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发农田玉米土壤墒情远程监测云平台,获取实时动态农田玉米土壤墒情信息,为玉米科学灌溉提供数据支持,以保证夏玉米高产稳产.[方法]采用GPRS网关接入互联网,433 Mhz无线电组成本地局域网的方式,在河南省永城市等市(县)的玉米田地安置土壤墒情监测点,对土壤墒情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和分析.[结果]土壤墒情远程监测云平台能够实现玉米大田土壤墒情的实时动态监测、在线地图定位、历史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及短信预警等功能.自2015年以来,在河南省永城市、汝州市、西华县和原阳县等市(县)进行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该云平台可准确地对农田玉米土壤墒情的变化规律进行长期实时定位监测;通过土壤墒情监测数据分析可知,其监测数据可以真实反映农田玉米土壤墒情实际状况.[结论]设计的土壤墒情远程监测云平台能够满足农田玉米土壤墒情科学监测需求,为玉米实现精准灌溉提供了在线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发展离不开农业,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灌溉,而土壤墒情信息的采集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土壤墒情信息采集与远程监测系统数量比较少,造成了土壤墒情信息的缺乏,因此在土壤墒情信息采集和远程监测上有迫切的需求,如何有效采集土壤墒情信息是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而本文主要基于甘肃省土壤墒情现状,分析了土壤墒情信息采集与远程监测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提出了该系统在土壤墒情信息采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基于物联网的自动化灌溉控制系统,为规模种植区域自动控制精确灌溉提供可借鉴模式。【方法】通过ZigBee网络实现园区土壤墒情信息的共享,根据采集到的土壤墒情信息制定灌溉决策。选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作为核心控制器,分多种控制方式对灌溉进行控制,同时对首部输水管道进行恒压控制。通过建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人机界面的交互平台,对灌溉模式进行选择并监控灌溉全过程,若系统发生故障进行报警提醒。【结果】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自动化灌溉控制系统,该系统界面友好且操作简单,与沟灌、波涌灌相比节约用水50%以上,与常规滴灌相比对灌水量、灌水时间以及施肥量的控制更为精确,节省了大量劳动力。【结论】基于物联网的灌溉控制系统将远程监控、精确灌概、数据共享、智能报警、自动控制统一起来实现节水灌溉,在规模化种植区有一定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4.
土壤墒情对作物生长、节水灌溉、科学用水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准确、迅速地掌握丰满流域土壤墒情信息,选取安仁村、隆兴村、万宝沟3个典型站点,建立固定墒情自动监测站。以固定墒情自动监测站的设计及应用为例,阐述了该墒情监测系统的背景、设计及应用情况,并对系统监测的准确性进行测试与分析。该系统实现了丰满流域土壤墒情监测、信息传输的自动化,可以实时掌握土壤墒情状况,进一步为洪水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土壤墒情信息的采集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土壤墒情信息采集与远程监测系统数量较少,造成了土壤墒情信息的缺乏。本文主要基于甘肃省土壤墒情现状,分析了土壤墒情信息采集与远程监测系统的结构及功能,介绍了其技术组成,并提出了该系统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满足土壤墒情信息采集和远程监测方面的需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土壤墒情的概念和监测的必要性,提出通过物联网手段建设农田土壤墒情远程监测及预警系统并对其进行了设计。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层、系统应用层及客户界面层。通过该系统可实现农田土壤墒情远程采集、评价、监控预警及灌溉决策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根据蔬菜根层土壤对水分的需求特点分析蔬菜精准自动灌溉技术模型和灌溉指标,提出蔬菜精准自动灌溉技术的关键措施。针对蔬菜自动灌溉技术及设施装备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蔬菜精准灌溉技术的理论基础,提出蔬菜灌溉应该在遵循 SPAC 系统模型的水分传输理论基础上,结合蔬菜根层分布特点系统确定菜田土壤墒情监测调控的精准指标,参照蔬菜生长需求及其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形态特征或生理指标,构建与菜田土壤水分管理相适应的自动灌溉管理决策;指出蔬菜灌溉需要根据蔬菜种类及其生长发育时期建立确保蔬菜优质高效生产的灌溉管理技术方案,结合根层土壤墒情和具体气候环境条件,以及蔬菜产量和品质要求等确定具体的灌溉管理指标。蔬菜自动灌溉控制技术需要建立完善的土壤墒情管理系统装置,制定精准调控土壤墒情管理的指标,建立完善的自动灌溉管理关键措施。应用蔬菜自动灌溉控制技术能适时适量满足蔬菜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对促进蔬菜优质高效生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防止水肥流失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葡萄园土壤墒情信息的实时监控与分析,设计了以物联网体系结构和.net环境下B/S架构技术为基础的葡萄园土壤墒情监控系统。该系统分为感知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用户层4级结构;采用ZigBee无线技术、GSM和Internet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信,并设计了土壤墒情采集器、通讯网关、灌溉控制柜等模块及其相应的软件系统。同时,对系统进行了网络测试和土壤墒情自动控制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实时监控葡萄园土壤墒情信息,并根据专家知识做出灌溉决策,保证土壤含水率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9.
该系统主要采用Atmel公司的ATmega16单片机作为微控器,利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墒情检测传感器对大棚内温度、湿度及土壤墒情状况进行检测,然后将数据上传到服务器上进行分析,当需要进行灌溉时,服务器发送控制命令控制继电器的开关与闭合,完成灌溉任务.该系统采用串口转以太网通信方式,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条件下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10.
