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牧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畜牧业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南高原牧区草原牧场气候资料和牧业生态定位观测资料及统计资料,分析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南高原牧区草原牧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畜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南高原牧区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存在6~7、15 a的年周期振荡特征.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均大于全国增温速度.20世纪70年代之后持续偏暖.草地年干燥指数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使牧区草场产草数量和质量下降,劣等牧草、杂草和毒草的比例越来越高,草场生产力进一步下降.由于冬、春季气温升高,降雪减少,牧区雪灾趋于减少,牲畜死损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幼畜成活率1984年之后持续在一个较高水平上.  相似文献   

2.
付秀琴 《草业与畜牧》2014,(1):54-56,62
雪灾是制约牧区草地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自然灾害。在对川西高原牧区雪灾危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积雪厚度、积雪持续时间、低温冻害、牲畜膘情与成灾关系等方面阐述了该区域草原雪灾的形成条件,提出了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与灾情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救灾体系,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以及注重草畜平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等牧区雪灾防治的长效机制构建等防灾减灾策略,并就加强牧区雪灾成灾机制等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牧区雪灾遥感监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晓东  梁天刚 《草业科学》2005,22(12):10-16
雪灾是影响我国北方草原牧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子,如何准确评价雪灾对牧区造成的影响并及时援救,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区的经济损失,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为此总结了国内外牧区雪灾遥感监测的现状,分析了卫星遥感系统在草地雪灾监测方面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雪灾遥感监测的原理及技术路线,为进一步做好牧区抗灾救灾及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决策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三江源牧区雪灾综合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世金  魏彦强  方苗 《草业学报》2014,23(2):108-116
本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以ArcGIS和SPSS软件为工具,选取2010年冬春季平均雪深、积雪日数、雪灾重现率、坡度、牲畜密度、冬春超载率、产草量、地区GDP和农牧民纯收入9项雪灾风险因子,建立了三江源地区雪灾综合风险评估Logistic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风险评价与区划。结果显示,1)1960-1980年,三江源地区冬春季雪灾发生频次处于一较长时期的低值期。1980以后,雪灾频率呈增加态势,期间雪灾频次占59年来雪灾总数的62%。在空间分布上,雪灾主要集中在三江源地区东南部一带。2)回归模型系数中,平均雪深、雪灾重现率、产草量和牲畜密度因子对雪灾影响程度占有绝对权重,其回归系数分别为2.17,1.38,1.27和0.92,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程度则最低。3)2010年,三江源地区雪灾极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巴颜喀拉山南部的玉树、称多、杂多和囊谦县,以及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的甘德、达日、玛沁和久治县,而极低风险区则地处西部可可西里无人区和沱沱河流域大部分区域。4)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在ArcGIS中绘制的三江源雪灾综合风险区划图与历史实际雪灾空间分布基本吻合。该研究不仅可为防灾减灾救灾部门制定灾前减灾规划、灾后救助和恢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对于牧区减轻雪灾损失、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广大牧区特别是在雪灾时,只靠冬季草场天然放牧越冬十分困难,因此,为保障各类牲畜和怀胎母畜的安全越冬,并做好接羔育幼工作,本文简单介绍几种牲畜在不同状态下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欲通过改进数据存取方式、增加矩阵运算以提高雪灾监测与预警系统对数据的更新效率和对矩阵的处理能力。使用Tomcat Web服务、GeoServer地图服务、PostgreSQL数据库、OpenLayers地图数据访问框架、J2EE技术架构、雪灾风险评估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雪灾家畜死亡率估测BP-ANN模型以及MATLAB矩阵运算功能设计开发青海省牧区雪灾监测与预警系统,以实现雪灾监测与预警数据、区域属性信息的web页面展示及查询,雪灾风险概率运算,雪灾家畜死亡率运算以及数据导入等功能,解决以往雪灾风险监测系统对数据资料更新不及时的问题,提高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的矩阵运算能力,同时减少重复的数据操作,方便用户对青海省牧区雪灾监测及预警数据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甘南牧区是青藏高原“中华水塔”的重要涵养地,但由于人口生态压力严重超载、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公共产品覆盖率低,致使牧区难以持续发展,亟需以生态移民、牧民定居为基点改变发展路径,建设人地和谐的新牧区。但在实地调查中却发现,甘南牧区生态移民、牧民定居面临着牧民响应程度不高、项目设计缺乏理性思考、资金筹措及项目选址困难、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及健全的社会服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甘南牧区生态移民、牧民定居应与草原保护、产业转型、社会服务网络建设及城镇化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草原保护模式、多元化的择业模式、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及多元化的定居模式。  相似文献   

