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比较分析籼粳杂交稻华中优9326机插和直播种植的穗型与产量特性,以明确大穗型籼粳杂交稻组合在直播和机插种植下的穗部性状差异。籼粳杂交稻华中优9326机插种植产量为13.43 t·hm-2,直播种植产量为12.57 t·hm-2,机插较直播增产0.86 t·hm-2。产量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机插种植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提高。与直播种植相比,华中优9326机插种植穗长增加9.4%,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分别增加39.7%和28.9%,上、中、下部一次枝梗数分别增加43.8%、31.7%、43.8%。机插稻每穗总粒数为317.1粒,较直播稻增加26.0%。机插稻穗籽粒结实率为91.8%,较直播稻提高9.0百分点。机插稻上、中和下部穗籽粒结实率差异较小,而直播稻上部穗、二次枝梗籽粒结实率较高,中部和下部穗籽粒结实率较上部穗分别下降13.4和16.8百分点,中部和下部二次枝梗籽粒结实率较上部穗分别下降21.3和31.1百分点。直播稻籽粒结实率较低,主要是由于中、下部穗籽粒结实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传统小麦种植效益不高的现状,进行春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宽幅匀播栽培具有资源高效利用、苗壮蘖多、成穗率高等特点,田间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分别达到428.5万穗/hm~2、43.8粒、45.2 g、8 483.3 kg/hm~2,较"井"字形常规机条播分别增加8.5万穗/hm~2、0.8粒、0.4 g、388.5 kg/hm~2;较对照常规机条播分别增加10.5万穗/hm~2、1.1粒、0.45 g、496.05kg/hm~2;纯收入较"井"字形常规机条播、对照常规机条播分别增加1 111.1、1 418.7元/hm~2,表现出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水平、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糯玉米鲜产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为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以鲜食糯玉米品种泸玉糯9号为材料,基于"3414"肥效试验,增设2种种植方式(直播、移栽)、3种密度(45 000株/hm~2、52 500株/hm~2、60 000株/hm~2)处理。【结果】(1)与秸秆钵育苗移栽相比,直播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较秸秆钵育苗移栽分别平均增产6.12%和1.61%,穗长、行粒数、千粒重,平均分别增加5.28%、3.70%、20.31%;(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鲜食糯玉米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呈增加趋势,穗长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3)直播低密度(45 000株/hm~2)、中密度(52 500株/hm~2)条件下,随着不同施肥模式中施氮量的增加,鲜食糯玉米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较大的行粒数、穗长、千粒重是鲜食糯玉米直播种植方式获得高产的重要原因;泸玉糯9号在密度60 000株/hm~2和施肥N_2P_2K_2处理下获得最大的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  相似文献   

4.
进行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抛秧全生育期比直播稻长2 d,比机插秧短5 d;机插产量最高,为7 992.0 kg/hm2,直播产量其次,为7 896.0 kg/hm2,分别比抛秧增产7.6%和6.3%;机插是最佳的生产方式,机插密度均匀,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调节种植规格和基本苗,促进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协调生长,尽管从播种至插秧生产成本最高,但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5.
水稻轻简栽培模式主要有直播、机条播和机插等三种模式,本次试验主要对盐粳15号的直播和机插两种高产轻简模式进行了探讨。盐粳15号的直播模式,主要探讨了不同播种期、不同播种量对盐粳15号最终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盐粳15号最适宜的直播时间为6月15日左右,其亩用种量为6 kg/亩,亩有效穗为27万穗/亩,每穗总粒数为105粒左右,每穗实粒数100粒左右,千粒重27.9 g。盐粳15号的机插模式,盐粳15号的适宜机插密度为30 cm×13 cm,栽插前15~18 d播种,基本苗为7.5万/亩,每亩有效穗21万~22万,千粒重27.9 g,每穗总粒数120粒左右,每穗实粒数115粒左右。  相似文献   

6.
采用直播、机条播、机插秧3种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品种南粳9108的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效益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生育期来看,3种不同播栽方式均能在安全齐穗期内齐穗,生育期比较安全。从产量水平来看,3种不同播栽方式的产量均在9 500 kg/hm~2以上,机插秧产量最高,为10 573.5 kg/hm~2;机条播次之,为9 879.2 kg/hm~2;直播最低,为9 530.6 kg/hm~2,机插秧与机条播产量分别较直播增加10.9%、3.7%。从净效益来看,机插秧净效益最高,达17 055.3元/hm~2;机条播次之,为15 192.3元/hm~2;直播最低,仅为12 711.7元/hm~2,机插秧与机条播的净效益分别较直播增加34.2%、19.5%。  相似文献   

