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田害鼠对西甜瓜、草莓、蔬菜等经济作物危害较为突出。为有效控制本区鼠密度上升,防止鼠害发生,我区从1987年开始开展农田害鼠发生规律和鼠害控制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华鼢鼠危害调查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漳县是地下害鼠重发县之一,13个乡镇不同程度都有发生,尤其是武当、马泉干旱、半干旱山区和石川、草滩、金钟等农林牧混交区发生严重。从调查情况看,仅耕地内历年发生面积在34万亩左右,损失粮食300万公斤以上,平均鼠口密度27.3头/百亩,个别严重地块鼠口密度高达15头/亩,农作物轻者缺苗断垄,重者颗粒无收,迫使农民改种复种的情况屡屡发生。  相似文献   

3.
一、老鼠发生种类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和我们监测,我省害鼠已知的共有25种。按其生活栖息习性可分为家鼠、田鼠、山鼠、仓鼠、松鼠、竹鼠等。其中室内优势鼠种有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等;野外农田优势鼠种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大仓鼠、黄毛鼠、黑线仓鼠、社鼠、岩松鼠、花鼠、针毛鼠、青毛鼠、板齿鼠、大足鼠、高山姬鼠、大绒鼠、五趾跳鼠等十几个主要鼠种。老鼠品种多,数量大,分布广,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4.
对西吉县农田害鼠发生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县不同生态区域的农田害鼠发生种类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达乌尔黄鼠和鼠兔为优势种。在年周期内,害鼠的发生总体上呈现4-6月和9月两个高峰期。分析了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天敌因素对害鼠种群消长的影响,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预防四川地震灾区鼠传疫病发生,根据中国科学院生物技术局的统一部署,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承担了灾区鼠传疫病的长期监测任务。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密切关注灾区居民安置点和农田的鼠类群落演替种群密度变化,防止灾后害鼠密度反弹,建立控制鼠传疫病技术,为有效控制灾后鼠传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方法。日前,该所鼠害治理专家已奔赴四川地震灾区,并与当地政府一道,积极开展灾后鼠传疫病的监测工作,为灾后重建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6.
珠江三角洲作物结构变动对害鼠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稻田改种蔬菜,果树、挖塘养鱼和稻果菜混合种植后害鼠的群落结构,数量动态和生物量的变化,分析了引起害鼠数量变动的原因,作物结构变动后鼠害的发生趋势与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一、发生特点根据近几年监测,吐鲁番市农田主要危害的鼠种是红尾砂土鼠、褐家鼠和小家鼠;小家鼠主要在农户家和温室大棚发生危害;褐家鼠主要在城郊农田和农户家发生危害;红尾砂鼠在葡萄地、蔬菜地、农户家(包括葡萄晾房及仓储房)均有发生危害。二、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抓住害鼠发生特点,统一行动,在畜禽场四周、农舍、宅基边和温室大棚开展农田灭鼠工作。①对温室缓冲间及周边区域,经常清扫,修复墙体洞穴,破坏害鼠繁殖地及活动场所,用水泥或石块堵好墙体洞穴。  相似文献   

