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刺玫果(Rose acicularis)属蔷薇科蔷薇属小灌木,又称野玫瑰.株高1~1.5 m,枝暗紫色,小枝及叶柄基部常有成对的皮刺,刺弯曲,羽状复叶互生,花单生或2~3朵聚生.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以南地区,常生于疏林地或林缘,耐瘠薄,耐干旱.  相似文献   

3.
葛薯是一种生于山区丘陵地带的野生豆科藤本植物,在皖南山区境内山地、坡地散生较多,但品种杂乱、产量低。2001-2002年黄山区农技推广中心试验示范站开展了“赣葛一号”、“老鼠葛”、“木生粉葛”三个“块根产量高、出淀粉率高”的品种试验示范项目。现根据仙源镇、新丰乡等9个示范点的栽培实践,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特征特性粉葛具有喜光照、耐干旱、耐瘠薄、耐高温、耐严寒、抗病虫等特点,生长极限温度在40℃左右;冬季出现初霜后,叶片开始凋落而进入冬眠;气温在-10℃以内,不会有明显的冻害,翌年春分后开始萌动,清明时节发生藤叶。…  相似文献   

4.
松茸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尚勤 《食用菌》2002,24(2):27-28
为了最终能人工栽培松茸,从松茸的生态条件,诸如温度、湿度、气体、营养,以及松茸在自然界生长所需的松树特殊因子等进行人工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松树汁等营养丰富和满足最佳温度、湿度、气体等生态环境条件下,松茸在室内人工栽培能形成原基。  相似文献   

5.
王秀领 《蔬菜》1997,(6):14-14
苣荬菜的人工周年栽培技术61001河北沧州市农科院王秀领苣荬菜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别名为取麻菜、苦荬菜、苦麻子,是我国食用历史悠久的一种野菜,它不仅营养价值较高,可以作为蔬菜食用,而且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可以入药或加工成多种保健食品。苣荬菜主...  相似文献   

6.
徐跃兴 《西南园艺》2004,32(2):13-14
蕨菜又名蕨、龙头芽、拳头芽、如意芽、商芝菜,为可以食用的蕨类植物的统称。蕨菜叶、芽、嫩茎营养丰富,常利用鲜品和干制品炒菜、做汤;根状茎含有35%~40%淀粉,可提取蕨粉为滋补食品。野生蕨菜无农药化肥污染,是一种典型天然有机绿色食品,民间食用历史悠久,目前在国  相似文献   

7.
朱小强 《西南园艺》2004,32(1):12-12
荠菜是十字花科荠菜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南北各地均有野生。据资料介绍,荠菜属高钙野菜类型,全草每100g含钙1134mg、铁85mg。食用清香可口,为野菜之上品。全草入药,有和脾、明目、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功用;荠菜籽有祛风明目之功能;其花有祛毒、和胃、止血之功效。近几年我们对荠菜进行野生变家种的试验,取得良好效果。现将野生荠菜的人工栽培技术总结于下。1生长习性喜荫蔽和冷凉气候,耐低温。野生荠菜多生长于玉米行间。适应性广,生命力较强,耐旱,耐瘠薄,但也喜肥喜湿,一般的土壤均可生长,最适合高肥力的壤土。生长快,生物量较高。2繁…  相似文献   

8.
薇菜的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薇菜Osmunda Japonica Thunb.为紫萁科蕨类植物,多年生草本。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西南和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区,从分布区域的海拔高度看,多在500~1 500 m的山谷内。薇菜喜湿,多生长于溪边林下的酸性土中。薇菜作为我国传统的山野菜,每年的出口量约100 t左右。其干品中,磷、钾和维生素含量极高,且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功效,对皮癣、白癜风、水肿、神经疼痛有显著疗效。薇菜大多处于野生状态,只有少数人工栽培。过度的自然采集,已对野生薇菜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进一步扩大薇菜的人工栽培刻不容缓了。1 薇菜的生物学…  相似文献   

9.
野生薇菜的人工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德峰  杨万森  周立刚 《蔬菜》2001,(10):33-34
薇菜,学名“紫箕”,俗称“大巢菜”、“野豌豆”、“扫帚菜”、“野鸡头”等。属蕨类紫箕科紫箕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为野生,以嫩茎叶供食用,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每100g鲜嫩茎叶中含水分80g,蛋白质3.8g,脂肪0.5g,碳水化合物9g,钙270mg,磷70mg及其它化合物。具活血平胃、清热解毒、降血压、防癌抗癌之保健功效。其嫩茎叶不仅可鲜食,而且还可加工成薇菜干,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红菜干”,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 薇菜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500m的二…  相似文献   