7.
机插杂交粳稻基本苗数对分蘖发生与成穗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杂交粳稻常优1号为材料,设置25.05、50.10和75.15万株·hm~(-2) 3个基本苗数,进行机插秧新生分蘖跟踪挂牌,研究各级分蘖的发生率及成穗率特征。结果表明:机插杂交粳稻栽插50.10万株·hm~(-2)基本苗时群体有效穗数最多,产量最高;机插杂交粳稻分蘖发生和成穗主要集中在2/0、3/0、4/0、5/0和6/0的一级分蘖及1/2、1/3和1/4的二级分蘖;随着基本苗数增加,分蘖发生数减少,最终成穗数也减少,同时高位分蘖对产量的贡献也减少,单茎重、各蘖位的每穗粒数和占最终穗数的比例均减小。机插杂交粳稻移栽时以50.10万株·hm~(-2)基本苗为宜,过多或过少都影响机插杂交粳稻分蘖发生、蘖位利用和成穗数。  相似文献   

8.
以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PQQ)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机插与直播2种栽培模式下PQQ对水稻产量构成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模式下,PQQ处理对结实性状影响显著,与对照相比每穗实粒数增加13.06粒,每穗空粒数减少10.36粒,结实率增加15.00%,理论产量增加了21.13%;但机插模式下PQQ处理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没有显著影响;机插和直播模式下PQQ处理后收获指数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直播模式下PQQ处理对株高及成穗率也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郑单901的最佳种植密度,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其冠层结构、籽粒产量和青贮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从4.5万株/hm~2增加到9.0万株/hm~2,郑单901穗位高和株高均呈增加趋势;种植密度超过9.0万株/hm~2后,穗位高和株高显著降低,穗位高对种植密度的敏感度高于株高。株高和穗位高的整齐度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9.0万株/hm~2时最高。种植密度显著影响郑单901的冠层结构,种植密度每增加1.5万株/hm~2,穗位层和底层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0.18~0.27和0.14~0.35,透光率分别降低2.7%~4.1%和2.7%~4.0%,叶倾角分别增加3.1°~7.0°和6.1°~11.0°。籽粒产量、青贮干质量和青贮鲜质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籽粒产量最高,4.5万~9.0万株/hm~2内增加密度,穗粒数降幅大于百粒质量降幅,种植密度高于9.0万株/hm~2时,百粒质量降幅高于穗粒数降幅。青贮干质量和青贮鲜质量在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时最高。综上所述,粮饲通用型玉米新品种郑单901在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株高和穗位高适中且整齐度最高,冠层分布合理,籽粒产量最高,而在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时青贮干质量和青贮鲜质量最高,生产中应该根据用途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稻机插适宜播种量。[方法]早晚稻各设置5个不同播种量处理,并以常规抛秧处理为对照,探讨赣南中低产区双季稻机插的适宜播种量。[结果]该区机插早稻播种量70g/盘(360盘/hm~2)、晚稻播种量60 g/盘(360盘/hm~2)时产量最高。机插早稻产量与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显著正相关,机插晚稻与有效穗数显著正相关,保证足够的有效穗数是提高该区机插稻产量的重要措施。[结论]该区双季稻机插存在适宜播种量,且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重庆稻油两熟区机插水稻移栽叶龄及穴基本苗的适宜值,以优质水稻品种渝香203为材料,开展了田间试验及示范验证研究. 2016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叶龄处理间,4.5叶龄机插水稻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较5.5叶龄处理显著增加,其稻谷平均产量为9.4 t/hm~2,极显著高于5.5叶龄处理.不同基本苗数处理间,干物质转运率随每穴基本苗数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以每穴2苗的处理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表明:机插水稻产量与每穗粒数、结实率、颖花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生物产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单穗干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叶面积指数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各处理组合间,以4.5叶龄机插、每穴2苗的处理产量最高,为9.9 t/hm~2. 2017年于永川区大安街道二郎坝村的示范验证结果表明:7.7 hm~2的渝香203油菜茬机插水稻示范片在4.5叶龄移栽、每穴2苗的技术条件下,平均产量为9.98 t/hm~2,最高产量达到10.6 t/hm~2.因此,稻油两熟地区机插水稻的高产途径为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主攻大穗,提高每穗粒数和结实率;适宜的移栽叶龄为4.5叶,穴基本苗为2苗.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植方式对再生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香32为材料,采用抛秧、手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头季、再生季产量与产量构成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头季稻的手插稻,因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较高,其产量最高,再生稻以抛秧种植的产量最高;抛秧、手插、直播的2季水稻总产量分别为11.42、11.33、9.84 t/hm~2,抛秧、手插的水稻产量较直播的分别高出16.2%、15.1%;头季稻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高于再生稻,但再生季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长宽比等外观品质,蒸煮及营养品质均优于头季稻。综合分析,抛秧种植方式下的2季水稻的产量略高于手插稻,且稻米品质优良,是较好的再生稻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3.
涝灾后不同补种时间及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机插稻淹水7 d以内,只要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仍能获得较多的有效穗数和9 000 kg/hm~2以上的产量;机插稻、直播稻在较移栽适期分别推迟15~25、25~29 d栽插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基本苗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数,减少产量损失;早熟晚粳类型7月10日前移栽、迟熟中粳7月15日前移栽仍能安全齐穗,迟熟中粳品种7月5日前直播、中熟中粳类型7月10日前直播能够安全齐穗。  相似文献   

