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筛选对猕猴桃黑斑病和白纹羽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选用前期获得的1种生防菌和市售的6种生防菌剂对其病原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与褐座坚壳菌Rosellinia necatrix进行室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7种生防菌对上述两种病菌的抑菌效果较一致,抑菌效果最好的为生防菌株西姆芽孢杆菌JY-1,荧光假单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蜡质芽孢杆菌4种生防菌剂也都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的抑菌效果则较差。可选用上述4种防效较好的生防菌剂对猕猴桃黑斑病和白纹羽病进行生物防治,并对JY-1菌株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桑椹菌核病属真菌类病害,在我国果桑种植区普遍发生,严重威胁果桑产业的发展。为了给果桑生产上综合防治桑椹菌核病提供技术参考,本文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综述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方法。其中,农业防治包括实施清除病椹、深耕土壤、覆盖地膜、通风透光和控制栽植密度、避免在桑园周边栽植易感病作物、栽植抵抗力强的果桑品种等技术措施;化学防治包括合理选择适合桑树喷施灭菌和土壤灭菌的药剂以及适时用药等关键技术与方法;生物防治包括研发及使用对桑椹菌核病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  相似文献   

3.
王石岩  夏超 《草业科学》2022,38(4):749-757
真菌病毒是一类以真菌和卵菌为寄主,并在真菌和卵菌内完成生命周期的病毒类群,广泛存在于各真菌和卵菌类群中.部分病毒会导致其真菌寄主出现弱毒现象,从而降低病原真菌对植物的致病能力.目前,已在包括引致禾草叶斑病、褐斑病、赤霉病及豆科牧草根腐病在内的病原中发现了具弱毒特性的病毒,具有生防方面的利用价值.此外,近年来发现的真菌病毒毒株CThTV可对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提供耐热性,揭示了真菌病毒的另一利用潜力.草类植物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生活资料,在生态环境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草原退化日趋严峻,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也导致草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本文系统介绍了真菌病毒的定义、分类、及其对寄主的影响,从草类植物的病原真菌与内生真菌两个视角,综述了真菌病毒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明确真菌病毒在草类植物真菌中的多样性及功能,为其在草类病害防治及抗性提升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兴龙  李彦忠 《草业学报》2015,24(3):204-212
土传病害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人们对于食物安全的重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防治因其低成本、高效率、环境友好和无药物残留等特点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植物病害防治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农艺措施改良和优化,利用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生防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诱导寄主产生系统抗病性和其他生物防治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植物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生物防治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生物防治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李芳  张峰  高萍  段廷玉 《草业科学》2016,33(2):219-229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禾草内生真菌和植物病原菌广泛存在于农业生态系统中。AMF和禾草内生真菌均能与宿主植物形成共生体,促进宿主植物对养分、水分的吸收,提高植物对病害、干旱等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抗性。植物病原菌引致的植物病害可降低植物产量和品质,造成生产上的重大损失。AMF可降低植物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其机理包括AMF与病原菌竞争侵染位点,养分和空间、消耗病原菌的能量、提高菌根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效率、调节病程相关蛋白。禾草内生真菌可通过分泌抑菌活性物质、诱导植物体产生抗性反应及减少病害介体的传播,提高植物地上生物量和抗病性。AMF和禾草内生真菌与其它微生物的互作因植物、真菌而异,有相互促进的效应,也有相互抑制的效应。研究和明确农业生态系统中三类微生物的互作机理,进而利用禾草内生真菌和AMF提高抗逆性及产量、防治病害,对于促进和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真菌类已被人们发现并命名的约4,200属,四万多种,但是迄今尚缺乏完善的分类方法。从分类上知道,真菌多数能寄生在植物上,因此,真菌类对于农作物及林木的危害较大。关于这个方面的研究,是属于植物病理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关于真菌类寄生在  相似文献   

