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异迟眼蕈蚊(Bradysia impatiens Johannsen)的生物生态学特征及其防治策略.异迟眼蕈蚊对寄主植物食用菌和韭菜(Allium tuberosum)的适应性和嗜食性最佳;温度25℃、光周期L?D=16 h?8 h和光强度588 lx最有利于异迟眼蕈蚊种群增长;湿度与昆虫的生活习性及行为息息相关,但尚未见关于异迟眼蕈蚊在此方面的研究报道.目前,异迟眼蕈蚊的防治依然以化学防治为主,此外,昆虫病原线虫、捕食螨、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等生物防治技术以及日晒高温覆膜、趋性诱杀等物理防治方法也有较好的应用潜力.本文对异迟眼蕈蚊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阐述,以期为该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蒜是金乡县的主要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年种植面积在4万hm2左右,由于多年重茬种植,病虫草害发生逐年加重。主要病害有大蒜叶枯病、细菌性软腐病、大蒜菌核病、疫霉根腐病、干腐病、红根腐病。主要虫害有葱地种蝇(蒜蛆)、韭菜迟眼蕈蚊(韭蛆)、刺足根螨。这些病虫害的发生与为害,严重影响了大蒜的产量和质量,成为大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此,笔者在近几年内对大蒜病虫害作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迟蕈蚊俗名韭蛆,在北方地区韭菜田内相当普遍,且危害十分严重,减产幅度达30%以上.一些菜农为片面追求韭蛆的杀灭效果,大量使用3911、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严重侵害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为此,兖州市蔬菜服务中心在黄屯镇万亩韭菜园经过几年的防治试验,总结分析整理出韭蛆无公害防治技术,防治效果达90%以上,现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经过近年对淅川县蚕区桑瘿蚊的发生和防治调查,得出桑瘿蚊各代幼虫危害高峰期。用40%乐果乳油或虫螨克(阿维菌素)防治桑瘿蚊第1代成虫,控制虫口密度,夏伐后在桑园地面施入3%甲基异柳磷,杀死土壤中部分桑瘿蚊幼虫或蛹,加大夏蚕饲养量,及时疏去桑树下部卧伏枝,并采取隔行采叶的措施,促使桑园通风透光,降低了桑瘿蚊危害。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乳酸杆菌为研究对象,旨在考察低聚异麦芽糖(IMO)对其增殖及代谢产物pH的影响。试验按照单因子设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对照组为不添加葡萄糖的MRS培养基;1.0%低聚异麦芽糖(IMO)组添加1.0%低聚异麦芽糖的MRS培养基;2.0%IMO组添加2.0%IMO的MRS培养基。分别测定0h、8h、16h、24h、36h和40h时各处理培养基的OD值和pH。结果表明:(1)除0h和8h外,IMO组培养液的OD值和pH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2.0%IMO培养液的OD值和pH不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明显好于1.0%IMO组(P0.05)。研究结果提示,IMO对乳酸杆菌增殖有一定促进作用,并可显著降低发酵液的pH,2%的添加量的效果优于1%。  相似文献   

6.
桑橙瘿蚊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不同杀虫剂采用毒土法和桑树顶梢喷雾法 ,对桑橙瘿蚊 (DiplosismoriYokoyama)进行了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研究了桑树春季摘心对桑橙瘿蚊为害夏秋梢枝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桑树夏伐期间亩用 5 %甲基异柳磷颗粒剂 3kg拌毒土防效为 90 .3 6% ,一次用药能基本控制整个夏秋季的为害。夏秋季选用甲胺磷、乐果和敌敌畏喷梢枝保芽 ,可有效控制桑橙瘿蚊的为害 ,防效均在 90 %以上。摘芯桑园综合虫情指数较对照桑园低 2 2 .2 5 % ,综合控制效果为 5 9.5 1% ,摘芯能明显减轻夏秋季桑橙瘿蚊的为害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异氟醚对7日龄幼鼠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推测损伤的机制,将45只7日龄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A(1.5%异氟醚1 h)、B(1.5%异氟醚1.5 h)、C(1.5%异氟醚2 h)、D(2%异氟醚2 h)及Control(对照组)5组。使用异氟醚处理后,小鼠饲养至3周龄,利用Morris水迷宫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的神经认知功能。结果显示,A、B、C试验组逃避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D试验组逃避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D组试验组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较对照组减少,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3表达量较对照组增多,说明2%异氟醚吸入麻醉2 h能够显著引起小鼠神经细胞的凋亡,导致神经认知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8.
夏志松 《中国蚕业》2005,26(3):71-72
桑瘿蚊属双翅目(Diptera)、长角亚目(Suborder Nematocera)、瘿蚊科(Cecidomylidae).我国发生的桑瘿蚊有为害桑苗、幼年桑树根颈部的根瘿蚊(又称黄瘿蚊)、为害桑叶的叶瘿蚊(又称黑瘿蚊)、为害桑椹的椹瘿蚊、为害桑树枝条的桑枝斑瘿蚊和为害桑树枝条顶芽幼叶的桑芽瘿蚊等许多种,其中以桑芽瘿蚊分布最广、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9.
研究红茂草异紫堇碱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红茂草异紫堇碱灌胃10 h,后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病理模型,16 h后测定小鼠肝指数、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肝脏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变化。采用环磷酰胺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病理模型,用不同浓度的异紫堇碱灌服10 h,测定小鼠肝指数、血清中IL-1β、IL-2、INF-γ和TNF-α含量变化,同时进行肝脏组织结构和病理变化观察。结果发现,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的异紫堇碱给药组血清中AST、ALT活性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匀浆MDA含量显著减少(P<0.01);抗氧化酶T-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IL-2和INF-γ含量显著升高(P<0.01),病理切片显示红茂草异紫堇碱作用后肝组织损伤有不同程度地减轻,高剂量的异紫堇碱(330.96 mg/kg)对肝组织的保护程度最为明显。说明红茂草异紫堇碱对实验性肝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DLF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抑制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  相似文献   

