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钱树木材基本密度较大。经测定为0.733g/cm~3。自髓心向外,其基本密度初期为递增状态,约14年后变化趋于相对平稳,后期略有下降趋势。基本密度自基部向上逐渐减小,但在树高4m以上略有增大趋势。基本密度与生长轮年龄、纤维长度、细胞壁厚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安徽琅琊山天然林内的三株刺楸木材为材料,详尽研究其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轴向变异以及影响基本密度变化的主要因子,结果发现:刺楸木材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化趋势为自髓心向外以曲线形式降低,到一定年限后保持平缓或略有下降,用幂函数模拟,相关系数在0.8以上;轴向变化趋势为自树干基部向上渐增大,到5.3m处达最大值,再向上到树冠基部又变小;方差分析表明株间变异大于株内变异;从解剖分子组织比量来看,基本密度变异的63.7%主要是由导管比量,木射线比量和纤维比量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Nelder试验:大叶相思生长与密度、年龄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1987年以来,在贫瘠立地上开展了大叶相思Nelder(放射型)密度试验,7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叶相思的胸径、树高以及断面积×树高与初始单株面积的对数呈现向下的抛物线关系。在贫瘠立地上营造大叶相思,适当密植可促进林木胸径、树高的生长,以1m×2m或1.5m×2m等较小株行距为宜。对于不同初始密度的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林木生长差异最终呈现递减趋势。林分密度越大,其轮伐期亦越短。  相似文献   

4.
人工林火炬松纸浆材基本密度变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个标准地火炬松平均木木材的基本密度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密度自髓心向外呈增加趋势;基本密度自树干基部向上呈减小趋势,但变化不大;基本密度存在较大的株间变异,且在F(0.05)水平上差异显著;立地指数大的标准地,木材基本密度小,且差异性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刺楸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安徽琅琊山天然林内的三株刺楸木材为材料,详尽研究其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轴向变异以及影响基本密度变化的主要因子,结果发现:发现为木材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化趋势为自髓心向外以曲线形式降低,到一定年限后保持平缓或略有下降,用幂池数模拟,相关系烤在0.8以上;轴向变化趋势为自树干基部向上渐增大,到5.3米处达最大值,再向上到树冠基部又变小.方差分析表明株间变异大于株内变异;从解剖分予组织比量来看,基本密  相似文献   

6.
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木材的气干密度为0.45~0.66g/cm3,顺纹抗压和抗弯强度分别为31~47MPa和63~101MPa。湿地松木材的主要力学性质有自北向南递增的趋势,安徽的强度最低,广东台山的强度最高。立地指数高低对湿地松木材强度影响不显著;采割松脂后木材的力学性质除冲击韧性较低外,其它性质略有提高,可作为建筑材正常使用。湿地松短周期经营的木材作建筑材利用潜力很大,14~16年生可采伐,但木材应注意在使用前进行干燥和防腐、防虫处理。  相似文献   

7.
对10年生90个产地的材积生长和木材性状研究表明,马尾松树干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具有显著的种源区和产地效应,树干材积由北向南逐渐增大,而基本密度的最高值在分布区的西北,由北向南逐渐减小,最低值在分布区的中带、由中带向南又略有增加,管胞长度的种源区和产地效应很小,无一定的地理变异趋势。鉴于树干材积和基本密度之间高度的负遗传相关以及两性状显著的种源效应,在进行种源或产地选择时应强调以生长量改良为主、材性  相似文献   

8.
板栗木材密度和直径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本文通过对板栗木材密度与年轮宽度的研究表明,板栗木材年轮宽度较窄,为0.21cm,近髓心宽度较大,后期呈较平衡的下降趋势;年轮密度从髓心向外一直呈逐渐下降趋势;平均木密度为0.6164g/cm^3,最大密度为0.7785g/cm^3,最小密度为0.3774g/cm^2,早材密度0.4835g/cm^3,晚材密度0.6821g/cm^2,变异幅度0.439,密度梯度23.6978,木材面向密度为0.  相似文献   

9.
造林密度对1—63杨木材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4×4m,5×5m,6×6m和7×7m4种不同株行距对I-63杨木材基本密度株内变异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不同造林密度、离地不同高度和不同树龄之间木材密度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方位间无差异。胸高处木材密度与全树木材密度间存在的明显的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造林密度对I-63杨木材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4×4m,5×5m,6×6m和7×7m4种不同株行距对I-63杨木材基本密度株内变异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不同造林密度、离地不同高度和不同树龄之间木材密度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方位间无差异。胸高处木材密度与全树木材密度间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川西云杉人工林种群竞争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根据人工林固定标准地的定位观察资料,研究了川西云杉(Piceabal-fouriana)和云杉(P.asperata)人工林种群的竞争规律。结果表明:云杉人工种群初期生长缓慢,12龄前平均生长量为0.06cm~0.11cm,以后生长加速,18龄平均生长量为0.4cm~0.7cm;20龄左右可能发生大的种内干扰,有一次较大自疏,但仍未出现年轮宽度的骤增;26龄时,经人为干扰(间伐),年轮宽度略有增加,说明密度在3000株/hm2以上的云杉人工林种群密度仍然过大。采用干扰指数模型分析表明,云杉人工种群格局形成过程的主要动力为种内竞争  相似文献   

