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不同品种小麦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抗性,结果表明,镇麦8号、扬麦19、扬麦12等小麦赤霉病发生较轻,田间抗性表现较好;镇麦8号、扬麦19、扬麦158、皖麦32、宁麦16、扬麦12等小麦产量较高。建议在小麦赤霉病重发区,推广种植镇麦8号、扬麦19、扬麦12。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叶锈病的田间抗性,特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扬麦18、扬麦19、镇麦5号、扬麦158、镇麦8号、扬麦13、扬麦12等品种的小麦纹枯病发病较轻,对小麦纹枯病田间抗性表现较好;镇麦8号、扬麦12、扬麦158、镇麦5号、扬麦19等品种的小麦叶锈病发病较轻,对小麦叶锈病田间抗性表现较好。建议在小麦纹枯病、叶锈病重发区,推广种植扬麦19、镇麦8号、镇麦5号、扬麦12等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类型品种在江苏淮南麦区不同播期条件下对环境气候的适应性,选用了江苏淮北麦区推广的‘淮麦22’,‘烟农19’和‘郑9023’等3个品种以及淮南麦区推广的‘扬麦15’,‘扬麦16’,‘扬麦13’,‘扬麦11’,‘宁麦13’和‘镇麦166’等6个品种进行了分期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各品种均以适期(10月28日)播种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研究结果认为早熟品种‘扬麦11’和中熟品种‘扬麦16’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它们穗大、粒多、千粒重高、抗病性亦较好,比较适宜淮南麦区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4.
2016年选择9个小麦新品种在苏北沿海地区进行示范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扬麦20、扬麦16、宁麦13、宁麦14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5.
扬州市邗江区小麦品种(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筛选出适合扬州市邗江区种植的小麦品种,特进行15个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宁麦26、扬麦20、扬麦25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进一步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6.
苏种 《农家致富》2013,(13):24-25
一、扬麦20审定编号:苏审麦201203。来源与类型:原名"扬06-164",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扬麦10号/扬麦9号,于2005年育成,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无黄花叶病毒病田块种植。  相似文献   

7.
引进适合江苏淮南麦区种植、在国家区试或省区试中表现较好的春性小麦新品种(系)大区种植,进行生育特性、适应性、抗病性和产量性状等方面比较,筛选出适宜邗江种植的优质、高产、多抗的小麦新品种;通过比较,宁麦26、扬麦20、扬麦25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进一步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8.
扬麦18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产、抗病、大穗小麦新品种。2008、2009、2010年分别通过安徽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审定。品种权号:CNA20080043.4。2010年度被江苏、安徽省农委列入主推品种。适宜安徽、江苏省淮河以南麦区种植,在扬麦158种植区域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9.
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开展田间试验,调查并比较同一播期19个小麦品种上的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自然发生程度,发现参试品种宁麦资126、镇麦15、农麦88、扬15G7、扬麦27、姜丰麦2号对上述4种主要小麦病害的综合抗(耐)性相对较好.宁麦156、扬麦27上的纹枯病最轻;扬15G7、扬麦30、农麦88较耐白粉病;赤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江苏淮南麦区主栽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扬麦16’、‘扬麦18’、‘扬麦20’、‘镇麦12号’、‘宁麦14’和‘镇麦168’共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对不同品种的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较大,部分品种间的籽粒产量达显著水平。穗数以‘扬麦20’最高,‘扬麦18’最低,除‘扬麦20’与‘镇麦168’、‘扬麦16’与‘扬麦18’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穗粒数以‘镇麦12号’最高,‘扬麦16’穗粒数最低,‘扬麦20’、‘宁麦14’与‘镇麦168’差异不显著;千粒重除‘镇麦12号’与‘宁麦14’2个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品种间的千粒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中‘镇麦168’最高,‘扬麦20’最低。