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海宁市黄湾乡闸口村养蜂专业户马海江一家四口人,雇工2人,1987年饲养160箱意蜂,平均每箱毛收入550元,总的纯收入达70000元,在海宁市养蜂户夺头魁。蜂农马海江历来重视科学养蜂,主要抓好以下几条措施:一、选好放蜂场地。蜜源是养蜂基础。马师傅转地饲养,从实际出发,确定放蜂场地,不盲目乱转。早春,蜂群在本地采油菜,后到镇江采油菜。初夏,蜂到李庄采洋槐,再到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普遍实行了“两包”生产责任制,社员养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养蜂专业户却普遍反映:现在蜂难养了!难在哪里?据调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放蜂难。由于有些农户不了解蜜蜂为农作物、果树等授粉增产的效果,反而认为蜜蜂是“啃花瓣”“吃花蕊”,不准放蜂。有的以施放农药相威胁,限期搬迁;有的虽给放蜂,但  相似文献   

3.
欧盟对中国蜂产品设置技术壁垒的阴影还未消除 ,非典型肺炎又严重困扰着养蜂生产 ,江山市养蜂业再次面临着严峻考验。在全国大流动放蜂的养蜂人更是时刻面临着被“非典”传染的威胁 ,一些地区为防止“非典”传染 ,严防死守 ,拒绝外来蜂友放蜂 ,已经运到的蜂场也被迫撤离 ,致使很多养蜂户有蜂没地放 ,有花无法采 ,不但采不到蜜 ,反而要多喂很多饲料 ,增加运输费用 ,众多蜂农叫苦不迭 ,一些困难户只好弃蜂回家。据初步统计 ,我市约有 170 0个养蜂户 18万箱蜂在山东省、陕西省与河南省等地采洋槐蜜 ,因上述地区拒绝外来蜂农放蜂 ,致使我市养蜂…  相似文献   

4.
汤超 《蜜蜂杂志》2020,40(3):I0011-I0013
“汤司令”这个雅号是我养蜂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在一起南征北战追花夺蜜的养蜂朋友们出于对我的尊重而起的。因为我与大家在放蜂这条大道上一起奔跑,共同钻研养蜂技术,在寻找蜜源分布路线和治疗各种蜂病的措施当中,我都处于“组织者、领头雁”的角色。其实,我的真名叫汤超,家住江苏省射阳县一个普通的乡村,我也是一个很普通的养蜂专业户。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养蜂生产,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蜂群急剧下降,蜂产品大幅度减少,严重影响到养蜂事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的统计了解,目前全国蜂群已经下降30—50%,个别地区将下降70%左右。如浙江省慈溪县由180,000群下降为80,000群,还在继续减少。我县李子铺乡的12个养蜂专业户700多群蜂,几年快要垮完了。东湖乡的4个蜂场300群蜂也将全部垮完。柑坳乡铁牛村养蜂专业户聂起德还准备把蜂烧了……,这一情况是严重的。其主要原因是,①、农村所有制落实后,有的蜂农经商改行。②、蜂农卖蜂产品难。③、近年来商业部门的蜂蜜收购降价,使蜂农养蜂无利可图,而丧失养蜂的信心。有的蜂农连年亏本,负债累累。⑤、蜂农负担太重,各地都要收管理费,场地费……等,运输也很困难。⑥经营加工蜂产品的单位得利太多,而蜂农得利太少。  相似文献   

6.
养蜂员应懂点用药知识养蜂员经常给蜂儿治病,可谓“蜂大夫”,所以一定要懂点用药知识。对所选定的药物,在施药之前要有个全面的了解,把握好剂量关。否则,非出差错不可。1992年枣花后,挚友汪某来我村放蜂。可是刚到夏至又连夜把蜂搬走,第二天一早又急忽忽地来我...  相似文献   

7.
云南瑞丽农场二分场养蜂专业户赵元,以前是农场一名出色的电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迷上了养蜂,于是果断地放弃了“铁饭碗”,改行学养蜂。1985年春,他买来6箱蜂,带着家小,将蜂搬到离家20多公里的油菜地春繁。从此,他走上了养蜂的道路。四年来,赵元刻苦钻研养蜂知识,努力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养蜂经验。他主要的经验是:  相似文献   