8.
草原有毒植物是制约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分布于地域辽阔的西部牧区,家畜采食后引起中毒死亡、影响繁殖、妨碍改良.草原有毒植物不断蔓延吞噬着优良草地,每年造成大量牲畜死亡,其危害程度甚至超过雪灾和疫病,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2011年1∽12月,笔者对天祝县打柴沟镇多隆村绵羊黄花棘豆草中毒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草业科学》2008,25(3):110-110
根据调查材料分析,我国草原牧区大雪灾大致有十年一遇的规律。至于一般性的雪灾,其出现次数就更为频繁了。据统计,西藏牧区大致2~3年一次,青海牧区也大致如此。新疆各牧区因气候、地理差异较大,雪灾出现频率差别也大,阿尔泰山区、准葛尔西部山区、北疆沿天山一带和南疆西部山区  相似文献   

10.
阿不满  张卫国  常明 《草业科学》2012,29(12):1945-1950
牧区草原承包制从20世纪80年代推广至今,历时近30年。然而,这项旨在根除“草原大锅饭”弊端,激发牧民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积极性,从根本上遏制草原退化趋势的举措,其实际效果究竟如何,目前学术界尚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牧户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对甘南牧区草原在发展中所带来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牧区草原承包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草原承包到户的实际效果与期望效果相去甚远,有些方面甚至走向了初衷的反面。在深刻分析甘南牧区草原承包现存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就如何完善草原承包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草原牧区的现实要求 1.草原生态持续恶化.随着牧区人口持续增加,牲畜数量快速增长,天然草原超载过牧问题日益突出,再加上开垦、开矿、修路等占用和破坏草原的行为造成草原面积不断减少,进一步加剧了草畜矛盾.如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从新中国成立到1999年的50年时间,牧区人口增长了3倍,牲畜数量增长了10倍,畜均草场面积由170亩减少到15亩.2000-2008年,全国牧区牧业人口增加116万人,年均增长9‰,相当于牧区所在省份人口增速的3倍;牛羊存栏数量增加3500万头只,年均增长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牧区合理载畜量为1.2亿个羊单位,实际载畜量近1.8亿个羊单位,超载率近50%.  相似文献   

12.
青南牧区雪灾危害的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防灾减灾,利用调查研究,分析了降雪量、低温、牲畜膘情、草地产草量、饲草储备、保温、草地载畜量、雪灾预报、抗灾组织等因子,对青南牧区雪灾危害的影响,提出通过人为干预防御雪灾的综合措施,并制定了入冬前进行的抗灾能力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3.
我国牧区地域广大,草原辽阔。牧区面积有36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7%。牧区的饲料工业与农区不同,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生产舍饲或半舍饲畜禽用一般配合饲料的常规饲料工业;另一部分是生产草原放牧牲畜补饲、育肥、抗灾保畜需要的饲草饲料工业。前一部分在大部分牧区中发展已初具规模。牧区配(混)合饲料的总产量目前已超过一百万吨,后一部分未很好地开发。近年来人们开始注意研究草原饲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本文仅就牧区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进行初探。一、牧区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我国草原及草山、草坡面积有57.9亿亩。北方牧区有草原47.9亿亩,其中可利用的草  相似文献   

