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采用回归设计和裂区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油菜早熟品种栽培特性和密氮配置参数的研究表明:在产量构成因子中,每角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千粒重通过每角粒数对产量的间接作用亦较大,且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有一定的协同效应。栽培上应以较高的每亩有效角果数为基础,通过增加每角粒数提高千粒重来实现油菜增产。提出亩植1.40—1.53万株,施氮素8.4—9.0公斤为早熟品种的适宜密氮配置参数。在此范围内,常规种偏低限,杂交种偏高限。还比较了绵油6号、川油11和锦杂905之间的差异,明确栽培要点,可在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密度、农家肥和N、P、K、的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因素的产量数学模型效应依次为农肥(X_2)>严度(X_1)>化肥(X_3);最优组合方案为秘度6600株/亩,农肥1800kg/亩,N、P、K、分别为4.05、2.10和4.05kg/亩;最优水平组合的产量达2600kg/亩,比对照增产33.26%,每亩增加产值145元,节约成本26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蜀丰108两年盆周山区区试产量结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蜀丰108亩有效穗数、穗平实粒数二者对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线性效应,千粒重未达显著水准;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以亩有效穗数最大,为0.6814,每穗实粒数次之,为0.4270,千粒重最小,为0.1281。高产栽培必须在增加穗数的基础上,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粒重,力争实现亩有效穗22—26万,穗平实粒92—103粒,千粒重25.35—26.77克的产量结构夺高产。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合分析了雅安地区两大类型区稻茬麦克耕栽培技术.大渡河流域免耕比翻耕小麦每公顷增产604.5kg,增长11.2%,增收节支1850.10元.青衣江流域实现了改冬闲烂泥田一年一季水稻为麦稻两熟,每公顷增收小麦3633kg,扣除新增投入后增收3875.4元.对稻茬小麦免耕栽培适宜区域和稻田类型,以及适时开沟排水作厢、增窝增苗、肥料的施用等技术关键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生态区玉米新杂交种成单13号籽粒产量与密度、氮肥、磷肥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产量形成的密度、肥料反应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解析,求出了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及相互作用,寻出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农艺措施。本文得出的玉米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为:盆中及盆周东南亩植3500—4000株,亩施有效氮10公斤左右.有效磷7.0公斤左右;盆周西北亩植2922—3324株,亩施有效氮6.9—8.6公斤,有效磷3.4—6.0公斤。  相似文献   

6.
<正> 本规程适用于中高肥水麦田栽培管理。 1、选用优种。目前主要选用冀麦38号、冀麦36号,示范石新162(或163)、4185、3235、4041等高产品种(系)。 2、浇足底墒。如无较大的降水过程,应浇足底墒水,亩灌水45—50方,保证播前土壤耕层含水量在17%—18%左右。 3、施足底肥。亩施粗肥4—5方,碳铵30—35公斤或尿素12.5公斤左右,过磷酸钙125公斤以上(磷酸二铵亩用25公斤以上,补施碳铵10公斤或尿素5公斤),硫酸锌(或微肥)1—2公斤,亩施硫酸钾或氯化钾15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湿低日照的生态环境条件下,西瓜植株易徒长、花芽的质量差、座瓜率低,但单瓜生长量大。栽培中采用保护地的营养钵育苗、地膜覆盖和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能获得西瓜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8.
玉米新杂交种川农单交9号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生态区玉米新杂交种川农单交9号籽粒产量与密度、氮肥、磷肥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产量形成的密度,肥料反应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解析,求出了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及相互作用,寻出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农艺措施。本文得出的玉米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为:盆中、盆周和盆东高产区亩植密度3500株左右,亩施有效氮约11.0公斤,有效磷约5.0公斤;盆东低产地带亩植2813—3271株,亩施有效氮9.6—11.6公斤,有效磷3.2—5.2公斤。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西引二号饲用大麦的基本苗、施氮量、施磷量及施钾量的研究,找出了对西引二号饲用大麦的产量影响比较大的试验因子是:亩施氮量和亩施磷量,对产量影响比较大的交互作用是基本苗与施氮量的互作。并利用频数分析法,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在95%的概率保证下,建立了西引二号饲用大麦在淮南稻区亩产300公斤以上的优化栽培模型。  相似文献   

10.
提高水稻花药培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17个不同基因型的水稻花药为外植体,研究了四种基本培养基、不同有机附加物、不同碳原及不同预处理温度的培养效果。改良N_0培养基对籼型材料的培养效果较好,合σ培养基对籼粳杂交稻的培养效果较佳。在改良地培养基中附加3mg/L丙氨酸可大提高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据省内17个田间试验点统计,水稻施氯磷铵处理平均亩产488公斤,比尿素磷铵447公斤增产9.2%,比尿素 普钙458.2公斤增产6.5%。在棕壤、草甸土上,氯磷铵对玉米、谷子、棉花和大豆等作物的肥效同尿素磷铵及等养分的单质配合肥大体相等。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氯磷铵对玉米、大豆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分别为24.7公斤/亩和16.4公斤/亩;对水稻作物在高、中、低三种肥力水平条件下最佳施肥量分别为26.6公斤/亩,45.5公斤/亩和57.8公斤/亩.在粮食作物上,采用氮磷比为 1:1型的复合肥应以50%作基肥.再用50%的单质氮素作追肥经济效益最高。在施用方法上复合肥以作基肥深施和全层施肥效果好,分别比对照增产49.6%和39.1%。  相似文献   

