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心莲子草对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系统水质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系统中设置空心莲子草种植对比试验,分别测定试验池塘与对照池塘水体的pH值、溶氧(DO)、透明度、氨氮(NH_4~+-N)、亚硝态氮(NO_2~--N)、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结果表明,与对照塘相比,试验塘水体pH值和溶氧较优,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氨氮和亚硝态氮分别降低了53.71%、8.08%,COD值降低,总氮值、总磷值分别为对照塘的67.69%和87.97%。这说明空心莲子草的种植对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系统具有重要的水质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对池塘水质的净化作用,选择东平湖鲤鱼养殖池塘,在试验塘中架设凤眼莲浮床,并设置空白对照池塘,每周采集1次水样,测定池塘水样中的溶解氧、pH及营养盐(包括总氮、总磷、氨氮、亚硝氮)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凤眼莲浮床对东平湖鲤养殖水体TN、TP的去除率为59.4%和73.6%,对NH3-N和NO-2-N的去除率为81.4%和70.8%,对养殖水体的修复效果良好,而且还可增加水体溶氧、稳定pH,有利于鱼类生长。  相似文献   

3.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内采用种草移螺、设置生态基及移动式太阳能水质调控机等水质调控技术,在养殖季节5—9月份,每周检测试验池塘水体水温、溶氧量(DO)、pH值、透明度(SD)、总磷(TP)含量、总氮(TN)含量、氨氮(NH4+-N)含量、亚硝酸盐氮(NO2--N)含量、重铬酸钾指数(CODCr)等理化指标,分析水质...  相似文献   

4.
王文彬 《新农业》2011,(3):46-47
一、影响鱼池溶氧变化的因素1.池塘水体白天池塘上层水体光照强度较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溶氧就高;下层光照强度减弱,由于热阻力,上下层水体不易对流,溶氧就越低。高温季节上下层水温温差极大,底层水体溶氧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5.
将沼液用于水产养殖已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沼液施用过程中对水体环境及鱼品质的影响有待研究阐明。通过大塘沼液养鱼试验,考察了沼液施用对池塘水质指标、池塘底泥以及鱼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沼液养殖池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提高,氨氮、总磷含量有所上升但未超过相关国家标准,化学需氧量(COD)比对照组高,添加沼液池塘重金属含量和对照塘无明显差异,都存在部分重金属超标;池塘底泥中有机质、全氮、总磷含量有所增加,重金属含量处于中度污染水平;施用沼液增加了鱼产量,添加沼液后鱼的品质与对照鱼差异不大,鱼肉重金属含量未超标。  相似文献   

6.
循环流水池塘养殖系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循环流水池塘养殖系统和静态池塘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多样性特征及群落相似性等,结果表明:养殖初期(6月),循环流水系统中池塘(循环塘)和静态养殖系统中池塘(对照塘)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没有明显差异,均以盘星藻、直链藻占优势,种类相似性水平较高,Jaccard指数在71.2%~83.3%之间变化,生物量在35.3~51.4 mg/L之间变动.但在养殖中后期(7~10月),两者差异明显:(1)优势藻类不同,循环塘以小环藻、衣藻、隐藻和裸藻等占优势,而对照塘则以微囊藻、席藻等占优势,种类相似性水平较低,Jaccard指数在40.3%~62.1%之间变化;(2)两者浮游植物数量也存在差异,对照塘波动变化大,循环塘相对较小;(3)循环塘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大于对照塘.聚类分析表明对照塘和循环塘群落相似性水平较低.表明该系统能够改变藻类组成,抑制微囊藻水华暴发,并能调控藻类数量,防止其过度繁殖,保持浮游植物多样性,使池塘生态系统更趋稳定,有利于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投喂含不同浓度铁元素的饲料对水体氮、总磷的控制作用。实验共设置5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铁浓度分别为0mg/kg,10mg/kg,20mg/kg,40mg/kg和80mg/kg,对照组使用饲料与0mg/kg组一致,不种植蔬菜。实验证明该系统对水体产生明显的净化作用;在脱氮除磷方面也效果显著:鱼菜共生系统能够增加水体的溶氧,使水体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同时显著降低氨氮浓度,提高了硝态氮浓度,并使亚硝态氮浓度最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在总磷方面,总磷在水体中的分布浓度同鱼体生长情况相关性显著,同对照组相比,该系统可以将总磷降低20%左右。鱼菜共生系统为池塘养殖提供了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新途径,是未来生态农业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4种微生态制剂对养殖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EM菌作为试验对象,探明其短时间内对养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芽孢杆菌、乳酸菌制剂能降低水体的亚硝态氮水平;光合细菌对提高水体溶氧水平、降解水体氨氮水平效果明显;复合制剂EM菌对溶氧、pH值、氨氮、亚硝态氮均有较好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9.