12.
楸树造林密度及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楸树造林密度7年试验总结。在7种造林密度中,树高最高(平均5.13m)的密度为21m×1m、3m宽窄行,最低(平均4.40m)的密度为2m×2m,相差16.6%;最大胸径(平均7.4cm)和最大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866m ̄3)的密度为3m×4m,最小胸径(平均5.7cm)和最小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471m ̄3)的密度为2m×2m,胸径相差29.8%,材积相差84.9%;密度居中的2m×1m、6m宽窄行及3m×3m,对光照的利用较佳,冠下平均光照强度0.80—0.95万勒克司,冠下、株间、行间光照平均透过率分别为12.4—14.4%、16.0—21.2%、50.8—59.1%;2m×1m、6m宽窄行的光台强度较2m×2m增加20.1%;密度愈小,郁闭愈晚,径阶偏向大径阶分布,密度愈大,郁闭愈早,径阶偏向小径阶分布,并需较早的间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8203号和木材基本性质进行了测定,其结果:基本密度0.345g/cm^2;气干密度0.40g/cm^2;干缩系数0.36;纤维长度1337μm,长宽比51;综纤维素含量80%。8203号杨适宜制作各种板材及建筑用材,同时也是较理想的制浆、造纸材种。  相似文献   

14.
对青钩栲(Castanopsis kawakamii)的生材性质进行研究。采用体积法和质量法测定树皮率,排水法测定生材体积,并对测定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钩栲树皮体积百分率和树皮质量百分率随着树高的增加逐渐平稳的增加,其平均值分别为11.4%和9.8%。生材密度从髓心向外至中间部分基本没有变化,且南北向数值基本保持一致,但边材部分生材密度较小;沿着树高增加的方向,生材密度呈逐渐减小趋势,平均值为1.170 g/cm3。基本密度自髓心向外先增加后减小,北向的差异比南向的大,但数值上基本都相等;沿着树高增加的方向,基本密度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平均值为0.584 g/cm3。生材含水率自髓心部分向外呈逐渐减小趋势;沿着树高增加的方向,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平均值为95.7%。心材率随着树高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平均值为22.5%。  相似文献   

15.
雷林1号桉生长表现,产量与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雷林1号桉作为短轮伐期人工林经营的适宜密度,1984伐期人工林经营的适宜密度,1984年在海南省东部滨海丘陵台地区采用1.0m×1.0m、1.0m×1.5m、1.0m×2.0m和1.5m×1.5m等4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经9年观测,结果表明:前两种密度经营适于短轮伐期薪材林,首采年龄为4-5年;若经营短轮伐期用材林,宜采用1.5m×1.5m或1.0m×2.0m的密度,植后8年左右采收。雷林1  相似文献   

16.
对河北、河南、山东、甘肃的4块毛白杨无性系测定林中约100个无性系进行了木材基本密度的测定,对木材基本密度在地点和无性系间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白杨无性系的木材基本密度平均值为0.4363g/cm3,木材基本密度在地点和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木材基本密度的无性系重复力为0.82~0.91,属于受遗传控制较强的材性性状.对生长和材性的相关研究表明,木材基本密度与生长性状(包括胸径、树高和材积)一般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但不同地点上表现为不同的正或负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浙江省开化县遗传改良无性系杉木(Cuninghamia lanceolata)"F24x那1-1"的管胞形态特征及径向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管胞处于幼龄期时,管胞长度、管胞长宽比在髓心附近较小,随着生长轮龄的增加,指标值呈明显的增大趋势,在第13年轮时增至最大值,之后趋于稳定或略有降低;管胞宽度、管胞双壁厚及管胞壁腔比径向变异规律一致,随着生长轮龄的增加,指标值先增至最大值,之后趋于平缓或略有降低,变异幅度较小;杉木基本密度径向变异规律与管胞长度变异规律基本一致,基本密度在第2年最小,为0.283 g/cm3,随着树龄增加,基本密度逐渐增大,第13年时达到最大值,为0.348 g/cm3。研究结论可为木材精准加工利用及遗传改良木材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在培养皿和养虫笼内放吸附糖酒醋、蜜酒醋及水3种营养液的棉球,观察杨干象成虫取食每种营养液的情况,其结果表明杨干象最喜欢以糖酒醋作补充营养。杨干象在杨树幼林内自虫源地一方的林缘向林内逐渐扩散,幼林边行的虫口密度最高,为整个林分虫口密度的45.2%,自林缘至66m间的虫口密度为整个林分虫口密度的91.0%。  相似文献   

19.
杨干象成虫补充营养及在杨树幼林内的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培养皿和养虫笼内放吸附糖酒醋、蜜酒醋及水3种营养液的棉球,观察杨干象成虫取食每种营养液的情况,其结果表明杨干象最喜欢以糖酒醋作补充营养。杨干象在杨树幼林内自虫源地一方的林缘向林内逐渐扩散,幼林边行的虫口密度最高,为整个林分虫口密度的45.2%,自林缘至66m间的虫口密度为整个林分虫口密度的91.0%。  相似文献   

20.
不同密度I-69杨树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1种密度Ⅰ-69杨树人工林的胸径及树高生长材料,建立树高及胸径的生长模型。通过6种模型的比较,选出最适宜的Logistic树高生长模型及单分子胸径生长模型。探讨了树木的径、高生长规律。11种密度的胸径生长可划分成5个密度组(4m×6m,4m×7m);(5m×6m,6m×6m);(5m×8m,6m×8m,7m×7m);(5m×10m,7m×8m,8m×8m);(5m×15m)。密度对树高生长影响不大。通过对胸径连年生长量的分析,划分了不同密度组Ⅰ-69杨树生长的Ⅵ个阶段,为合理培育杨树人工林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