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的现状入手,如繁殖中间寄主的类型、饲养赤眼蜂的蜂种、防治的靶标害虫及防治效果,分析了黑龙江省赤眼蜂应用的发展历程,探讨了赤眼蜂发展所面临的任务和质量控制标准,展望了黑龙江省赤眼蜂的发展趋势,以期为黑龙江省赤眼蜂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麦蛾卵为中间寄主 ,对应用紫外线照射麦蛾卵胚胎及其杀伤力、麦蛾卵中长期贮藏、散卵扩繁、蜂卵比等进行了试验研究 ,并探讨了赤眼蜂工厂化繁殖技术。结果表明 :①紫外线对麦蛾卵杀伤力较强 ,照射4 5min,胚胎死亡率达 1 0 0 % (卵的孵化率为 0 )。照射 2 5min,卵的孵化率仅为 0 .3% ,但照射与否对赤眼蜂寄生率和羽化率差异不显著 ;②麦蛾卵在冰箱 ( 3± 1 )℃条件下保存 1 5 ,30 ,6 0d ,赤眼蜂寄生率分别下降 34 %、91 %、0 % ;③用繁蜂箱散卵扩繁玉米螟赤眼蜂 ,蜂卵比 1∶7,1∶1 0 ,1∶1 5的寄生率分别为 71 .8%、6 1 .2 %、4 0 .3%。  相似文献   

3.
利用卵寄生蜂赤眼蜂消灭害虫是一项传统的生物防治好方法。过去主要依靠繁殖麦蛾、米蛾产的卵或利用柞蚕、蓖麻蚕卵来大量生产赤眼蜂,只能手工操作,其工艺复杂、受季节限制、生产效率低、产量和质量有限,并且这些寄主本身也是活体,也会因病或天敌侵袭而受到影响。而以人造卵取代昆虫卵可用于大量繁殖赤眼蜂,通过对人造卵浆配方、人造卵机器、人造卵繁蜂方法的研究,形成了崭新的人造卵赤眼蜂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并可全年持续生产。主要创新点:(1)发明了GD—5型自动造卵机,每小时可生产人造卵卡600张(8.4万粒);(2)研究出可克…  相似文献   

4.
蓖麻蚕茧是一种有价值的绢纺原料;蓖麻蚕卵是繁殖赤眼蜂比较理想的中间寄主卵,一粒蚕卵可以繁殖20多头生活力强的赤眼蜂,比国外用麦蛾卵繁蜂提高好几倍。但蓖麻蚕原产印度热带性气候的阿萨姆地区,是无滞育期的多化性昆虫,在我国大部份冬季蓖麻落叶地区存在着越冬保种的饲料困难。应用蓖麻蚕卵繁育赤眼蜂的技术,国内不少单  相似文献   

5.
我国70年代开始用柞蚕作为赤眼蜂的繁殖寄主,进行人工繁殖赤眼蜂。进人90年代,吉林农业大学等研制出工厂化大批且生产赤眼蜂的工艺流程,建立了大规模赤眼蜂繁殖企业,仅吉林农业大学即可年产450亿头赤眼蜂;同时建立了稳定的推广供应体系,并且在玉米上应用面积已达到每年133万公顷。现介绍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技术。 选用优势蜂种 对玉米螟卵寄生率高、适用性好的蜂种是松毛虫赤眼蜂,浙江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现又筛选出高效寄生亚洲玉米螟的优势地理种群且用于生产。 放蜂时间的确定 结合各地玉米螟的预测预报工作,参考历年玉米螟发生危害的调查数据和当地气象资料,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赤眼蜂在农业生产中的害虫控制能力,详细介绍了蜂种采集方法,分析了蜂种的筛选及繁育情况。赤眼蜂优势种的采集、筛选、扩繁,能有效提高赤眼蜂卵粒寄生率,提高防治效果,解决人工繁殖导致赤眼蜂生理退化,卵寄生率降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利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不仅效果好,方法简便,成本低,又无其它副作用,我国各地对赤眼蜂的研究都很重视。我省利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于1972年开始试验。1973年全省组成了“利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研究协作网”,大规模地开展了试验研究工作,不断解决了繁蜂及放蜂方法、防治对象害虫的测报、中间寄主贮藏等大量技术环节,以及总结出适合我省情况的育蜂治虫三级体制后,使我省育蜂治虫的面积迅速增  相似文献   