选取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EM菌作为试验对象,探明其短时间内对养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芽孢杆菌、乳酸菌制剂能降低水体的亚硝态氮水平;光合细菌对提高水体溶氧水平、降解水体氨氮水平效果明显;复合制剂EM菌对溶氧、pH值、氨氮、亚硝态氮均有较好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幼蟹塘种植不同面积的芦苇稻(分别占池塘面积的10%、20%、30%)后,对池塘水体水温、溶解氧、p H值、钙镁总硬度、高锰酸钾盐指数、总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磷、磷酸盐磷、叶绿素a 12项水质指标进行监测,探究合理的芦苇稻种植面积对幼蟹池塘养殖水的净化效果,了解其水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植芦苇稻幼蟹塘的亚硝酸盐氮、总磷、磷酸盐磷含量总体低于不种植芦苇稻的对照组,而高锰酸钾盐指数和叶绿素a含量高于对照组,其他各指标二者差异不明显;在养殖中后期,种植30%面积芦苇稻幼蟹塘的高锰酸钾盐指数、氨氮、亚硝酸盐氮、磷酸盐磷、叶绿素a较种植10%、20%面积芦苇稻组的池塘高,而溶解氧、钙镁总硬度、硝酸盐氮则相反;在养殖期间,种植20%面积芦苇稻幼蟹塘的叶绿素a含量总体低于10%面积幼蟹塘;此外,种植芦苇稻后幼蟹池塘水体p H值达到渔业水质和地表水环境标准,高锰酸钾盐指数、总磷、氨氮、总氮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的Ⅰ、Ⅱ、Ⅲ、Ⅳ级标准。综上表明:芦苇稻对幼蟹池塘水体有较好的净化能力;幼蟹塘套种50%水花生+20%芦苇稻的水质条件最好。  相似文献   

11.
水生植物对螃蟹养殖水体原位修复及其强化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水生植物对养殖水体原位修复及逐级强化净化效果,以野外实地监测的方式,在螃蟹池塘中设置不同生物量的伊乐藻和水花生进行原位修复试验,并设置养殖池塘尾水逐级经过高密度的水生植物进行强化净化试验,并分析水体理化指标。结果显示:原位修复池塘中,伊乐藻和水花生对池塘养殖水体中氨氮、总氮、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8.52%、67.65%、59.26%和66.26%、68.95%、50.00%;且植物平均生物量越大,氮、磷去除率越高。单位生物量的水花生对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都略高于单位生物量的伊乐藻;2种植物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间差异极显著,而2种植物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间差异显著。养殖尾水经强化净化塘处理后,水体的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浓度均下降,其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5.09%、54.58%、57.61%、69.18%和86.49%,试验结束时净化塘出水可达到《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所规定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2.
