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滨海沙地山地木麻黄种源试验与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5月,从澳大利亚引进21个山地木麻黄地理种源,在东山赤山国有防护林场沿海沙地上开展了种源试验,结果表明:以各种源材积、树高和胸径为评判指标,筛选出4号、7号、11号和13号种源为山地木麻黄优良地理种源,其树高增益均在12%以上,胸径增益均在11%以上,材积增益在30%以上。另外,具有较高胸径增益和材积增益的15号和16号种源也入选为优良山地木麻黄种源。  相似文献   

2.
木麻黄种源试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东,海南和福建三省选试验点,对木麻黄3个树种,48个种源进行了引种试验,5年生的试验结果表明,普通木麻黄生长量普遍优于细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种源间存在着显著的生长差异,普通木麻通C-1,C-3,14233和细枝木麻黄13513等种源在3个试点均生长良好,但14233和C-3抗风性较差,林木生长与苗期的相关性较差,普通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种源的适应性较差,而细枝木麻黄种源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木麻黄地理种源的苗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结果表明,木麻黄原苗木生长与根幅、侧根数量、根瘤重量呈正相关,其中以后两者对苗木生长影响较大,种源间的苗高、地径生长差异经方差分析达显著水平,苗期以细枝木麻黄生长较好,木麻黄生长较差,抗青枯病以粗枝木麻黄最强,木麻黄最差。具有速生抗病性能的种源:广泛地区有E2、E3、E9、E15、E19、E30、E35、E48等种源;广东省湛江地区有E7、E11、E21、E29、E47、E48、等种源;海南省有E2、E3、E5、E7、E10、E29等种源,其中以E2、E3、E9、E29和48种源的适应性较广泛。  相似文献   

4.
对从世界各地引进的41个短枝木麻黄种源进行抗旱力的差异、气孔阻力的变化、叶解剖特征的差异、旱季生长率的变化、苗木主根生长与生物量的变异及木麻黄不同种源抗旱力的综合评价等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不同种源之间的抗旱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埃及、肯尼亚、马来西亚、中国福建、印度和贝宁等10个种源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5.
华南地区短枝木麻黄种源试验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华南地区短枝木麻黄种源 16个性状的两试点联合方差分析表明 :除 PBA和 PBL 外 ,其它性状在地点间有极显著差异 ,表明参试种源在两个地点分别进行种源筛选 ;除 1年生树高、2~ 3年生单株材积外 ,其它数量性状在种源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4年生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PBD、PBT、PBL在种源×地点 ( P× S)互作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方差分量比例计算结算表明 ,2~ 4年生时 ,除 4年生单株材积方差分量比例略有降低外 ,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地点方差分量比例及 P× S互作的方差分量比例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质量性状 SFA、SFS、PBD和 PBT,地点方差分量比例最大 ,而种源或加上 P× S互作的方差分量 <10 %。当不考虑 P× S互作效应时 ,种源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和广义遗传力均比考虑互作效应时相应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和广义遗传力大。4年生树高、胸径、保存率、SFA和 SF S等 6个性状 ,按地点对参试种源进行评定结果为 :试验 E94 6中 ,优良种源为 180 86、18118、183 55、180 13、182 4 4、18119、182 88、183 4 8、180 15和 180 0 8;试验 E94 4中优良种源有 18154、183 55、1812 8、18143、18153、1812 7、1813 4、142 3 3和 182 88。这些种源均好于国内对照种源 ,分别占各自参试种源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福建沿海防护林木麻黄品种单一问题,从澳大利亚引进7个木麻黄树种30个种源种子进行造林试验,通过多目标决策法综合评估,筛选出适应能力较强且速生优质的细枝木麻黄(Casuarina cunninghamina)15002种源、山神木麻黄(C.collia)19111种源,粗枝木麻黄(C.glauca)15218种源、13128种源和13987种源,对这些种源进一步进行家系和单株选择,结合无性繁殖的途径,可推广应用于沿海沙地特别是后沿地段造林。  相似文献   

7.
五种木麻黄的种源引种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麻黄(Casuarinaceae)天然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位于40° S至16° N左右,85~155° E之间,垂直分布从海岸至海拔3 000多m高山.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众多具有遗传差异的地理种源[1,2].  相似文献   

8.
粗枝木麻黄在海南的种源试验与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植物有4属96个种,天然分布于东南亚、大洋洲和太平洋群岛,具有速生、抗风、固沙、耐盐碱和瘠薄等特点,其中,木麻黄属(Casuarina Adans.)中的短枝木麻黄(C.equisetifolia Forst.)、粗枝木麻黄(C.glauca Sieber.ex Spreng.)和细枝木麻黄(C.cunninghamiana Miq.)3  相似文献   

9.
对11年生短枝木麻黄41个种源的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生长在种源间的差异极显著;这种变异与种源所在的地理位置关系不十分密切;仅分布在南半球的种源,其树高生长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种源高生长在苗期与11年生的生长关系不紧密,而树高、胸径在其他各生长期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之间呈高度正相关。采用综合权重分析法,初步筛选出8个优良种源:广东湛江、18154(菲律宾)、18014(印度)、18157(马来西亚)、18153(巴布亚新几内亚)、18158(马来西亚)、18298(泰国)、18118(越南),这些种源均好于本地种源,可在闽南地区推广应用,为生产提供良种。  相似文献   

10.
11.
木麻黄国际种源无性苗的生长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41个木麻黄种源为材料,对无性苗的高、地径生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无性苗的高、地径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种源原产地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对无性苗高生长无显著影响。木麻黄的速生种源有E_7、E_(13)、E_(21)、E_(31)、E_(33)、E_(39)等6个种源。  相似文献   