7.
真菌病毒是一类以真菌和卵菌为寄主,并在真菌和卵菌内完成生命周期的病毒类群,广泛存在于各真菌和卵菌类群中。部分病毒会导致其真菌寄主出现弱毒现象,从而降低病原真菌对植物的致病能力。目前,已在包括引致禾草叶斑病、褐斑病、赤霉病及豆科牧草根腐病在内的病原中发现了具弱毒特性的病毒,具有生防方面的利用价值。此外,近年来发现的真菌病毒毒株CThTV可对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提供耐热性,揭示了真菌病毒的另一利用潜力。草类植物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生活资料,在生态环境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草原退化日趋严峻,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也导致草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本文系统介绍了真菌病毒的定义、分类、及其对寄主的影响,从草类植物的病原真菌与内生真菌两个视角,综述了真菌病毒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明确真菌病毒在草类植物真菌中的多样性及功能,为其在草类病害防治及抗性提升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解淀粉芽孢杆菌抑菌作用及在养猪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肠道健康问题备受关注。病原微生物感染和各种应激造成猪腹泻、肠道功能紊乱,甚至导致猪死亡。通过使用微生态制剂等营养调控因子可以缓解这些问题。在前人的研究中,从解淀粉芽孢杆菌中分离纯化了多种有效抑菌物质,并明确了其中部分物质的组成结构,为进一步阐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对细菌和真菌抑制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结合解淀粉芽孢杆菌抑菌机理,对其在养猪业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开发解淀粉芽孢杆菌作为益生素的应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桑椹菌核病是由桑椹核地杖菌(Scleromitrula shiraiana)等病原真菌引起的果桑毁灭性病害。寻获对桑椹菌核病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桑树内生菌,可以达到通过安全、长效的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病害的目的。以生产上对桑椹菌核病抵抗力较强的桑树品种川7637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其健康植株的茎中分离获得一株对桑椹核地杖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且对桑树组培苗有促生作用的内生细菌7PJ-16菌株。基于7PJ-16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命名为Bacillus tequilensis 7PJ-16。抑菌谱测试结果表明B.tequilensis 7PJ-16菌株96 h发酵滤液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桑椹核地杖菌的抑菌率高达100%,且发酵滤液的热稳定性强。对B.tequilensis 7PJ-16菌株培养特性的初步研究表明,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培养96~120 h的发酵滤液对桑椹核地杖菌的抑菌率可达100%。田间防效试验的初步结果显示,在桑树花期喷施5次B.tequilensis 7PJ-16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其病果率仅为1.83%,较清水对照处理组降低18.66个百分点。综上研究表明,筛选获得的桑树内生细菌B.tequilensis7PJ-16菌株对桑椹核地杖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是开发桑椹菌核病生防制剂较为理想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0.
防治紫花苜蓿真菌病害的生防菌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革兰氏染色、显微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2种具有拮抗潜力的微生物的分类地位,采用PDA培养基平板对峙法测定了其对苜蓿茎点霉(Phoma medicaginis)等9种常见的紫花苜蓿主要病原真菌的拮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这2种菌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卡那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kanamyceticus)。前者对供试病原菌的抑菌率为24.02%~71.11%,其中对苜蓿尾孢菌(71.11%)、苜蓿匍柄霉(64.76%)和粉红镰孢(60.55%)抑菌效果最强;后者对供试病原菌抑菌率为49.95%~76.90%,其中对三叶草刺盘孢(76.90%)、苜蓿茎点霉(70.94%)、苜蓿匍柄霉(68.01%)和苜蓿小光壳(60.99%)抑制效果较强。两株菌对供试苜蓿9种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该研究结果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卡那霉素链霉菌作为紫花苜蓿多种病害的生物防治资源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癸氧喹酯干混悬剂的含量,在2-250μg/mL范围内,峰面积的常用对数与进样量浓度的常用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1(n=5),平均回收率为99.24%~99.51%,RSD在0.05%~0.28%。此方法分析时间短,样品前处理简便、定量结果准确,重现性好,结果满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法律秩序中,商会自治规范是制定法的基础和必要的补充,甚至在某些方面替代了制定法;商会自治规范主要包括商会组织规范、行为规范、惩罚规范以及争端解决规范等;其效力仅及于其内部成员;商会自治规范和制定法之间存在冲突,但也存在整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落实《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兽药GMP》),进一步推动兽药GMP实施进程,我部制定了《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验收办法》,现予公告。本公告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附件: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验收办法二○○三年四月十日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动《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兽药GMP)的实施,规范兽药GMP检查验收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部负责全国兽药GMP管理和检查验收工作;负责制修订兽药GMP检查验收管理规定;负责兽药GMP检查员队伍建设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国际兽药贸易中GMP互认工作。 …  相似文献   

