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免疫组化法在脂肪移植体内微血管定量研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法在脂肪移植体内微血管定量研究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CD34抗原,通过免疫组化法显示微血管,对不同时期脂肪移植体按周边区和中央区划分,进行微血管的定量研究。结果:免疫组化法染色后血管呈棕黄色,切片背景清晰。周边区血管密度在移植后14d达最高,28d组高于7d组;中央区血管密度逐渐增高;各期血管密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一时期周边区血管密度高于中央区,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免疫组化法显示微血管清晰、可靠,便于统计分析,在定量研究脂肪移植过程中的血管生成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HA)对CNE-2Z裸鼠移植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其受体(flk-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CNE-2Z癌细胞接种到裸鼠皮下,并于原位注射透明质酸(HA)(每次300μg,共1800μg),每周测瘤直径,5周后处死动物并称瘤重。取移植瘤作冰冻切片,并进行VEGF及flk-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癌细胞胞浆内VEGF阳性,癌细胞坏死区阳性,癌间质和癌浸润周边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阳性,但对照组和实验组VEGF表达未见明显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癌组织内及癌浸润周边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flk-1阳性,但数目及分布不同;实验组第一周瘤体积明显增大。结论:HA对癌细胞表达VEGF无明显影响,但影响毛细血管的flk-1的表达及血管形成,HA能促进移植瘤的早期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对角膜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12只兔(24眼)被建立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行羊膜移植的左眼为实验组,右眼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查VEGF蛋白的表达,宏观测量新生血管长度及生长速度,显微镜下微血管计数方法研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及抑制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兔眼角膜的VEGF蛋白表达下降,新生血管生长速度变慢,微血管数量减少(P<0.01),VEGF主要表达在角膜受损区的炎性细胞胞浆内,其出现时间及位置与角膜新生血管一致,结论VEGF是一种重要的角膜内新生血管形成因子,其变化与角膜新生血管平行;羊膜移植可抑制碱烧伤角膜内VEGF的表达及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应用vWF标记免疫组化法观察骨髓新生血管情况及ELISA法测定血浆内皮抑素(ES)含量,研究急慢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新生血管情况及血浆血管生成拮抗因子ES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AL)和慢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微血密度(MVD)较对照组极显著增高,治疗后获缓解者骨髓MVD显著降低,且接近正常水平;AL和CML血浆ES显著高于对照组,化疗后获完全缓解(CR)的AL和CML血浆ES含量均降至正常水平。说明初诊白血病患者存在骨髓新生血管及血管生成拮抗因子ES水平的增高,白血病患者体内ES的增加很可能对机体具有一种保护作用,其含量的变化可能与白血病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HA)对CNE-2Z裸鼠移植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其受体(flk-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CNZ-2Z癌细胞接种到裸鼠皮下,并于原位注射透明质酸(HA)(每次300μg,共1800μg),每周测瘤直径,5周后处死动物并称瘤重。取移植瘤作冰冻切片,并进行VEGF及flk-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癌细胞胞浆内VEGF阳性,癌细胞坏死区阳性,癌间质和癌浸润周边处毛细血管内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因子Ⅷ相关抗原免疫组化(S-P)方法观察了转移及非转移鼻咽癌组织的微血管,并用甲苯胺蓝法观察了其肥大的细胞数量,结果表明,转移组微血管数目,肥大细胞的数量均高于非转移组(P〈0.05,P〈0.01)肿瘤局部肥大细胞数量与新生血管数目呈正相关关系(r=0.905),结果提示:鼻咽癌组织内血管生成与其转移密切相关,肥大细胞数量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移植鼓室成形术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移植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方法:利用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移植修补鼓膜穿孔、上鼓室外侧壁、耳道后壁鼓室成形术50例。结果:50例中47例移植物成活,成功率为94%;术后6个月语言频率气骨导间距≤10dBHL27例,占55.1%;气骨导间距≤20dBHL41例,占83.7%;气导平均提高22dBHL。术后6个月至4a随访,未发现听力回降及鼓膜回缩。结论: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移植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改善明显,移植易成活。移植物中软骨的弹性和硬度不影响术后听力提高,且对术后鼓膜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因而对防止术后鼓膜回缩、听骨粘连,提高鼓室成形术远期效果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及其对癌微血管生成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7例胃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胃癌组织MMP-2阳性表达率为59.8%(52/87)。MMP-2的阳性表达与胃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分期关系密切。结论:MMP-2与胃腺癌新生血管的形成及转移密切相关,是判断胃癌转移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伤性股动脉瘤并感染的诊治。方法:对我医院近5年来所收住的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例均行股动脉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或人造血管移植术,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后,其中l例由于病变血管未完全切除,术后残留病变的股动脉破裂出血,需再次手术;人造血管移植术后,其中l例移植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移植血管阻塞,但动脉血管造影提示股深动脉穿交通畅,患肢远端血运好,未再次手术治疗。其余7例移植的血管通畅。结论:在腹股沟区血管不洁注射毒品可引起外伤性股动脉瘤并局部感染,治疗上可采取股动脉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移植术。股动脉瘤在股深动脉以下者,穿支与腺动脉网侧枝循环代偿好.即使血管移植失败,也不需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0.
