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重庆市所饲养的几种杂交鲤亲本的主要形态特征以及杂交子代异色个体出现率,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与部颁良种指标进行比较,进而提出了重庆市杂交鲤亲本体形适宜指标,对重庆市杂交鲤亲本的良种选育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就胡子鲶(♀)×革胡子鲶(♂)的杂交一代鱼,与亲本的主要外形特征作了比较。初步研究了杂交鱼与亲本间在生长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杂交鳢(乌鳢♂×斑鳢♀)及其亲本血液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仪和血涂片制作方法,对杂交鳢及其亲本血液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杂交鳢(Channa argus♂×C.maculata♀)与其亲本相比,表现出明显杂种优势:在血液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上,杂交鳢都比亲本高,差异显著(P<0.05);在红细胞体积上,杂交鳢均比亲本小,差异显著(P<0.05);杂交鳢及其亲本血液中都含有较少比例的DNA合成期(S期)细胞,但彼此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F1的形态特征以及与其亲本子代的关系,运用常规测量方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及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F1 3个群体6月龄幼鱼的形态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对3个群体的12项可量、可数性状进行指数分析。结果显示,杂交F1体型呈椭圆形,侧扁而粗壮,体侧具7条灰褐色横向条带,杂交F1在体色条纹上均具有云纹石斑鱼与七带石斑鱼的特征;可量、可数的性状中有6项性状偏向于云纹石斑鱼,5项性状偏向于七带石斑鱼,1项与二者相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与云纹石斑鱼聚为一类。研究表明,杂交F1在体色条纹上表现为二者的中间态,在形态上较接近于母本云纹石斑鱼。  相似文献   

5.
为改良上海地区银鲫的养殖性状,筛选最佳的亲本组合,用雌性三倍体或四倍体杂交银鲫作母本,雄性银鲫、鲤、青鱼作父本,进行了6组不同亲本组合的杂交试验,并比较了杂交子一代的外观特征和生长状况,以同步发育的中科3号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四倍体母本中,与鲤鱼父本杂交产生的子一代生长速度最快;在三倍体母本中,与银鲫父本杂交产生的子一代生长速度最快。然而,以四倍体为母本的杂交子代,其生长速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以三倍体为母本的杂交子代,原因可能是四倍体母本的卵子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遗传重组。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F1的形态特征以及与其亲本子代的关系,运用常规测量方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及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F1 3个群体6月龄幼鱼的形态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对3个群体的12项可量、可数性状进行指数分析。结果显示,杂交F1体型呈椭圆形,侧扁而粗壮,体侧具7条灰褐色横向条带,杂交F1在体色条纹上均具有云纹石斑鱼与七带石斑鱼的特征;可量、可数的性状中有6项性状偏向于云纹石斑鱼,5项性状偏向于七带石斑鱼,1项与二者相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与云纹石斑鱼聚为一类。研究表明,杂交F1在体色条纹上表现为二者的中间态,在形态上较接近于母本云纹石斑鱼。  相似文献   

7.
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子代的GISH鉴定及其免疫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和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杂交子代担轮幼虫为材料,分别用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基因组作探针,采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的方法,对杂交后代杂交子的确切身份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子代分别继承了双亲各一套染色体(n=19),为真正的杂交种。为了解杂交扇贝的免疫学特性,在自然海域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情况下,分别对杂交扇贝及其亲本3个扇贝群体血细胞的胞内活性氧含量(ROIs)、血清凝集素效价(HA)、溶菌酶活力(LSZ)、抑菌活力、酚氧化酶活性(P0)、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等9种非特异性免疫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栉孔扇贝除ROIs、SOD、ACP等3个指标显著低于虾夷扇贝外(P〈0.01),其他6种指标均高于虾夷扇贝,且除血清凝集素效价外均达显著水平(P〈0.05)。在杂交子代中,上述免疫指标除SOD活性低于低值亲本外(P〉0.6),其余8种免疫指标均介于双亲之间。杂交子代在9种免疫指标中有8种与母本无显著性差异,而子代与父本之间9种免疫指标中有7种达显著差异(P〈0.05)。这些结果说明,杂交扇贝在非特异性免疫上存在明显的偏母性特征,这点与子代在外形特征上的偏母性相吻合。因此杂交扇贝相对于其母本在生产实践中表现出的一定程度的抗逆优势可能与非特异性免疫无明显关系。[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97—602]  相似文献   

8.
文章第一部分论述了抗病力遗传差异的开发和鉴定,种间水平上的杂交能在某些病倒里得到亲本之一抗病力特征的开发,多倍体杂交体现了这种方法的优势,种群之间的差异已有不少文章述及过,本文只限于杂交一代,未对差异作遗传决定子的分析。个体间和同一种群间的有效差异还是得到观察的,几个群体的选择效果得到开发。第二部分论述了抗病力机制,在量级上研究涉及抗体水平的差异性、中和血清、粘液活度和压力;这类特征和抗病力之间几个相应的病倒得到介绍,盂德尔方法在组织亲和性遗传领域里得到压力的开发,而,这种差异性和抗病力残留之间的联系得到证实。最后的论述涉及各自数量上的优势,以盂德尔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改善鱼类抗病力为目的。  相似文献   

