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凤杰  于晨  马力  周鹏  安渊 《草业科学》2022,38(10):2008-2018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水稻(Oryza sativa)轮作是南方苜蓿种植的新模式,许多关键技术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探讨了施肥(基肥和追肥)轮作苜蓿和土壤养分以及紫花苜蓿绿肥还田对轮作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25和450?kg·hm?2基肥处理的苜蓿产量分别比不施肥增加了22.6%和41.9%,追施氮(N)、磷(P)、钾(K)肥进一步提高了基肥的增产效果,5月上旬的干草产量达到11198?kg·hm?2,促进苜蓿分枝是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明显提高了苜蓿地0?–?20?cm土层的全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以及苜蓿茎、叶的蛋白质和磷含量,其中,450?kg·hm?2 NPK基肥+追肥对茎、叶蛋白质和磷含量的增加作用最显著(P?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与水稻轮作具有改善稻田质量和增加水稻产量的作用,但苜蓿促进水稻增产的生理机制尚不清晰。试验设置种植黑麦草土+NPK基肥+尿素追肥(PRS)、种植苜蓿土+NPK基肥+尿素追肥(PAS)和苜蓿土+苜蓿绿肥+NPK基肥+尿素追肥(紫花苜蓿处理)3个处理。结果显示,与2个对照处理相比,紫花苜蓿处理显著提高了轮作水稻的分蘖数、生物量、籽实产量以及抽穗期叶片N、P、K含量;紫花苜蓿处理分蘖期、抽穗期和收获期的水稻净光合速率依次比PRS增加了16.99%、27.22%和40.99%,比PAS增加了16.88%、37.99%和33.51%;参与蔗糖代谢的关键基因OsAGPS1、OsAGPL1、OsMEX1、 OsSPS1和OsSUS5的相对表达量在叶片(白天和夜间)和根系中明显变化,与PRS相比,5个基因在分蘖期夜间的表达量分别上调2.45、2.96、1.29、1.66和6.04倍,而白天仅OsMEX1和OsSPS1的表达量明显上调,同时,OsMEX1在抽穗期夜间和收获期明显下调;在根系中,OsAGPL1、OsMEX1和OsAGPS1在分蘖期或抽穗期明显上调表达;与此相应,分蘖期叶片的蔗糖磷酸...  相似文献   

3.
于晨  王仪明  马力  苏连泰  高鲤  周鹏  安渊 《草业科学》2022,39(5):996-1005
为探索南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新途径,建立长江中下游地区紫花苜蓿和玉米(Zea mays)周年轮作栽培模式,本研究开展了紫花苜蓿冬闲田栽培技术和轮作玉米栽培技术研究。紫花苜蓿栽培试验设置了对照(不施肥)和施肥(NPK复合肥)处理;轮作玉米试验设置了原位添加苜蓿绿肥(紫花苜蓿种植地)、异地添加苜蓿绿肥(未种植紫花苜蓿地)和不添加苜蓿绿肥(对照) 3个处理,添加量为3 000 kg·hm-2苜蓿干草。结果表明:秋播紫花苜蓿可分别于次年4月初和5月中旬刈割两茬。其中,施肥显著提高了苜蓿产量和叶蛋白质含量(P <0.05),两茬累计干草产量达到10 897 kg·hm-2,比对照增产22.7%;与未种苜蓿地相比,种植苜蓿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层的全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P <0.05)。原位添加和异地添加苜蓿绿肥均显著提高了轮作玉米的全株生物量(P <0.05),增幅分别达到40.1%和16.7%,并且,原位添加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的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以及10-20 cm的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4.
