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无子蜂群采蜜好根据本人长期实践经验:采蜜群蜂与子的比例为四比一或五比一时则生产力最佳,浆蜜产量高,效果好。具体组织方法:对每一群采蜜群(主群)(平均蜂量在14足框以上)都配备1~2群的繁殖副群。在流蜜期前5~7天开始把副群正在出房的蛹脾与主群的卵虫...  相似文献   

2.
刺槐是我省的一个主要蜜源,花期短、流蜜多,定地饲养的蜂群要尽最大努力及时夺取刺槐蜜的丰收。但是刺槐花期正处春夏之交,气温多变,时常刮风阴雨。定地饲养的群势刚恢复,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场地应选择在背风向阳的地方。同时还应做好下列工作:整理群势组织采蜜群和调整蜂巢,及时加脾,把老巢脾加在边脾上供贮蜜。使各个采蜜群约有8成蜂,蜂路要比繁殖时宽。在刺槐花刚开放时,把事先并列排放的主副群分开,副群搬走放在另一边,让副群的工作蜂投入主群,增加主群的采集能力。  相似文献   

3.
杨多福先生在《数控养蜂法系列文章汇编》71页《大流蜜期中的数控管理》一文中指出“利用飞翔蜂组织采蜜群……采蜜蜂和内勤蜂的最佳比例……被破坏,造成窝工,就会降低应有的采蜜量。”  相似文献   

4.
一、培育适龄越冬蜂 蜂群中适龄越冬蜂多,则越冬安全,饲料消耗少,来年群势发展快;反之,则越冬困难,工蜂提前死亡,春季繁殖也缓慢。培育适龄越冬蜂要在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的初期进行。可用新王替换产卵差的老千、大流蜜期采脾上的贮蜜、选用适合产卵的新脾等办法,尽量扩大产卵区。流蜜结束后,抽出多余的蜜脾,适当补给空脾,保持蜂睥相称。加强巢内保温和奖励饲喂,促进蜂王产卵。  相似文献   

5.
1.中蜂选用什么箱型的蜂箱饲养为好 ?经多次反复比较试验 ,在贵州省饲养中蜂采用意蜂标准箱、中蜂标准箱或上述2种箱型的16框卧式箱都可以。一般来说 ,我们认为采用意蜂标准箱更好一些。因为在实行高继箱饲养时 ,意标箱加高继箱更适合。2.为什么要在大流蜜期提前奖励饲喂 ?怎样奖励饲喂 ?众所周知 ,蜂群群势越强 ,采蜜量就越多。经过越冬、越夏以后的蜂群 ,群势都会下降 ,一般在4框蜂以下。为了在大流蜜期能以强大的群势采蜜 (7~8框蜂以上 ) ,夺取蜂蜜高产 ,就必须在大流蜜期到来前45~60d实行奖励饲喂 ,提前培育大量的适龄…  相似文献   

6.
四月份月均气温:20.4℃,月均降水:136.4毫米,月均湿度:84%。蜜粉源:荔枝花期——一年中最主要蜜源期(4月5日~4月25日)。饲养管理要点:①为防止柑桔花尾期农药中毒,宜在3月25日把蜂群迁入早荔枝场地,4月10日迁入荔枝场地。进场时,宜在主群旁搭配一两个小群或副群,天好蜜佳时挪开副群,集中采集蜂于主群采蜜,挪开的副群在4月15目前其蜂王不能停产。②初进  相似文献   

7.
三箱体强群养成法开繁群势每群有2.5~5脾蜂就可以 ,有6~8脾蜂把握更大。当然每个蜂群还应有1只1a(年 )以内的优良蜂王。繁蜂期长短则根据开繁群势大小约需要60~100d(天 )。各地饲养者可以根据开繁日至第一个大流蜜日的距离来确定一个适当的开繁群势 ,以确保大流蜜期到来之时蜜蜂都已经满3个箱体。早春彻底排泄后接着整理蜂巢 :撤出越冬用的巢脾 ,即使这些脾上已经有了封盖蛹 ,也要撤出 ,因为封盖房里可能潜藏有大蜂螨 ,即刻换上事先挑选好并已割平整的巢脾 ,蜂路10~12mm。2.5~2.8脾蜂 ,放2张脾 ;2.9~…  相似文献   