9.
异育银鲫是以方正银鲫为母本,兴国红鲤为父本的杂交子代,其生长速度较方正银鲫快34.7%,较其他鲫鱼与兴国红鲤的杂交子代快10%。异育银鲫具有良好的生长优势和经济性状,深受市场欢迎。但由于多年来品种混杂,亲本退化,失去了原种亲本杂交的生长优势,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商品鱼价格偏小,直接影响到生产经济效益。为此,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于1998年将“异育银鲫的亲本引进”列入三项更新工程项目,该项目由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与泰兴市水产良种场、洪泽县水产良种场及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10.
《内陆水产》1983,(2):75-78
鱼类的常规育种,是指用杂交加选择,培育新品种的方法。鱼类人工杂交是育种的基本手段。目前世界上人工培育的新养殖对象,大多是通过杂交的途径育成的,通过杂交,改变鱼类的遗传特性,将两亲本的优点集中于杂种,以提高生长速度和抗逆性,甚至改变性比例。  相似文献   

11.
条纹鲈又称条纹石鳍,原产于美国东海岸,是一种大型的肉食性鱼类,利用条纹鲈(♀)与白鲈(♂)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为杂交条纹鲈,杂交条纹鲈与其亲本相比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等优势,因而生产上把杂交条纹鲈作为主要的养殖对象。我们于1998年进行了杂交条纹鲈的一系列养殖及繁殖方面的探索,试验表明,杂交条纹鲈与我国现有鲈科养殖品种相比,具有外观美、肉质好,  相似文献   

12.
对鲤鱼杂交育种一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多年来,我国就鲤鱼种内杂交一代优势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几个鲤鱼的杂交组合已在生产上应用。同时,在鲤鱼遗传性状方面的研究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在生产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例如,鲤鱼杂交组合虽然不少,但有的效果好,有的不够理想,应该如何选择亲本和配组?为什么有的本来很好的杂交组合后来变差了?如何保持和提高杂种优势?从杂交鲤的后代中如何选育新品种等等?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供参考。一、亲本的选择和配组按照育种目标,正确地选择杂交亲本和合理的配组,是杂交育种工作的关键。国内外比较好的鲤鱼杂交组合,无一例外的皆因亲本的选择适当、配组合理而致。苏联用欧州家鲤与黑龙江野鲤杂交,日本用大和鲤与镜  相似文献   

13.
杂交鲤的生长优势鲤是最易驯养的鱼类,已有4000年的养殖历史。为提高鲤生长速度,数年来,以色列道尔水产养殖研究站一直进行着生长对比试验。一般说来,杂交种的生长速度能超过生长最快的亲本。在以色列,杂交鲤如无道尔一70亲本线,一般不会出现杂种优势。因为这...  相似文献   

14.
七十年代,省水产研究所培育的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是优良的养殖对象,曾荣获全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但美中不足的就是体短,腹部膨大。为了改变它的不良形状,提高养鱼生产者的经济效益,近两年亲我们进行了芙蓉鲤作母本,资江野鲤作父本的鲤鱼三杂交试验。证明三杂交鲤不仅具有更明显的生长优势,而且在体形特征上也达到预期的结果。现将三杂交鲤与亲本芙蓉鲤和资江野鲤形态特征比  相似文献   

15.
杂交鲤与亲本相似,用数学语言来说是存在模糊性问题。笔者采用模糊数学聚类分析法,首先建立模糊相似矩阵,得到鲤鱼生长性状聚类分类图谱,最后得到三杂交鲤、荷元鲤等F_1代与母本相似比父本大的结论。这在鱼类杂交选育理论与生产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乌斑鳢     
《海洋与渔业》2011,(3):35-35
乌斑鳢是由珠江水产研究所与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惠农水产种苗繁殖场合作研制的又一杂交鳢新品种。它是由种内杂交选优的斑鳢为父本,乌鳢为母本,在解决了两种亲本之间性腺发育不同步的问题后,反交所得的予一代,是我国杂交选育研究的又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鲤鱼杂交一代(F1)优势利用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鲤鱼杂交一代(F1)优势利用试验初报刘义新李书林肖祖国(辽宁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辽阳,111000)本课题是1996年省科委下达“鲤鱼杂交”项目的子课题,选用我国鲤鱼优良品种建鲤与高寒鲤进行正反杂交,利用杂交一代(F1)优势,筛选出优于亲本的新一代鲤鱼杂...  相似文献   

18.
《广西水产科技》1988,(1):49-49
用于杂交的两个亲本必须是纯种,才能发挥杂交优势。原种必须单独饲养,严禁同其他鲤鱼混养,而且要不断提纯复壮,选优去劣。  相似文献   

19.
淤泥湖团头鲂与梁子湖团头鲂杂交子一代的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鱼类,但在家养条件下连续传代会引起经济性状指标下降。本试验通过原种选优,以优配优的杂交组合,得出淤泥湖团头鲂与梁子湖团头鲂杂交子一代和回交子代。经饲养观察,证明杂交子一代和回交子代都有良好的生长优势,含肉率和粗蛋白含量相对增高,经济性状较亲本更好。血清蛋白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代与亲本存在着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鱼类杂种优势不同种类、不同品种、不同地方种、不同品系的鱼类进行杂交,所得的后代为杂交后代。杂交第一代常常在生活力、抵抗力、生长速度、群体产量、适应能力等方面显示出超过其亲本种的优势,这种优势称为杂种优势。当杂交一代自交繁殖时,由于其基因的分离重组,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