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家蚕为试验材料,调查了5龄幼虫从起蚕到熟蚕中肠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AKP酶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5龄起蚕和熟蚕时酶活性较低,而在盛食期(5龄第5天)活性最高;而ACP在5龄初期酶活性较低,从5龄第4天开始升高,随后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2.
以家蚕为实验材料,调查了五龄幼虫从起蚕到熟蚕中肠磷酸酶ACP和AKP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AKP酶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五龄起蚕和熟蚕时酶活性较低,而在盛食期(五龄第5天)活性最高。而ACP在五龄初期酶活性较低,从五龄第4天开始升高,随后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酚氧化酶原基因(PPO1和PPO2)及酚氧化酶在家蚕眠期血淋巴中的变化规律,为深入解析家蚕眠期酚氧化酶的功能及其基因表达特征提供新线索.[方法]以家蚕四龄将眠、四龄眠(头壳刚开裂)0h、四龄眠6 h、四龄眠12 h、四龄眠24 h和五龄起蚕为试验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血淋巴PPO1和PPO2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家蚕血淋巴PPO1和PPO2基因在四龄将眠至五龄起蚕不同发育时期均有一定程度的表达,且两者的变化规律一致,表现为四龄将眠最高、五龄起蚕最低,总体上呈先减后增再减的变化趋势.在家蚕四龄将眠至五龄起蚕不同发育时期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整体上也呈先降低后急剧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四龄将眠为5.99 U/mg,五龄起蚕为6.02 U/mg,与酚氧化酶原基因表达模式基本一致.[结论]家蚕四龄将眠至五龄起蚕不同发育时期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与酚氧化酶原基因(PPO1和PPO2)的转录表达模式基本一致,说明酚氧化酶在家蚕眠期即发挥免疫防御功能,又参与蚕体新旧表皮的更替过程.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昆虫发育时期免疫防御能力的强弱,对不同发育时期东亚飞蝗体外酚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从东亚飞蝗不同发育时期看,1~5龄蝗蝻及雄成虫25℃时酚氧化酶活性达到峰值,雌成虫30℃时酚氧化酶活性达到峰值,雌虫酶活性高于雄虫;不同温度作用下,1~5龄蝗蝻在15~45℃温度变化中变化规律相似,1龄蝗蝻酶活性最低,2~4龄蝗蝻时期酶活性升高,5龄蝗蝻时酶活性达到峰值,成虫酶活性在30℃和45℃时,雌虫酶活性高于雄虫(P<0.05)。东亚飞蝗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温度作用下酚氧化酶活性动态变化显示了其免疫能力的强弱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家蚕酚氧化酶原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家蚕酚氧化酶原基因(PPO1和PPO2)的cDNA序列设计2对特异引物,通过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家蚕幼虫各发育时期(蚁蚕到5龄起蚕)酚氧化酶原基因的转录活性。[结果]PPO1和PPO2基因在家蚕幼虫各发育时期的转录活性存在较大差异。PPO1基因在2龄眠蚕、4龄眠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2龄起蚕、3龄眠蚕3、龄起蚕和1龄眠蚕,在3龄眠中、4龄起蚕的表达量较低,在4龄眠蚕有弱表达,在其他发育时期几乎无表达。PPO2基因除了在蚁蚕1、龄眠中、2龄眠蚕无表达外,在其他时期的表达量均较高。[结论]酚氧化酶原基因在家蚕幼虫各发育时期的转录表达均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5龄家蚕中肠β-呋喃果糖苷酶基因表达及其酶活性变化规律,为解析家蚕回避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DNJ)毒害作用的适应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5龄家蚕中肠β-呋喃果糖苷酶基因Bm Suc1和Bm Suc2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同时测定β-呋喃果糖苷酶活性。【结果】Bm Suc1基因在5龄家蚕中肠的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其中在5龄起蚕和盛食期的相对表达量较高;而Bm Suc2基因在整个5龄期的相对表达量均非常低。从5龄起蚕到熟蚕,β-呋喃果糖苷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以第5 d(盛食期)的酶活性最高,达158.82U/mg。【结论】Bm Suc1基因表达水平及β-呋喃果糖苷酶活性变化规律与5龄家蚕吸收利用桑叶蔗糖营养的生理进程基本一致,提示Bm Suc1基因作为一种蔗糖水解酶基因在家蚕中肠组织消化吸收桑叶蔗糖营养物质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连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家蚕血液中超氧物岐化酶活性的结果表明,家蚕血液中超氧物岐化酶活性不仅在品种间存在差异,而且在同一品种的雌雄体间亦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发育期其血液中超氧物岐化酶的活性和同功酶均有差异.幼虫期同一品种雄蚕血液中超氧物岐化酶活性高于同一生长期的雌蚕,五龄蚕超氧物岐化酶活性低于四龄蚕.幼虫期与蛹期超氧物岐化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出活性谱带亦不相同,幼虫期多为一条活性带,且活性带峰值是雄蚕高于雌蚕;而蛹期有的品种出现两条活性带,其峰值则显示出雌蚕高于雄蚕  相似文献   

