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香优118(新香A/R118)是湖南省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熟杂交晚籼稻组合.结合新香优118双亲的主要特征特性,介绍了其在湘南春季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2.
梁方 《杂交水稻》2007,22(3):50-51
天优3550是广西科泰种业有限公司用天A与恢复系R3550配组育成的感光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广西区品种审定。2006年晚造在广西陆川县乐宁村实施了天优3550连片7.307 hm^2超高产栽培示范,稻谷产量11.12 t/hm^2,田间表现抗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总结了其超高产抛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新香A繁殖与新香优80、新香忧63制种连续2a在湖南绥宁县获得高产,2001年平均入库单产繁殖3.08t/hm^2,制种3.57—4.22t/hm^2;最高单产繁殖4.38t/hm^2,制种5.40t/hm^2。针对新香A的特征特性,其异交栽培技术关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选择具适温高湿天气的基地与扬花季节;二是围绕提高母本抗倒伏力的肥水管理与“九二O”喷施技术。同时针对新香A这种分聚能力强的不育系,提出了合理稀植同样可以培育出高产苗穗群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优质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成恢177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成恢177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用籼型恢复系绵恢502与美国光身稻Lemont杂交,后代通过花药培养和病圃稻瘟病抗性鉴定选育而成的优质、抗稻瘟病、高配合力、强恢复力水稻恢复系。成恢177已配组出川香优2号、冈优177、中优177和D优177等4个组合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也作为稻瘟病抗性资源在杂交水稻育种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杂交中稻组合川香优9838为材料,通过氮肥施用量、施氮方式与栽秧方式处理,研究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源库性状。结果表明,川香优9838的高产栽培技术为:施纯氮90kg/hm^2,采用“底:蘖=7:3”的重底早追施肥法;栽秧密度上等肥力田14—15万丛/hm^2,中等肥力田18~19万丛/hm^2,在栽秧方式上仍以传统的等行距栽培为好。稻谷产量达10500kg/hm^2水平的地上部主要性状表现为:最高苗数360万,hm^2,成穗率56%;齐穗期叶面积指数7.6,齐穗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13000kg/hm^2,齐穗期叶绿素含量(SPAD值)41;有效穗205万/hm^2,穗粒数180粒,千粒重32g,结实率84%,氮素稻谷生产效率50kg grain/kg N。  相似文献   

6.
优质高产香型杂交水稻新香优96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新香优96是湖北省荆州市种子总公司用优质香型不育系新香A与自育优质恢复系R96配组育成的中熟香型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耐肥耐寒、抗倒伏、熟期适宜、适应性广等特点。2002年2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1998—2002年在荆州市累计示范种植6000hm^2以上。  相似文献   

7.
酿酒高粱杂交种吉杂121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杂121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选恢复系吉R105为父本,以314A为母本,于2001年组配而成,2008年初通过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吉杂121平均产量8958~9225.0kg/hm^2,生育期118~120d,株高175~180cm,淀粉含量77.60%,高抗丝黑穗病。适宜吉林省中西部、黑龙江省南部和内蒙古东部种植。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2015,(5):83-84
N两优2号是湖南年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引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N118S与自育恢复系R302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适合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2013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川香优2号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和四川华丰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香型不育系和自育恢复系(川香29A×成恢177)组配而成的优质籼型三系杂交水稻。2003年被引进温州市试种,表现良好,2005年推广面积达9500hm^2,平均产量7.5t/hm^2,最高单产10.98t/hm^2。本文就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全圣  王中跃 《杂交水稻》2003,18(5):42-43
新香优63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新香A与明恢63配组而成的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抗性较强,米质较优,在沅陵县作中稻种植100hm^2,平均单产达7.85t/hm^2。介绍了其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湘中地区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吕章  李丹 《作物研究》2006,20(2):167-168
再生稻栽培技术,是一种轻型栽培技术,因其省工省种高效,深受农民的青睐。2005年,双峰县再生稻面积3000hm^2,平均产量2800kg/hm^2。其中印塘乡新泽村贺某种植培两优E32,面积0.4hm^2,头季稻产量10200kg/hm^2,再生季产量5040kg/hm^2,两季合计达到15240kg/hm^2。  相似文献   