8.
应用人工卵繁殖螟黄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人工卵繁殖的螟黄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室内和田间小区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估,经过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卵繁殖的螟黄赤眼蜂与柞蚕卵繁殖的螟黄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寄生虫效果无明显差异,准确把握放蜂时间是利用人工卵蜂防治大豆食心虫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柞蚕卵的不同保存方式对松毛虫赤眼蜂繁蜂的影响,为松毛虫赤眼蜂繁蜂生产中柞蚕卵合理保存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应用新鲜的柞蚕雌蛾取卵粒来繁殖松毛虫赤眼蜂,其寄生率、羽化率、单卵出蜂数等各项主要繁殖指标均最高,其次是冷藏柞蚕雌蛾的保存方式,而保存干的柞蚕卵粒的方式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各项主要繁殖指标均明显下降,保存湿的柞蚕卵粒的方式最低。因此,赤眼蜂生产上尽量保证应用新鲜的柞蚕雌蛾卵粒,此外可以采用冷藏柞蚕雌蛾的保存方式,并辅助少量的保存干柞蚕卵粒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使用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是生物防治重要手段之一,但不同寄主卵繁育的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卵选择性不同。针对使用柞蚕卵繁育的赤眼蜂与使用麦蛾卵繁育的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寄生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使用柞蚕卵繁育的赤眼蜂较使用麦蛾卵繁育的赤眼蜂产卵能力下降10%,飞翔能力差,对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低于60%。使用麦蛾卵繁育赤眼蜂生存时间延长1~2d,对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在60%以上,且次代幼虫发育良好,所发育的成虫能有效控制第二年大豆食心虫虫口基数,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连锁效果。综合分析认为,使用麦蛾卵繁育赤眼蜂能更有效控制大豆食心虫,且连续防治效果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我国便对赤眼蜂的人工繁育与田间释放应用技术进行探究,并且在赤 眼蜂工厂化繁育技术改进上取得良好的成绩。现如今,在创建绿色中国、绿色农业的阶段中,我国加强利用 赤眼蜂对农业害虫进行防治。文章主要探析了我国赤眼蜂工厂化繁育技术改进,并对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的 应用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生物防治是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手段。天敌昆虫及捕食螨作为传统的生物防治产品,在控制农作物害虫害螨,保证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在赤眼蜂、平腹小蜂、捕食螨等害虫天敌的规模化扩繁技术,田间应用技术及示范推广中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目前以天敌为主的生物防治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主要成就包括:研制出全国首台全自动控制生产人造卵卡机,解决了连续传代防污染的问题;首次应用大卵(蓖麻蚕卵)人工繁殖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成功,为国内应用柞蚕卵繁殖赤眼蜂提供了宝贵经验;首次在国内应用无人机释放赤眼蜂;完善和提高了平腹小蜂人工大量繁殖技术和田间应用技术,提高了平腹小蜂防治效果,降低了平腹小蜂应用成本;从荷兰引进胡瓜新小绥螨,成功应用于防治柑橘红蜘蛛和园艺作物上的蓟马等。极大地推动了华南地区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及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以印度谷螟幼虫为寄主,研究了不同寄主虫龄和蜂虫比对麦蛾茧蜂室内种群繁殖寄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寄主虫龄越高,麦蛾茧蜂的化蛹率、羽化率、子代出蜂数及雌雄性比则越高。当麦蛾茧蜂与印度谷螟5龄幼虫按6(对)︰20(头)接入时,麦蛾茧蜂的子代羽化成蜂数最多(87.5头),且雌蜂比例最大。室内寄生防治试验表明,当蜂虫比为20(对)︰100(头)时,麦蛾茧蜂对印度谷螟4龄幼虫的寄生率高达95.4%。本研究结果说明麦蛾茧蜂是防治印度谷螟等鳞翅目储粮害虫的优良天敌。  相似文献   

14.
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具有省工、安全、无污染、不杀伤天敌等优点,已在我省许多地区推广应用,取得了可喜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目前生产松毛虫赤眼蜂都以柞蚕剖腹卵作中间寄主,由于其卵粒大,营养丰富,育出的蜂壮,繁殖系数也高,一直被公认是松毛虫赤眼蜂的优良中间寄主。但作者发现,近年来一些老繁蜂单位在高温季节繁蜂时常出现坏卵现象,腐败变质的蚕卵成为影响繁蜂数量和质量的制约因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卵粒霉变,是当前赤眼蜂生产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从1989~1991年我们选用了“菌虫杀灭剂”进行柞蚕剖腹卵消毒效果的研  相似文献   