紫花苜蓿绿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鲁  史冬燕  高小叶  安渊 《草业科学》2012,29(7):1142-1147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绿肥植物,利用南方冬闲田种植紫花苜蓿绿肥,研究紫花苜蓿绿肥(茎叶粉碎还田)和氮肥处理对水稻(Oryza sativa)生长、土壤有机质、土壤总氮、土壤速效磷和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绿肥和紫花苜蓿绿肥+氮肥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比不施氮肥处理增加了48.2%和72.1%,同时绿肥+氮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比施氮肥处理增加了8.6%。苜蓿绿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总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改善了稻田土壤的理化性状;同时,苜蓿绿肥+氮肥处理对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并且有效促进了土壤磷和钾的活性,增加了水稻对土壤磷和钾的吸收,从而促进水稻增产。研究反映出紫花苜蓿作为绿肥能够有效改善稻田土壤营养,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促进水稻增产,是我国南方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改良农田土壤的又一重要绿肥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黄土高原紫花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苜蓿干草产量,综合3年实际总干草产量得出,当施氮肥50 kg·hm–2、磷肥120 kg·hm–2、钾肥60 kg·hm–2时,干草产量最高,为39.76 t·hm–2,比对照高出44%。基于3年干草总产量与施肥处理的函数关系得出,当施氮肥68.3 kg·hm–2、磷肥130.7 kg·hm–2、钾肥55.0 kg·hm–2时,可获得最高总干草产量,为41.18 t·hm–2。施肥显著提高了苜蓿粗蛋白含量与相对饲用价值(P 0.05)且年际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在施肥第2年相对较高。施肥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 0.05)。粗灰分含量在不同施肥处理间与年际间差异均不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磷的积累与分配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2龄、3龄、4龄、5龄和7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试验对象,研究了紫花苜蓿磷的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的磷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先降低后略有升高,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持续降低,成熟期的磷含量总体上表现为:叶生殖器官茎。随着生育期的推移,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磷的积累量持续增加,积累速率先升后降。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成熟期各器官磷的分配比例平均为:茎(64.7%)生殖器官(23.7%)叶(11.6%)。紫花苜蓿茎中磷的分配比例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升高;叶中磷的分配比例则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生殖器官中磷的分配比例以2龄紫花苜蓿最高,7龄紫花苜蓿最低。  相似文献   

7.
供氮水平对不同紫花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兰州秦王川地区以甘农3号(Medicago sativa‘Gannong No.3’)和陇东苜蓿(M.sativa‘Longdong’)为材料,设置3个供氮水平处理N0(0),N1(51.75kg.hm-2)和N2(103.50kg.hm-2),对其产量、株高及营养品质进行测定,以探讨供氮对紫花苜蓿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供氮对紫花苜蓿综合影响明显,供氮能显著提高其产量,且产量随供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在N2水平下紫花苜蓿总产量最高,甘农3号的最高鲜草产量为51005kg.hm-2、干草产量为14856kg.hm-2,陇东苜蓿鲜草产量为35486kg.hm-2,干草产量为11217kg.hm-2,甘农3号明显优于陇东苜蓿;供氮还显著提高2个品种的株高,株高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甘农3号表现更佳;供氮也改善了紫花苜蓿营养品质,显著降低2个品种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粗灰分的含量,提高其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因此,从产量和营养品质综合考虑,该地区最佳施氮量为103.50kg·hm-2。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优质蛋白饲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产量和形态构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不同磷、钾肥配比下紫花苜蓿第2茬单茬产量和形态构建的变化。结果表明,1)磷钾配比施肥均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单茬的鲜、干草产量(P0.05);单施磷肥240 kg·hm~(–2)时,紫花苜蓿第2茬单茬产量最高,鲜草产量达18 203.33 kg·hm~(–2),干草产量达3 975.97 kg·hm~(–2),较不施肥处理分别显著高出88.25%和78.11%(P0.05)。2)磷钾配比施肥对紫花苜蓿第2茬形态学构建均有一定的影响。