籽粒产量构成三要素与产量间的表现均为正相关且差异水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籽粒产量三要素对不同品种产量的提高均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品种产量三要素对提高籽粒产量的作用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扬麦16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特以播种量为主区、氮肥用量为裂区进行了二因素裂区试验,探索了“扬麦16号”适宜的播种量和氮肥运筹技术,以期为“扬麦16号”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播种量对“扬麦16号”产量形成影响不显著,而氮肥用量对产量形成有显著影响;在直播常规栽培中,在松江区适宜播种期内(10月底~11月上旬)播种,以常规播种量12.5 kg/667 m2、氮肥用量20kg/667 m2较为适宜,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若因水稻收割期、天气等原因,播种期推迟至11月底以后,可适当增加播种量至15 kg/667 m2、氮肥用量控制在15~20 kg/667 m2,以弥补迟播所造成的出苗率低、基本苗不足、分蘖少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相同施肥水平下(N 180kg/hm2)不同弱筋小麦品种在安徽3个主要生态区产量、体积质量和主要品质性状(蛋白质质量分数、湿面筋质量分数、硬度指数和沉淀值)的差异,为安徽弱筋小麦产量提升和品质改善提供研究支持。研究表明,舒城县试验点产量较高品种依次是‘宁麦9号’(5 845.85kg/hm2)、‘扬麦22’(5 681.12kg/hm2)和‘扬麦9号’(5 460.55kg/hm2),庐江县试验点依次是‘宁麦9号’(4 954.62kg/hm2)‘扬麦15’(4 801.53kg/hm2)和‘扬麦9号’(4 500.71kg/hm2),怀远县依次是‘扬麦15’(5 706.67kg/hm2)‘扬麦22’(5 651.40kg/hm2)和‘皖西麦0638’(5 649.74kg/hm2),弱筋小麦在舒城和怀远生态区种植相比庐江生态区具有一定产量优势。蛋白质质量分数、湿面筋质量分数、硬度指数和沉淀值指标符合国家弱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品种在舒城县和庐江县试验点为‘扬麦15’‘宁麦9号’‘扬麦9号’和‘皖西麦0638’,在怀远县为‘扬麦15’‘宁麦9号’和‘皖西麦0638’。相同施肥水平下不同弱筋小麦品种在同一生态区种植产量、产量构成及品质间的差异可达显著水平;相同弱筋小麦品种在不同区域种植产量、体积质量和品质会发生一定变化,其中部分小麦品种的产量、体积质量及蛋白质质量分数、湿面筋质量分数、硬度指数和沉淀值指标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合东台市种植的小麦新品种,以镇麦12、明麦133、农麦88、盐麦1号、扬辐麦13、扬麦23、扬麦25、扬麦28、扬麦33、扬麦34等10个小麦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2021-2022年度新品种比较试验,鉴定这些品种在当地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为这些品种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镇麦12、扬麦33、明麦133、扬麦25、盐麦1号较当地大面积种植的扬麦23产量增加明显,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可进一步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快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在盐都区的推广应用、保障夏粮生产安全,通过该试验进一步考查展示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其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为筛选适宜本区小麦生产应用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盐麦1号、扬麦29、扬麦25在产量、熟期、抗性、适应性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强优势,可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研究扬麦系列品种的品质特性并进行品质聚类,明确扬麦各品种品质类型,为小麦品种区域化种植和品质育种亲本选用提供依据;通过对不同类型品种品质性状和系谱分析提出简单实用的品质选择指标和亲本选配原则。 【方法】 以扬麦24个品种为材料,于2015—2017年连续2年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种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统一田间种植管理。成熟后收获晒干,测定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面粉湿面筋含量、SDS沉淀值、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SRC)、粉质仪参数和快速黏度仪参数等品质指标。【结果】 扬麦品种硬度变幅为13.48—62.12,可以明显地分成硬麦和软麦2种类型,硬麦大于54,软麦小于32;沉淀值为6.33—13.75 mL;蛋白质含量为12.60%—14.61%,湿面筋含量为29.74%—38.13%,面筋指数为38.86%—82.83%;水溶剂保持力为54.69%—78.56%,碳酸钠溶剂保持力为71.40%—107.73%,蔗糖溶剂保持力为95.66%—127.27%;粉质仪吸水率为54.77%—67.40%,形成时间1.23—8.83 min,稳定时间2.20—13.17 min;峰值黏度高,多数品种峰值黏度3 000 cP左右,糊化温度61.57—64.75℃。扬麦4号、扬麦10号、扬麦158、扬麦16、扬麦17和扬麦23品种籽粒硬度、沉淀值、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和面团吸水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他品种多数无显著差异;多数品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无显著差异,扬麦1号、扬麦6号和扬麦17相对较高;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以扬麦2号最长,其他品种多数无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扬麦系列品种品质可分成2种类型,与系谱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扬麦系列品种多数为弱筋小麦,籽粒硬度、面筋指数、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吸水率较低;扬麦4号、扬麦10号、扬麦158、扬麦16、扬麦17和扬麦23为中强筋小麦,籽粒硬度、面筋指数、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吸水率高;扬麦品种峰值黏度高,糊化温度低。硬度可以作为品质育种简单实用的选择指标,弱筋小麦和中强筋小麦品质育种亲本中必须有相应品质类型材料。  相似文献   

16.
