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花鲈鲤是抚仙湖特有土著肉食性鱼类,开展花鲈鲤人工驯养繁育试验,对维护抚仙湖鱼类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2008年以来,收集抚仙湖捕捞所获花鲈鲤28尾,在池塘条件下开展花鲈鲤人工驯养试验,驯养成活12尾。通过多年驯养培育,目前驯养培育的花鲈鲤已达到性成熟,为下一步开展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后背鲈鲤人工驯养的相关研究较少,在华能澜沧江苗尾·功果桥水电站鱼类增殖站对后背鲈鲤人工驯养进行了研究,用水泥池驯养平均体长38.20 cm、平均体重435.20 g的后背鲈鲤(Percocypris pingi retrodorslis)22~24个月,平均体长达56.11 cm,增加17.91 cm,增长46.88%;平均体重达2 142.69 g,增加1 707.49 g,增重392.35%。研究表明,人工驯养后背鲈鲤较易,生长较快且发病较少。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开县鱼种站是专业从事鱼苗、苗种生产的国有市级水产良种场,拥有标准化鱼池12公顷,工厂化苗种繁育车间1000方米,年产优质鱼类苗种2000万尾,其中胭脂鱼、岩原鲤、中华倒刺鳃等名优鱼类苗种1000万尾。为了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该县投资1000万元,新建水产苗种基地33公顷,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开县鱼种站是专业从事鱼苗、苗种生产的国有市级水产良种场,拥有标准化鱼池12公顷,工厂化苗种繁育车间1000方米,年产优质鱼类苗种2000万尾,其中胭脂鱼、岩原鲤、中华倒刺鳃等名优鱼类苗种1000万尾。为了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该县投资1000万元,新建水产苗种基地33公顷,  相似文献   

5.
鲈鲤幼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鲈鲤的养殖与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种群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鲈鲤规模化养殖的推广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用H.E染色方法研究了鲈鲤幼鱼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口腔顶壁和底壁均有味蕾分布,黏液细胞丰富;食道较短,黏膜上皮内分布大量的黏液细胞,有味蕾,外层环肌发达,属横纹肌;无明显的胃;肠后段杯状细胞丰富,肌层加厚,整...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杭州地区大口黑鲈优鲈1号池塘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进行了试验探索和总结。通过亲本培育、人工鱼巢设置、人工孵化、苗种培育、驯食等试验,初步总结了大口黑鲈优鲈1号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大口黑鲈优鲈1号每片棕片单次平均产卵量为1.1万粒,平均受精率为85.2%,孵化率为52.6%,苗种培育成活率为66.2%,驯食成活率为62.5%,基本满足规模化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要求。  相似文献   

7.
岩原鲤隶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原鲤属,俗称岩鲤、黑鲤鱼、墨鲤。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是一种栖居岩石缝间的底层鱼,以嘉陵江、岷江和金沙江较多,现为四川、重庆等地的野生名贵经济鱼类之一,开发养殖前景十分看好。长期以来,岩原鲤完全依赖于江河捕捞。为增殖保护这一名贵鱼类资源,促进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需对岩原鲤进行人工繁殖,而亲鱼的暂养和驯养是鱼类人工繁殖重要一环,由于捕捞受伤和环境变化,从江河收集的亲鱼在驯养过程中存活率很低。1999-2006年,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加州鲈规模化苗种繁育技术研究"课题通过了专家验收,在省内首次突破加州鲈全人工规模化繁育难题,为加州鲈苗种生产本地化奠定了基础。为实现加州鲈苗种本地化、解决苗种短缺问题,2020年9月,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确立了"加州鲈规模化苗种繁育技术研究"课题。去冬今春,课题组采用室外池塘与温室大棚两种加州鲈亲本越冬模式,重点开展加州鲈亲本越冬、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葛氏鲈塘鳢的人工繁殖方法、苗种的培育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葛氏鲈塘鳢繁殖方法的特点和苗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0.
科技动态     
《农家致富》2015,(6):19
长春鳊繁育取得新突破长江水系长春鳊是长江特有品种,鱼体呈长菱形,肉质嫩滑鲜甜,是上等食用鱼类。2007年起,江苏省靖江市开始探索长江野生长春鳊的人工驯养和繁育工作,通过和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水产科技系进行技术合作攻关,成功突破人工繁殖难题,实现长春鳊苗种全人工繁育。2014年,靖江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承担的"长春鳊苗种规模化繁育与池塘  相似文献   

11.
福瑞鲤是农业部"十二五"期间主推的大宗淡水鱼类养殖新品种,保山市于2013年5月引进福瑞鲤亲鱼苗进行培育,2015年2月苗种繁殖试验取得成功,目前年福瑞鲤苗繁能力1100万尾以上。  相似文献   