施磷80 kg·hm~(–2)+钾60 kg·hm~(–2)时,紫花苜蓿茎叶比最低,为0.98,其次为施磷80 kg·hm~(–2)+钾30 kg·hm~(–2)组合,茎叶比为1.03,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 0.05);施磷80 kg·hm~(–2)+钾30 kg·hm~(–2)时,紫花苜蓿主茎长和节间长均显著大于不施肥对照组(P0.05);施磷240 kg·hm~(–2)+钾30 kg·hm~(–2)处理能显著增加紫花苜蓿的节间数和主茎粗。施用磷肥有利于促进紫花苜蓿的分枝。3)利用模糊隶属函数均值法对紫花苜蓿产量及形态学构建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当施磷80 kg·hm~(–2)+钾30 kg·hm~(–2)时,隶属函数均值为0.76,排名第一。因此,在贵州喀斯特地区种植紫花苜蓿时,建议磷钾肥配合施用,以施磷80 kg·hm~(–2)和钾3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氮磷配比对旱地紫花苜蓿产量构成因子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限量施氮条件下4个氮磷不同配比施肥对8年生旱地紫花苜蓿产量构成因子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施氮相比,NP配施能显著增加苜蓿植株高度和节间数,植株生长高度增加幅度10.63%~11.91%,增长7.63~8.25cm,增加节间数1.4~2.4个/枝,并能增加植株分枝数,提高叶茎比.不同NP配施能极显著提高苜蓿鲜干草产量,以N 30kg/hm2+P2O5 120kg/hm2施肥处理最为经济,较不施肥干草增产达46.5%,较纯施氮干草增产达26.5%,NP配施极显著提高了苜蓿蛋白质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显著增加苜蓿植株生物磷的含量.1∶4的NP配比施肥(N30kg/hm2+P120kg/hm2)处理能同时提高苜蓿蛋白质含量、降低其粗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鲁东南地区不同年龄紫花苜蓿在不同茬次下化学计量特征存在怎样的差异,本试验通过测定与分析不同年龄(2、3、4、5龄)紫花苜蓿叶和茎的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研究了年龄及茬次对紫花苜蓿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茬次内,苜蓿叶和茎的N、P含量随年龄的变化趋势不同,但总体上3龄苜蓿叶和茎的N、P含量高于其他年龄;每茬时,4龄苜蓿叶和茎N∶P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P<0.05),3龄苜蓿叶和茎N∶P均低于其他年龄。4个年龄苜蓿叶和茎N、P含量随茬次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在第3茬达到最大值(除3龄苜蓿茎的N含量);2龄和4龄苜蓿叶N∶P随茬次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苜蓿茎N∶P随茬次呈先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除5龄),并均在第4茬时达到最低值;苜蓿年龄和茬次的变化均能显著影响苜蓿叶和茎的N、P含量及N∶P;苜蓿叶和茎的N含量与N∶P基本呈正相关,苜蓿叶和茎的P含量与N∶P基本呈负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苜蓿由主要受N限制向主要受P限制转变。  相似文献   

11.
施磷对滴灌苜蓿干草产量及磷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施磷量对滴灌苜蓿干草产量、吸磷量及苜蓿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明确不同磷素水平下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分布特征。试验设4种施磷梯度,分别为施P_2O_5 0 kg·hm~(-2)(CK)、50 kg·hm~(-2)(P_1)、100 kg·hm~(-2)(P_2)、150 kg·hm~(-2)(P_3),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施肥方式,平均分4次分别在返青后的分枝期、第1茬、第2茬、第3茬刈割后3~5 d施入。结果表明,各茬次苜蓿植株叶片、茎秆磷含量在P_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其中叶片磷含量数值分别为0.223%,0.275%,0.292%和0.218%;茎秆磷含量数值分别为0.202%,0.223%,0.201%和0.146%。苜蓿叶片磷含量大于茎秆磷含量。滴灌苜蓿植株的干草产量、吸磷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第1茬P_2处理达到最大值,数值分别为6.54 t·hm~(-2)和13.78 kg·hm~(-2)。土壤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且各施磷处理显著大于未施磷处理(P0.05),滴灌苜蓿总干草产量在P_2处理条件下达到最大,达21.24 t·hm~(-2)。苜蓿的磷素利用效率为随施磷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_1处理苜蓿的磷素利用效率在第1茬达到最大值为28.37%。滴灌苜蓿植株吸磷量与干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当施P_2O_5为100 kg·hm~(-2)(P_2)时,能够有效促进苜蓿根系对土壤速效磷的吸收,提高苜蓿磷素利用效率,进而提高滴灌苜蓿干草产量。  相似文献   

12.
磷肥对紫花苜蓿生长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牧一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研究不同磷肥水平(P2 O5施用量分别为0(P0),75(P1),150(P2),225(P3),300(P4),400(P5) kg· hm 2)对其相关器官干物质累积、磷肥吸收及种子产量的影响.在现蕾期、开花期和结荚期分取茎、叶及花荚进行常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磷水平下苜蓿茎、叶、花荚干物质累积量均表现为P2>P3>P1>P4>P5>P0;磷素吸收量在花期P2处理下最大,茎、叶及花荚中磷素吸收量分别为23.94,11.88,8.36 mg·株-1;当施磷肥量为150 kg.hm-2时,单株有效分枝数43个,单株有效花序数123个,单株荚果数为403个,千粒重为1.41g时,种子产量达到最大为464.01kg·hm-2.  相似文献   

13.