扬麦系列品种品质性状分析及育种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扬麦系列品种的品质特性并进行品质聚类,明确扬麦各品种品质类型,为小麦品种区域化种植和品质育种亲本选用提供依据;通过对不同类型品种品质性状和系谱分析提出简单实用的品质选择指标和亲本选配原则。【方法】以扬麦24个品种为材料,于2015—2017年连续2年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种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统一田间种植管理。成熟后收获晒干,测定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面粉湿面筋含量、SDS沉淀值、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SRC)、粉质仪参数和快速黏度仪参数等品质指标。【结果】扬麦品种硬度变幅为13.48—62.12,可以明显地分成硬麦和软麦2种类型,硬麦大于54,软麦小于32;沉淀值为6.33—13.75 mL;蛋白质含量为12.60%—14.61%,湿面筋含量为29.74%—38.13%,面筋指数为38.86%—82.83%;水溶剂保持力为54.69%—78.56%,碳酸钠溶剂保持力为71.40%—107.73%,蔗糖溶剂保持力为95.66%—127.27%;粉质仪吸水率为54.77%—67.40%,形成时间1.23—8.83 min,稳定时间2.20—13.17 min;峰值黏度高,多数品种峰值黏度3 000 cP左右,糊化温度61.57—64.75℃。扬麦4号、扬麦10号、扬麦158、扬麦16、扬麦17和扬麦23品种籽粒硬度、沉淀值、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和面团吸水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他品种多数无显著差异;多数品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无显著差异,扬麦1号、扬麦6号和扬麦17相对较高;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以扬麦2号最长,其他品种多数无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扬麦系列品种品质可分成2种类型,与系谱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扬麦系列品种多数为弱筋小麦,籽粒硬度、面筋指数、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吸水率较低;扬麦4号、扬麦10号、扬麦158、扬麦16、扬麦17和扬麦23为中强筋小麦,籽粒硬度、面筋指数、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吸水率高;扬麦品种峰值黏度高,糊化温度低。硬度可以作为品质育种简单实用的选择指标,弱筋小麦和中强筋小麦品质育种亲本中必须有相应品质类型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为给安徽江淮地区弱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支撑,在安徽省江淮地区选取8个弱筋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其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LAI)、SPAD值、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等农艺性状;在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基础上,对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进行相关分析,并对部分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通径分析,以筛选出适合安徽江淮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弱筋小麦品种和对产量有重要影响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扬麦24在成熟期茎蘖数显著高于其他各品种,其最终成穗率也最高,扬麦18和扬麦15成穗率次之;扬麦24和扬麦20在孕穗期和花后21d的LAI较大,且花后28 d SPAD值较大,花后叶片能保持较强的光合能力;皖西麦0638、扬麦24、扬麦20和扬麦18的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较大,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转运能力较强;扬麦24、扬麦18和扬麦15产量较高,分别为7 157.46、7 062.89和6 784.50 kg·hm-2;皖西麦0638、扬麦24、扬麦18和扬麦15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沉降值和硬度指数等综合品质指标符合国家弱筋小麦标准。相关性分析显示,成穗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孕穗期...  相似文献   

18.
小麦扬麦14抗赤霉病性鉴定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4年对小麦扬麦14的20个优系分别在江苏扬州和福建建阳进行了抗赤霉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扬麦14的抗赤霉病性达MR~R,抗性好于原主栽品种扬麦158。生产示范表现突出,在长江中下游麦区淮南片及苏中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施氮量、播期和密度对扬麦16产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播期、密度、施氮量与播期互作、密度与播期互作均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11月3日播种、150万/hm2密度、240 kg/hm2施氮量,最有利于实现扬麦16高产.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品种的耐晚播特性并鉴定筛选出适宜该地区种植的耐晚播品种,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扬麦20、扬麦22、扬麦23、扬麦24、扬麦25和宁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晚播条件下这6个小麦品种的生育特性、群体结构特征、灌浆脱水特性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扬麦22因其分蘖能力较强、穗数多,产量最高,但其收获时含水量仍较高,需烘干晾晒;扬麦23、扬麦25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量及叶面积指数较大,群体结构协调,灌浆期峰值灌浆速率高,快速灌浆持续时间长,千粒质量高,产量较高,且扬麦23成熟期早,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低,仅8.23%,可免晒入库;扬麦24生育前期分蘖能力一般,后期灌浆速率大,千粒质量最高,达43.2 g,但其穗数及穗粒数一般,产量水平一般;扬麦20、宁麦13千粒质量不高,产量较低.因此,在晚播条件下推荐选用扬麦22、扬麦23和扬麦25,考虑烘干晾晒成本问题则选用扬麦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