,配套荒山造林13.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陕县位于黄河高原东部边缘,总面积264.44万亩,耕地面积52.6万亩,其中坡耕地32.28万亩。陕县2000年被确定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试点示范县,工程实施五年来全县共营造人工林42.65万亩,森林总面积由原来的61.5万亩增加到96.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28.76%增加到39.8%,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4.85万亩,生态环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在经营机制、造林模式、后续产业开发等方面均走在全省、全市的前列。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陕县主要做法是:规范一套运作程序,采取八项运作机制,实行三种治理模式,解决好七个实际问题,妥善处理好五个关系。规范一套运作…  相似文献   

13.
2012年,通辽市在"十二五"期间规划的50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共整合投入资金4.52亿元、完成退耕还林还草面积111.07万亩。(1)沙化耕地得到治理。治理沙化耕地97.7万亩,进一步遏制了山区和沙区土地的沙化趋势,改善了中部沙沼平原区的  相似文献   

14.
陈庆 《陕西林业》2003,(1):19-20
退耕还林是治理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有效措施。安康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四年来,全市累计完成退耕造林面积184.2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16.06万亩,荒山造林68.22万亩),累计争取国家粮钱投资4.35亿元,涉及10县区209个乡镇1864个行政村,17.4万农户,户均享受国家粮钱补助2500元,仅次于延安市居于全省第二位。按照总体规划目标,10年完成退耕还林474万亩,差距还很大,工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白河县围绕“生态兴县、产业富民”战略,狠抓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使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有力推动了林业发展,并取得良好成效。“十一五”期间,全县有林地面积1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8.4%,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三大效益充分显示。  相似文献   

16.
自2002年以来,按照中央提出的“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退耕还林指导思想,河南省西峡县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5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认真组织,精心施工,严格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趋向良性循环5年来,共完成退耕还林21.81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6.71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1.6万亩,封山育林3.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增加了15.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9个百分点,局部遏制了水土流失,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经监测,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全县年降雨量增加90毫米,且分…  相似文献   

17.
锡林浩特市退耕还林工程自2002年启动实施以来,退耕总面积达到8.9万亩,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183户退耕农牧民得到了政策性钱粮补贴,农牧民经济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但是退耕还林工程今后如何实施才能真正实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建设目标,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一、锡林浩特市退耕还林工作概况1、锡林浩特市概况锡林浩特市总土地面积148.2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多伦县通过大规模实施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为重点的林业重点工程,生态环境全面好转,各类林木面积已达18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8.73%。野生蘑菇、蕨菜、山杏核、金莲花茶等野生资源得到迅速修复和增加。  相似文献   

19.
<正>甘肃省夏玛自然保护站地处祁连山东端、天祝县东北部,南起毛毛山梁,东、北与古浪县交界,西连乌鞘岭林场,是石羊河流域水源涵养林源头区之一。全站现有经营总面积53.2万余亩,森林覆盖率47.61%。境内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面积25.35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面积10.14万亩,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项目5210亩,天保工程封山育林项目4000亩,继续封山育林面积37,830亩,退耕还林2484亩。全站下设有7个资源站和两个苗圃。境内林草相间,灌木丛  相似文献   

20.
郭远飞 《中国林业》2009,(19):32-32
湖南桂东县自2002年被列为国家退耕还林重点县以来,累计完成退耕面积40,094.7亩,涉及19个乡、镇、场、5133个小班,21,910户,9万余人口。2006年,国家林业局委派中南院对桂东县的退耕还林工程进行核查验收,其工程质量得到肯定。按验收核定的总面积,全县锁定国家总投资1亿余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