12.
华南地区山地木麻黄种源试验与筛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依据首次建立在华南地区的各含 2 8个种源的两片山地木麻黄种源试验数据 ,分析了 1~ 4a生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等 4个性状的方差分量、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力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在地点间、种源间及种源×地点互作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当不考虑种源×地点互作效应互作时 ,3~ 4a生性状种源广义遗传力 ,树高变幅为 11 0 0 %~ 13 80 % ,胸径为 3 32 %~ 5 5 5 % ,单株材积为 5 4 0 %~ 8 30 %。以用材林为培育目的 ,依据 4a生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计算的综合评定值大小 ,分别对两个试验的参试种源进行了排序和选优 ,以 2 5 %的入选率 ,每试验各有 7个种源入选。E96 8试验的优良种源为 1884 4、194 89、192 4 0、17877、194 91、194 90和 192 39;E96 6中优良种源为 192 38、1884 7、1885 3、17877、1895 0、1885 2和 1894 9。筛选后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可获得明显的遗传增益。参试种源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性状间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树高早期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极其显著 ,可用于树高的早期预测。最后 ,预测了山地木麻黄优良种源在中国潜在适生范围  相似文献   

13.
对47个木麻黄种源(家系)水培苗的移植苗期试验结果认为,苗期高生长有极显著差异,长速最好的家系(种源)均高为94cm,最差仅为29cm;移植成活率和保存率也有较大差别,保存率最高为98.8%,最低仅为10.7%。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电白县5年生山地木麻黄种源试验及评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地木麻黄(CasuarinajunghuhnianaMiq.)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属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树干通直,生长快,抗干旱,耐水湿,可生长于多种类型土壤,成熟林木高可达35m,胸径可达65~100cm。其天然分布为7°~10°S,110°~127°E,海拔1000~3100m的山地,但海平面附近地区也有出现,降水为夏雨型,年降水量为700~1500mm,有的高达2000mm,年平均气温13~28℃。山地木麻黄木材热值高,适于作薪材、木炭产品、建筑用材、矿柱和电杆等。国内外对山地木麻黄的研究主要涉及分类、分布、引种和生长表现[1~11]。1985年,中澳合作项目ACIAR8457我国首次引进…  相似文献   

15.
收集我国侧柏分布区内的种源71个。据在兰州,正宁,两当,张掖等6个试验点历时14a的试验结果表明,种源间生长性状差异显著,山东泰安,河南确山,河北获鹿等优良种源树高,胸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8.8%和10.3%选用优良种源造林增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黑荆树地理种源选择增益研究张庆华,张毅(福建林学院南平,353001)(福建省三明林校)代宗贵,卢明丙(福建省三明岩前林业站)(福建省寿宁县林业局)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和设计供试材料系来自澳大利亚、南非、巴西和中国的黑荆树,共25个种源,对照CK来...  相似文献   

17.
沙棘地理种源试验初步研究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五年的试验研究中,对苗期的高生长量,生长节律,物候期以及造林期的抗逆性,高生长量进行了观测比较,初步查明各种源沙棘的地理变异情况;选择出了适应齐市地区的沙棘种源。  相似文献   

18.
接种菌根菌的木麻黄种源/家系苗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苗圃和温室中分别研究了菌根菌接种对23个短枝木麻黄种源和10个山地木麻黄家系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优良菌根菌—木麻黄基因型组合体。试验表明,苗圃中接种菌根菌对短枝木麻黄种源苗高和地径的改善程度不同,效果与种源有密切关系,筛选出了一些优良菌根菌—木麻黄种源组合体,23个种源中18357种源的接种效果最好,其次为18143,18122和18121种源;在温室中,参试家系所有性状在接种处理间、家系间、家系×菌种互作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接种菌根菌明显改善了木麻黄苗对磷(P)的吸收量,幼苗枝叶的P吸收量都为相应对照值的1 3~2 7倍,且菌根菌 家系组合体对土壤中P的吸收能力不同,有利于P吸收的组合有C9216 家系7和家系8、E4100 家系6、7和8。用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和P吸收量等因素对30个参试菌根菌 家系组合进行综合评价,选出13个优良组合:C9216 家系8、E4100 家系6、C9216 家系3、C9216 家系7、E4100 家系8、E4100 家系1、E4100 家系5、E9216 家系7、C9216 家系5、E4100 家系4、E4100 家系2、C9216 家系6和C9216 家系10,这些组合均好于未接种处理的家系3的综合评价值,其中家系5、6、7、8对2种菌根菌组合效果都比较理想,而家系3、1、2、10只与2种菌根菌中的一种构成良好的组合。试验证明外生菌根菌接种在木麻  相似文献   

19.
班克松地理种源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在北美引种了24个种源的班克松种子,二年苗期试验结果;班克松不同种源在苗期生长、抗性、针叶、种子千粒重等性状表现出极明显的遗传分化;揭示出生长性状随纬度、经度而递减的渐变模式;初步选择出14#、16#、11#为吉林省中、东部造林最佳种源,其高生长量分别超出吉林省大面积推广造林的09#(美国密执安州)种源的14.7%、13.7%、10.6%;通过多性状的PCA分析,将班克松原产地(北美)划分出4个种源区,其中1号种源区为吉林省引种最佳种源区。  相似文献   

20.
毛竹种源地理变异规律及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5年春收集全国毛竹分区8省16个毛竹种源的母竹,在福建建瓯和华安县营造种源试验林,经过5年观测不同种源发笋成竹,春笋营养成份和叶生理生化等70多项性状,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方法,分析毛竹种源各种遗传参数,结果发现毛竹种源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南部种源发笋量较大,而北部种源的新竹胸径、竹高较大。通过多性状综合评价分析,初步选择出福建武夷山、建瓯、沙县、江西上饶4个优良种源,遗传增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