应用循环微流水池塘养鱼,是在人工控制的水体中进行集约化高密度的强化养殖,它具有周期短、生长快、产量多、效益佳、商品率高等优点。循环微流水养鱼一般比常规养鱼增产50%左右,高的可达1倍以上,且流水养鱼池塘流出的水,仍可用于灌溉农田,做到一水多用,节约水资源。一、微流水池塘的建造1.基本条件:进行循环微流水养鱼的池塘,池底面高程应该基本在同一水平线上,以免影响水的有效循环。池塘水的深度不低于1.8米,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池塘中安装微孔曝气增氧机对池塘水质、溶氧量的影响,分别对安装微孔曝气增氧机和喷水式增氧机的池塘进行水质相关指标和水体溶氧量监测。结果表明:松浦镜鲤养殖池塘中安装微孔曝气增氧机的立体增氧效果优于喷水式增氧机,尤其是对下层水体增氧效果明显,能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氨氮和硫化氢,优化养殖池塘水质。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PA)池塘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浮游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开展了对两种模式水质、浮游植物群落的监测。结果表明,IPA模式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4种(属),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9种(属),且IPA模式池塘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为113.55×106 ind·L-1和52.79 mg·L-1,均高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的78.37×106 ind·L-1和23.22 mg·L-1。IPA模式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3.80,Margalef指数(D)平均值为2.25,均高于传统池塘;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IPA模式影响浮游植物的主要驱动因子有水温、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总有机碳,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影响浮游植物的主要驱动因子有总氮、总磷、总氨氮、亚硝态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微生态制剂对水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制剂类型,以鲤鱼养殖生产中常用的乳酸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和EM菌等微生态制剂为材料,探索其在一定时间内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芽孢杆菌、硝化细菌能够快速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适合在养殖水体亚硝盐氮指标偏高的环境中使用;光合细菌能够快速提高水体溶氧、降低水体氨氮含量,适合溶解氧不足、氨氮偏高时的应急使用;乳酸菌对降低水体pH值效果较好,可在水体pH值偏高时使用;复合制剂EM菌对亚硝态氮、氨氮、溶氧和pH值均有较好的调控效果,能够长时间稳定鲤鱼养殖水质环境,适合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池塘水体内循环利用与虾-鱼套养模式,在杭州市萧山围垦南美白对虾主养区开展了池塘内循环水虾-鱼高效生态养殖试验。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中,设置循环流水式水槽,槽内高密度流水养鱼。依据不同养殖品种间的生物学习性不同、小水体与大水体的相互配合与协同等,达到水体生态平衡、降低养殖风险和增产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三种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池塘水质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三种沉水植物(轮叶黑藻、伊乐藻和金鱼藻)对富营养化池塘养殖水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三种沉水植物能够显著提高水体溶氧量和pH值,对水中各种形态氮(尤其硝氮)的净化效果良好;2)轮叶黑藻对水中磷的净化效果较为明显;3)三种沉水植物对水中耗氧有机物的净化效果不明显。总体上看,轮叶黑藻对富营养化池塘养殖水的改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浮床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对池塘水体的净化作用,选择东平湖鲤鱼种养殖池塘,设置了试验池A和对照池B,分别选取A池的4个位点(1、2、3、4)和B池的1个位点(5)采集水样,通过测定水样中溶解氧、pH及营养盐(总磷、总氮、氨氮、亚硝酸盐)等理化指标分析浮床空心菜对水体净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浮床空心菜的生长,浮床空心菜可增加池水溶氧、吸收水中营养盐,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洞庭湖区不同养殖池塘的水质状况。[方法]以珍珠养殖池塘、四大家鱼苗种养殖池塘、四大家鱼成鱼养殖池塘、大水面、藕池、浮萍池等养殖池塘和进水沟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各水体中COD、氨氮、亚硝酸氮、总氮、总磷、可溶性磷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藕池中的COD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苗种池和进水沟的COD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7大水体中珍珠养殖池的COD最低;苗种池中的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大水面、进水沟和珍珠养殖池的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以珍珠养殖池的氨氮含量最低。成鱼池中的亚硝酸盐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珍珠养殖池和浮萍池中的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珍珠养殖池的亚硝酸盐氮含量最低。大水面中的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进水沟和浮萍池中的总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珍珠养殖池的总氮含量最低。大水面中的总磷含量与进水沟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浮萍池与藕池中的总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珍珠养殖池的总磷含量最低。大水面中的可溶性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进水沟和成鱼池的可溶性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浮萍池和苗种池的可溶性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珍珠养殖池的可溶性磷含量最低。[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养殖池塘水质的调控与管理以及合理、可持续的渔业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水环境安全意识的提高,甲鱼养殖水体的水质污染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探索甲鱼养殖过程对水质变化的影响,便于尾水处理,对外塘甲鱼养殖水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塘养殖过程对水体pH值、溶解氧、氨氮和总氮的影响较小,污染物累积效应较低;对化学需氧量和总磷的影响较大,污染物累积效应较高。在投加净水剂后,外塘甲鱼养殖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去除较明显,可以达到直接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