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阳市兰科植物多样性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0要2013 年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调查为背景,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贵阳市野生兰科植物的种类组成、多样性特征、地理区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物种种类组成丰富,共有兰科植物80 种,分属34 属,以兰属种类最多、占16.25%,绶草属、瘦房兰属、短瓣兰属等23 属各占1.25%;(2)分布范围广泛,涉及在黔中6 大植被类型,但多集中分布在海拔800~1 200 m 的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地段;(3)生活型组成齐全,以地生兰和附生兰为主,有地生兰48种,占总种数的60%,有附生兰(包括半附生)29 种,占总种数的36.25%,腐生兰仅3 种,占总种数的3.75%;(4)区系组成丰富,可划分为10 个类型和1 个变型,以热带成分为主,温带成分次之;特有种类比例较大,中国特有2 属、24种,占总种数的5.88%、30.00%;(5)受危种类多,近危36 种,易危33种,濒危8种,极危1种,无危仅有2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雾灵山保护区兰科植物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生活型特点和地理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共有兰科15属22种,少种属较多,杓兰属为优势属,资源相对丰富;区内兰科植物北温带分布属、种占总属、种的60.00%、63.66%,植物区系温带、过渡性特征明显;生活型以陆生为主,腐生兰种类少;区内兰科植物分布的海拔不同,分布区域较广的为凹舌兰、角盘兰和大花杓兰,随海拔的增加,兰科种数分布呈“单峰型”;兰科植物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为海拔1300~1800m的森林群落,表明兰科植物丰富度与植被类型和海拔关系密切;根据Saraujea公式计算,雾灵山与小五台山保护区的兰科植物区系相似系数为0.8667,塞罕坝所有属在雾灵山均有分布,说明3地的兰科植物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合当前保护区的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滇西北兰科植物海拔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实际调查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确定滇西北兰科植物409种,其分布的海拔范围为650~4700m;并按400m划分海拔段,共9个梯度,分析其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滇西北兰科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呈“中间膨胀型”或“单峰型”,随着海拔升高,各海拔段兰科植物的数量依次为92、167、194、223、192、159、129、58、32种,其中1051—3000m海拔范围的物种多样性较高;相邻海拔段兰科植物种类相似性系数较高,海拔段相隔越远,相似性系数越小;生活型以地生兰为主,1051~1450m海拔段附生兰种类较为丰富,1851~3450m海拔段地生兰种类较为丰富,各海拔段腐生兰种类较少;1851—2250m海拔段区系成分最多,物种数为223种,占该区域兰科植物总数的54.52%;该区域的区系平衡点在海拔2115m左右,生活型平衡点在海拔2050m左右。  相似文献   

4.
通过典型生境路线法对保护区内兰科植物进行调查,根据兰科植物分布情况及调查过程中的遇见率高低,将物种丰富度划分为:高、中、低、罕见4个等级,并依据《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与《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对九连山兰科植物濒危状况进行统计,与其他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种类的濒危状况进行比较,分析资源现状与受威胁因素,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结果表明:九连山兰科植物共有40属91种,生活型齐全,以地生兰为主,其中地生兰26属53种,附生兰11属30种,腐生兰5属8种,特有种20种,含1种或含2种的属占优势。本保护区被《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收录7种,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88种,与广西雅长、广东南岭、福建虎伯寮3个自然保护区相比,九连山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种数的比例最高,雅长次之,南岭最少,被《IUCN物种红色名录》收录的种类极少;与省内6个保护区相比,九连山CR与EN的总种数最多,特有种多。九连山兰科植物资源丰富,但水平分布不均匀,以保护区为分布中心,总体上显现零星分布的格局,局部呈现密集分布;其兰科植物从山脚到山顶都有分布,主要在中海拔段500~900 m的分布种类最为丰富,其丰富度等级主要以低的种类为主。针对人为滥挖乱采、极端天气影响、生境地破坏等威胁因素,提出九连山野生兰科植物的保护应以就地保护为主,加强管理,建立兰科资源信息库,确定物种保护优先次序为辅的保护策略,引进人工快速繁殖技术,开展"回归"自然的研究,并加强对传粉昆虫以及其生境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兰科为植物保护的旗舰类群,其多样性特征代表着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及环境保护状况。为揭示黔中喀斯特区峡谷兰科植物多样性特征,采用路线与典型样地结合调查方法,研究了南江大峡谷等10个黔中峡谷兰科植物种类组成、多样性、生活型及区系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兰科植物共计20属44种,以羊耳蒜属(Liparis)、兰属(Cymbidium)等5属为主,比例达60.5%,单属种和寡属种占29.5%;生活型全为附生兰(22种)和地生兰(22种),不同峡谷区的兰科植物生活型比例有所不同,多以附生为主;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7类型和2变型,以热带和东亚分布型为主;种的分布以世界广布及热带为主,中国特有种有12种,占总种数的27.3%。  相似文献   

