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禽流感病毒不断重排和变异导致新型流感病毒不断出现,其中有些毒株已经获得了感染哺乳动物的能力,严重危害人类公共卫生安全。近年来,对于禽流感病毒致宿主特异性和致病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病毒蛋白某些氨基酸位点的突变就能够改变病毒的宿主特异性,使病毒能够跨宿主传播。而且,病毒的RNA聚合酶、NS1非结构蛋白和几种新发现的病毒蛋白都与病毒的致病性密切相关。论文阐述了禽流感病毒宿主特异性与致病性的分子基础,为禽流感跨物种传播机制研究及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非洲猪瘟病毒的分子病原学及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具有急性、高热、高病死率等特征,主要暴发于非洲、东欧国家、俄罗斯及高加索地区。目前,该病缺乏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给病情爆发地区的养猪业造成严重的影响。ASFV的主要靶细胞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造成细胞凋亡,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进而表现出相应的疫病特征。ASFV具有基因组较大、基因型较多且易变异等特征。文章主要从分子病原学和致病机理方面对ASFV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ASF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禽流感的暴发给畜禽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对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禽流感病毒的毒性不但与血凝素裂解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神经氨酸酶茎部的氨基酸丢失、非结构蛋白的截短、删除及NS1蛋白C末端的4个氨基酸残基等有关,而且,还发现在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中有许多单个氨基酸决定病毒的毒力。这些毒力因子对动物的致病性并不是单独起作用,而是多种基因的毒力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能致死禽类、鸟类,还能致死哺乳动物(包括人类)。通过反向遗传学技术已鉴定出很多关于禽流感病毒致病哺乳动物的分子标记。目前,普遍认为HA基因和聚合酶复合体是禽流感病毒致病哺乳动物的主要基础,而发挥着抗病毒作用的NS1和PB1-F2基因也能影响病毒的致病性。另外,病毒的复制效率以及刺激宿主先天性免疫应答的能力也与病毒的致病力密切相关。本文对目前已知的位于HA、NA、PB2、PB1、PB1-F2、PA、PA-X、NS1、NP、M1和M211个基因上能增强病毒对哺乳动物致病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及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为抗病毒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禽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依据禽流感病毒的致病特性、抗原蛋白特性和宿主细胞受体特点,笔者从分子水平上就禽流感病毒基因组、宿主特异性和致病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刘晶  张西臣  朱兴全  刘群 《中国兽医杂志》2019,(3):112-114,I0008
新孢子虫病(Neosporosis)是由新孢子虫(Neospora caninum)感染多种动物的原虫病,在全世界广泛分布[1]。我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均有流行,不同地区血清阳性率差异显著[2]。新孢子虫隶属于顶复亚门,孢子虫纲,真球虫目,肉孢子虫科,新孢子虫属,是1988年才被确认的一种动物寄生原虫。新孢子虫感染会引起孕畜流产、死胎及新生儿运动神经功能障碍,主要危害牛和犬,也会引起山羊、绵羊和鹿的临床感染[3]。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6,(12):109-113
作为我国一个典型的地方猪种,二花脸猪以其特有的高繁殖力和优良肉品质等特点享誉中外。为了深度解析其种质特性形成的分子基础,数十年来动物繁育学家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且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更新,已经取得越来越多的重要进展。因此,本文结合二花脸猪的培育历史,综述了现今对二花脸猪种质特性形成的分子基础研究进展,从而为深入研究二花脸猪的种质特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6,(2):362-368
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是引起猫科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的病原,严重危害猫科动物的健康。本文从FCV的主要蛋白及其功能、病毒的复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病毒受体、病毒致细胞凋亡作用等方面综述了FCV分子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FC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遗传与变异规律、新型疫苗的研发及抗病毒药物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猪日本脑炎病毒的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脑炎病毒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的虫媒病毒。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猪日本脑炎病毒的毒力与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其分子生物学特性,并着重阐述了猪日本脑炎病毒的致病机理,为今后探索对本病的新型预防与治疗措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禽流感是一种主要感染禽类的烈性传染病,能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也能传染人,因此,对禽流感病毒的研究已成为一大热点。目前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面,以期能更有效地防制本病。文章从基因组及其编码的蛋白质、病毒毒力、毒力变异、基因疫苗和诊断技术等方面系统论述了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制禽流感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及诊断制品,预防该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由8条单性负链RNA组成,血凝素基因是禽流感病毒基因组中变异最大的基因,禽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基因的变异情况。血凝素在病毒吸附及穿膜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但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来中和病毒的感染力,而且血凝素诱导机体产生的体液免疫反应,对宿主抵抗禽流感起到了决定性保护作用,使目前研制血凝素基因工程疫苗成为禽流感病毒疫苗的研究热点。