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利用商丘市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近62年(1960—2021年)气象观测资料,选取平均风速、风向和各风向平均风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方程、趋势分析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风向风速的年季月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商丘市年季月平均风速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幅宁陵最大,商丘最小,3—4月平均风速最大,8—10月平均风速最小,空间分布表现为东南部大、中部较小;年风向以N、SSE风最多,春季和夏季以SSE风最多,秋季和冬季以N、NNE风最多,四季均以W风最少,3—7月偏南风最多,8月至翌年2月偏北风最多;年平均风速以NNW风向最大,W风向最小,冬、春、秋3个季节偏北风风速最大,夏季西南风风速偏大,四季偏西风风速最小。该研究结果为商丘市区域气候规划、合理利用风能资源、气候可行性论证、防灾减灾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为探讨肉牛在运输过程中风速风向和温湿度对肉牛的影响,给防制"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提供科学的参数,以及为运牛车车厢结构的改进提供依据,采取了亲处运牛车车厢内进行测量的方法,分别对有蓬运牛车和无蓬运牛车车厢内风速风向、温湿度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运牛车厢内风速都随车速按线性关系增加而增大,车厢前部风速与车厢后部风速、无蓬车厢内风速与有蓬车厢内风速差异都极显著(P<0.01);运牛车厢内温度随车速按线性关系增加而下降;运牛车厢内风向和湿度随车速无规律性变化。综上所述,在气温稍高的季节,采用有蓬车厢运输车进行肉牛的运输对防制"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青藏高原区域在全球气候变化下风能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北麓河地区为研究对象,定位观测该地植被生长季不同月份(5月、6月、7月、8月和9月)、不同年份(2012年、2013年)和不同高度(0.5m、1.0m、2.0m和4.0m)的风速、风向变化,建立该区植被生长季的风速廓线方程和风向玫瑰图,探讨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植被生长季风速、风向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12年5月的平均风速(3.15m/s)显著高于6月(2.6m/s)、7月(2.67m/s)、8月(2.46m/s)和9月(2.45m/s),风速随月份推后呈降低趋势;2013年不同月份间风速差异较大,风速随月份推后呈增大趋势。2)风速与高度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y=2.15e~(0.118x),R2=0.95,P0.05),且在植被生长季中期(7月)略高于前期(5—6月)和末期(8—9月)。3)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存在6个频率较高的风向,分别为SE、SSE、S、SSW、SW和WSW,风速在2.5~5m/s。 相似文献
7.
利用甘肃省天祝县乌鞘岭站1971—2020年的逐日平均风速、风向及月大风日数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风要素的年、季、月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乌鞘岭年平均风速呈波动减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15 m/(s·10年);春季平均风速最大,冬季次之,夏、秋季较小,春、夏、冬三季平均风速呈减小趋势,秋季呈弱的增大趋势;月平均风速4月为高峰值,11月为低谷值。乌鞘岭年、季、月风向频率的变化相对一致,静风的风向频率均占8%左右,主导风向均包含北风(N)、西北风(NW)、北西北风(NNW)和南东南风(SSE)。乌鞘岭年大风日数呈波动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883 d/10年;春季大风日数最多,夏、冬季次之,秋季最少,春、夏、秋三季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冬季呈弱的增多趋势;月大风日数4月为高峰值,10月为低谷值。 相似文献
8.
王利盈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4,(5)
为了解近几十年来云南省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变化规律,利用云南省1960~2010年29个台站日照时数和风速的月值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其年代际、年际、季和月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0年云南省日照时数和风速都分别以-16.8h/10a和-0.037(m·s-1)/10a的速率呈显著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和风速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幅度都较大,日照峰值(60年代)与谷值(90年代)相差92.0h,风速峰值(70年代)与谷值(90年代)相差0.32m/s;日照时数和风速各个季节都呈下降变化,但也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日照时数各季节变化幅度大小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风速各季节变化幅度大小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日照时数和风速各月变化以减少趋势为主,其中日照时数7月减少最多,风速3月下降最多.年日照时数在1981发生由多到少的明显突变,而风速突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风向是很多项目建设、工程设计中需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统计年限是影响风向频率统计结果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此通过大量统计对比,分析了统计年限对风向频率的总体分布、主导风向的影响,同时发现统计年限对风向频率的影响往往与地形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江西农业学报》2022,(12)
利用1960~2015年武威市5个气象站逐日平均风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应用趋势系数法和相关系数法分析了该区域平均风速的时空变化特征、周期性、突变点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武威市平均风速表现为山区大于荒漠区,荒漠区大于绿洲平原区;除天祝外,武威市平均风速及其极大值的年代、年、季节变化均呈减小趋势;除古浪外,各地平均风速的季节性变化基本一致,以春季最大,夏季次之,秋、冬季最小;各地(古浪除外)平均风速的月变化也基本一致,1月和9月为两个低谷,4月为一个高峰;武威市平均风速的时间序列存在9~11年的准周期变化,且发生了气候突变;全市及各地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除天祝外,武威市各地平均风速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间均呈负相关,说明区域气候变暖是造成武威市风速减小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5.