8.
养蜂简讯     
养蜂简讯贾连吉荣获黑龙江省“养蜂大王”称号据悉,黑龙江省方正县养蜂专业户贾连吉蜂友继哈尔滨市科协、市农业局授予哈尔滨市“养蜂大王”三连冠称号之后,因生产成绩卓著,1995年黑龙江省科协、省农牧渔业厅又授予贾连吉1995年度黑龙江省“养蜂大王”称号。这...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清水河县杨家窑乡养蜂专业户甄虎元,是个远近闻名的双万元户,他今年31岁,1975年6月跟朱小平师傅学习养蜂技术,经过两年多的刻苦学习、掌握了防治蜂螨、培育适龄越冬蜂、造脾和养王等养蜂技术。1980年他花1,500元买了杨家窑大队蜂场的50群蜂和蜂具,办起了家庭养蜂场,走上了专业养蜂之路。由于他认真总结经验,蜂场越办越好,收入年年增加,1982年以  相似文献   

10.
在风和日丽的元宵节,笔者满怀喜悦的心情,走访了湖溪镇南塘村养蜂专业户邡艮宏同志。“开展多种经营,依靠科学养蜂,贵在坚持”,这是南塘村邡艮宏同志坚持养蜂16年来的总结。邡艮宏养蜂是在1970年蜂蜜价格低,王浆无出路,养蜂处于低潮时,从生产队订来20多箱蜂开始的,到1985年发展到60箱。他根据本地花多,花粉多的特点,坚持定地科学养蜂,把以往以取蜜为主改变成  相似文献   

11.
江西高安县龙沄乡龙沄村养蜂专业户涂坚,从1980年开始养蜂。他采取“长途、短途和定地相结合”放养的办法,先后到辽宁、吉林、黑龙江、宜丰(县)、新建(县)等地长途和小转地放蜂,获得丰收。蜜蜂由1980年一箱发展到现在一百二十箱。仅1986年,生产蜂蜜二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养蜂生产座谈会于1989年1月5日至6日在贵阳召开,来自省级生产管理、科研、外贸、商业、养蜂学会及七个地州市农牧部门的干部、专业户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养蜂生产情况。“蜂具、蜂药供应及产后服务”、“中蜂新法饲养技术推广”、“蜂产品加工”几个方面的典型  相似文献   

13.
连安水 《中国蜂业》2002,53(6):41-41
山西省襄垣县地处上党盆地 ,境内 11个乡镇 ,生长有分布不均的荆条。尤其是下良镇一带面积大、长势好。每年 6月底至 7月初荆条花吸引众多蜂农来此采蜜 ,2 0 0 1年共有 5省 3市 2 9户 180 9群蜂聚集在下良镇西故县村不到 1公里处的公路两边 ,等待荆条花流蜜。谁能料定荆花不如人意 ,滴蜜不流。2 9户蜂场 ,总共 72名养蜂员工 ,除去徒工家属 41人 ,另有 3人外出办事 ,其余 2 6名养蜂师傅于 7月 12日下午先后来到我的蜂场。养蜂人在一起谈养蜂事 ,但有一个共同点谁开口都是叹气 ,今年亏本。河南安阳张太平养蜂 2 0年 ,来山西采荆条这是第 4个年…  相似文献   

14.
夫妇养蜂     
四川省富顺县共和公社高丰五队养蜂专业户杨志川他夫妇以养蜂为业,从事养蜂已十三年。他们坚持科学管理,年年获得较好的收成,年均收入均在三千至四千元。今年他们实行“多养、养好、养壮”的办法,战胜了春天低温天气;弄清蜜源,选准放蜂路线,从三月由富顺出发经广汉转地安徽省富  相似文献   

