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弘扬茶文化 发展茶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鑫 《茶业通报》2005,27(3):137-138
茶文化要与茶产业相结合,茶文化为茶产业之魂,茶产业为茶文化之体。茶文化不与茶产业相结合,茶文化就落不到实处,更谈不上推广;而茶产业不与茶文化结合也不会有长远的发展。茶文化,茶产业都要创新。1研究茶文化,开发茶叶产品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这在文献、诗词的记载和出土茶器中都有表现。“药食同源”,茶最初用于药用,而后方兼用作祭品、饮料,并进而发展成丰富多彩的茶文化。1.1研究茶疗效,开发保健品及药品唐代陆羽《茶经》中指出,茶性寒,是败火的最佳饮料,不仅能解热渴,还能去烦闷,舒关节,长精神。茶“解酒食、油腻、烧炙之毒。利大小便…  相似文献   

2.
光辉灿烂的黔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凭借对贵州茶叶科技史和民族民间荼文化的多年收集整理研究,论述了贵州古陆高原不仅种荼历史悠久,茶文化积淀深厚,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唯一性特征。极大地丰富了五千年中华茶文化宝库的多样性,而且是茶的原产地和荼文化发祥地的中·心地域.在当今全民种茶的热潮中,着力弘扬和打造内涵厚重的文化品牌,助推贵州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启动贵州茶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3.
漫谈广东古今茶产业与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金福  陈栋 《茶业通报》2001,23(3):47-47,F003
1 广东茶产业茶文化之起源广东早在西汉时期 (公元前 2 0 6~前 2 5年 )以前 ,先民就已利用茶叶 ,西汉末年便有少量茶叶由海路销往南洋诸国。南朝梁武帝时 (50 2 -54 9年 )东莞僧人在铁炉岭 (今茶山镇境内 )建雁塔寺沿山种茶 ,这是见诸文献广东人工种茶开端。直至唐代饮茶之风兴起 ,茶叶内需和外销增加 ,唐代诗人曹松寓居南海西樵山 ,移植顾诸茶其上 ,教民种茶、制茶 ,较大规模发展商品茶园 ,茶区扩大至 1 1个县 ,其时广州已成为我国最古老的出口茶埠。汉末至隋唐期间 ,中原人民大批南迁 ,部分进入广东 ,带来中原生产技术和文化 ,促进了广…  相似文献   

4.
周继长  徐应善 《茶业通报》2005,27(4):186-187
茶文化是一门茶学与文化学相互交叉、渗透的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茶文化内容丰富,它贯穿于茶事的整个活动过程及各个环节,研究和发掘茶文化是发展茶叶经济的重要内容和手段。遂昌县位于浙西南丽水市“国家生态示范区”,钱、瓯两江贯穿全境。此地自古文明,是良渚文化发祥地之一,明代伟大的剧作家汤显祖治县五载,誉遂昌为“仙县”。境内林壑幽美,云雾缥缈,融历史文化、风景名胜为一炉,构成了遂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创就了遂昌茶叶独特的高山云雾茶优异品质,蕴含茶文化气息的遂昌茶叶,古以“太虚妙露”、“三井毛峰”闻名…  相似文献   

5.
6.
正磅礴乌蒙春来早,清明已煮纳雍茶。贵州西北部的纳雍,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产茶历史悠久。在纳雍,茶种在山上,山插在云中,高海拔的纳雍,茶与山的美妙结合,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意境。正因为如此,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特别着意纳雍茶,2010年授予纳雍"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美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题写"中国高山  相似文献   

7.
吴义鸿 《茶业通报》2019,41(1):39-42
本文从茶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谈起,认为茶的区域文化也是茶文化研究范畴,探究茶与人生的契合与神似、茶具有文化色彩的缘由,茶叶的精神内涵则应是茶文化的重点,并列举出六大茶类的特征与精神内涵;在泛论茶文化的基础上,联系安徽的实际,对安徽茶文化发展的现实状况、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进行概述,并指出今后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1 威宁县概况 1.1 历史沿革 威宁县历史悠久,夏代为梁州西南域,殷周属鬼方西北隅,战囤时为大夜郎西部莫国属地,秦代属象郡,汉代属犍为郡,蜀汉时属朱提郡,梁、陈时为南宁州所领,但实为土著豪族所据,隋代曾没入爨氏卢鹿部。唐代为羁縻小州,称宝州。  相似文献   