近50年西北地区风速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北地区125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9年的日平均风速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和EOF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50年西北地区风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风速存在北大南小的分布特点,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风速在1~4 m/s,小值区位于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大值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蒙边境地区;年平均风速的减小率均在0.1 m/(s·10 a)以上,其中新疆的西北部、新疆的东南部和内蒙古的西部风速减小趋势最显著;风速的月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分布,4月份的风速最大;年平均风速整体呈减小趋势主要是由于日平均风速〈3 m/s的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青海、甘肃和新疆均出现突变点,突变时间分别为1993、1982和1981年;风速主要呈现出整体一致和"负正负"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宜昌市1961-2020年逐日2 min平均风速资料,采用气候倾向法、Mann-Kendall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平均风速的变化趋势、突变和周期特征,揭示三峡局部地区长时间序列风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60年来宜昌市年平均风速有增大的趋势,递增率为0.084 m/(s·10 a);四季平均风速均呈略增大趋势,四季气候倾向率相近。8月平均风速增大最快,6月平均风速增大最慢。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得出宜昌市年平均风速在1971、1996和2013年发生突变。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风速变化有周期性规律,其第一主周期为32年。 相似文献
17.
通过AVHRR资料和Quick-SCAT资料分析了我国东部海域特殊的海气相互作用特点,并对我国东部黑潮海域的海表风速和海表温度时间分布特征和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部海域黑潮海区海表温度与海表风速之间存在特殊的正相关关系,黑潮海域海表温度与海表风速的冷暖分布均呈现一一对应关系,即大风速区位于暖脊上,而小风速区出现在冷槽上空。这种正相关关系是影响我国东部海域海气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且这种正相关关系随着季节和年份的不同有所变化,在冬、春季节表现最为明显,且春季强于冬季。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
利用1976—2015年三江源区18个气象站逐月平均风速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气候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对异常年份进行判别,并对影响风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三江源区近40年来平均风速呈明显减小的趋势,年平均风速下降幅度为-0.11 m/(s·10年);沱沱河年平均风速减少最显著,为-0.21 m/(s·10年)。因地理位置不同,平均风速呈西部最大,南部、东南部最小的特征;四季平均风速的减小幅度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的气候特征;三江源区风速的月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分布,9月平均风速最小,为1.9 m/s,3月最大,达到了2.9 m/s。年平均风速在1991年发生了突变现象,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在1994年、1993年、1992年、1989年发生了突变现象;平均风速1997年为异常偏小年份,春季平均风速出现了2次异常偏大年份,夏季在1979年异常偏大;秋季则出现了3次异常偏大年份,冬季在1977年异常偏大,1997年则异常偏小;大气环流的减弱以及人类活动、下垫面变化是影响三江源区平均风速减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博克图地区近30 a(1981-2010年)风向风速原始观测记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博克图地区风向风速及大风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近30 a博克图地区年平均风速为2.80 m/s,且以0.02(m/s)/10a的增幅上升;2)春季平均风速大于其他季节,且4月、5月平均风速大于其他各月;3)本地区主导风向为西西北方向,但夏季东风盛行。8月-次年5月均已西西北风为主,6月主风向为西方向,7月主风向为南东南风和东南风;4)本地区20世纪80年代大风日数偏多,年平均大风日数29.9 d,总体呈下降趋势,线性变化率为-8.31 d/10a;5)春季为大风现象频发季节,4月、5月为大风现象频发月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塔城地区气温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塔城、和布克塞尔、托里、乌苏4个典型气象站点1955~2008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小波分析、气候趋势系数等方法,对塔城地区气温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其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塔城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为5.88℃,气温年际变化相对平稳,变差系数为0.130~0.265,极值比在1.73~3.79;气温序列分布呈现平顶峰型,年均气温相对较为离散。塔城地区气温存在5年、准9年和准14年的主周期;20世纪70年代处于冷期,平均气温仅为3.77℃,80年代是近54年来最暖年代,均温达8.10℃,90年代以来,相较80年代,塔城地区气温有所下降,但仍高于70年代,预计未来气温仍将会有所升高。塔城地区各区域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冬季升温最明显,幅度达1.15~2.05℃/10a,夏季升温速率最小为0.16~0.45℃/10a,年均气温变化速率为0.40~0.78℃/10a。[结论]塔城地区的气温变化对气侯变暖呈现正响应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