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主养草鱼池塘主要生源要素的营养循环过程与能量转化效率,本实验运用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与C/N分析技术,研究两种不同投喂营养源(苏丹草、人工饲料)对主养草鱼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C-N营养转化可能存在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投喂营养源对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投喂苏丹草更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群落增长。在投喂苏丹草的池塘,绝大部分苏丹草的能量被草鱼、团头鲂所利用(84%),而鲢、鳙利用较少(6.8%)。苏丹草对水体中颗粒有机物(POM)贡献了7.4%的能量。在投喂人工饲料的池塘,70.9%的人工饲料能量被草鱼和团头鲂利用。由于人工饲料的颗粒性特征,有少量饲料形成的碎屑被鳙利用(5.1%),另有8.1%和12%的能量分别贡献于POM和沉积物。研究表明,两种饲料源的营养元素首先被草食性鱼类利用,其次通过水体中浮游生物以及残饵、鱼类粪便传递给滤食性鱼类,最后归于沉积物。与人工饲料相比,苏丹草的营养元素更多被鱼类利用,较少浪费于沉积物中,其传递到沉积物的过程较慢。鱼类的能量转化与投喂的饵料密切相关,投喂苏丹草池塘的鱼类能量转化效率要高于投喂人工饲料的池塘。  相似文献   

2.
鱼类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鱼类网箱养殖业的发展,网箱养鱼的规模和密度越来越大。由于投喂饵料的利用率较低.未被利用饵料的沉积、漂移、降解以及养殖鱼类的代谢产物对养殖水域的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本文就鱼类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3.
投喂策略在鱼类人工养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投喂不当不仅浪费饵料和劳动力,而且污染水质,导致菌、藻大量繁殖,最终危及鱼类的健康快速生长。因此,投喂策略对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环保意义。  相似文献   

4.
投喂策略在鱼类人工养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投喂不当不仅浪费饵料和劳动力,而且污染水质,导致菌、藻大量繁殖,最终危及鱼类的健康快速生长.因此,投喂策略对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环保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辉 《科学养鱼》2005,(12):22-22
宁夏地区的鱼类越冬池塘的冰封期在90~100天,要保证鱼类安全越冬需做好以下一些工作。一、鱼类越冬前的准备工作鱼类越冬工作并不是从封冰后才开始,而是从鱼类停食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主要有以下一些工作:1.投喂抗菌素药饵,这主要是针对一些秋后动网或分塘的鱼池,投喂药饵可以  相似文献   

6.
正鱼类分台投喂技术也称分区投喂技术,是近年来推广应用效果较好的鱼类投喂技术。池塘鱼类混养模式是目前养殖户普遍采用养殖模式,过去同一池塘混养的吃食鱼类多采用一台投饵机投喂一种饲料,但由于鱼类营养需求、摄食习性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养殖效果不佳。针对上述投喂方式存在问题,分台投喂技术是将同一池塘混养的两种吃食性鱼类,通过驯化使两种鱼类分别到不同的两个区域摄食。每个区各搭一个投料台,投料台上固定自动投饵机,  相似文献   

7.
随着集约化进程的深入,人工养殖单产屡创新高,饲料投喂大幅增加.有研究表明,在池塘养殖投喂的湿饲料中,有5%~ 10%未被鱼类食用,而被鱼类食用消化的饲料中又有25% ~30%以粪便的形式排出.高密度放养、大量施肥投饵的养殖模式,导致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相当严重,池塘的自净作用无异于杯水车薪.  相似文献   

8.
饲料中添加重组鱼生长激素对罗非鱼鱼种的促生长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基因工程菌EcoliDH5a(pBVGH18)生产重组鲑鱼生长激素。经初步纯化后作为添加剂投喂罗非鱼鱼种。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基因工程生产的重组鲑鱼生长激素具有生物学活性,能够通过口服经肠道被鱼体吸收,具有很强的促进鱼体生长作用。通过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可望能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水产养殖业,特别是名贵品种的养殖  相似文献   

9.
正投喂频率是影响鱼类摄食和饲料转化率的重要因子之一,适宜的投喂频率可以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减少饲料浪费污染环境,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个体生长差异,从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不合理的投喂频率往往会降低鱼类的生长速度,个体间规格分化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化养殖方式中,鱼类饲料投喂技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高密度流水养鱼、网箱养鱼和工厂化养鱼模式中,大部分依靠投喂配合饲料。在一般养殖方式中,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70%,因此掌握科学合理的投喂技术,对于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有积极作用。下面简要介绍在养殖生产中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投饲机虽然能成功地投喂饲料,但不能投喂幼体饲料,更不适用于投喂粉状饲料,而且,多数有自动编程序的投饲机存在的缺点是,难于精确地调整投饲时间,控制投饲量,也难于了解鱼类对饲料的确切需求,以及此时鱼池中的水质情况。因此,常常发生要么投饲过量,造成了饲料的浪费和水质的污染,要么与此相反,使鱼类营养不足。 本文所述的投饲机则是由鱼类自己来  相似文献   

