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同域分布的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差异,2017年3月—2019年5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有蹄类动物开展野外监测。在15 208个相机有效工作日中,共拍摄到梅花鹿(Cervus nippon)、野猪(Sus scrofa)和小麂(Muntiacus reevesi) 3种有蹄类动物,相对丰富度依次为3.90%、9.72%和39.59%。年活动格局分析表明,梅花鹿和野猪在4月相对丰富度最高,小麂在5月和7月相对丰富度最高,三者均在12月相对丰富度最低。核密度估计和重叠系数的分析结果表明:(1)在日活动节律上,梅花鹿属于夜间活动为主、晨昏活动为辅类型,野猪与小麂同属于以晨昏活动为主、昼间活动为辅类型。(2)梅花鹿日活动节律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与夏季的重叠系数最高(Δ=0.83)。野猪与小麂日活动节律无明显的季节性变化。(3)不同物种日活动节律的重叠系数存在差异。野猪与小麂的日活动模式高度重叠,但与梅花鹿的活动高峰基本错开。研究揭示了3种有蹄类动物的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差异,为深入开展同域分布有蹄类物种的共存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梅花鹿采用“单公群母一配到底”配种实验李武于彦清崔明春朱坤亻入李建新(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150030)(黑龙江省新华养鹿场梅花鹿是季节性多次发情类型的半野生动物,发情配种期为每年9月初至11月中旬结束,整个发情配种期经历时间短,且配种期间公鹿之...  相似文献   

3.
乳猪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猪缺铁性贫血的预防王金宝(莱阳农学院牧医系,山东265200)刘铀,李庆怀(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程绍壮,周海波(莱阳重型机械厂)随着猪场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及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养猪生产的效益越来越高,各种营养缺乏病亦有所增多。在哺乳仔猪中,最常...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慈溪市梅花鹿养殖发展很快。梅花鹿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非常敏感 ,遇到惊吓就会狂奔乱撞以及季节性公鹿之间强烈争偶顶架 ,极易造成创伤 ,结果使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腐败性细菌等致病菌通过皮肤或粘膜的创口侵入机体而发生脓肿。1 病 因各  相似文献   

5.
含山县梅花鹿球虫种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含山县梅花鹿球虫种类的初步探讨路光(安徽省含山县畜牧兽医站)鹿科(Cervidae)鹿属(Cervus)的梅花鹿(C.nippon)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目前我国有不少地方在进行人工驯养。养殖梅花鹿可以获得贵重的鹿茸和其他药用产品,在国内医疗保健事...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在我国饲养模式下梅花鹿营养摄入的季节性规律,选用8只雄性成年梅花鹿,在我国传统饲养模式下,定期测定梅花鹿饲料消耗及营养物质摄入水平、鹿体重变化及营养相关血液指标变化,分析梅花鹿营养季节性规律变化。结果表明,①梅花鹿夏季干物质的采食(DMI)、代谢能摄入(MEI)和可消化蛋白质摄入(DCPI)处于一年中最高水平,分别为78~80 g/(kg0.75.d-1)、0.8 MJ/(kg0.75.d-1)和8~10 g/(kg0.75.d-1);夏季梅花鹿体重平均增加约20 kg;血清蛋白质水平较高。②梅花鹿公鹿秋季发情期干物质的DMI、MEI和DCPI为一年中最低水平,分别为41~60 g/(kg0.75.d-1)、0.36~0.56 MJ/(kg0.75.d-1)和1.14~3.0 g/(kg0.75.d-1);梅花鹿在9~10月份体重平均降低约17.5 kg,血清蛋白质水平较低,营养处于负平衡状态。③梅花鹿冬季DMI、MEI和DCPI处于一年中低谷,分别为70~75 g/(kg0.75.d-1)0、.61~0.69 MJ/(kg0.75.d-1)和3.0~3.6 g/(kg0.75.d-1),体重为一年中最低水平,平均约100 kg。④在圈养条件下梅花鹿MEI[MJ/(kg0.75.d-1)]和增重G[g/(kg0.75.d-1)]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26),直线回归方程为G=28.482 MEI-17.78(R2=0.5771,P=0.0026,n=13),维持代谢能需要量为0.624 MJ/(kg0.75.d-1),体重每增加1 g,需要生长代谢能35.11 kJ。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生茸期梅花鹿直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取3岁龄、体重(74.79±0.78) kg、健康雄性梅花鹿12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SC组)梅花鹿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ST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g/(头·d)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7 w。结果显示:与SC组相比,ST组生茸期梅花鹿直肠内容物菌群α-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鹿直肠内容物Monoglobus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主坐标分析结果显示,添加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生茸期梅花鹿直肠内容物细菌组成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添加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生茸期梅花鹿直肠细菌组成无明显影响,但直肠内容物中Monoglobus的相对丰度明显提高,生茸期梅花鹿消化纤维的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1梅花鹿的生物学特性1.1体型外貌梅花鹿的体型中等(不如马鹿大),成年公鹿体高、体长为1m左右,体重130kg左右;母鹿体重75kg左右,体长80cm左右,体高90cm左右。颜面部较长,眼睛大而圆,耳朵长而直立,颈部较长,四肢均匀细长,尾短。被毛呈季节性变化,冬季毛呈褐色或绿棕色,无斑点;夏季毛呈棕黄色或绿红色,其背部和身体两侧有许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点。母鹿不长角,公鹿头顶长出2支分叉的角,一般非常对称,呈树桠枝状,完整的梅花鹿角分3叉。鹿茸是公鹿头上长出来的软组织,多分叉。  相似文献   

