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张贞明 《甘肃农业》2014,(8):14-15,22
为全面掌握全省牧区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情况,甘肃省农牧厅草原处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广大牧区草原畜牧业生产呈现出数量稳定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生产方式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提质增效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肉羊生产及贸易趋势与中国牧区肉羊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肉羊生产发展迅猛,形成以内蒙古、新疆为代表的牧区和以山东、河南为代表的农区两大肉羊“生产集团”。研究牧区肉羊业有哪些竞争优势、结合面临的主要问题确定肉羊业发展战略对草原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牧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畜牧业机械化是指用机械装备畜牧业,并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操作的过程。畜牧业机械化是畜牧业现代化的基础,也是畜牧业转型升级前提条件。加快草原畜牧业机械化进程是解决牧区劳动力不足,促进牧民增收致富的需要,也是草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新左旗是一个以天然草原放牧为主的纯牧业旗,发展草原畜牧业机械化对于全旗新牧区建设、牧民增收、扶贫攻坚有着举足轻重作用,本文旨在通过旗域内畜牧业机械化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探讨实现畜牧业现代化途径。  相似文献   

4.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将对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牧业生产、牧民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关注的热点。本文从补奖对象与标准、落实情况及问题、实施成效等方面对政策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显示,各地积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补奖标准的测算方法在地区间差异明显,牧民对政策的满意度相对较好,牧民参与政策意愿主要受政策实施对生活水平影响、对草原保护的认知、牧业收入占比等因素影响。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天然草原生态恢复,促进了牧业生产转型;多数研究认为,牧民政策转移性收入和占比均增加,也有研究认为,禁牧区牧户收入下降。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建议分区研究禁牧区、草畜平衡区的实施情况;剥离其他因素的纯政策效应研究有待完善;牧业生产方式转型、牧业总体生产效率等牧业生产效应及牧民就业、消费行为变化等研究有待深入;补奖标准测算、草原监管机制、政策绩效考核评价等需要加强;需要开展融合乡村振兴、牧区扶贫的政策合力研究。  相似文献   

5.
郭勤积 《现代农业》2006,(10):42-43
一、现状与特点近两年,随着牧区经济的深入发展,牧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特别是受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降等因素的影响,牧民增收的后劲不足。由此,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鼓励支持下,牧民自发的组织起来,在发展牧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组织类型上,一是围绕地区优势、劳动力优势进行组织。如锡盟黄旗巴音塔拉苏木赛乌素嘎查“优良品种标准化饲养协会”,就是由牧民哈斯敖其尔同志牵头,20户牧民入股,根据当地人均草场面积少、牲畜少、劳动力相对富裕且牧民善经营畜牧业…  相似文献   