10.
<正>猪瘟是猪的一种最重要的传染病,国际兽疫局(OIE)将猪瘟列为通报疫病之一。急性型猪瘟由猪瘟病毒(CSFV)的强毒引起,病猪体温升高到41?℃。病猪有眼结膜炎,病猪出现步态不稳等衰弱症状,随后通常发生后肢麻痹。病初的皮肤充血到病的后期变为紫绀或出血,以腹下、鼻端、耳根和四肢内侧等部位为常见。迟发性猪瘟是先天性CSFV感染的结果。胚胎感染低毒CSFV,妊娠猪先天性CSFV感染可导致流产、胎儿木乃伊、畸形、死  相似文献   

11.
研究诺氟沙星盐酸小檗碱在眼斑拟石首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在水温28±2℃、盐度28条件下,将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LX)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BBH)预混剂按450 mg/kg的剂量口灌眼斑拟石首鱼后,其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药物浓度采用HPLC-MS/MS测定,药时数据用DAS3.0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单剂量口灌给药后,眼斑拟石首鱼血浆中NFLX和BBH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血药达峰时间(tp)分别为1.20、1.79 h,血药浓度峰值(Cmax)分别为358.40、144.89μ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8252.80、6454.52μg/(L·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43.26、27.30 h;NFLX和BBH在鱼体各组织中的分布较广,灌服给药后,肌肉、肝脏和肾脏中NFLX和BBH的Cmax分别为418.05、230.76μg/kg;1745.94、901.09μg/kg;1143.45、997.09μg/kg,tp分别为1.5和1.5 h、1.5和2.0 h、1.5和2.0 h,AUC0-∞分别为7682.00、5596.30μg/(kg·h);31236.90、19096.85μg/(kg·h);22593.93、37509.17μg/(kg·h);NFLX和BBH在眼斑拟石首鱼体内消除速度较慢,灌服给药后肌肉、肝脏和肾脏的t1/2β分别为33.41、61.81 h;20.44、15.04 h;30.28、23.43 h。按450 mg/kg剂量连续5 d口灌给药后,眼斑拟石首鱼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的NFLX和BBH残留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30.24、33.33 h;40.76、61.60 h;38.68、36.96 h;43.77、59.40 h。以10μg/kg为最高残留限量,肌肉作为食用靶组织,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得少于12 d。  相似文献   

