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果园茶角盲蝽为害分布型及防治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腰果园茶角盲蝽(Helopeltis fasciaticollis Popplius)种群消长过程为害分布型的测定及拟合其生长指数曲线,发现一年中其种群建立始于8—9月份,翌年1月份前,虫口增长缓慢,2月初起,虫口急剧增加,4—5月份是为害高峰期,6—7月份虫口自然减少,其空间构型除高峰期外,均属聚集分布,早期为Neyman核心分布。从虫口增长速度及空间构型来看,11—1月份是种群为害扩展的临界期,也是化学防治的最有利时机。为此,我们采取了定期全面调查,及早发现中心虫株(区),局部喷药(挑治)的策略,从而以最低的防治成本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把整个花、果期的盲蝽为害率控制在5%以下。每年收果后修枝和适当疏伐也是减轻茶角盲蝽为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3.
几种农药防治棉花铃期盲蝽象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按有效成份计算,每公顷以50%甲基1605乳油750ml、20%高汉久效磷乳油225-300ml、40%辛久乳油300~450ml等剂量进行单用或者混配使用,防治棉花铃期盲蝽象的效果均在63.33%以上,持效期超过7d,其药效和持效优于或接近40%久效磷乳油600ml处理;20%灭多威单用防效较高但持效期短;含久效磷成份处理的持效期长于含辛硫磷处理;辛久乳油合剂,灭多威+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11.
棉盲蝽综合防治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床期防效:虫口降低70.04%,断头苗率降低81.88%;大田生长期棉盲蝽控制在百株4.8头,棉铃虫、红铃虫、棉蚜、红蜘蛛亦得到同步控制,并保护了天敌,每667m^2增产皮棉13.49%,减少防治费63.77元,增经济效益264.74元。 相似文献
12.
江西棉花中黑盲蝽防治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棉花中黑盲蝽防治指标张兴华(江西省棉花研究所九江332105)棉盲蝽原是棉花次要害虫,自80年后期开始在江西赣北棉区发生危害日益加重,近几年来已上升为江西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根据笔者的研究,中黑盲蝽属棉花上棉盲蝽的优势种类。中黑盲蝽危害主要导致蕾...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控制棉田绿盲蝽的发生危害,开展了几种药剂混配对棉绿盲蝽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棉花安全,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后期产量无不良影响;从对绿盲蝽的最终防治效果上来看,以3%氟虫腈ME 1.00 mL·kg-1+5%啶虫脒EC 1.00 mL·kg-1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96.89%,并且与其他含有3%氟虫腈的处理差异不显著;且其对棉花的最终保蕾、保心效果最好,并且与其他含有3%氟虫腈的处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茶网饼病是由担子菌亚门网状外担菌(Exobasidium reticulatum Ito et Saweda)侵染所致.该病的发病条件与茶饼病很相似,每年春、秋季有两个发病盛期.各地发生时间的差异主要决定于气候,一般该病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生较重.茶网饼病的生长温幅10~30℃,以20~25℃最适,担孢子形成的温幅在10~28℃间,最适温度为19~25℃,相对湿度需大于98%,最适相对湿度为100%.主要为害成叶、嫩叶,老叶也发病.近十年来,茶网饼病在我市茶园发生为害逐年严重,2002年发生面积达2240hm2,占总茶园面积的33.6%,发生区茶树平均病叶率3%~5%,严重的达20%以上,造成叶片大量脱落,影响树势.究其原因主要是不科学的化学防治,用药品种不当,长期以来我市茶农对茶网饼病病原和发生特点认识不清,而且在使用农药的品种上不能对症下药.有关该病有效的药剂防治报道甚少.为了控制其发生为害,笔者于2002年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茶网饼病药效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