8.
氟化钠对家蚕幼虫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O(对照)、20、40、80和160mg/L氟化钠溶液处理桑叶,分别对5龄家蚕每天添食,测定家蚕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溶菌酶活性和抗菌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80、160mg/L氟化钠处理组家蚕酚氧化酶活性从处理第1天开始明显降低,5龄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0mg/L氟化钠处理组家蚕溶菌酶活性和抗菌活性随处理天数的增加逐渐降低,在处理第7天达到最低值。说明氟化钠对家蚕体液免疫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该品种孵化齐一,蚁蚕体色黑褐色,有趋光性和逸散性;稚蚕行动话泼,各龄眠起齐一,眠性快;壮蚕体色青白,有普通斑纹,第5龄蚕体大而结实,食桑快,蚕体强健,饲育容易;熟蚕老熟齐蛹,结上层茧,茧型大,茧层厚,茧层率25%~26%,  相似文献   

10.
锯缘青蟹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为研究对象,运用亲和层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十二烷基璜酸钠(SDS)-PAGE、Western-blot以及酚氧化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锯缘青蟹血蓝蛋白的酚氧化酶活性以及几种金属离子对其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锯缘青蟹血蓝蛋白在没有任何诱导物作用的情况下表现出酚氧化酶活性,胰蛋白酶对此活性有轻微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Ca2 和Cu2 能使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强,增强率分别为281%和273%;EDTA可显著抑制Cu2 对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性的激活作用,抑制率达78.5%.由此可知,锯缘青蟹血蓝蛋白确有酚氧化酶活性,且受Ca2 、Cu2 等金属离子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一、前期簇具准备及簇中保护蚕经过4眠后到5龄期,5龄6d左右进入催熟期,此时蚕的食叶量会逐渐减少,一般给叶桑2~3层,过多则浪费桑叶。见少量熟蚕时,只需给桑叶0.5~1层。熟蚕一般早晚熟蚕少,中下午熟蚕多,第1天熟蚕少,第2天熟蚕多,第3天基本熟完。蚕到5龄6d左右时,要准备上簇的房间和簇具。安排人员打扫上簇的房间,簇具要曝晒。检查数量及有无破洞,及时增添修补,一张蚕种需方格簇200~220片,塑料折簇60~70  相似文献   