12.
贵福占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以优质常规稻贵福籼为母本、抗稻瘟病恢复系联合2号为父本杂交,F1与辐恢838/金麻占的中间材料复交,后通过多年系谱选择育成的籼型优质恢复系,所配杂交组合香两优贵福占和T香优贵福占已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3.
引进9个省内外水稻优质新品种在将乐县进行了试种,筛选出了3个植株形态好、产量高、抗倒伏、抗稻瘟病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其中嘉糯1优6号产量达10444.5kg/hm^2,丰优559产量达9178.5kg/hm^2,天优3301产量达8683.5kg/hm^2,适合于在将乐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协优978(皖稻127号)是以协青早A与自育优质恢复系R978配组而成的优质三系杂交晚籼新组合,该组合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优,全生育期118~120 d,与协优92相仿,适宜沿江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香型优质两系杂交水稻黔香优2000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360S与自育优质抗病恢复系Uni2000配组,育成香型优质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黔香优2000.经2002-2003年贵州省杂交水稻区试鉴定和在不同生态区进行生产试验,黔香优2000平均产量分别为7 955.55和7 319.25 kg/hm2,与高产对照相当,且米质优,12项指标均达部颁优质米标准二级以上,其中9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标准一级.稻瘟病接种和自然鉴定结果表明,该组合抗稻瘟病.抗寒性亦强于对照.黔香优2000于2004年4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贵州省中高海拔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6.
宜恢1979是宜宾市农科院用特三矮2号/明恢63的F5代株系作母本与宜恢1577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新恢复系。该恢复系株型佳,前期叶片反卷,后期上部3片功能叶正常张开,恢复力强,配合力好,稻瘟病抗性较强,穗大粒多,花粉量足,制种产量高,2005年通过四川省技术鉴定。所配组合宜香1979(宜香1A/宜恢1979)于2006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7.
T优5537系福建农林大学选配而成的籼型杂交稻新组合,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丰产稳产,抗稻瘟病,较汕优63增产4.05%~8.98%,平均单产约7.34t/hm^2。2002年引种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岭头乡栽培试种结果:平均单产7.86t/hm^2,最高单产8.01t/hm^2。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是以适宜抽穗扬花期确定播种期;稀播种、培育适龄带蘖壮秧;合理密植、保证基本苗;配方施肥;科学水层管理;及时防治病虫草鼠害。  相似文献   

18.
采用4因子5水平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玉米新品种永科6号产量指标与密度及施肥量的关系,探讨高产栽培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中等的基础上,获得9000.0kg/hm^2以上目标产量的优化方案是,密度44863.5~46114.5株/hm^2,施纯N266.22~317.7kg/hm^2,施P20s103.12~118.35kg/hm^2,施K20208.1~256.1kg/hm^2;各因子对产量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N肥〉密度〉P肥〉K肥。  相似文献   

19.
内恢10595是四川省内江市农科院水稻所用自育优质抗稻瘟病香稻恢复系内香恢3306与引进的恢复系辐恢606杂交选育而成的香稻恢复系,具有抗病性强、配合力强、稻米有香味等特点.利用内恢10595与内香6A配制的组合内6优595于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所配其他新组合甜优2595、野香优595、早香优595等已进入四川省区...  相似文献   

20.
《作物研究》2005,19(2):F002-F002
亚科28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利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亚36A与恢复系H7-1配制而成的半冬性甘蓝型杂交油菜中熟组合。2001~2004年参加湖南省区试,平均产量2296.5kg/hm^2,比对照湘油13号增产9.2%。2003~2004年度在安乡点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805kg/hm^2,比对照增产15.4%;在津市点2580kg/hm^2,比对照增产2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