9.
张其生  余璐 《贵州茶叶》2004,32(2):31-34
云贵高原是茶树繁衍的摇篮,乃世界茶树故乡,贵州又是茶树原产中心之一,也是世界茶叶饮用、人工栽培和制作、商品化最早的地区之一。古黔先民,不仅开拓了贵州历史和文化,而且对茶业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贵州这块古老而神秘的  相似文献   

10.
林文熙 《茶业通报》2014,(3):130-132
茶产业是遂昌县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如何实现茶产业的跨跃式发展是突破农业经济的新亮点,本文就对目前遂昌茶产业现状提出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茶产业是遂昌县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如何实现茶产业的跨跃式发展是突破农业经济的新亮点,本文就对目前茶产业提出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进华 《茶业通报》2009,31(4):178-179
“春秋战国西偏境,陆羽《茶经》第一州。”这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于宋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被贬至夷陵当县令之后,在一首题为《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七律的开头两句诗。可以说,这是欧阳修以自己亲身的体验对地处三峡地区峡州的历史、地理、特产等最精辟概括。最早肯定峡州在中国茶叶中地位的是后世称之为“茶圣”的唐代人陆羽,陆羽撰写了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堪称是茶叶研究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4.
岳龙 《贵州茶叶》2008,36(1):1-4
茶是一种特殊商品。在它的价格里,除了劳动价值外,还有一种隐陛价值,也是茶叶作为商品拉大价格空间的价值——这就是茶文化。推动茶产业的发展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但最终表现出来的还是经济。正因为茶是一种包含了文化的特殊商品,而茶文化又必须以茶为载体才能体现其经济价值,所以,在推动茶产业发展时,要注重茶文化与茶经济的嫁接,要两翼齐飞。  相似文献   

15.
王强 《科学种养》2014,(6):9-10
<正>纳雍茶文化历史悠久磅礴乌蒙春来早,清明已煮纳雍茶。贵州省西北部的纳雍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产茶历史悠久。在纳雍,茶种在山上,山插入云中,茶与山的美妙结合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意境。正因为如此,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特别着意纳雍茶,2010年授予纳雍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美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题写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赠予纳雍,使得纳雍茶更是名扬四海。  相似文献   

16.
靳磊 《茶业通报》2023,(1):41-44
《英国茶文化研究(1650—1900)》是一本基于全球史视角审视英国茶文化的新作,在详实的一手外文史料支撑下,该著作融合了全球史、文化传播学与饮食人类学相关理论,围绕英国茶文化的形成及影响,进行了历史学与茶文化研究相结合的有益尝试。该项成果丰富了有关域外茶文化的研究,其研究方法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茶业通报》2009,31(2):52-54
2008年7月10至15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刘枫率领茶文化考察团一行6人,赴安徽省主要产茶地区的黄山市、六安市、池州市和宣城市,考察了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情况,以及一些茶界企事业单位和茶文化遗迹。这次考察活动得到了安徽省及所考察市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王金山,省委原书记卢荣景,省委常委、秘书长詹夏来会见了考察团一行,省政协领导专程陪同考察;  相似文献   

18.
巩志 《茶业通报》2003,25(1):46-46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茶在道教未正式形成之前,便已和神仙结了缘。《云笈七签·洞天福地》列武夷为道教第十六真升元化玄洞天。据《神仙传》载:“昔有神仙降此曰:予武君也,统录地仙,受绾于此”。《武夷茶歌》开宗明义地指出:“相传老人初献茶,死为山神享庙祀”。这位神人便是“飘然自号武夷君”的山神。道教,乃是汉民族固有的宗教,形成于东汉。道教传入福建时间很早。据《后汉书·徐登传》载:泉州道士徐登,精医善巫,贵尚清俭。曾以茶济世,据传曾在莲花山摩崖石刻“莲花茶襟”,提出保护这一片的茶园。吴晋时,…  相似文献   

19.
张利平 《茶业通报》2003,25(2):90-91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别从佛教的兴盛与饮茶的传播,佛教与饮茶,佛教与种茶和制茶,佛教与饮茶风俗的向外传播等四个方面,揭示了中国茶文化与佛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茶产业是潜山县的优势与特色产业,在国计民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坚持潜山县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是富民强县的一项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茶产业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总结潜山县茶产业发展的既有研究成果,探讨潜山县茶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