8.
一、隔王板采蜜法 在郎氏巢箱与继箱之间平放上隔王板 ,使蜂王在巢箱内产卵 ,不能钻过隔王板进入继箱。工蜂则可钻过隔王板 ,将采到的花蜜吐入继箱里的巢脾上。这样取蜜只要取继箱中的蜜脾 ,方便、省时 ,子脾上的蜜可以不取。不取子脾上的蜜 ,就不会损伤虫蛹。蜂王也安全。这就是使用隔王板采蜜法的好处。此法巢箱中有 7张以上子脾 ,虽经大流蜜采集 ,但群势不减 ,可以进行追花夺蜜连续式采蜜。二、无虫化采蜜法 (不用隔王板 ) 顾名思义就是在大流蜜期中没有卵虫的一种采蜜法。工蜂的发育过程一共是 2 1天。在大流蜜期蜂巢中做到无虫化 ,就…  相似文献   

9.
我的蜂场是蜜浆兼顾的生产方式,但在生产上,蜂群却是各自为战,产浆群常年采浆,采蜜群常年取蜜,互不干扰,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本场饲养3个蜂种:1个浆蜂种,来自洪德兴种王场;1个蜜型蜂种和1个澳意蜂种,来自吉林省养蜂所。在管理上分开:产浆群专职产浆,即使大流蜜期也不停止,而是增加浆框,扩大产浆力度,多产浆;定期、定量地补给采蜜群卵脾,但也定期、定量地接受采蜜群补充来的大幼虫脾;补入采蜜型蜂,增加采集力,也是饲料的补充;从而达到减少人工饲喂,增加产浆量的目的。采蜜群用来采蜜、分蜂,组织交尾群等,定期、定量地补…  相似文献   

10.
<正>大流蜜期中蜂发生分蜂或出现分蜂热,分出的交尾群是弱群,对采蜜不利。因此,要在大流蜜前控制分蜂热,才不会影响采蜜。那么,如何人为控制分蜂热呢?一、中蜂产生分蜂热的原因一是新王产卵力强,到春季,百花开放,蜂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巢内工蜂拥挤,容易出现分蜂热。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1973年起试用继箱采蜜,受益非浅。在大流蜜期,中蜂也能叠加一只继箱采蜜,并具有很多优点:提高产量,蜜质浓熟;不伤子脾,利于增殖;抑制分蜂,维持壮群;简便省工,农家适用。  相似文献   

12.
(一)秋季流蜜期的管理1.要及时采收蜜,结合选留好越冬脾,把孵化过二代蜂子、没有雄蜂房的蜜脾,放在继箱或采蜜群的两边,把蜜脾之间的蜂路放大到12毫米,让蜜蜂多贮蜜,封盖后作为越冬饲料。2.在繁殖越冬适龄蜂前,把老、劣蜂王全部换成优良的新蜂王。3.保证蜂群安全越冬,彻底治螨3~4次。4.培育适龄越冬蜂。凡在越冬前没有参加过采蜜、酿蜜、哺育幼虫,又能在越冬前进行排泄飞翔的蜜蜂,都是越冬适龄蜂。培育方法:第一,在优王、壮蜂和蜂王有产卵地位的基础上,进行奖励饲养,以刺激工蜂积极工作,蜂王大量产卵;第二,及时补喂。幼虫脾上的蜜尽量少摇…  相似文献   

13.
在大流蜜期对蜂群囚王断子,进行无虫化采蜜已得到众多蜂友的实践验证,能获得蜂蜜的高产,但是笔者经过多年摸索以及对蜂群各个环节进行精细的管理后,认为在椴树大流蜜期不囚王断子也能获得蜂蜜高产. 大流蜜期囚王断子时间一般15 ~ 20天,在这段时间内采集蜂因过度劳累寿命缩短而提前死亡,蜂群群势也在逐渐下降;虽然内勤蜂倾巢出动参与采集,但是蜂巢内已没有卵、虫、蛹,使新蜂供给在流蜜后期及转场时就出现了严重的短缺.  相似文献   