12.
小口脂鲤(Prochilodus scrofa Steindachner)又称巴西鲷、南美鲱鱼,我国1996年从巴西引进,1998年6月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小口脂鲤外形美观,体肌为红肌肉型,可食率大,口感嫩而不腻,有海水鱼的肉质,可与加州鲈鱼相媲美.目前,国内小口脂鲤的价格为一般养殖鱼类的2~3倍.  相似文献   

13.
宝石鲈栖生于淡水水域,是澳大利亚20世纪90年代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2001年6月,青岛现代农业开发中心从澳大利亚引进5~6cm的宝石鲈鱼种,进行商品鱼试养;2002年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天津津南特种水产苗种培育基地也进行宝石鲈的引养.试验证明:宝石鲈具有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力强、耐低氧的特性,可在室内水泥池中高密度养殖,户外池塘单养,水库网箱养殖.它与罗非鱼、胡子鲶、白鲳等对温度的要求相似,但肉质、营养价值、市场效益远非上述鱼类所能比拟,可作为当今适合我国国情的引进鱼类品种之一,是值得推广的好品种.  相似文献   

14.
加州鲈属肉食性凶猛鱼类,因在其苗种培育阶段有大小相残的习性,所以苗种培育应分阶段进行,现就加州鲈苗种培育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后背鲈鲤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后背鲈鲤肌肉中粗蛋白含量为17.80%±0.33%,粗脂肪含量为1.03%±0.17%。肌肉干样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赖氨酸的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均最高,分别为0.98和0.75。肌肉干样中含有10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3种,占脂肪酸总量的46.89%±5.45%;不饱和脂肪酸7种,占脂肪酸总量的53.11%±4.71%。肌肉中矿物元素10种,各元素比例均衡合理。后背鲈鲤肌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有较大开发潜能。  相似文献   

16.
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程,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2个部分组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运用鱼类增养殖学中人工繁殖技术、苗种培育和食用鱼的饲养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养殖技术问题。本文结合塔里木大学新一轮的教学改革针对鱼类增养殖学课程提出课程学时、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和课程考核方式4个方面改革,并结合地域特征进行探讨,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和掌握水产养殖的生产技术,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优秀毕业生。  相似文献   

17.
岩原鲤的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庹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36-3937
概述了岩原鲤的形态特征、食性、生长特点、繁殖等生物学特征,并介绍了岩原鲤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加州鲈是食用价值、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鱼类,有"淡水石斑"的美称,是深受消费者和养殖者青睐的优良淡水养殖品种。根据多年的苗种培育经验,现将采用水泥池和池塘专用池培育加州鲈苗种的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全面掌握鲈鲤仔鱼早期培育过程的摄食特点和饥饿耐受力,为其苗种规模化培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18.5~21.9℃水温条件下,利用人工繁殖孵化获得的鲈鲤初孵仔鱼进行饥饿试验,研究饥饿胁迫对鲈鲤仔鱼生长、发育、存活、卵黄囊吸收、摄食率及摄食强度的影响,并确定鲈鲤仔鱼的不可逆生长点(PNR).[结果]饥饿对鲈鲤仔鱼全长、体长、体高及肛前长等生长指标有极显著影响(P<0.01,下同),对眼径和鳔等组织器官发育也有明显影响.鲈鲤仔鱼5日龄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10日龄时仔鱼卵黄囊基本消耗殆尽,鲈鲤仔鱼混合营养期维持5 d.鲈鲤仔鱼5日龄开始摄食外源性营养,初次摄食率约20%,随后逐步提高,至13日龄时达最高值(100%),之后开始下降,在17日龄时下降至40%,低于最大初次摄食率的50%.根据PNR定义,即17日龄是鲈鲤仔鱼的PNR.在5~11日龄期间(饥饿7 d内),鲈鲤仔鱼的初次摄食强度和摄食能力随着饥饿天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12日龄后(饥饿7 d以上)则随着饥饿天数的增加呈迅速下降趋势.饥饿组仔鱼的累计死亡率在17日龄(饥饿13 d)时剧增,到18日龄(饥饿14 d)时其累计死亡率达88.00%,而摄食组仔鱼的累计死亡率仅为14.75%;至19日龄(饥饿15 d)时饥饿组仔鱼的累计死亡率高达100.00%,摄食组仔鱼的累计死亡率仍为14.75%.饥饿组鲈鲤仔鱼的50.00%累计死亡率出现日龄为18日龄,即在PNR出现之后.[结论]在18.5~21.9℃水温条件下,鲈鲤仔鱼混合营养期为5 d,PNR发生在17日龄.鲈鲤仔鱼可在5日龄后开始投喂,最佳投喂时间为8日龄,但最晚投喂时间不宜超过13日龄.  相似文献   

20.
岩原鲤生物学特性及驯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岩原鲤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驯养技术试验,结果:岩原鲤生长适宜温度范围4~36℃,最适生长温度18~30℃,在池塘养殖条件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能正常摄食生长,但与其他养殖鱼类相比其生长速度较慢。亲鱼在池塘养殖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并达性成熟。表明,岩原鲤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发育成熟,可人工繁殖苗种,进行商品化养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