15.
新疆农林害虫主要寄生蜂资源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新疆寄生蜂资源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和总结近年来在农林害虫主要寄生蜂资源研究与应用取得的主要成果.[结果](1)研究在国内外确立并报道了赤眼蜂科、缨小蜂科和蚜小蜂科中国新纪录属3个、新种41个;赤眼蜂科、缨小蜂科、蚜小蜂科和茧蜂科中国新纪录种32个、新疆新纪录种125个.(2)确立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蚜蝇姬蜂资源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共记述了6个属23个新种,中国新记录3种和新疆新记录4种.(2)确立并提出了符合新疆农林生产实际和生态特点的螟黄赤眼蜂、丽蚜小峰、和麦蛾柔茧蜂的人工繁殖工艺技术,确立丽蚜小峰“四室繁蜂法”繁殖技术,提高了繁蜂效率,缩短了生产繁殖周期,降低了繁蜂成本.(3)建立了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设施和设备条件最为完善的寄生蜂天敌繁育研发和生产基地.(4)确立并提出了一整套符合新疆以及我国西北荒漠绿洲生态区干旱、高温特点的赤眼蜂、丽蚜小蜂防治不同农田、果园和设施蔬菜,不同靶标害虫的田间释放技术和综合配套技术.(5)该技术成果在新疆13个县市农田和果园进行大规模田间推广示范,为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农产品和果品绿 色、有机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结论]丰富了我国在农林害虫要寄生蜂资源研究与应用,为新疆农林害虫的防治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对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推广,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赤眼蜂的繁殖上由滚式繁蜂改为散卵繁蜂,改一般短效蜂卡为长效蜂卡,使放蜂次数由3次降为2次,减轻了劳动强度。1991~2003年在省内外累计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积为97.8hm2,均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7.
闽北稻田赤眼蜂发生动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是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卵寄生蜂。它具有分布广泛、寄生效率高、人工繁殖利用容易等特点,因此是目前应用范围较广、防治对象较多、防治效果较好的一类天敌。可是,由于不同赤眼蜂种间(甚至种内)都有复杂的生态选择类型,因此,在人工利用赤眼蜂防治农作物害虫时,常常可因使用的蜂种不同而使防治效果差异显著。近年来,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害虫防治进入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的“害虫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8.
正赤眼蜂是一种寄生在昆虫卵内的寄生蜂。赤眼蜂常见的有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广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等二十多种。我们现在应用的防治玉米螟的赤眼蜂是松毛虫赤眼蜂,它是人工释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最高的蜂种,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作用机理是:赤眼蜂雌蜂的成蜂将卵产在玉米螟卵内,蜂卵以玉米螟的卵液为养料,并取食玉米螟卵内的营养,在玉米螟的卵内很快孵化为幼虫,幼虫在玉米螟卵内生长、发育到成蜂后破壳羽化而出,经交尾后,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通过全省大规模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证明,利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的效果很好,优点较多,深受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但由于我省研究利用赤眼蜂的时间较短,存在的问题还较多。为了进一步发展育蜂治虫事业,现将有关繁殖利用赤眼蜂中的几个问题,初步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在野外挂米蛾卵收蜂的方法,于2011年11月在紫金县苏区镇采到了3种赤眼蜂,经鉴定其中有广赤眼蜂,为广东首次发现。针对广赤眼蜂是菜粉蝶的优良天敌寄生种类,对其实验种群生殖力表进行了研究。 采用以寄生变黑卵数量作为繁殖力估计方法,编制了广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繁殖的实验种群生殖力表。广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繁殖的生殖力表参数为:总生殖力∑Mx=3.6501,净生殖力R0=1.5800,平均时代周期 T=13.3306(天),内禀增长率 rm =0.0343,周限增长率λ=1.0349,平均单雌产仔蜂数R=2.08,雌性比率P♀=0.76。结果表明,广赤眼蜂种群群体衰弱,存活时间短,产卵量低。 生殖力表参数能较好地反映“蜂-卵”组合的适合程度和寄生效能,赤眼蜂实验种群生殖力表的编制可以作为室内评估“蜂种与目标害虫”和“蜂种与中间寄主”组合适合度和寄生效能的重要方法。其作用类似于农药的室内毒力测定,可供“育蜂治虫”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