毕格狗窦房结P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常毕格狗窦房结(SAN)标本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连续切片.以改良Masson3色或苏木素一伊红染色.将窦房结均分成头、中、尾3个部分,每一切面上的窦房结组织分为中央区和周边区两部分.测定窦房结各区域P细胞的细胞学和体视学数据。结果表明:从头部到尾部.窦房结P细胞的细胞核、核胞比逐渐减小;尾部P细胞多于其他部位,头部和中部中央区与周围区的P细胞有形态学差别;各部位中央区的P细胞多于周边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人低分化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的微血管形态。方法:将人低分化鼻咽癌细胞单克隆株(CNE-2Z-H5)接种于裸鼠皮下,然后对荷瘤鼠进行ABS血管灌注,扫描电观察;移植瘤组织用因子Ⅶ相关抗原免疫组化(S-P)方法观察血管形态。结果:(1)肿瘤微血和构筑表现为外形不规则,窦状,囊腔状血管形成,血管分级不明显;(2)血管壁薄,血管腔数量少,管壁仅有一层内皮细胞,缺乏平滑肌,基底膜薄或缺如,内皮细胞间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内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及其表达TGF-β对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9例口腔鳞癌标本进行CD68、TGF-β染色,观察巨噬细胞在肿瘤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以及TGF-β表达,同时利用CD105标记微血管密度,综合分析肿瘤血管和巨噬细胞的分布特点及其与肿瘤浸润的关系。结果 1、巨噬细胞记数在鳞癌组织内有差别,癌中央组织内较多,肿瘤浸润前沿内较少,而且密度较高区域肿瘤细胞形态梭形变,单个癌细胞浸润现象较明显;2、微血管记数在鳞癌的不同区域存在明显差别,中央区明显高于外周区;3、CD68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栓密切相关;TGF-β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肿瘤细胞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体积、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栓密切相关;4、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CD68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r=0.7692,P<0.05),肿瘤组织中TGF-β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无明显相关(r=0.3529,P>0.05)。结论口腔鳞癌间质中浸润的巨噬细胞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并且导致肿瘤细胞更具侵袭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达TGF-β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E玫瑰花环形成实验测定了11头母猪分娩前后外周血不同时期的活性及总玫瑰花环形成细胞(EaRFC、EtRFC)。研究结果表明:母猪分娩前21~lld外周血EtRFC、EaRFC百分率均低于分娩后第25d的相应指标,说明母猪妊娠后期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分娩前6~1d,母猪外周血EaRFC较分娩前第21d的相应指标显著升高(P<0.05),提示分娩的启动可能与母体外周血EaRFC活性升高,导致免疫排斥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分娩后,EaRFC降低后逐渐升高,至分娩后10d,EaRFC已显著高于分娩前第2ld的相应指标,表明母猪分娩后第10dEaRFC已趋向正常。EtRFC在分娩前6d已显著高于分娩前第2ld的相应指标,并一直维持到产后。  相似文献   

14.