12.
家蚕对BmNPV抗病性与中肠消化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6个现行家蚕品种中肠消化酶活性与家蚕对BmNPV病毒抗性比较与分析,以期寻找现行家蚕品种消化酶的活性与抗性的关系,为辅助家蚕育种及品种推广奠定基础.以DNS法测定不同品种海藻糖酶活性,以Fo-lion-酚法测定不同品种蛋白酶活性.以及以铜皂法测定脂肪酶活性,同时对不同品种家蚕4龄起蚕经口添加BmN-PV病毒进行抗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蛋白酶、脂肪酶酶活顺序为664×663较低,667×668相对较高,其他品种处于中间层次,对应抗性测定结果的相关分析表明,活性越强抗性越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海藻糖酶的活性与抗性的关系没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家蚕中肠消化液的蛋白酶、脂肪酶可能与家蚕对BmNPV病毒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为免疫刺激因子,观察SlNPV对斜纹夜蛾幼虫酚氧化酶活性及其血淋巴黑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感毒后,其血淋巴黑化率在感毒1d后开始逐渐下降,随着感毒时间推移和幼虫日龄增大,病毒抑制其黑化作用增强;在感毒后连续5d观察时间内,感毒幼虫血淋巴黑化率始终低于健康幼虫,且在感毒4~5d后达到显著水平;感毒幼虫体内及其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在感毒后前3d都是逐渐上升而后逐渐下降;感毒幼虫体内酚氧化酶活性在感毒后前3d高于健康幼虫,在感毒4d后开始低于健康幼虫,且在感毒2、3、5d后均达到显著水平;与健康幼虫相比,感毒幼虫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在感毒2d后开始明显增强,但感毒5d后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4.
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的杀虫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山奈酚对舞毒蛾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以及杀虫机理,本研究通过生物测定、离体和体内酶活性实验,分析了上述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的杀虫效果及对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山奈酚均对舞毒蛾3龄幼虫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其中苦参碱杀虫效果最强,致死中质量浓度(LC50)为0.420 mg/mL;离体酶活性实验发现,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离体GST、AChE和CarE活性均有抑制效果,其中氧化苦参碱对GST和AChE抑制作用最强,抑制中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0.928和0.717 mg/mL,而苦参碱对CarE抑制作用最强,IC50为0.436 mg/mL;而体内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苦参碱对GST抑制作用最强,在处理后48 h,GST活性达到最低,仅为同时期对照组的39%;而氧化苦参碱对AChE和CarE抑制作用最强,在处理后72 h,AChE和CarE活性最低,分别为对照组的44%和40%。以上结果表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山奈酚对舞毒蛾幼虫GST、AChE和CarE活性的抑制作用是其具有杀虫活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分处理对华中地区稻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土壤碳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湖北咸宁和湖南长沙的稻田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4种土壤含水率,即40%、70%、100%和200%田间持水量(WHC)下土壤过氧化物酶、酚氧化酶活性以及酚类物质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咸宁土壤的酶活性高于长沙土壤,两种土壤酚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酚类物质含量随培养时间总体呈动态平衡,在40%WHC下最高,而在200%WHC下最低;土壤DOC含量在较高(100%WHC、200%WHC)含水率下较高,而在较低(40%WHC、70%WHC)含水率下较低。酚氧化酶活性在培养前期较低,在培养的第5~15 d较高,咸宁水稻土最高值为260.76nmol·g-1·h-1,长沙水稻土为107.10 nmol·g-1·h-1。较高水分处理(200%WHC)下,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培养后期活性较高,最高值达到929.66 nmol·g-1·h-1。相关性分析表明,DOC含量与过氧化物酶活性、酚氧化酶活性、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酚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有机质低的土壤。较高含水率(100%WHC、200%WHC)可显著提高土壤的酚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且在较高含水率条件下土壤酚类物质含量和DOC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16.
雌雄家蚕血液中的保护酶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五龄家蚕血液中的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岐化酶、羧酸酯酶活性,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羧酸酯酶的活性均为雄蚕大于雌蚕,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则为雌蚕大于雄蚕;比较分析血液中的羧酸酯酶同工酶、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的电泳扫描图谱,表明家蚕性别间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桑叶成熟度对洞庭原蚕生命力及F_1卵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不同成熟度桑叶对洞庭原蚕生命力及其F_1卵质的影响,从4龄起至5龄见熟分别用适熟叶、嫩叶和老叶对洞庭原蚕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叶质对洞庭原蚕幼虫的生长发育情况、虫蛹生命力和F_1卵质等都有较大的影响.4~5龄期小蚕发生率、蚕期发病率和蔟中死蚕率老叶区分别是对照适熟叶区的1.85倍、2.08倍和1.81倍;4龄结茧率和4龄健蛹率老叶区分别较对照适熟叶区偏低2.91百分点和6.33百分点;老叶对F_1卵质的影响较小,单蛾产卵量和良卵数与对照适熟叶区差异不显著,但不受精卵率和死卵率高于对照,分别是适熟叶区的1.40倍和1.84倍.嫩叶对洞庭原蚕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但对产卵量和卵质的影响较大,单蛾产卵量和良卵数显著低于对照,不受精卵率和死卵率分别是对照适熟叶区的2.83倍和2.46倍.洞庭原蚕以适龄适熟桑叶饲养成绩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质桑叶对碧波原蚕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了解桑叶质量对碧波原蚕及一代杂交种经济性状的影响,从4龄起至5龄见熟分别用适熟叶、嫩叶和老叶对碧波原蚕进行饲养.结果表明:叶质对碧波幼虫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一代杂交种卵质都有较大的影响,4~5龄期小蚕发生率、蚕期发病率和族中死蚕率老叶区分别是适熟叶区的2.61倍、1.76倍和1.23倍.4龄结茧率和4龄健蛹率老叶区较适熟叶区分别低2.67百分点和4.82百分点.老叶对一代杂交种卵质的影响较小,良卵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不良卵率明显低于对照.嫩叶对碧波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但对制种量和卵质的影响较大,单蛾产卵量和良卵数明显低于对照,不良卵率是对照适熟叶的1.23倍.  相似文献   

19.
烟草叶片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影响烟叶颜色和香味的多酚氧化酶,自新鲜烟叶中提取后,经(NH4)2SO4沉淀透析酶活性增高到5.6倍,该酶催化且氧化邻位二元酚和三元酚化合物,但不氧化一元酚,在40℃以下时,酶活性经20min才出现较弱的活性高峰,但持续时间较长;55℃以上时,酶活性被迅速激活,出现强的活性高峰后迅速下降,持续时间很短,PH为6时,酶的活性最高,在偏碱条件下,酶活性下降快,增加Cu^2+浓度能增强酶活性,EDTA,  相似文献   

20.
抽穗期小麦抗赤霉病与酚类物质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丽华  吴兆苏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3):250-251,253
研究了不同抗赤霉病小麦品种抽穗期穗部的总酚含量和初花期穗部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小麦抗赤霉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总酚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在不同品种间达极显著差异水平,经接种材料的酶活性普遍显著高于未接种的。总酚含量、酶活性与相对病指二元回归结果表明:接种后的达显著水平,没有接种的没达到显著水平;偏相关系数是总酚含量达负的显著水平,多酚氧化酶活性为正,但没达显著水平。总酚含量与多酚氧化酶是共同作用于赤霉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