血凝素发挥功能之前必须裂解为两条肽链HA1和HA2,其裂解位点的氨基酸残基的组成是决定禽流感病毒致病力高低的主要因素。文章主要从血凝素的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裂解位点序列和基因疫苗等角度对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可为禽流感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禽流感病毒由于亚型众多,且各亚型之间无交叉反应性,这使得禽流感病毒的检测工作较为困难.目前,传统的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主要是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方法.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因其具有更加灵敏、特异、快速等特点,成为了当前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人们也正致力于将一些新兴的检测方法应用到禽流感病毒的检测中来.论文就近年来禽流感分子生物检测方法和这些新兴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AIV呈球形,有囊膜。其表面主要有2种糖蛋白,即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其中神经氨酸酶具有重要功能,其对病毒的释放及病毒在感染细胞周围的扩散能力有很大影响。此外,神经氨酸酶对其周围的血凝素切割能力也有很大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病毒致病性的不同。神经氨酸酶是AIV中另一种重要抗原,抗神经氨酸酶的抗体可为机体遭受流感病毒攻击提供一定的保护力。因此,神经氨酸酶对AIV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禽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严重威胁着世界养禽业及人类健康.随着对流感病毒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已经从对流感病毒结构蛋白的研究转移到对非结构蛋白即NS1蛋白的研究上来.研究发现流感病毒的NS1蛋白与流感病毒所诱导的细胞凋亡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其对凋亡的调节作用与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是否产生干扰素及其所感染的细胞系直接相关.NS1蛋白能够抑制病毒感染细胞干扰素的产生,在流感病毒颉颃干扰素的抗病毒效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疫苗的广泛使用,无法区分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的禽群,干扰了禽流感的诊断,掩盖了禽流感的流行,增加了禽流感的预防难度.NS1蛋白作为流感病毒的非结构蛋白,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在临床应用中作为鉴别诊断免疫禽和自然感染禽的检测抗原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综述感染人类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起源及演化关系,表明感染人的A/Hongkong/97(H5N1)株及目前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能起源于禽源的A型流感病毒株(A/Goose/Guangdong/1/96)。自1996年以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型经Gs/Gd,A,B,C,D,E,V,W,)X0—X3,Y,Z和Z^+不断的演化为目前流行的基因型Z。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H7和H9亚型)在禽,特别是水禽体内的重组或重配而相互传播,并随候鸟的迁徙而传播不易消灭,H5N1亚型的禽流感在不同地区的不断暴发与流行已严重威胁着养禽业的发展及人类的健康,需要进行长期监控。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综述感染人类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起源及演化关系,表明感染人的A/Hongkong/97(H5N1)株及目前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能起源于禽源的A型流感病毒株(A/Goose/Guangdong/1/96)。自1996年以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型经Gs/Gd,A,B,C,D,E,V,W,X0-X3,Y,Z和Z 不断的演化为目前流行的基因型Z。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H7和H9亚型)在禽,特别是水禽体内的重组或重配而相互传播,并随候鸟的迁徙而传播不易消灭,H5N1亚型的禽流感在不同地区的不断暴发与流行已严重威胁着养禽业的发展及人类的健康,需要进行长期监控。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病毒M2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质蛋白M2是流感病毒的3种表面抗原之一,也是流感病毒中最为保守的蛋白之一,被认为是具有交叉保护能力的流感疫苗的理想候选抗原。论文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狗肾传代(madindarby canine kidney,MDCK)细胞中克隆全长M2基因,并采用OE-PCR(overlap extension,PCR)得到缺失跨膜区的M2基因(sM2)。将sM2基因克隆到pGEX-KG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表达量较高的融合蛋白GST-sM2,而且以可溶形式存在。利用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蛋白,经Western blot证明,GST-sM2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ELISA检测发现GST-sM2能与H9、H5和H7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均发生反应。进一步将纯化蛋白与佐剂混合后免疫Balb/c鼠,结果在免疫小鼠体内产生了较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为开发具有交叉保护力的禽流感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禽流感病毒几种RT-PCR诊断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前常采用琼脂扩散或间接 EL ISA监测禽流感的抗体水平 ,而针对抗原的检测一般采用病毒分离鉴定 ,这种方法需要的时间较长 ,不能对高致病禽流感做出迅速判定 ,因此 ,生产实践中迫切需要新的快速诊断方法。 RT-PCR就是一个很有开发、推广前景的快速诊断技术 ,特别是随着整个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RT-PCR逐渐成为一种常规方法 ,可以应用于病原核酸的检测和亚型的鉴别 ,在禽流感病毒的快速诊断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依据其原理和技术特点的差异 ,RT-PCR技术又分为常规、巢式、荧光、多元 PCR和 PCR-RFL P、RRT-PCR等。本文对这些 RT-PCR技术在禽流感诊断中的应用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