西北干旱灌区紫花苜蓿高产田施肥效应及推荐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紫花苜蓿氮、磷、钾肥效应,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对紫花苜蓿氮、磷、钾肥合理配比施肥效应进行研究,同时对紫花苜蓿产量及蛋白总量进行肥效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氮、磷、钾对建植2年苜蓿产量的贡献为钾>磷>氮,对建植3年苜蓿产量的贡献为磷>钾>氮,建植2与3年苜蓿交互效应均表现为氮磷>氮钾>磷钾。氮、磷、钾对建植2年苜蓿蛋白总量的贡献为氮>钾>磷,对建植3年苜蓿蛋白总量的贡献为氮>磷>钾。建植2年苜蓿氮磷肥互作效应明显优于氮钾、磷钾互作;建植3年苜蓿氮磷、氮钾交互对苜蓿蛋白总量的增产效果明显大于磷钾交互。采用频度分析法,通过模拟寻优,得出建植2年紫花苜蓿目标产量大于平均产量17522kg·hm^-2时,优化施肥量为氮56.27~67.51kg·hm^-2、磷77.69~90.48kg·hm^-2、钾76.43~87.18kg·hm^-2;建植3年紫花苜蓿目标产量大于平均产量19234.1kg·hm^-2时,优化施肥量为氮46.75~57.66kg·hm^-2、磷80.15~92.28kg·hm^-2、钾57.79~69.74kg·hm^-2;建植2年紫花苜蓿目标蛋白总量大于平均2115kg·hm^-2时,优化施肥量为氮66.35~77.48kg·hm^-2、磷79.34~92.87kg·hm^-2、钾73.68~85.38kg·hm^-2;建植3年紫花苜蓿目标蛋白总量大于平均2656kg·hm^-2时,优化施肥量为氮68.44~79.50kg·hm^-2、磷72.74~85.96kg·hm^-2、钾50.68~61.61kg·hm^-2。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紫花苜蓿群体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肃省主栽品种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Gannong No.3)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甘肃荒漠灌区播种量(12,16,20和24kg·hm-2)和行距配置[3种等行距10、15和20cm,2种宽窄行距6行×10cm(窄)+40cm(宽)和6行×10cm(窄)+30cm(宽)]对其干草产量、茎叶比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行距处理中,20cm行距的苜蓿干草产量显著高于15、10cm和两种宽窄行距(P0.05);不同的播种量处理中,播种量为16kg·hm-2的苜蓿年总干草产量显著大于20、24和12kg·hm-2(P0.05)。播种量为16kg·hm-2、行距为20cm时,初花期苜蓿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磷含量分别为21.89%、3.59%、33.69%、30.98%、1.34%、0.11%,其粗蛋白含量和年干草产量(32 841.71kg·hm-2)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从产量和营养品质综合考虑,该地区播种量为16kg·hm-2、行距为20cm是高产、稳产的最佳配置。本研究结果对苜蓿的栽培与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种植第2年的东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Dongnong No.1')为试验材料,肥料采用自主研发的苜蓿专用复合肥(专利号:201810193040.0)。以年施肥量(225、300、375、450、525和600 kg·hm~(-2))和施肥时期(返青期,第1次刈割后,第2次刈割后)两个因素进行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18个不同的施肥方案,以不施肥作为对照,探讨施肥时期和施肥量对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时期、不同施肥量均能影响苜蓿的产量和品质。其中,返青期一次性施肥525 kg·hm~(-2),年干草产量达到最高,为12.15 t·hm~(-2),比不施肥对照增产38.54%,比第1次和第2次刈割后施同样肥量处理分别高12.50%和18.42%,比返青期一次性施225和600 kg·hm~(-2)处理分别高25.65%和5.29%。年平均粗蛋白含量在返青期施肥450 kg·hm~(-2)时达到最高,为23.54%,比不施肥对照提高14.83%。研究结果为寒地黑土农区紫花苜蓿的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DNDC模型评估苜蓿绿肥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NDC(denitrifiction-decompostion)模型是以生物地球化学进程为基础模拟碳氮循环的模型,被广泛用来预测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但利用DNDC模型研究苜蓿绿肥对稻田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结合两种绿肥在上海地区的使用,模拟了4个不同处理:对照(未施氮肥和绿肥)、氮肥(200 kg/hm2)、紫花苜蓿绿肥(3000 kg DM/hm2)+氮肥和蚕豆绿肥(3000 kg DM/hm2)+氮肥,研究苜蓿绿肥对水稻产量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同时,对DNDC模型进行本地化修正,建立适宜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绿肥-水稻轮作生态系统的DNDC模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苜蓿、蚕豆和氮肥处理下的水稻产量分别提高了41.85%,29.81%和25.36%;蚕豆绿肥处理下的CH4排放量高于苜蓿绿肥处理,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在苜蓿绿肥处理下未显著提高。