不同腌制方法对蕨菜主要化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蕨菜腌制过程中若干化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腌制,蕨菜中VC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饱和盐水法腌制蕨菜两项指标高于干腌法;饱和盐水法和干腌法的亚硝峰出现分别在腌制后的105d和120d,峰值为4.0μg.g-1和21.4μg.g-1,两种腌制方法的蕨菜pH值在7月份均因轻微发酵作用有所下降,但并未影响蕨菜的风味;饱和盐水法腌制的蕨菜食盐含量在前15d迅速增加,60d达到平衡。从感官状态看,饱和盐水法的蕨菜组织较饱满,色泽黄绿,而干腌法的蕨菜表面皱缩,色泽褐绿;综合感官和化学指标以饱和盐水法腌制的蕨菜品质好于干腌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在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血管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对人造血管在14例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患者的血管重建中的运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4例直接采用ePTFE人造血管行旁路髂外动脉和股浅动脉端侧吻合术,全部病例保肢成功,术后复查彩色多普勒显示移植血管通畅。结论:在患者不能提供合适的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时,人造血管移植是治疗假性股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术中彻底清创及避免污染人造血管是预防术后人造血管并发感染的最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2(1):F0003-F0003
研究方向之一:针灸机理的深入研究 在前期发现并证实针灸能特异地激活相关脏腑微血管功能,提高微血管自律运动振幅的基础上,拟进一步开展六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在分子层面上深入研究激活微血管内皮细胞、提高其兴奋阈值后,能否阻断致病因子对其的伤害;其二,在分子层面上深入研究微血管内皮细胞被激活后产生的细胞因子和局部激素对血管外实质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调查其产物能否使疾病细胞的功能恢复正常;其三,调查和探索中枢神经内支配微血管活动的核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查这些核团能否按一定的功能划分出与14条经脉相对应的区域;其四,穴位激活机制;其五,调查同一经络所属脏腑之间、不同经络所属脏腑之间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分子层面上的异同;其六,探索和构建提高临床针灸疗效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对梅花鹿血清CAX的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注射抗雄激素后20d内300mg 剂量组血清CAZ水平显著高于150mg剂量组;同时用放免法检测了血清睾酮,结果表明:注射后各组睾酮水平呈一定规律性变化,即开始睾酮水平急剧下降,此后一直处于平稳的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密度对抗线虫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抗线虫大豆品质,指导其生产应用,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抗胞囊线虫品种和密度对大豆品质(蛋白质、脂肪含量)、产量及产量相关指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线虫3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在此密度下该品种产量最高,品质较好;适合抗线虫9号的种植密度为30.0万株·hm^-2,在此密度下增产明显,品质最好;适合抗线虫322865的种植密度为37.5万株·hm^-2,产量最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不同作物根茬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土柱试验,研究玉米和大豆根茬还田对黑土、黑钙土各类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根茬还田的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活性均高于大豆根茬还田。作物根茬还田在各时期均高于刨茬对照。黑土各处理的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和转化酶活性均高于黑钙土各处理。各处理的土壤酶活性与生育时期的变化动态基本一致,播种后30~60d为上升期,60d达到高峰,60~90d是下降期,90~120d又有所回升,120d出现第2个小高峰,120~150d又下降。  相似文献   

20.
以皮下注射卵白蛋白(OVA)致敏的大鼠为模型,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和CD34免疫组化法,研究黄芪多糖粉针剂对大鼠皮肤组织内肥大细胞与微血管的影响。结果显示:皮下注射OVA刺激后,大鼠皮肤内CD34+微血管与肥大细胞密度分别从33.6和77.2个/mm2升高至67.2和180.0个/mm2,肥大细胞出现脱颗粒现象,且多聚集在微血管周围;黄芪多糖(APS)对OVA诱导的CD34+微血管与肥大细胞密度升高有显著下调作用,分别降至39.7和99.7个/mm2;且显著降低肥大细胞的脱颗粒现象。结果表明,通过下调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CD34的表达、减少肥大细胞在微血管旁的聚集与脱颗粒,从而抑制炎性细胞与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可能是黄芪多糖(APS)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