10.
马兰头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兰头口味清香爽口 ,营养丰富 ,又兼具清热解毒的食疗功用 ,在“回归自然 ,崇尚吃野菜”的今天 ,昔日的野菜已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被人们视为山珍 ,深得市民的青睐。崇明县利用水净、气净、土净的自然环境优势 ,人工种植马兰头 ,获得了每6 6 7m2 收入上万元的经济效益。马兰头别名马兰、红梗菜、鸡儿肠、田边菊、紫菊、螃蜞头草等 ,属菊科马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马兰头原是野生种 ,生于路边、田野、山坡上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马兰头有红梗和青梗两种 ,均可食用 ,药用以红梗马兰头为佳。马兰头在每年春、秋两季均能萌发嫩芽 ,抽生…  相似文献   

11.
刺芫荽学名Eryngium foetidum L.,又名野芫荽、缅芫荽、阿佤芫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及云南南部的德宏、临沧、西双版纳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刺芫荽是一种野生蔬菜,常生长于肥沃阴潮的草坪、沟埂边、竹林下。近年来随着市场销量的增加,单靠野生采集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现已对其进行人工栽培。据分析每100g可食部分含胡萝卜素    1.44mg、维生素B20.22mg、维生素C33mg。刺芫荽具有特殊的香味,是傣族、景颇族、佤族群众喜食的调料菜,药用有疏风散寒,引气消滞之功效,还可治风寒感冒…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野生婆婆丁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伟 《吉林蔬菜》1996,(2):25-26
长白山野生婆婆丁人工栽培技术金伟(吉林市丰满区良种场)婆婆丁,又名黄花地丁,学名蒲公英,是长白山地区普遍生长的一种野菜。由于它味道独特,营养丰富,无公害,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在市场上一直走俏。价格坚挺不衰,每500克价格7~10元。是一种新的名优特蔬菜...  相似文献   

13.
龙蒿(Artemisia dracunculus L.)又名狭叶青蒿、蛇蒿、椒蒿,为多年生半灌木状草本植物,在新疆分布范围广,具有耐干旱、耐盐碱、耐寒和耐瘠薄等特征.龙蒿具有独特的香辛味,富含碘、矿物质、维生素A和C以及维生素B6,是一种口味独特、营养价值较高的野生蔬菜兼药用植物、香料植物.其幼嫩部分作为蔬菜食用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4.
范伟  白强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8):186-187
北五味子浆果汁液较多,风味独特,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目前野生分布广泛,人工栽培较少。根据洛南试验栽培实践,总结出提高坐果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马兰的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兰〔Kalimerisindica(L.)Sch Bip.〕别名马兰头、红梗菜、鸡儿肠、路边菊,为菊科马兰属植物。全株可入药 ,幼嫩的地上部茎叶可作为一种营养保健型蔬菜食用 ,炒食、凉拌或作汤 ,香味浓郁 ,营养丰富。每100g新鲜食用部分含蛋白质5.4g、钙258mg、VC36mg、铁0.5mg。马兰原产亚洲南部及东部 ,我国的安徽、江苏省采食较普遍。南京地区已有一定的人工栽培面积 ,已初步摸索出一套实用的栽培技术。现简介如下。1植物学特征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1植物学特征马兰为多年生草本 ,植株矮小 ,丛生 …  相似文献   

16.
薇菜因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安全卫生,被誉为"山菜之王",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薇菜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湖北、四川、贵州、安徽、湖南及东南沿海地区,目前尚处于野生状态.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和开发薇菜资源,人工栽培薇菜已引起广泛的关注.自2000年来,我们借鉴国内外观赏蕨类组织培养及栽培经验,对薇菜试管苗的培育与人工栽培进行了探索,积累了利用孢子繁育试管苗、炼苗、移栽、人工栽培的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7.
野生刺老芽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老芽是龙芽(木葱)木的别名,也叫刺龙芽、刺嫩芽,为五加科植物,野生分布与我国河北及东北地区,我国吉林省东部及长白山区分布较多。生长于海拔300~1000m的杂木林、次生林及针阔叶混交林、灌本丛中,以山坡、河谷多见。刺老芽是一种风味清香独特,味美可口的木本蔬菜,在市场上深受青睐。人工栽培已悄然兴起,其特点省工省力,技术简单,易于推广,且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采用代料栽培对秦巴山区野生桑黄进行人工驯化研究,比较了不同温度、湿度、光照、通气等条件对桑黄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确定了出菇期的管理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桑黄人工栽培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湿度90%一95%,光照300lx,早中晚各通风10min,平均每袋产桑黄干品36g。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人参人工栽培概况和愿景,从精选良种、培育优质种苗、移栽、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普通长白山人参人工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松茸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茸属于与树木共生的荫根菌,必须依靠活体树木的根系米维持生长.于1991~2004年进行了松茸半人工栽培和人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菌丝移植栽培与孢子注孔栽培技术管理方便、投资少、见效快,生物学效率可达65%~78%.现将其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