14.
滇中高海拔地区玉米高密度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云瑞505在4个密度梯度6万株/hm~2、7.5万株/hm~2、9万株/hm~2、10.5万株/hm~2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有明显影响,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单位面积穗数、穗位高和秃尖相应增加,穗粒数、穗行数、千粒重则有所减少。种植密度9万株/hm~2的产量最高,达11 340 kg/hm~2。说明滇中高海拔地区云瑞505最佳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对金早47进行直播、手插、机插等不同栽培方式处理试验,通过对其生长和产量等分析,结果表明:直播和机插处理最高苗数、每穗颖花数和每穗实粒数等性状优于手插处理,同时机插的播齐历期比手插短1—2d,但不同机插密度产量差异较大,建议早稻推广机插密度以12cm×30cm为佳。  相似文献   

16.
以德利农318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密度对德利农318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并同时研究玉米的千粒重、穗数以及穗粒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德利农318玉米籽粒产量先降低后上升,最大值密度为82 500株/hm~2;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穗数增加,最大值出现在密度为90 000株/hm~2,穗粒数及千粒重下降,最大值均出现在密度为60 000株/hm~2。因此,在黄淮海现有的生态条件下,德利农318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为82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7.
节水抗旱稻“旱优八号”在浦东新区试种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节水抗旱稻“早优八号”为试材,采用机插稻和直播稻种植方式,在工业抛荒地和盐碱地开展了有无灌溉和不同播期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旱优八号”作机插稻和直播稻,在工业抛荒地和盐碱地上种植,具有节水、抗旱、耐盐碱.穗型大,每穗总粒数多、结实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河南省夏谷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以生产上常用的5个夏谷品种豫谷18、济谷20、保谷22、豫谷23、豫谷28为试验材料,设置30、45、60、75万株/hm~2 4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顶三叶和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顶三叶宽、长及穗长、穗粗、单穗质量、穗粒质量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明显降低的趋势,株高、千粒质量、出谷率总体上变化不显著,品种间存在轻微差异。在低种植密度(30万~45万株/hm~2)或者高种植密度(60万~75万株/hm~2)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增加顶三叶、穗部性状的差异总体上均不显著;而种植密度从45万株/hm~2增加到60万株/hm~2,顶三叶和穗部性状总体上变化明显。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5个品种的产量均先升高后降低,豫谷18、济谷20、保谷22、豫谷23等4个品种在6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的产量最高,豫谷28在4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顶三叶性状(叶宽和叶长)与穗部性状(穗长、穗粗、单穗质量、穗粒质量)呈正相关。综合分析,推荐夏谷品种适宜种植密度为45万~6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材料,研究机插(T1)和手插(T2)2种不同栽插方式和不同施钾量(0、60、120、180、240 kg/hm~2)对杂交籼稻叶源特征、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手插稻,抽穗后机插稻剑叶和倒2叶的SPAD值偏低,但其变化相对平稳;齐穗期机插稻的叶面积指数高于手插稻,但齐穗后10~20 d剑叶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大于手插稻;与不施钾肥比较,施钾能稳定剑叶抽穗后SPAD值及齐穗后净光合速率;随施钾量的增加,机插稻和手插稻的叶面积指数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机插稻的叶面积指数以施钾量180 kg/hm~2的最高,手插稻以施钾量120 kg/hm~2的最高;随施钾量的增加,不同时期干物质质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相较于手插稻,机插稻在拔节前干物质积累更具优势,而手插稻在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比例高于机插稻;过高或过低的施钾量均不利于水稻后期茎鞘和叶片干物质的转运;手插稻实际产量(12 517.1 kg/hm~2)较机插稻(12 128.3 kg/hm~2)提高了3.21%,机插稻实际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总颖花量不足,导致穗粒数偏少,施钾能有效提高机插稻的千粒质量和结实率,进而提高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施钾水平对手插稻实际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机插秧较适宜的施钾量为120 kg/hm~2。  相似文献   

20.
机械有序穴直播、机械有序抛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于推进水稻种植的机械化、精量化和有序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机插秧、有序机抛秧、有序机穴直播三种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效益的影响,以甬优4949和Y两优911为供试品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不同机械种植方式的水稻生长特性与产量形成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全生育期长短均表现为机插>有序机抛>有序机直播,其中有序机抛处理的全生育期比机插缩短3~4 d,但比有序机直播处理长10~11 d,全生育期的差异来源是播种至幼穗分化始期阶段的天数相差较大。有序机抛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机械种植方式,两个品种分别较机插秧、有序机穴直播增产7.86%~8.50%、14.06%~15.08%。增产的原因一是在不显著降低每穗粒数的前提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较机插秧、有序穴机直播增加14.70%、12.20%,差异达显著水平;二是分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和根系生物量等生长特性指标较其他2种机械种植方式均表现出显著优势。同时机械有序抛秧栽培的生产效益比其他2种机械种植方式高。综上所述,有序机抛种植方式在水稻种植上早发性好,有效穗足,比机插秧、机穴直播更具有产量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