15.
养蜂春联     
养蜂人家春常在一年四季百花香科学养蜂蜂群壮强群采蜜蜜增产久居深山不畏苦酿成蜜糖甜万家杏花春雨江南蜜香养蜂人家王浆为我延年益寿花粉助君拼搏疆场芬芳馥郁花粉晶保你青春琼脂玉液王浆酒为君长寿膺前蜂喧春昼暖田间花茂喜丰收机声轧轧蜜为流泉花香阵阵蜂似穿梭花香知昼暖蜂喧采蜜归芸苔红花愿蜂多采撷龙眼荔枝此蜜最香甜采得百花成佳酿一生辛苦为甜忙走南闯北朝朝暮暮放蜂忙追花夺蜜年年月月好咚成菜花棉花菊花花花世界春天夏天秋天天天产蜜造福人类蜂似宝强身佳品蜜领先门外花开千重色院内蜂忙四季春甜蜜事业百花放丰收之年万蜂忙科学…  相似文献   

16.
我的养蜂路     
张为风  张耀健 《蜜蜂杂志》2020,40(10):22-22
笔者出生在养蜂世家,祖父在1930年开始饲养意蜂采荞麦蜜,以后从未间断。新中国成立后,笔者父亲一直维持家庭养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笔者已二十多岁,看到浙江的养蜂人到我地采洋槐蜜,我也跃跃欲试,希望像他们一样到祖国各地去放蜂采蜜。虽然父亲当时已年近60岁,但非常支持我这个决定。1979年,我们灵寿县的养蜂人一起拼车到广东省乐昌县坪石镇开始春繁,从此我们走上了大转地放蜂的道路。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蜜粉源植物,使养蜂人如鱼得水,也很有自豪感。在十多年的大转地放蜂生活中,我的养蜂技术在不断提高,同时也经历了养蜂人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7.
〈引进优良蜂种,支持“两户”养蜂〉我区饲养的蜜蜂,品种已普遍退化,繁殖力弱,生产性能低下。为了改换蜂种,在省农牧渔业厅的支持下,我们从北京中国养蜂学会实验蜂场引进一批优良种蜂王,意蜂和喀蜂两个品种的蜂王共八十只,重点放给宿松县的养蜂专业户、重点户和集体蜂场。经过精心饲养,这批蜂王已在当地产卵繁殖,表现生产力强、产蜜量高,很受“两户”欢迎。〈发展“两户”养蜂,前途广阔〉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农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我就热爱养蜂,那时我住在山沟里,收养过6群中蜂,因为不懂技术,全部死掉。1975年我又收到一群中蜂,但因买不到糖,秋后没喂足,到了冬天又死光了,我悲痛异常。从那以后我更加思念养蜂,天天晚上做梦都梦见槐花开了,南方养蜂人来放蜂了。后来我买了本地养蜂户的一小群病蜂,谁知到冬天又死光了。我没钱再买蜂了,朋友们说可以到火车站和码头去收蜂。  相似文献   

19.
邢汉卿 《蜜蜂杂志》2009,(11):24-25
严格地说,养蜂没有完全固定的做法。即使同一地点也因所养蜂种、养蜂目的(是消遣还是创收)不同而在管理方法上差别较大。笔者养蜂以消遣为主,兼顾经济效益。所养蜂种是卡意杂交蜂。采取的是小转地方式。放蜂地点是吉首→泸溪→河溪→吉首三点一线。所采的主要蜜源有油菜、刺槐、柑橘、板栗、  相似文献   

20.
养蜂问答     
问 :我是一个江西养蜂人 ,已于多年前在黑龙江省东部定地养蜂 ,现想回原籍放蜂 ,可是在越冬时又不知道什么时间运蜂合适 ,想借贵刊请教全国的蜂友。 (详见本刊 2 0 0 3年第 7期 1 4页“问题征答”)答 :我认为从黑龙江往江西运蜂的最佳时间是在黑龙江省采完椴树蜜 ,马上包装蜂群 ,一步到位 ,直接运往江西 ,到江西去繁殖越冬蜂。因为此时运蜂安全。2 0 0 3年是椴树流蜜大年。凡是椴树流蜜大年 ,都组织无虫化采蜜群 ,采完椴树蜜后蜂数大减。子脾少 ,蜂箱轻 ,适合运蜂 ;在江西繁殖越冬蜂、在江西越冬 ,比在黑龙江越冬安全。这也是回到江西继续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