6.
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前后南疆牧民生活生产方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效果,利用柯克亚乡、哈拉峻乡、尼雅乡等3个样本乡的牧户调查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政策实施前后牧户生活生产方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原补奖政策不仅提高了牧民的畜牧业收入,而且促进了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然而,南疆畜牧业尚处于转型过渡阶段,现代科学养殖技术投入不足、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牧民定居点配套基础设施滞后是当前牧区面临的三大问题.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继续实施草原补奖政策,稳步推进畜牧业转型;二是加强对牧民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普及科学养殖技术,并引导富余劳动力转移;三是继续完善牧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吕盈盈  蓝红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26-4928,4948
以典型西部少数民族牧区———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为例,深入分析了影响牧民增收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牧区草原畜牧业增收受生态限制;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畜牧业发展依然缓慢;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不高;牧民就业结构单一,增收渠道狭窄;牧区劳动力转移呈现出"抽水式转移";牧民享受的国家惠农政策偏少,政策支持不足。结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牧民增收的对策和建议:转变生产和经营方式,提高广大牧民组织化程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产业化步伐,强化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牧民的人力资本积累速度,提高牧民自我发展能力;推进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创新生态保护建设机制;加大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三牧"补贴,加强政策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8.
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一直备受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关注,主要是因为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平衡性关乎草原牧民的生活,需政府部门正确引导,发挥出自身工作职责与作用,调动更多领域积极参与,依据草原生态实况,创新多样化的保护手段与措施,为草原牧民稳定生活带来积极影响。同时,便于开展畜牧业,解决草原牧民就业难、创业难等问题,扩大我国畜牧业影响范围,以畜牧业发展提升牧民生活质量与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强牧惠牧政策持续发挥作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草原政策工程深入贯彻实施,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加快转变,草原牧区牧民收入增幅稳中有升,牧区发展、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本刊编辑部结合中国农业新闻网记者对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的专访,全面解读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提高牧民满意度对落实草原奖补政策和控制牧民牲畜养殖规模意义重大。基于村干部在草原奖补政策执行过程工作效率与程序公平视角,利用西藏肉羊养殖户调查数据,分析村干部工作效率和程序公平对牧民草原奖补政策满意度的影响,运用Logit模型,探讨牧民对草原奖补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相关变量的边际效应。结果表明,牧民对草原奖补政策满意的仅为46.83%,主要体现为干部工作效率低、补贴标准低和程序不公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家庭获得奖补资金总额、村干部工作效率、奖补程序公平、务工经历、家庭劳动力人数等均对牧民满意度的提高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在控制被调查者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的情况下,各因素的边际影响差异较大,但村干部工作效率与程序公平的边际影响较高,有务工经历的牧民和家庭劳动力较多的家庭对草原奖补政策的满意度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提出提高和扩大草原奖补标准与范围,加强对村干部政策执行的培训与支持,加强牧民技能培训拓展外出务工渠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业是草原牧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他们最主要的生存依靠。但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牦牛数量的激增,草畜矛盾激化,红原县的超载现象日渐加重。本文通过对四川省红原县具有代表性的瓦切镇进行实地调研,从红原县草原科学研究院和红原县畜牧局提供的瓦切镇理论载蓄量与实际载蓄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走访牧民等形式对瓦切镇超载现象进行调查,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为当地草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畜牧业合理科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面对牧民增收、畜牧业转型、草原旅游创新、草原生态保护等问题,文章从内蒙古观光型家庭牧场的发展方向入手,结合草原旅游的创新,对内蒙古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条件、草原状况、民族文化基础、社会发展、畜牧生产现状等方面做研究,探讨内蒙古草原旅游区观光型家庭牧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草原的利用过程中,发展畜牧业已成为牧民主要的经济来源。畜牧业的发展虽然能有效提高人们的经济效益,但在新时期下,我们更需要加强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草场资源的科学利用。本文在此基础上以青海地区为背景,对我国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加强畜牧业的发展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草原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畜牧业发展,天然草原的构建是实现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关系着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新疆牧民脱贫致富的生活问题。文章从当前新疆草原生态存在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如何有效的实现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让新疆牧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由于过度开发,中国草原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草原荒漠化、沙漠化问题十分严峻。因此,大力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但是,牧民以草原为生,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牧民们的生产生活问题。为了保证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持续增收之间能够平衡发展,相关部门应当科学分析,充分调研当前草原生态环境和牧民生存现状,贯彻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实施科学的治理措施,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青海等高原地区,畜牧业是当地主要支柱性产业,当地牧民的生活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都紧紧围绕着畜牧业展开。高原地区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到的最大威胁是牛羊寄生虫病。这一疾病是畜牧业中的常见疾病,其对牛羊健康生长造成巨大威胁,给牧民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深入探讨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策略对促进高原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包虫病严重危害西部地区人类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安全、严重影响环境安全、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发展,是西部地区导致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原因之一,是严重影响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大传染病。经过调研结果分析,罪魁祸首是寄生于狗小肠的棘球绦虫,文中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肉羊生产发展迅猛,形成以内蒙古、新疆为代表的牧区和以山东、河南为代表的农区两大肉羊“生产集团”。研究牧区肉羊业有哪些竞争优势、结合面临的主要问题确定肉羊业发展战略对草原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牧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肉羊生产与贸易趋势1.羊肉生产现状及趋势2002年世界肉类总产量为24263.0万吨,其中,羊肉产量为1162.3万吨,占4.8%。半个世纪以来,羊肉生产量的年均增长为2.2%,高于牛肉增长速度,低于禽肉、猪肉的增长速度。年产羊肉50万吨以上的国家依次是中国、印度、澳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农业合作组织在我国发展速度空前,合作社成为农业从分散经营模式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主要途径,畜牧业产业链建设的有效运用能够提升牧民收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为此,推进草原畜牧业产业链建设,提升牧民收益,对地方经济及畜牧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草原畜牧业产业链建设的牧民增收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草原畜牧业不仅受到自然条件影响,还受到植物生产、家畜疫病和家畜自身生长发育、四季变迁、风雪、严冬、酷暑的影响。内蒙古地区,近几年降雨量较低,对草原畜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对荒漠草原畜牧业来说,不仅加大了其经营成本,而且对家畜、对牧户生活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冲击着牧民生计,大大提高了牧民因灾致贫的可能性。为了荒漠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积极采取防灾减灾措施,并且完善防灾减灾长效机制,确保"人-草-畜"的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