12.
鱼类脑垂体合成和分泌的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与鱼类的生长发育调节密切相关。由于外源GH引入鱼体促其生长已成现实[1],在GH免疫化学研究中也必需GH制品,人们常常直接从鱼类脑垂体匀浆中分离提纯GH,但需要消耗过量的脑垂体资源,而通过鱼类脑垂体器官离体培养的途径生产GH已成为诱人的领域并有了一些成功的报道,例如Kishida等、Skarphedinsson等用“静态”培养法分别从有限数量的鳗鲡、虹鳟脑垂体器官培养产物中获得所需要的具有促生长活性、免疫活性的GH[2,3]。我们…  相似文献   

13.
颗粒饲料的科学投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喂是鱼类养殖技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往往投喂技术不科学,即便是最好的饲料,也不一定得到应有的效果,鱼类生活在水中,所以投喂的饲料不仅容易散失,同时有的种类鱼摄食状况一般也不容易看见,这就给准确投饲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影响鱼类摄食的因素也较多,如温度、水质、溶氧等都可造成鱼类不上浮摄食,管理人员仍然按时投喂,就会败坏水质,结果造成了大量颗粒饲料浪费,大大提高了饵料系数,影响经济效益。而人们又往往忽视投喂技术的重要性,为了得到好的饲养效果,降低养鱼成本,应进行科学合理的投喂。因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养殖经验,谈谈以下…  相似文献   

14.
王文彬 《科学养鱼》2003,(12):59-59
饲料投喂是水产养殖中的一大关键环节。一些养殖户由于不会正确掌握投喂饲料的数量,不懂得识别鱼类的饥饱,导致单产低,病害多,经济效益差。只有正确把握饲养鱼类的投喂数量,科学投喂,才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保证养殖增产增收增效益。现将八点体会简述如下,以供参考。一、掌握常规标准鱼类的食量及其代谢强度,随气候和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根据不同季节确定投喂数量的一般标准。春季,水温低,鱼小,摄食量小,在晴天气温升高时,可投放少量精饲料。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投饲量可逐渐增加,每天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1%左右;夏初,水温升至20℃左…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呋喃唑酮代谢物3-氨基-2-恶唑烷酮(AOZ)在异育银鲫、团头鲂鱼种体内的降解规律,用呋喃唑酮按30 mg·kg-1·d-1的水平投喂药饵,连喂7 d后随机抽取试验鱼,取肌肉组织进行连续采样检测,运用HPLC/MS/MS检测并分析AOZ在两种鱼类体内的消除规律。结果发现:14周后,AOZ的浓度在异育银鲫体内降解到检出限(0.5μg/kg)以下;36周后,在团头鲂体内降解到检出限以下。这一结果提示,一旦养殖鱼类被呋喃唑酮污染,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会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6.
饲料及投喂技术对精养鱼塘高产影响的原因分析鱼类的饲料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生长和发育。精养鱼塘的产量与人工饲料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很多地区的精养鱼塘达不到高产的目的,究其原因,人工饲料及投喂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投喂的...  相似文献   

17.
正驯化养鱼是依据鱼类具有条件反射的生物学原理,在每次喂鱼时,一边投料,一边给鱼类发出固定的声音信号,使鱼类建立声音信号和投喂饲料的条件反射。这样鱼类一般经过7天左右(有的鱼类可能要15天左右)的驯化后,即可形成条件反射,进入正常的饲料投喂。每次投喂饲料前,只要给予固定的声响信号(如敲击木板、铁桶等),鱼类就会集群游到投料点区域摄食。黑龙江省尚志市山区有许多小塘坝,通过采取驯化养鱼技术,显著提高了养殖产量,  相似文献   

18.
薛志勇 《内陆水产》2001,26(8):20-20
立秋过后,水温渐降,此时正值鱼类长膘季节,因此,抓住秋后管理这一关键时期,对促进鱼类快速生长,提高产量大有好处。 1强化投饵 秋季由于水温明显下降,一般在 20℃左右,鱼类开始长膘,积累能量用于越冬消耗,因此对饵料需求量增大,早秋以青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如水草、嫩旱草、菜叶,以及农作物嫩茎叶等,日投量为每 100千克草食性鱼类投喂 50~ 80千克,青饲料必须无毒无腐烂。到了晚秋由于气温低,青饲料渐缺,这时应增加精饲料的投喂量,直至以精饲料为主,投喂的精饲料,可以是饼粉、麸皮、米糠等,日投饵量占鱼体重的 5%…  相似文献   

19.
万辑 《水利渔业》2006,26(1):14-14
青草直接喂鱼,其利用率低,如果将青草先打成草浆然后再投喂。其营养利用率可提高50%以上,而且还可起到投饵和施肥的双重作用。草浆中有很多浮游生物大小的颗粒。可供滤食和杂食性鱼类利用。而较大的碎片,则被草鱼、鳊鱼、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摄食。未被鱼类摄食的草浆颗粒及浆汁。除被大型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利用外.还能在细菌作用下转化为浮游生物的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不同检测方法的养殖鱼类昼夜摄食节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摄食节律是鱼类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对光照、温度、饵料等周期性变动的环境条件主动适应的结果,掌握鱼类摄食节律直接关系到对养殖对象投喂时间、投喂方式、投喂频率等投喂策略的决定,继而影响饲料效率和养殖水体的污染负荷。综述了国内外养殖鱼类昼夜摄食节律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总结分析了胃肠充塞度法、日摄食率法、自适应投喂法以及观察法这4种摄食节律研究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指出目前养殖鱼类摄食节律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并对未来养殖鱼类摄食节律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已有摄食节律检测方法的优化改进以及新检测方法的提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