滴灌智能灌溉模式在大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0引言智能灌溉是指滴灌自动化系统根据土壤墒情、天气状况等一系列条件,依次自动打开预设轮灌组的电磁阀,进行全程自动化灌溉。该系统通过主控制器、电缆连接远程扩展(CRTU)通讯板和传感器,采集多项参数(包括土壤湿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伴随着气候条件的多变,干旱发生的频率逐渐增加,并且区域性的扩散明显,对农业种植和农作物生长影响显著。为了确保农业生产,对土壤墒情的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是势在必行的。传统的人工采样分析土壤墒情在时效性和便捷性方面还存在欠缺,而以仪器自动采集土壤墒情信息,通过远程传输的土壤墒情自动测报系统将是未来墒情观测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FDR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土壤水分连续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土壤墒情监测系统中存在通信距离受限、功耗大、无法组网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LoRa的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进行土壤墒情监测信息的远程传输、控制、显示。将土壤水分传感器采集到的墒情数据通过LoRa通信模块上传至网关,网关汇集数据后再传输到远程监测平台,形成了一套监测范围广、低功耗、灵活组网而且远距离通信的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该系统提高了土壤墒情监测的工作效率,适用于户外大面积农田的数据监测与采集站点多的场景,为土壤墒情自动化远程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对寒地水稻旱直播栽培田土壤墒情数据的准确监测,本文利用系统集成和移动互联技术设计了一款多层次监测土壤温湿度、降水量等数据的土壤监测系统。系统可以获取即时的农业气象要素信息和不同深度层次的土壤状态信息,并自动按照设定时间保存相关数据,用户可以以表格的方式直观地查阅相关信息。经过进一步分析,系统可以满足旱直播水稻灌溉对数据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微灌系统能够实现精准灌溉,是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该文采用物联网技术,根据作物灌溉决策与管理的实际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作物智能化微灌系统。该系统解决了示范区墒情监测布点缺乏依据的困难和关键硬件产品进口价格过高、难以推广等问题,实现了农田墒情实时监测、数据远程传输和灌溉自动控制功能,为农业灌溉远程管理提供物联网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15.
农田土壤墒情对作物的生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使作物生长在适宜含水量的土壤中,采用无线通信技术设计了分布式农田土壤墒情集中监测管理系统,监测中心与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站采用C/S架构设计。根据规划,土壤墒情监测站部署在各地的农田内,利用土壤水分传感器FDS100采集土壤水分信息,再通过GPRS网络建立与监测中心的TCP/IP网络连接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监测中心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分析,获取被监测区域农田的土壤墒情,并参照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为农田管理者提供精准的灌溉指导。系统准确实时地获取了各监测站的土壤墒情信息,实现了分布式农田土壤墒情的集中监测,能够为作物的精准灌溉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姜仲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405-17407
利用ZigBee技术实现对农田土壤墒情信息实时监测与管理的系统设计,系统以超低功耗CC2430处理器芯片传感器节点、通信软件和监控系统软件实现系统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信息发布,以无线方式部署并通过Web方式远程提供数据实现土壤信息监测信息的自动连续采集、智能化监测、网络化管理。通过实例应用表明,基于ZigBee技术的农田土壤信息监测系统可靠、实用,有利于野外实施和维护,且具有成本低廉、功耗低、数据通信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该节水增粮行动项目信息化工程对灌区地下水位、用水流量、气象信息、土壤墒情、实时视频等因子进行综合采集,并为方便用户用水设计了射频卡机井灌溉控制装置。通过构建的节水增粮行动项目信息化远程监控管理信息平台,对监测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描述,最终达到节水增粮的目的。该文详细讨论了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并给出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研制了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定量灌溉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直流泵、蓄电池、控制器、穴灌器等构成.系统可实现自动与手动2种灌溉模式的切换,并可对电磁阀启闭时间进行设定,实现精准定量灌溉.该系统可用于烟草、花卉、果树等的灌溉与施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新疆膜下滴灌棉花生产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指导农民进行合理灌溉.[方法]采用Borland Delphi 7.0高级编程语言+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面向对象的集成开发模式.[结果]开发了棉田墒情远程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运用农田墒情远程监测设备系统实时获取水分监测数据、通过Internet远程获取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中新疆全境自动气象站的实时气象数据、棉田苗情数据,判断棉花是否缺水并向农户手机发布棉田墒情状态和灌溉决策.系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105团2连、农八师149团11连、农八师150团12连自动化灌溉地进行了安装应用.[结论]采用该系统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灌溉决策,指导农民进行合理灌溉,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灌溉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土壤墒情(旱情)监测与预测预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组件式GIS软件为开发平台,建立了北京地区土壤墒情监测与预测预报系统。该系统包括土壤墒情信息采集、土壤墒情站信息管理、土壤墒情空间分布显示、土壤墒情监测、土壤墒情预报及土壤墒情信息输出等功能模块,可对土壤墒情进行实时监测,做出土壤墒情分布图、等值面图等,直观反映北京地区土壤墒情趋势。同时,系统还可利用增退墒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土壤墒情预测和预报。现该系统已有38个墒情固定站和120个墒情巡测站,并已投入使用。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解决了目前墒情固定站投资过高且数量不足的问题,能够满足北京市土壤墒情预测预报要求,可为北京地区防旱、抗旱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