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业用地变成了非农用地,一大批农民成了失地农民,成为新的困难群体,促进失地农民就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从失地农民现状出发,对当前失地农民就业难的原因,从城镇化、征地制度和农民自身等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这一年安徽省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任务,成为继江西省之后的全国第15个正式交卷的省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农村建设正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势必会征收土地.土地征收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是会产生失地农民.失去土地的农民不仅失去了土地本身,还失去了经济权益、社会权益、政治权益等一系列权益.失地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该何去何从,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该研究以萧县地区为例,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探讨,以期找到合适的路径,使失地农民得以生存发展,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就业是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城市化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产生失地农民的根源;同时,城市化进程又是用于创造就业、提供就业机会的最有力手段和工具.因此,要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就要从城市化人手,以科学的城市化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相似文献   

4.
孙龙 《现代农业》2009,(6):137-138
失地农民就业是当前中国"农民"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当前推进城市化时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影响和制约失地农民就业的几点因素,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任燕  张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476-7478
在分析了鄂尔多斯市失地农民依靠土地骤富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对其经济、消费、婚姻家庭等3个方面的生活方式的变迁进行了研究,指出社会角色失调和文化堕距是影响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生活方式的变迁实际是城市化的精神实质,并非只有人口都集中居住在城市才是城市化,只有当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走向现代化时,实际上才能实现真正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通过深入调研,在全面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具体包括规范征地程序,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深入研究失地农民的职业转化问题,促进实地农民的再就业;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郝涛 《甘肃农业》2008,(12):62-63
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农民失去土地就基本上意味着失去了生活的保障,生活很快陷入困境,妥善解决好他们的社会保障、就业等问题,对加快城市化进程、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青  王亚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98-4199,4243
对我国当前存在的失地农民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革现有农地产权制度,构建土地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技能培养等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失地农民的现状进行调查,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失地农民文化程度低、缺少专项技能,加之就业渠道狭窄、政策扶持不力等因素造成再就业困难,认为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和拓宽就业渠道等方式可以缓解再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提出的对该问题的解决途径主要有: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和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等。然而,利益的满足和保障的健全只能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而不能解决其发展问题,建立失地农民的教育保障机制,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教育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是解决失地农民发展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特别是城郊地区农民的土地被大量征用,许多农民正部分或全部失去其赖以为生的土地,形成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近几年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急剧上升.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土地被征用后,政府给予的补偿金普遍偏低,农民又找不到稳定的工作,他们在生活状况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困境,生活现状堪忧.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必然产物。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笔者对失地农民就业情况的实证分析,提出扫除制度障碍,强化政府责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失地农民就业模式,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开辟新的路径。并将扶持集体经济的发展作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对兰州市城郊失地农民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分析了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一是收入少、支出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二是再就业渠道窄,创业能力不足;三是就业保障不完善。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一、失地农民的就业背景 1.失地农民的补偿。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农村土地归农村集体所有,农民对土地没有最终的土地所有权,因此农民对土地的价格失去了定价权,国家在征地农民的补偿上表现出了非合理性。在征地过程中,补偿款分配混乱,政府与民争利,赚取“高征低买”中的差价,直接导致失地农民的利益受损,难以维持长远的生计。  相似文献   

15.
吕海燕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9):196-197,211
概述失地农民转移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对农村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失地农民转移衍生的社会问题一以江门市失地农民为例,分析了失地农民转移的障碍因素,包括失地农民转移的机会成本大于期望收入、失地农民的综合素质难以满足用工市场需求、地域优势导致江门市失地农民转移困难、城市的歧视性政策影响失地农民转移,并进一步提出了失地农民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失地农民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其再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经笔者研究,对失地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提升其就业能力,是解决其再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赵睿 《甘肃农业》2012,(12):64-65
我国西部地区深处内陆,自然资源匮乏,土地贫瘠,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及大开发热潮的西迁,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速度在不断加快。但是,因开发建设而失去赖以生存土地的当地农民,成为"失地农民"这一新的弱势群体。农民失去土地意味着失业、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如何解决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联系着地区建设速率、社会稳定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作者从J市再造新城区过程中失地农民生活现状入手,为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从而确保该地区政治和经济稳定发展,为打造区域性新增长极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地区深处内陆,自然资源匮乏,土地贫瘠,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及大开发热潮的西迁,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速度在不断加快.但是,因开发建设而失去赖以生存土地的当地农民,成为“失地农民”这一新的弱势群体.农民失去土地意味着失业、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如何解决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联系着地区建设速率、社会稳定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作者从J市再造新城区过程中失地农民生活现状入手,为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从而确保该地区政治和经济稳定发展,为打造区域性新增长极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由此产生近百万离土农民,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解决好他们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将直接影响上海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笔者基于上海市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分析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特征、难点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04-206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推进,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越来越多,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通对六盘水市钟山区明湖村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问,通过数据分析和总结,分析了明湖村失地农民生活现状、失地农民的收入和再就业情况以及失地农民心理变化状况,同时,针对欠发达地区六盘水市钟山区明湖村失地农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希望为解决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生活的问题提供参考,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