9.
加盐保存豆饼引起蛋鸡慢性食盐中毒王世成孙国强锁守丽(莱阳农学院·山东莱阳·265200)宋竹令李中利(莱阳市畜牧研究所)(章丘市畜牧局1发病情况莱阳某鸡场有不同日龄罗曼商品蛋鸡5300只,分两栋高层笼养,自由饮水。两鸡群生长发育正常,产蛋率分别为92...  相似文献   

10.
莱阳沙参优质栽培与收获加工技术刘培利,姜国勇,尹西竹,宫钦安(莱阳农学院,莱阳市农技站)莱阳沙参(见封页彩照)药材名是北沙参(根),植物学名称叫珊瑚菜,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能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是良好的祛痰剂和滋补食品。北沙参主产于山东...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一种新的茸鹿繁殖方法,2007~2008年对469头马鹿,79头梅花鹿进行性别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控制冻精情期受胎率马鹿为87.21%,梅花鹿为60.76%,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性比率(指产公仔率)马鹿为90.95%,梅花鹿为93.75%,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性别控制冻精与普通冻精输精比较,马鹿情期受胎率之间、性比率之间和梅花鹿性比率之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梅花鹿情期受胎率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普通冻精受胎率马鹿为94.89%、梅花鹿为61.63%,性比率马鹿为50.22%、梅花鹿为49.06%,性别控制冻精受胎率整体接近普通冻精,性比率则提高40%以上,比较分析认为对茸鹿X、Y精子分离进行性别控制试验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光照周期信号在绵羊松果腺一丘脑下部的传递曹斌云(综述)王建辰(审校)(陕西西北农业大学杨陵7121O0)长期生存在寒带和温带气候条件下的哺乳动物,随日照长度的季节性变化而出现生理和行为的季节性变化。这些动物以环境变化为其特征,预计温度和食物供给的季节...  相似文献   

