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水稻品种(组合)的不断更新及水稻孕穗抽穗期天气情况的变化,稻曲病已由水稻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造成大面积水稻减产,稻米品质下降。为了寻求对该病的有效防治途径,2004—2005年笔者开展了稻曲病防治有效药剂筛选和施药适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单季晚稻稻曲病防治适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时期接菌诱发试验,得出水稻破口前10~20d是稻曲病菌侵入的敏感期;在不同时期用药防治试验中得出水稻破口前8~15d防治效果最好。据此提出单季晚稻稻曲病的防治适期为水稻破口前10d左右进行。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质稻种植面积扩大,稻曲病由次要病害上升为水稻主要病害,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逐年加重,为筛选防治稻曲病的高效药剂,2006年我们对7种稻曲病防治药剂进行筛选试验,现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20.67%万兴乳油(美国杜邦公司生产);30%爱苗乳油(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43%好力克悬浮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50%hb201粉剂(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生产);10%井冈霉素粉剂(浙江桐庐汇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2.5%纹曲宁乳油(江苏省苏科农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15%三唑酮粉剂(四川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生产)。1.2供试品…  相似文献   

4.
于水稻破口前9 d分别施用4种药剂防治稻曲病,收获前5 d调查防效。发现供试药剂中以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防效较好,病穗防效分别为89.80%、88.96%,病指防效分别为92.56%、90.6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以防效较好的两种药剂进行施药适期试验,分别在水稻破口前18 d、破口前15 d、破口前12 d、破口前9 d、破口前6 d、破口前3 d、破口期、破口后3 d单次施药,比较不同时期施药对控害效果的影响,发现在水稻破口前3~12 d内施药控害效果较好,至收获前调查时,对应处理区水稻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较低。  相似文献   

5.
稻曲病研究进展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曲病研究进展及防治建议李家荣(云南省植保站昆明650034)稻曲病Ustilaginodeavriens(cooke)Tak发生、分布广,亚、非、欧、美洲均有发生,印度、中国、日本较重。我国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变化,杂交稻推广,生产条件改善,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6.
稻曲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质稻种植面积扩大,如红莲优1号、粤优938、两优培九、丰两优1号和太湖糯等品种发病尤其严重.稻曲病由一个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发生程度逐年加重,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为切实解决我市优质稻稻曲病防控工作的技术难题,我站从2005年开始进行稻曲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现将2008年稻曲病防治药剂试验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稻曲病发生和侵染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稻曲病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和为害。在我国南北稻区都有发生,其发生程度一般为轻发生,一直是水稻次要病害,没有被重视和少有研究。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后呈现出上升趋势,尤其是大面积水稻优质化后,稻曲病的发生和为害日渐加重。今年国家新奖励政策出台,农民的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提高,优质稻面积扩大,品种增多,施肥水平提高,天气风调雨顺,水稻生长喜人,嫩绿茂盛,造成稻曲病在我省大面积发生和为害,已成为我省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地影响到粮食生产,成为制约我省粮食丰产计划完成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防治稻曲病效果好、性价比高的农药品种,研究出适用于鄂东南防治稻曲病的药剂,通过田间试验,对常见的七种防治稻曲病药剂进行防效对比研究。试验表明,50%HB201可湿性粉剂防效最好,其它防效从强到弱的药剂依次为30%爱苗乳油、30%艾米乳油、43%好力克悬浮剂、20.67%万兴乳油、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9.
稻曲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锦县居北纬41°14'~42°40',东径120°41'~121°49',环绕锦州,濒临渤海,属海洋性湿润气候,以碳酸盐草甸土类为主。  相似文献   

10.
稻曲病研究进展及防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水稻稻曲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 2年田间抗性鉴定明确 ,不同水稻品种 (系 )稻曲病发病程度不同 ,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系)有牡粘3号、岛光、龙盾90-547、雪光、牡840、哈97-893、牡19等20份 ;较为感病的品种有组培20、88-11、秋田2号等10份。田间药剂防治试验明确 ,在水稻孕穗期 ,喷施30%琥胶肥酸铜和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kg/hm2,防治稻曲病效果达90%以上 ,对水稻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12.
 稻曲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对抽穗期水稻进行接种,观察分生孢子及其侵染途径.结果发现,分生孢子在颖壳表面可萌发形成菌丝,在颖口内侧可以见到菌丝伸向谷颖内部,可能为分生孢子直接侵染稻穗提供了一定证据.对抗、感品种谷粒的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的颖壳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素,感病品种中的木质素较少;在抗病品种谷粒的颖壳中的红色荧光物质远远多于感病品种;在抗病品种谷粒表皮的胚乳细胞中也含有多酚类物质,这层细胞较正常细胞大,在感病品种中没有发现.稻曲球切片的紫外光观察可发现每一个稻曲球中存在6个"蝴蝶"型荧光结构,染色剂染色后观察证明该结构不含过氧化物酶、单宁类物质、木栓质和木质素.  相似文献   