6.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调查数据分析得出,该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具有如下特点:物种多样性丰富,居群数量大,生活型齐全;共有兰科植物74属250种,附生兰163种,地生兰82种,腐生兰5种;分布广泛,生境复杂多样;垂直海拔分布呈现“中间膨胀”的格局,各生活型变化趋势一致;中国特有种较少,共30种;印缅区系成分显著,与缅甸共有种达131种;东界在中国只分布到云南的有45种,铜壁关特有种2种。  相似文献   

7.
重庆分布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66属,包含100种,隶属于40科.其基本特征为:①种子植物主要科的特有成分分化程度不同;单种和寡种特有属所占比例较大.珍稀濒危植物丰富;重庆分布草本特有属所占比例低于全国草本特有属比例;以古老和孑遗性为主,存在一定年轻成分.②落叶木本22属,占木本植物的73.33%;主要垂直分布于海拔1 000~3 000 m,表明特有属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③地理水平分布以中国东部和中部特有分布变型为主,也有中国南部特有分布变型;重庆东南部和西北部是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在重庆的主要分布中心,中西部也有一定数量分布.  相似文献   

8.
对香格里拉县境内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统计所建立的该区植物数据库,建立数字 DEM高程模型并结合物种海拔分布特征,分析香格里拉县种子植物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该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63科876属3794种;科、属、种的丰富度和种的密度随海拔上升均呈现单峰格局,且丰富度和密度的海拔梯度格局基本保持一致;科和属的丰富度和物种密度最大值的位置偏向于低海拔区域(海拔1900~2200 m),种的最大值则出现在中海拔区域(海拔3100~3400 m);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格局的形成与海拔所反映的水、热状况以及物种分布的界限有关,并受到“中间膨胀效应”的影响;种子植物属中北温带成分,且是香格里拉县的主要区系类型,所占比例随海拔上升而增大,而热带属比例则下降,约在海拔1750 m 处出现区系平衡点。  相似文献   

9.
榕江月亮山位于榕江县西南部,保存有大面积的原生林,是榕江县境内生物多样性最特殊、最丰富、最敏感的区域.为了能直观地反映该区群落生态的实际状况,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以榕江月亮山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样方调查方法,对该区域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区系以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共记录维管植物387种,隶属于101科243属,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为主;2)该区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属的分布类型有22个,以温带分布型为主,同时东亚特有和中国特有占很大的比例,表现了属的地理分布类型多样性和特有现象并存的特征;3)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4)不同群落类型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性不明显,表现出群落结构越复杂、物种组成越丰富、优势种越不明显、共优种越多,物种多样性指数越高.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选择尖峰龄、五指山和霸王岭3处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通过实地调查,结合现有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采用统计各保护区的高等植物、陆生脊椎动物的各分类单位的数量、种属分类分布格局、特有成分和主要保护物种分布状况的方法,分析不同保护区物种分类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等植物分类多样性方面:蕨类植物在海南的高等植物中占有较大比例;裸子植物在种子植物中占较小比例;各保护区种子植物的科都占海南的90%左右;属的比例为80%;种的比例在70%左右.初步统计3个保护区的种子植物约2 600种,占整个海南种子植物的93.4%.可以认为3个保护区包含海南热带森林的大多数物种.同时,初步构建了分类多样性指数.属特性及其分类分布格局的研究表明各类属的变化规律符合幂函数规律,说明单种属和寡种属占有较大的优势;而热带森林破坏对于多数单种属种群动态影响较大.3个保护区共有17个特有属,尖峰岭的特有属多样性最高.高等动物分类多样性方面尖峰岭种类最丰富,霸王岭次之,五指山最低.而对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的分类多样性的角度比较,五指山在3个保护区中具有最高多样性,有更高保护价值.对霸王岭近30年动物多样性变化分析表明,生态系统中高等动物脆弱性相对较高,而热带森林的锐减和生境的破碎化导致了很高物种灭绝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