13.
采集吉林省具有代表性的4个地区的8个梅花鹿场(四平2个梅花鹿场、通化2个梅花鹿场、长春市2个梅花鹿场、辽源2个梅花鹿场)中630份血清样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清学(ELISA_方法)检测,了解吉林省梅花鹿副结核病、结核病及布鲁菌病感染现状。上述4个地区均存在梅花鹿副结核病,结核病及布鲁菌病发生和流行,其中副结核病的整体阳性率为18.73%、结核病的整体阳性率为19.21%、布鲁病的整体阳性率为28.42%。吉林省梅花鹿副结核病、结核病及布鲁菌病流行不容乐观,提示广大饲养者及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梅花鹿副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驯养梅花鹿已有300年历史。梅花鹿由野生变为家养,对资源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掌握梅花鹿生态特性基础上,很多鹿场采用传统的舍饲和放牧相结合的饲养方式,但对其经济效益,却很少有人深入研究,加以总结。现将季节性放牧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氨化玉米秸秆对梅花鹿幼鹿营养物质消化率和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浓度的氨化玉米秸秆对梅花鹿幼鹿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健康、年龄一致、体重约20kg的梅花鹿幼鹿12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3头,精饲料饲喂量相同,分别饲喂用0%(对照)、3%、4%、5%尿素氨化玉米秸秆和原料玉米秸秆各50%(自由采食)的粗饲料,结果表明:梅花鹿食用尿素氨化玉米秸秆,显著提高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对梅花鹿幼鹿增重效果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旨在利用基因分型测序(genotyping by sequencing,GBS)技术对梅花鹿、马鹿及其杂交后代(F1、F2)基因组的SNP特征进行分析。本试验采用GBS技术对梅花鹿(63个)、马鹿(12个)及其杂交后代(F1代112个,F2代38个,未知类型个体1个)共226个个体的血液基因组DNA进行测序,并利用本实验室前期110只梅花鹿、197只马鹿和1只F1代杂交鹿的测序数据,以梅花鹿全基因组为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226个个体共产生Clean data 322.683 Gb,平均每个样品1 427.802 Mb;将所有样本作为一个群体检测SNP变异,共检测出SNP位点23 943 582个,质控过滤后得到SNP位点31 630个。对31 630个SNPs使用最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ML)法构建的分子进化树显示,梅花鹿、马鹿、F1及F2代区分明显。对梅花鹿和马鹿的SNPs进行比对分析,筛选出可用于鉴别马鹿、梅花鹿、F1、F2的物种特异SNP位点1 032个(马鹿特异SNP位点474个,梅花鹿特异SNP位点558个),计算结果显示,F1代个体包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主要在40%~60%之间,F2代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主要在10%~30%之间,马鹿个体中不含梅花鹿的特异SNPs,梅花鹿中55.49%的个体不含马鹿特异SNPs,17.34%的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低于1%,13.29%的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在1%~10%之间,其余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为10%~20%(其中有一个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为33.3%)。该研究为花马杂交鹿后代的鉴定提供了可靠标记,并定量估计了F1和F2代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马鹿个体中不含梅花鹿的特异SNPs,这对梅花鹿、马鹿及其杂交后代(F1、F2)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溶菌酶的应用前景和提取工艺刘宗柱,楚慧民,宋宪君,刘德译(莱阳农学院)(济宁农科所)(成武畜牧局)(青岛牧工商)溶菌酶(lysozyme),又称胞壁质酶,是由129个氨基酸构成的单纯蛋白质,化学性质非常稳定,PH值在1.2~11.3范围内剧烈变化时,...  相似文献   

18.
尼龙袋法评定鹿常用饲料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公梅花鹿,采用尼龙袋法,评定了49种73个样品鹿常用饲料的干物质有效降解率(DMD,下同),蛋白质有效降解率(CPD,下同),有机物有效降解率(OMD,下同)。结果表明,尼龙袋法能较好地评定梅花鹿饲料的DMD、CPD、OMD和反映饲料品质差异;同类不同种饲料及同种饲料因收获期不同、处理不同、部位不同其DMD、CPD、OMD差异较大;同种不同产地饲料间的DMD、CPD亦有差别。  相似文献   

19.
关于海狸鼠人工授精技术若干问题探讨潘庆杰张首方马金明高冰孙风俊(莱阳农学院动科系莱阳265200)(巨野县畜牧局)(中科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所对海狸鼠人工授精的研究,过去一直没有人搞过,英学者(1992)仅做了人工采精试验。我们自1994年开始,首次进...  相似文献   

20.
梅花鹿瘤胃原虫、pH值年周期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梅花鹿瘤胃内原虫、pH值年周期变化,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梅花公鹿,对它们在生茸期及休闲期瘤胃内原虫数及pH值的变化作了系统研究与讨论。试验结果表明:生茸期采食前与采食后1小时和3小时之间原虫数变化不显著(P>005)。梅花鹿原虫生茸期与休闲期变化显著,其中夏季极显著地高于秋、冬、春3季(P<001),冬、春两季显著高于秋季(P<005)。冬、春两季间原虫数变化不显著(P>005)。鹿生茸期不同时间点间pH值采食前极显著地高于采食后1小时和采食后3小时(P<001),鹿个体间同一采样时间pH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鹿瘤胃pH值季度变化中,春季pH值显著地高于夏、秋、冬3季(P<005),夏、秋、冬3季之间变化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