13.
稻曲病菌的形态学观察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对稻曲病菌的有性子座和不同来源的繁殖体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子囊壳单层环状埋生于子座外层,顶端突出子座表面而形成许多乳突结构。子囊发育成熟后,子囊壳壁的顶端可自行消解,露出里面的子囊。子囊孢子无色单胞,线状。厚垣孢子圆形或稍椭圆,黄褐色至黑褐色,胞壁厚密,外表有许多疣状突起。子囊孢子和厚垣孢子萌发都产生次生分生孢子。这些次生分生孢子与液体培养获得的分生孢子在大小和形态特征上是一样的,它们都是薄壁分生孢子。薄壁分生孢子卵圆形或长圆形,大小为2.6~8μm×2~5μm,无色透明,外表光滑。薄壁分生孢子萌发直接形成新一代薄壁分生孢子,此繁殖过程可不断重复进行。  相似文献   

14.
稻曲病菌分生孢子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7  
 本文对稻曲病菌分生孢子的一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质养分对分生孢子萌发影响较大,纯水不利于孢子萌发,PSA最适于孢子萌发,葡萄糖则强烈抑制孢子萌发,马铃薯煮汁既可抵消葡萄糖的抑制作用,又可刺激孢子萌发。分生孢子在琼脂面上比在液滴中萌发率高。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2~31℃,以28℃最好。分生孢子萌发对pH值敏感,以pH 6~7最适宜。用振荡培养法获取分生孢子,培养10 d后,孢子的萌发力开始下降。分生孢子的存活对水的依赖性强,在水中保存8 d萌发力不变,在100% RH中8 d萌发力略有降低,而在25% RH中5 h萌发力即迅速下降。根据这些特性,作者对分生孢子在田间的动态作了一些推测。  相似文献   

15.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Rice false smut (RFS) caused by Ustilaginoidea virens (Cke.) Tak. (Teleomorph: Claviceps oryzae sativae Hashioka) is a sporadic disease where rice (Oryza...  相似文献   

16.
鄂州市水稻稻曲病流行的气象条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2年的系统调查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幼穗形成期至成熟期日平均最高气温>32℃的天数少,降雨量大,降雨日数多,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和发展流行。2 0 0 4年稻曲病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穗期气候条件适宜病害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培养基、温度、振荡速度等因素对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薄壁分生孢子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在培养第7天基本达到最大孢子量;该菌最适宜产孢的培养基为马铃薯煮汁,在煮汁中添加蔗糖可大幅提高产孢量;适宜的产孢温度为26~28℃;静止培养不利于产孢,振荡培养有利于产孢,并表现为转速越高产孢量越多;光照条件对产孢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reports an efficient inoculation protocol that allowed cyt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infection process of the rice false smut pathogen Ustilaginoidea virens. Examination of serial semithin and ultrathin sections of infected spikelets showed that the primary infection sites for the pathogen were the upper parts of the three stamen filaments located between the ovary and the lodicules. The stigma and lodicules were also occasionally infected to a limited extent. The pathogen infected the filaments intercellularly and extended intercellularly along the filament base. The host cells were degraded gradually. The pathogen did not penetrate host cell walls directly and did not form haustoria. In the balls the ovary remained alive and was never infected. This suggests that the pathogen is a biotrophic parasite that grows intercellularly in vivo.  相似文献   

19.
药剂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测定及复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防治稻曲病的有效单剂和复配组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咪鲜胺、苯菌灵、多菌灵、戊唑醇、井冈霉素、松脂酸铜9种杀菌剂及互相复配后对稻曲病菌的毒力,并比较了不同复配组合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对烯唑醇最敏感,EC5o为0.145 μg/mL;井冈霉素对稻曲病菌的毒力作用最弱,EC50为13.6 μg/mL.从252种不同比例复配的药剂中,筛选出12种增效配方,其中烯唑醇和咪鲜胺复配(1∶10),协同系数高达3.70,增效作用最大;烯唑醇和咪鲜胺(1∶10)对稻曲病菌的毒力作用最强,EC5o为0.06μg/mL,其次是烯唑醇和咪鲜胺(1∶20)与烯唑醇和腈菌唑(10∶1),EC50分别为0.10μ/mL和0.11μg/mL.田间试验结果也表明:烯唑醇与咪鲜胺(1∶10)复配,对稻曲病的平均防效为79.2%,高于其他常用药剂.  相似文献   

20.
稻曲病为害损失测定与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水稻稻曲病在大埔县已从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对水稻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经几年的调查研究,分析出病害发生对产量损失的成因。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抽穗期的相对湿度、降雨天数、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氮肥施用不当及品种抗性特征等。根据病害发生流行规律作出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