12.
桑芽瘿蚊属双翅目(Diptera)、长角亚目(Suborder nematocera)、瘿蚊科(Cecidomyiidae)。桑芽瘿蚊在我国主要有桑橙瘿蚊(Diplosis mori Yokoyama)、桑吸浆虫(Contarinia sp.)和粤北桑芽瘿蚊(Giadomyia sp.)三种。因桑芽瘿蚊(也简称桑瘿蚊)在全国各地为害的范围大,程度深,1992年被列为我国桑树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乳化异氟醚及异氟醚对犬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及总补体(CH50)含量的影响,将40只犬随机均分为乳化异氟醚复合制剂麻醉组(RYM组)、异氟醚麻醉组(YM组)、乳化异氟醚复合制剂麻醉+手术(RYMS)及异氟醚麻醉+手术(YMS)四组。RYM、YM两组只进行麻醉不进行手术,RYMS、YMS两组在实施麻醉的同时分别进行肠管吻合术,在麻醉前(T0)、手术完成即刻(T1,而RYM和YM组在麻醉后35~40 min进行采样)、术后24 h(T2)、术后48 h(T3)、术后72 h(T4)等时间点,采血,测定血清中CRP及CH50含量。结果表明,乳化异氟醚复合麻醉及麻醉下手术对犬血清中CRP、CH50含量的影响,与异氟醚相似,两者无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用牛腹腔指状丝虫和唇乳突丝虫的微丝蚴感染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和东乡伊蚊,观察了蚊虫的感染情况及牛腹腔丝虫Ⅲ期蚴的形态。结果,这两种丝虫的微丝蚴在3种伊蚊体内都能发育成熟,各蚊种的感染率不同,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分别为40%和30%以上,东乡伊蚊近70%;Ⅲ期蚴的表面结构不因蚊种而异。以不同蚊体内发育而成的Ⅲ期蚴感染小鼠,均可致小鼠出现与马、羊脑脊髓丝虫病相似的瘫痪或转圈运动等神经症状。由此认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也可能为脑脊髓丝虫病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5.
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多异瓢虫忌避作用和拒食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农药对天敌昆虫的毒害作用,给化学杀虫剂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试验以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阿维菌素乳油和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分别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e)和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亚致死剂量LC20,测定了3种杀虫剂对多异瓢虫忌避、拒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异瓢虫对吡虫啉和阿维菌素的LC20表现出一定的忌避作用,48h忌避率分别为43.60%和36.67%;而对高效氯氰菊酯忌避率为-23.97%,未表现出明显忌避的行为。3种杀虫剂的亚致死剂量均使多异瓢虫产生一定的拒食作用,其中,选择性拒食效果以吡虫啉最显著,12h和24h拒食率分别为22.08%和28.97%;非选择性拒食以高效氯氰菊酯最显著,12h和24h拒食率分别为24.73%和29.45%。因此,3种杀虫剂的亚致死剂量对多异瓢虫的取食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含有13种碳水化合物(包括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FOS)、FOS(Vilof)、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短链菊粉、长链菊粉、低聚异麦芽糖、水苏糖、抗性糊精、聚葡萄糖、L-阿拉伯糖、乳糖醇和赤藓糖醇)作为唯一碳源的纯培养基上,比较12株乳杆菌和6株双歧杆菌的生长情况,记录培养24?h和72...  相似文献   

17.
一、騾子的馬來因點眼反應是否和馬一樣?騾子第一次默眼六小時內沒反应,經六小時點第二次眼后約二小時左右,流出漿液性膿性眼漏,但到四時左右即消失,是否為鼻疽騾?點眼反應對照眼(未點之眼)亦流眼漏是何緣故?長時期(十個鐘頭左右)眼結膜渐紅是否為反應現象?(讀者:倪兴源)。  相似文献   

18.
桑芽瘿蚊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正>桑瘿蚊根据其寄生桑树的部位,而分为根瘿蚊(又称黄瘿蚊)、叶瘿蚊、椹瘿蚊和芽瘿蚊等许多不同虫种,其中桑芽瘿蚊为害最为严重。桑芽瘿蚊以幼虫为害枝条顶芽、幼叶,用口器锉伤顶芽组织,吸食汁液,造成顶芽萎凋、变黑、脱落,枝条封顶,再生侧枝时,顶芽组织又遭为害,这样枝条连续受害,侧枝分层发生,枝条矮短。在枝条侧芽再生处被害部的皮部上可见多点状虫口斑(组织愈伤斑),  相似文献   

19.
詹寿明  王建新 《蚕业科学》1989,15(3):157-159
<正> 桑瘿蚊Epimyia sp.是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浙江省一些主要蚕区发生日趋严重,而有关桑瘿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研究尚属空白。笔者根据1986年7月在临安县堰口乡的实地调查资料,引用平均拥挤度(?)和平均虫口密度(?)的比值(Lloyd)、平均拥挤度(?)和平均密度(?)的相关回归(Iwao)、方差(S~2)和平均密度(?)的幂法则(Taylor)及若干聚集度指数等方法,判断桑瘿蚊幼虫的田间分布型式。在初步明确桑瘿蚊幼虫分布型的前提下,确定调查取样数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4,(10):1598-1602
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艾美尔球虫(Eimeria tenella)子孢子体外刺激鸡异嗜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IFN-γ、IL-6、IL-10和IL-12mRNA表达水平。结果发现,与不刺激对照组相比,活的E.tenella子孢子刺激异嗜白细胞(4h)和巨噬细胞IL-6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灭活的E.tenella子孢子刺激异嗜白细胞和巨噬细胞IFN-γ、IL-6、IL-10和IL-12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活的E.tenella子孢子,差异显著(P<0.05)。与不刺激对照组相比,灭活的E.tenella子孢子刺激异嗜白细胞IL-6、IL-10、IL-12(2h)和IFN-γ(4h)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灭活的E.tenella子孢子刺激巨噬细胞IL-6、IL-12和IFN-γ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表明,鸡异嗜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受到E.tenella子孢子刺激后炎性细胞因子的显著上调可能与机体清除球虫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