14.
这两群蜂为什么不采蜜?我在养蜂中,遇到过蜂群不采蜜的现象。蜂种属意蜂品系,群势呈上等,也观察不出有何病症。一群是1974年7月荆条流蜜期,其它群均能正常取蜜,可该群11框蜂放13张脾,不仅无蜜可取,整个蜜期还往该群调了三次蜜脾。后来我们有意饿着它不管...  相似文献   

15.
大流蜜期加空脾贮蜜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中蜂喜欢把蜜与子混合贮存。大流蜜期进蜜多,如果没有足够的巢脾贮蜜,势必影响产蜜量,方法是:油菜大流蜜时把空巢脾加到蜂巢的半部,让蜜蜂贮蜜。群势强大一次可加两张空巢脾。将原巢内的蜜脾调到隔蜂板内侧。这时期蜂王喜欢在新巢脾上产卵,由于加的是旧巢脾,所以,蜜蜂把它用来贮蜜。空巢脾的来源是头年造的巢牌。作者在八四年的油菜花期,用此法一群蜂十一天取蜜19.7斤。比不加空脾的群提高产蜜量一倍多。但要注意:当加入的空脾贮满蜜后要立即摇动,然后再还给原群。这不但可以  相似文献   

16.
养蜂要获得高效益,一是要养强群,二是要激发工蜂的采集积极性,即在大蜜源流蜜期工蜂始终保持采集积极性. 要在大流蜜期发挥工蜂采蜜的积极性,有2个办法:一是大蜜源到来时群内无哺育负担,要无虫化,让大量哺育工蜂去参加采集,从而增加外勤蜂的数量;二是采用新王,在大蜜源到来之前培育新交尾王作生产群用王.培育新王时间要与大流蜜期相吻合,即生产用王刚好在大流蜜时产卵,而且产卵特别旺盛,群内无大幼虫.在新王的刺激下,工蜂采集积极性特别高涨,蜜产量倍增.值得注意的是2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1如何做到换王不断子,控制“分蜂热” 众所周知,中蜂喜欢新王、新脾。一般中蜂群势发展到6~7脾,如遇大流蜜期,群内又是产卵力下降的老蜂王,容易起“分蜂热”。一旦分蜂,就会削弱群势,降低产蜜量。解决这个问题,广西来宾黄善明师傅的做法是:在大流蜜期到来前,要提前培育好人工王台。  相似文献   

18.
为了让蜂群的发展适应客观条件获得丰收,养蜂员就要做好子脾的调整与蜜蜂的利用。一般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加强飞翔蜂流蜜期开始了,蜂群还都处于增殖阶段,为了集中飞翔蜂多采蜜,就得将并列的蜂群挪走一箱,让忙于采蜜的工作蜂飞进原地的那一箱进行突击采蜜。二、补充幼蜂对不足一脾蜂的小群,只能采用先补蜂后补子的方法,选一个蜜蜂忙于飞翔的上午,将强群中幼蜂多的蜂脾提出,将幼蜂抖  相似文献   

19.
(一)秋季流蜜期的管理 1.要及时采收蜜,结合选留好越冬脾,把孵化过二代蜂子、没有雄蜂房的蜜脾,放在继箱或采蜜群的两边,把蜜脾之间的蜂路放大到12毫米,让蜜蜂多贮蜜,封盖后作为越冬饲料.  相似文献   

20.
笔者多年从事科学养蜂,体会到在蜂群流蜜期饲养管理,必须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勤采蜜。为保持蜜蜂经常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注意不要积蜜。这样既能消除分蜂热,又能增加产量。 2.组强群 在流蜜初期,要有足够青、壮年蜂的强群。如估计群势不足,应提前20天补充蛹脾。强大的蜂群必须在大流蜜期开始时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