12.
寒地水稻秸秆还田配施氮素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了水稻秸秆在不同处理条件下还田对水稻生长和产量以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秸秆还田后对水稻产量均产生增产作用,增产范围在2.7%~10.6%。其中秸秆全量还田(500kg/667m^2)配施碳铵14kg/667m^2+碳酸钙20kg/667m^2时水稻产量最高,达到553.4kg/667m^2,比对照每667m^2增产10.6%;其次是秸秆半量还田,配施碳铵14kg/667m^2的处理,667m^2产547.8kg,比对照667m^2增产9.5%;秸秆全量还田+施碳铵6kg/667m^2的处理产量最低,增产率为2.7%。同一调查日期内各处理株高相近。处理4对水稻稻瘟病、胡麻斑病、褐变穗等病害的抗性明显增强,稻瘟病发病率降低20%,抗倒伏和抗早衰能力明显增强。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穗粒数、空瘪率呈递增趋势,千粒重呈下降趋势。碳铵施用量与产量呈良好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1。处理4比处理3每667m^2增产水稻18.3kg,增产率为3.4%。  相似文献   

13.
在亩施75kg 碳铵和7.5kg 钾肥的基础上,施用磷肥对玉米生长有明显的作用,能较好地提高玉米的干物重及产量。在亩施0~80kg 妇磷肥用量范围内,产量与磷肥用量呈抛物线回归,其肥效的回归方程为 y=2162.93+31.411x—O.246x~2,r=0.998,最高产量的磷肥用量为65.9kg/亩。在土壤有效磷不足(4.5ppm)的情况下,以亩施过磷酸钙60kg 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大豆“长农4号”不同的农艺措施组合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氮肥、磷肥、钾肥作用不大。获得亩产150公斤以上的大豆产量,其栽培措施为:密度1万株/公顷,亩施尿素5.5~6.0公斤,三料磷9.5~10公斤,氯化钾3公斤。  相似文献   

15.
丁生祥  郭连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394-6395
[目的]探讨在同德高寒地区人工草地追施有机肥的适宜施肥量。[方法]在高寒地区旱作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追施有机肥量对西北羊茅的生长速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追施有机肥量对西北羊茅中后期生长速度和产量影响显著,随着追施有机肥量的增加,其生长速度、产量及种子产量均发生变化。追施有机肥水平与牧草产量、种子产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R=0.806,P<0.01;R=0.970,P<0.01),追施有机肥1 500 kg/hm2时,西北羊茅牧草产草量达到最高,为19 778.7 kg/hm2;追施有机肥量为2 250 kg/hm2时,种子产量达到最高,为571.1 kg/hm2。追施有机肥的各处理在中后期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未施肥处理。[结论]从高产、高效角度综合考虑,以收获种子为目的时对西北羊茅施有机肥的最佳用量是2 250 kg/hm2。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控水、控肥、控土的条件下,通过试验建立小麦产量依土壤肥力、施磷量、施钾量、施氮总量、供水总量而变化的数学模型,分析模型指出:高产麦田土肥水措施应以培肥地力、稳定氮肥用量、增施钾磷肥和满足供水为重点,并提出实现亩产600kg的土肥水技术指标为:土壤有机质含量1.166%~1.217%,全N0.0755%~0.080%,碱解N100.41~107.85ppm,速效P_2O_568.94~73.77ppm,速效K_2O92.52~95.26ppm,要求养分供应总量N为32.06kg/mu,P_2O_5为21.5kg/mu,K_2O为35.12kg/mu,供水总量为600mm,水分生产效率1kg/mm.mu。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杂交大豆不育系制种产量,以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LCMS34A为母本,其同型保持系JLCMS34B为父本,于2011年和2012年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洮南试验站进行制种试验。试验设3个密度(10,15,20万株/hm~2)和3个底肥施氮量(64,128,192 kg/hm~2),研究了9个处理对不育系结实率、制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不育系结实率和制种产量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密度10万株/hm~2的结实率最高,密度15万株/hm~2的制种产量最高,并且随着密度增加结实率逐渐降低。2011年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对结实率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以10万株/hm~2种植密度配合64 kg/hm~2底肥施氮量的结实率最高,为67.28%;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对制种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为15万株/hm~2配合128 kg/hm~2底肥施氮量,最高制种产量达到1 395.72 kg/hm~2;底肥施氮量对不育系结实率和制种产量差异不显著,互作差异性也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氮、磷、钾配合施用对宣薯3号一级脱毒原种产量和种薯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的产量最佳施肥方案为农家肥11 250kg/hm2、N肥172.5kg/hm2、P肥75kg/hm2、K肥150kg/hm2,N∶P∶K比例为1∶0.4∶0.9,产量高达30 481.5kg/hm2,产投比为3.1∶1;马铃薯种薯数量的最大施肥方案为N肥156kg/hm2、P肥85.5kg/hm2、K肥120.5kg/hm2,N∶P∶K比例为1∶0.55∶0.77,产量高达158 055个/hm2。  相似文献   

19.
采菇之后的废培养料条施种小麦,麦收后种大豆,从两茬作物的产量看,废培养料250公斤/亩深施加少量化肥(N3.5公斤/亩,P_2O_51.75公斤/亩)与单施化肥(N7公斤/亩,P_2OP_53.5公斤/亩)相比,差异不显著;较之250公斤/亩废培养料深施不加化肥,大豆增产显著(α=0.05);较之浅施废培养料250公斤/亩和125公斤/亩两处理,小麦分别增产9.1%和11.6%,均达显著(α=0.01)水平。废培养料125公斤/亩与不施肥相比,小麦、大豆产量均未出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从“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茄子肥效试验数据,获得三元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配方为N24.23kg/667m^2,P2O54.70kg/667m^2和K2O17.12kg/667m^2,可获得最佳产量3626.77kg/667m^2。综合分析本试验结果,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建议推荐施用量分别为25kg/667m^2、6kg/667m^2和20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