通过对DNDC模型多个参数的调整和模拟,DNDC模型对水稻产量和CH4排放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十分接近,其中,水稻产量实测值和模拟值的决定系数R2为0.89,相对平均误差RMD为-0.8%。大气温度、大气CO2浓度、土壤有机碳和土壤粘粒对稻田CH4和N2O排放十分敏感,其中,大气温度、CO2浓度和土壤有机碳与CH4和N2O的排放强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土壤粘粒与CH4排放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说明本地化改进的DNDC模型能够准确模拟紫花苜蓿绿肥对水稻产量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喷施硫酸锌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叶面喷施的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锌水平200,500和800mg/kg对紫花苜蓿(Medicaco sativa)干草产量及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硫酸锌显著(P〈0.05)提高苜蓿草产量,其中施锌量为500mg/kg的处理产量最高。适量的锌水平可以显著提高粗蛋白含量,施锌量为500mg/kg时,可以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粗脂肪、粗纤维、磷的含量,对粗灰分含量影响不大。喷施不同浓度Zn处理,除第1茬外,苜蓿中的钙含量有增加趋势。营养物质的年积累量均以施锌浓度为500mg/kg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气候条件下苜蓿(Medicago sativa)产量和品质对不同施肥类型的响应,为苜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以中国北方为研究区域,以不施肥苜蓿为对照,通过检索文献整合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系统探究苜蓿粗蛋白产量以及营养品质对不同肥料类型的响应以及与生境的关系。结果表明,施肥均能增加粗蛋白产量,氮磷配施能够增加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P <0.05),降低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年平均降水量<200 mm的干旱区,单施钾肥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增产效果最明显;年降水量200~400 mm半干旱区,单施氮肥的增产效应最高。综上所述,我国北方地区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不同的降水条件下选择合理的施肥措施,增加有机肥的施入量,更大程度地实现紫花苜蓿高产优质与环境保护共赢。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水肥组合对苜蓿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试验地位于河北廊坊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北京畜牧所试验基地,采用温室盆栽的试验方法,探讨不同水肥处理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采取完全随机设计,设置4种施肥梯度与3种灌水梯度。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对苜蓿的N、P、K含量有显著影响,紫花苜蓿的N、P、K含量都随着施肥量的增大而增加;紫花苜蓿的全年产量与苜蓿的含磷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紫花苜蓿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大而增加,而降低了苜蓿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结合几项指标可知,增加施肥量与高水处理即250 kg·hm-2的施肥量与85%~90%田间持水量,可以提高苜蓿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施肥对土默特地区中苜2号干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苜2号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试验设计,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沟子板村蒙草抗旱苜蓿试验基地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适量的N、P肥能促进苜蓿产量增加,K肥抑制苜蓿产量增加。施肥处理中P_3K_2N_2产量最高,为14204kg/hm~2。施肥处理的干草产量表现为:无K处理NPK处理无P处理无N处理不施肥处理,产量比不施肥处理分别高31.18%、30.21%、5.21%、3.60%。苜蓿产量与N肥、P肥、K肥的一元二次拟合方程为:Y=10181+46.089394N-0.166307N~2、Y=10598+126.921295P-1.178216P~2和Y=12923+20.824437K-0.261471K~2,根据方程得到N、P、K最大施肥量分别为138.57kg/hm~2、53.86kg/hm~2、39.82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