14.
气候因子与草原产权制度是牧区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利用青藏高原东缘红原牧区1961-2007年期间的气象观测资料及畜牧生产统计资料,分析该牧区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草原产权制度变迁对当地牲畜数量、结构、幼畜成活率以及牲畜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原牧区气温呈持续上升趋势,增温幅度0.27℃·10 a-1,且冬季增温最为显著;降水呈减少趋势,降低幅度-11.98 mm·10 a-1;干燥度呈上升趋势。该区的气候特征总体上有利于提高幼畜成活率,但极端气候的增加对牲畜死损率的影响明显。然而,相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草原产权制度的变迁对该区畜牧业的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天然草地20,500万亩,牧区9县天然草地面积11,480万亩,占全省草地总面积的55.98%。甘肃省天然草地可分为高山草原(草甸)草地类,干旱草原草地类,半荒漠(荒漠)草原草地类,湿润草原草地类四个大的类型。而牧区的天然草地仅分布在高山草原(草甸)和半荒漠(荒漠)草原草地类两个类型中。从河西到甘南,牧区天然草地每亩产鲜草量在40.78~233.12公斤之间。总的看,我省(指甘肃,下同)天然草地的改造与扩大难度大,但牧区天然草地的建设,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6.
深化牧区改革完善草地管理制度包文忠,王焕平,谢力(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监测管理站呼和浩特市010051)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的草原畜牧业生产连续获得了十三年大丰收,一九九七年牲畜总头数突破了七千万头(只)再创历史的最高水平。这说明内蒙古畜牧业改革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遥感技术的甘南牧区草地植被状况多年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遥感技术的草地植被监测是区域植被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研究热点,为了能够更好地监测甘南牧区多年的草地动态变化,本研究以甘南牧区的草地为研究对象,引入了垂直植被指数(Perpendicular Vegetation Index,PVI),探讨了其在甘南草地遥感监测中的适用性及其精度,并以草地植被盖度、草地面积和草地地上生物量为主要监测指标,对2001-2012年间甘南草地的变化做全面连续的研究,从草地的生态和资源属性两方面说明甘南草地的变化状况,期望为甘南牧区生态保护和畜牧生产提供帮助。结果表明,1)在运用MODIS数据对地表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时,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对植被覆盖度的模拟较垂直植被指数PVI更准确,其精度可达88.14%。2)盖度分级结果显示,植被盖度最大和最小分别为2010年的76.63%和2002年的73.21%,12年间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bility,CV)为1.25%,年际变化很小;3)对草地面积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近12年平均草地面积占甘南州土地总面积的85.47%左右,且草地面积的年际变化较小。4)在高寒地区,垂直植被指数PVI的指数模型较NDVI能够更好地估算甘南州草地地上生物量,总体估产精度可达70.48%,且能很好地模拟整个生长季的生物量变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3S技术的牧区雪灾评价方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利用NOAA卫星数据及地面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建立了积雪深度遥感反演模型;应用线性混合光谱分解原理,研究了基于像元的积雪覆盖率及积雪空间分类算法;依据草地畜牧业的特点,综合考虑了雪情、草情、畜情和气象因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对草地畜牧业的危害程度,提出了2种新的基于格网单元的积雪危害指数和雪灾综合评价指数,构建了积雪危害分级与雪灾综合评价标准。通过对北疆阿勒泰牧区雪灾研究的结果表明,这2种指数和分级评价标准能准确详细地反映雪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危害程度,对牧区雪灾的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雪灾是影响高寒易灾牧区畜牧业生产最大的灾害种类,尤其是大雪和暴雪对畜牧业的影响最大,往往造成牲畜掉膘、死亡、怀孕母畜流产、新生胎儿初生重降低,给牧民带来严重甚至毁灭性的经济损失,致使易灾牧区牧民因灾返贫,影响到第二年及后期畜牧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从红原县3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易灾牧区大到暴雪的发生次数和天数集中在3、4两月,近年来雪灾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必须加强易灾牧区灾害预测预警体系建设,建立易灾牧区抗灾保畜饲草饲料战略性储备基地,强化易灾牧区防灾抗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科学养畜技术,加快易灾牧区牲畜出栏率,才能有效防控易灾牧区主要灾害,减少灾害损失,实现畜牧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草原生态和牧区经济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1年,自治区畜牧业厅曾对自治区的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做过专项调查,今年初又组织调查组就牧区生产、生活以及草原建设、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做了专题调查。草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现实以及由此引发的灾难性的后果令人触目惊心,特别是自1997年以来,内蒙古牧区又连续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旱灾、雪灾、蝗灾和沙尘暴,其中尤以连年干旱造成的影响最大,甚至到了当地政府不得不考虑进行生态移民的程度,牧业生产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牧民收入逐年减少,牧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