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检索文献获取秸秆腐熟还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信息并形成数据集,并对不同作物秸秆腐熟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秸秆还田均可培肥地力,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酸碱度,且明显增加后茬作物产量。不同作物秸秆腐熟还田优势各异,水稻、玉米秸秆腐熟还田比直接还田优势最为明显,其次是小麦秸秆;油菜秸秆腐熟还田比直接还田没有明显优势。因此水稻和玉米秸秆采用腐熟还田更具推广优势。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方式及技术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娟 《现代农业》2011,(5):165-165
秸秆还田一般分为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秸秆直接还田等方式。堆沤还田是将作物秸秆制成堆肥、沤肥等,作物秸秆发酵后施入土壤。过腹还田是用秸秆饲喂牛、马、猪、羊等牲畜后,以畜粪尿施入土壤;采取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简单,方便、快捷、省工。还田数量较多,一般采用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普遍。直接还田又分翻压还田和覆盖还田两种。翻压还田是在作物收获后,将作物秸秆在下茬作物播种或移栽前翻入土中。覆盖还田是将作物秸秆或残茬,直接铺盖于土壤表面。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宁南旱区通过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为该区土壤扩蓄增容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在3年秸秆还川定位试验中,设置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谷子秸秆按3 000、6000、9 000 kg·km-2粉碎还田;玉米秸秆按4 500、9 000、13 500 kg·hm-2粉碎还田,对照为秸秆不还田...  相似文献   

4.
还田作物秸秆腐解特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实现还田作物秸秆有效腐解,本文总结了还田作物秸秆腐解特性及其自身条件、水热条件、土壤条件、外源氮素等相关影响因素,同时重点介绍了还田作物秸秆腐解的土壤微生物效应方面的研究之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还田作物秸秆有效腐解的研究做出了些许设想,以期对科学制定作物秸秆还田工艺、指导合理施肥和科学用养地等研究领域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及秸秆深耕还田技术,探讨了秸秆深耕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其中,对土壤的影响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3个方面,对作物的影响包括作物生长发育、作物产量2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通过连续两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田间养分平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是翻耕还是免耕,秸秆还田均能增加作物产量;翻耕还田处理效果显著高于免耕还田处理。秸秆还田能够缓解土壤养分耗竭状况。  相似文献   

7.
结合近年来秸秆还田的研究结果,综合阐述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及孔隙度、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土壤有机碳、土壤酶活性、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揭示秸秆还田在土壤培肥和农田可持续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稻秸秆是重要的生物资源,秸秆还田可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情况,增加作物产量,解决秸秆焚烧难题,保护生态环境。本文在总结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水稻秸秆还田方式、技术要点及还田后配套栽培技术,概述了秸秆还田量以及秸秆还田与化肥减施等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农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作物秸秆还田的好处,并就作物秸秆如何还田提出技术措施,指出了秸秆还田操作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秸秆腐化为基础,设计一种与已有谷物收割机配套的秸秆腐化还田机,其集作物收割、秸秆粉碎和秸秆腐化还田操作于一体,以加快秸秆还田后的腐化,在解决作物秸秆处理难这一问题的同时,也改善了土壤肥力和农业生态环境。实验表明,经改进的作物秸秆腐化还田机,能使秸秆腐化分解腐化时间缩短,产量比单一秸秆粉碎方式略高。  相似文献   

11.
颍州区小麦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研,摸索阜阳市颍州区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研究小麦秸秆还田最佳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轻秸秆还田对下茬作物耕种的影响。调研内容包括: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秸秆还田的方式、秸秆还田对下茬作物耕种和出苗的影响、小麦秸秆打捆收储出售的具体做法、玉米和大豆播种方式等。  相似文献   

12.
秸秆还田使土壤温度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为定量分析秸秆还田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检索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阅并整合有关研究成果,分析在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秸秆、不同耕作措施、不同时期等因素下秸秆还田对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获得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性,秸秆还田对土壤温度的整体效应量为-22.69%,秸秆还田降低土壤温度;华北、东北地区秸秆还田区土壤温度显著低于未还田区,在西北地区秸秆还田后土壤温度的变化不明显;秸秆还田区0~30 cm土层深度每增加5 cm土壤温度均有所下降,且各土层温度随季节变化的差异大;在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秸秆、不同耕作措施下秸秆还田使土壤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付娜 《河南农业》2019,(19):30-30
秸秆粉碎还田机与拖拉机配套使用,一次作业可将田间直立作物秸秆或三角作物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工作效率高,省工省时,增加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河南省目前使用的秸秆粉碎还田机有锤爪式和甩刀式两种。本文以许昌产4J-1.5型锤爪式秸秆粉碎还田机为例,论述其构造原理、工作原理、使用调整、操作注意事项及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4.
秸秆直接还田是当前农民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秸秆利用方式。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同时也是秸秆产出大省,近年来积极推广秸秆还田并在相关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本文系统总结了2011年以来安徽省在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及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作物生长和产量、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重要进展,以期为全面和深入开展秸秆还田研究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秸秆资源高效利用。分析显示,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工作近10年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从秸秆还田方式和化肥配施运筹等方面对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进行了优化;(2)拓宽了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影响的研究范畴,开始关注土壤有机碳化学结构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等;(3)开始探究秸秆还田对作物病虫草害等的影响,并日益重视秸秆还田在农田氮磷流失、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环境效应。综上,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呈现出从以关注作物生产为主延伸到兼顾农田生态环境效应的发展趋向。今后,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应该在补齐区域短板、拓展研究内容、探明环境效应及深化机理探究等方面重点推进。  相似文献   

15.
几种不同秸秆还田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几种不同秸秆还田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作物秸秆还田种植玉米,可使玉米增产;当采用烤烟、玉米的秸秆还田时,增产效果更为明显,产量分别为8033.3kg/hm2和8000.0kg/hm2。因而作物秸秆还田这种方法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作物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和养分含量的提高,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但由于秸秆还田影响下茬作物的播种时间和质量等原因,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目前还未得到普遍推广,大量秸秆目前仍然停留在焚烧或弃置状态。从影响推进农作物秸秆还田的主要原因入手,简述了推广秸秆还田对提高耕地质量的作用,进而提出了推进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快引进先进适用机具,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认识,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等。  相似文献   

17.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在皖南酸性红黄壤上进行了为期 4年的定位试验 ,探讨不同作物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 ,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方面优于单施化肥。稻草还田产量最高 ,稻草 >油菜秆 >麦秸草 >单施化肥 ,并且作物产量随着稻草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 ,以稻草还田最佳 ,且土壤养分的增加量随着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秸秆还田技术的方式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秸秆还田的2种方式:直接还田与间接还田,同时,分析了秸秆还田的影响,包括: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土壤酶的影响、对作物的影响及秸秆还田的不利影响等,为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小麦、水稻秸秆不同粉碎方式、不同还田量的比较试验,研究秸秆还田对麦-稻两熟制种植模式的作物产量、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还田处理对作物氮磷钾的积累影响不同,还田处理后的水稻、小麦的部分经济性状和产量与不还田处理相比有明显提高。其中,秸秆全量粉碎还田方式对作物产量的提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王光艳 《农技服务》2014,(11):89-89
为了探索油菜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和肥力状况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特进行油菜秸秆还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秸秆腐熟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水稻作物经济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