15.
以国际标准强毒R株人工感染非免疫产蛋鸡,定时扑杀,分别从鼻窦、眶下孔、气管、肺、气囊、卵巢和输卵管分离MG,并收集感染鸡所产蛋分离MG。结果表明,人工感染48小时后上、下呼吸道及肺已被全面感染,96小时气囊已被感染,120小时输卵管已能分离到MG,卵巢始终分离不到MG。人工感染鸡自144小时便能在其所产蛋中分离出MG。药物治疗能在72小时内消除感染,油乳剂苗则需24天后逐渐降低蛋内MG分离率,药物卵内注射、种蛋药浴、高温处理均能杀死卵内MG,但以研制的种蛋浸泡剂药浴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猪的毛色类型、猪的毛色遗传模式,着重综述了猪毛色基因分子基础的研究进展,指出存在问题并就未来发展方向做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REASONS FOR PERFORMING STUDY: Centesis of the bicipital bursa using an 8.9 cm long spinal needle has been reported but the alternative of employing a 3.8 cm long hypodermic needle requires validation.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2 different methods of centesis of the bicipital bursa and to evaluate the usefulness of ultrasonographic imaging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solution administered when centesis of the bursa is attempted. METHODS: For Trial 1, 6 clinicians, who had no previous experience of centesis of the bicipital bursa, attempted to inject a solution composed of an aqueous radiopaque contrast medium and physiological saline solution (PSS) into the bicipital bursae of 2/12 horses using the previously described distal approach to inject one bursa and a proximal approach to inject the contralateral bursa. The bicipital tendon and bursa were examined ultrasonographically before and after injection; and both shoulders were examined radiographically to identify the location of the medium. In Trial 2, another 6 clinicians, also with no previous experience of centesis, repeated Trial 1, using 6 horses, but the radiopaque contrast medium was mixed with air instead of PSS. RESULTS: Accuracy of centesis using the proximal approach was 39% and that of the distal approach 28%. Ultrasonographic examination of the shoulder allowed the location of solution and air to be accurately predicted in all 12 shoulders examined. CONCLUSIONS: Clinicians who have had no previous experience performing centesis of the bicipital bursa are unlikely to be successful in centesis using either approach.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after injecting a radiopaque contrast medium may be necessary to assess the success of centesis especially if bursal fluid is not obtained during centesis. Injecting air along with the radiopaque contrast medium provides more accurate ultrasonographic confirmation of centesis and better radiographic definition than does injection without air.  相似文献   

18.
19.
用硝酸和高氯酸消化蜂蜜,使硒游离出来,在微酸性环境下,硒和2,3-二氨基萘(DAN)生成有较强荧光的物质,用环己烷萃取,在激发波长378nm,荧光波长518nm处测定其荧光强度。蜂蜜中硒含量范围:0.10~0.82μg/g。表明:蜂蜜应视为天然富硒营养品。  相似文献   

20.
乳酸杆菌益生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酸杆菌作为益生菌广泛用于人和动物。本文综述了乳酸杆菌改善宿主健康的机制。乳酸杆菌可通过产生抗菌物质如乳酸、过氧化氢、细菌素,或者通过竞争营养或肠道黏附位点来抑制致病菌;通过诱导黏附素的分泌或阻止细胞凋亡而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从而保护肠道。文章重点讨论了乳酸杆菌表面成分(表面蛋白、脂磷壁酸和肽聚糖)与肠道受体(C型凝集素受体、Toll样受体和 Nod样受体),阐述了他们结合后启动免疫调节信号,调控肠道免疫功能以发挥改善健康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