8.
2002年我国草原鼠害发生状况及今后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军 《西北农业学报》2003,12(3):115-118
2002年我国新疆、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四川、宁夏等省(自治区)草原鼠害发生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对鼠害发生区的草原以及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也造成严重破坏。草原鼠灾发生的主要特点是:害鼠以小型群居鼠类或地下生活的鼠种为主,草原害鼠加剧了草场退化和荒漠化进程,过度或不合理放牧是鼠灾“爆发”的诱发成因。为此本文提出防治鼠害发生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海东地区林地鼠害发生情况的调查及鼠种鉴定,得知海东地区林地主要害鼠是高鼢鼠(Myospalax baileyi Thomes),在海东地区主要危害封山育林区和新造林地黑刺灌木,植株被害死亡率达20%-100%。通过观察及了解其生活习性,初步掌握了其危害规律,为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于1984年开始在浙江诸暨每年定2个点,就农田鼠害的发生种类分布及其数量消长变化,开展系统监测与调查研究,并于2004年在所有乡镇(街道)进行普查。调查结果表明,农田害鼠的发生情况与20年前相比,害鼠的种类有所增加,黑线姬鼠仍为农田优势种,所占比例上升8个百分点;鼠密度平均为2.150%,下降了57.14%;一年中2~4月和8月出现两个种群数量高峰,但主峰期有所延迟,峰值变小。害鼠数量分布分化出明显的两大区域,高密度的梯田类型区和低密度的河谷平田区。灭鼠重点对象(黑线姬鼠)和重点区域(梯田及冬季作物区)及数量高峰期的进一步明确,为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灭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榆林农区鼠情的系统监测和普查,研究并掌握了鼠害及优势鼠种的发生规律,发生趋势和危害特点,对农业生态控鼠、化学灭鼠、毒饵站灭鼠等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探索和完善,为陕北地区农田鼠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巩固近几年来的春季农田统一灭鼠成果、控制鼠密度、防止鼠传疾病的发生,南汇区康桥镇示范推广应用“毒饵站”投药技术,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三角洲作物结构变动与害鼠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作物结构变动对害鼠数量、生物量的影响,重点防治鼠种及其数量季节变动状况;害鼠栖息地生态控制和抗凝血灭鼠剂持续使用技术,黄毛鼠抗药性;果园、菜地害鼠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害鼠分布、空间格局与灭鼠技术等。提出害鼠可持续控制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中山市农区害鼠发生动态与鼠害持续控制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山市农区鼠类主要有黄毛鼠、小家鼠和板齿鼠等,其中危害最大的害鼠为黄毛鼠及板齿鼠。通过系统研究农业害鼠的发生规律和时空动态特征,提出并实施了以鼠类栖息地生态、生物防治为基础,科学使用抗凝血灭鼠剂的鼠害持续治理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农业鼠害。  相似文献   

15.
为避免灭鼠药剂散投影响防效,甚至造成环境污染, 有效控制农田害鼠,2014年首次在崖城镇坡田洋试行毒饵站防治法。前期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监测结果为31.8%,属大发生。后期采取0.05%敌鼠钠盐毒饵站药剂防治,首次投药后第24d,监测鼠密度为8.2%,防治效果达74.2%,取得一定的控制效果,为今后开展农田害鼠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森林资源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加强森林害鼠的综合管理工作。有效减少害鼠危害,能够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主要是从森林害鼠综合管理的内涵和森林害鼠综合管理的主要内容入手,对森林害鼠综合管理的相关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针对甘肃省森林害鼠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有效提出了甘肃省森林害鼠综合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森林害鼠的危害是相当惊人的,它们以啃咬环剥书寸木的根、茎干、嫩枝、果实和种子为食物,经常造成幼林大面积死亡和林木种子的欠收,成为林业生产上的第一大灾害。林木鼠害治理是一项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应依据害鼠分布和数量变化规律以及林木鼠害的发生规律,在保证森林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在1989~1993年研究农田害鼠生物特性和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农田害鼠“诱,杀,避”防治配套技术。提出冬季鼠密度在7%以下,春秋二次灭鼠控制鼠害的防策略,农田害鼠数量高峰期以仔鼠进入30日龄以上达100%时作为防治适期后一项重要指标,1994年春季“诱,杀,避”防治配套技术在春大豆结荚期大田示范效果达96%,比“诱,杀,避”组灭鼠效果提高12.7%~15.2%。  相似文献   

19.
2000年我省麦油农田病虫草鼠发生趋势预测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气候特殊,病虫草鼠危害普遍严重,遗留在根茬,残枝和土壤内的病菌、虫蛹、草籽量增多,鼠害密度基数加大。根据病虫草鼠发生面积、危害程度以及品种的感病虫性等因素分析,预计2000年我省农田病害将中等偏重发生;草、鼠、害将中等发生;虫害将是较重发生。应重点预防小麦根腐病、白秆病、条锈病、油菜菌核病;害虫麦茎蜂、蚜虫、金针虫、黄条跳甲等及多年生双子叶杂草和旱地黄毛鼠的发生危害。做好预防工作,播前进  相似文献   

20.
TBS技术即捕鼠器+围栏系统(trap-barried system)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兴起的一项新型、环保、无害化控制害鼠技术。卢龙县作为农区鼠害发生重点县之一,于2015年首次实施了TBS围村灭鼠试验示范。结果表明:TBS捕鼠结果与传统鼠夹法调查结果高度相关,说明TBS作为害鼠监测手段是有效的,能够反映鼠情发生发展动态的真实情况。且TBS捕鼠效果较好,对害鼠有较高的防控作用。通过试验,证实了农舍、农田间的害鼠迁移现象,并为控制农舍、农田间害鼠的互相迁移提供了新的防控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