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技服务》2017,(20):114-116
六堡茶属于中国六大茶类中的黑茶类,从发酵工艺上可归类于后发酵茶,因其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以"红、浓、陈、醇"的品质特征为世人称道。本文从六堡茶的起源、六堡茶的加工工艺、六堡茶的微生物学研究、六堡茶的理化研究、六堡茶的医学研究、六堡茶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六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不同工艺六堡茶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工艺六堡茶和现代工艺六堡茶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工艺六堡茶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工艺六堡茶和现代工艺六堡茶主要特征成分含量差别显著,传统工艺六堡茶的氨基酸含量、茶多酚总量、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均比现代工艺六堡茶高;而传统工艺六堡茶的咖啡碱、茶褐素含量显著低于现代工艺六堡茶.传统工艺六堡茶和现代工艺六堡茶共检出49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均为共有成分,其中传统工艺六堡茶香气成分以醇类、醛类和酮类为主,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为反-2-反-4-庚二烯醛、β-芳樟醇、β-紫罗酮、苯甲醛、3,5-辛二烯-2-酮、十四酸等;现代工艺六堡茶香气成分以醛类和酮类为主,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为反-2-反-4-庚二烯醛、β-紫罗酮、3,5-辛二烯-2-酮、水杨酸甲酯、二氢猕猴桃内酯等.  相似文献   

3.
六堡茶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梧州六堡茶是具有一定历史渊源的名茶。但迄今为止,关于六堡茶的研究报道甚少,极大地影响了六堡茶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六堡茶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并对六堡茶的发展前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西六堡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堡茶是一种后发酵紧压茶,品质特点是“红、浓、陈、醇”,传统工艺的特点是渥堆发酵、蒸压、陈化。渥堆发酵主要机理是湿热和微生物作用,由此形成了六堡茶特有的的品质风格。六堡茶加工品质的高低与茶树品种的内含生物化学成分及适制性密切相关。本文介绍六堡茶品质及加工工艺特点,阐述了适制六堡茶的主要品种特性,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产业效益,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贮存环境对六堡茶感官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六堡茶分别置于广西桂林和广西梧州2种环境下贮存,研究不同贮存环境对茶叶感官品质以及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梧州贮存六堡茶与桂林贮存六堡茶的感官品质相比较,外形颜色较深,茶汤色更浓,茶汤滋味更浓醇,叶底颜色较深。生化成分分析表明:两者的咖啡碱含量差异不大,桂林贮存六堡茶中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高于梧州贮存六堡茶,而水浸出物和茶褐素含量较低。由此表明,贮存条件可显著影响六堡茶感官和理化品质变化的快慢。  相似文献   

6.
紫苏籽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紫苏籽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探究了紫苏籽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引据相关文献,概述了紫苏叶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进一步研究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缩短六堡茶陈化时间,同时获得理想的品质,进行不同的渥堆发酵程度对梧州六堡茶陈化效果的试验研究,及干湿交替适度加温的仓贮方法对六堡茶陈化效果的试验研究。试验获得"陈化"工艺的改进和技术方案,达到较短时间内即获得"陈香"的品味,并总结出相应的工艺技术参数,为推进梧州六堡茶标准化、高效益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洪元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179-180
从传统六堡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筛选了7种优势菌群,进行人工接种发酵工艺小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人工添加外源微生物菌群进行六堡茶渥堆和陈化处理,其品质与传统工艺接近,但生产时间可缩短1/3。  相似文献   

10.
六堡茶属黑茶类,是广西悠久的传统历史名茶,固长年盛销于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因而成为中国著名的“侨销茶”,它是以广西境内生长的群体茶树鲜叶为原料,经初制工序和精致工序两大过程制作而成的,其中的沤堆和陈化工艺是六堡茶特有品质风格形成的关键。重点介绍六堡茶的加工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1.
茶色素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10年来有关茶色素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如茶色素在抗癌、抗肿瘤、抗氧化、降血脂、抗炎、抗菌等方面的研究,并探讨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茶色素是一种安全优质的天然色素,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目前,茶色素的提取主要通过有机溶剂浸提和体外氧化进行。对茶色素的生物活性和提取技术进行了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13.
六堡茶茶褐素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英姿  逯钊琦  陈艳芳  刘艳妮  黄小燕  郑维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01-17303,17310
[目的]为六堡茶茶褐素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的测定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考察了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六堡茶茶褐素产率的影响,优化了从六堡茶中提取茶褐素的最优工艺,并对所得茶褐素进行了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试验得出,提取次数和提取温度对六堡茶茶褐素产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影响不显著。六堡茶茶褐素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80 min、提取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茶褐素提取率为22.92%。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茶褐素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高达74%,并且在低浓度时消除效果明显高于VC;对亚硝基的清除率达73%,与VC差别不大;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虽较VC差些,但仍可达60%以上。[结论]六堡茶茶褐素含量较高,且茶褐素具有非常好的抗氧化活性,在抗氧化应用方面前景良好,也为六堡茶的深度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冯自立  李旭午  刘金生  李新生  李稳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34-13337,13339
盾叶薯蓣甾体皂苷包含水溶性皂苷和脂溶性皂苷2大类,其中水溶性盾叶薯蓣皂苷是传统中医药临床药理的重要活性基础,但没有进行系统性地研究。该文对近年来水溶性盾叶薯蓣皂苷的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及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甾体皂苷类新药研发及皂素工业生产中对水溶性盾叶薯蓣皂苷回收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大千生种子萌发及繁殖特性、化学成分、提取方法和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建议对大千生提取物中的单体成分的降血糖、胃肾保护、抗肿瘤等药理作用机制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为合理开发大千生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花椒种质资源及其功能成分和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椒是重要的药用植物、调味品和香料作物,以其良好的抗菌、杀虫、消炎等活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介绍了花椒种质资源的分布、分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基本情况,总结了其主要功能成分的鉴别方法及提取工艺,阐述了花椒提取物的毒性、镇痛消炎止痒功效、抑菌杀虫活性以及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等生物学效应,旨在为花椒遗传育种、化学成分的高效分离提取及相关抑菌杀虫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药食两用植物金花葵的种子富含氨基酸、微量元素和不饱和脂肪酸,可开发为新型植物油,富含金丝桃苷等黄酮类化合物有多种保健和治疗功效。就金花葵的生物学性状、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工艺、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以期为金花葵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8.
茶皂素是一种天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材料、日化和农业等领域.近年来,随着研究开发的深入,茶皂素的多种生物活性日益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但受提取纯化技术限制,茶皂素纯度较低,导致茶皂素产业的实际经济价值远低于预期.目前国内外对茶皂素提取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辅助提取、超临界提取、闪式提取、生物提取、亚临界...  相似文献   

19.
奇亚籽是芡欧鼠尾草的种子,原产于北美洲地区,食用历史悠久,因其营养成分丰富、抗氧化功 效强等特点,近年来开始被国内关注和应用。奇亚籽主要生理活性来源于油脂,其油脂含量为 25.50%~29.40%。 奇亚籽油中 α- 亚麻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 80%,且 n–6/n–3 脂肪酸构成比例非常适合人体膳 食需求,是一种潜在的新型功能油脂。奇亚籽油中含有甾醇、生育酚、角鲨烯、类胡萝卜素、多酚等化学成分, 具有调节血脂、抗氧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理活性。现阶段国内外奇亚籽油分离方法有压榨法、浸出 法以及超临界萃取等方法。奇亚籽油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功能,可推广至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行业,发展前 景广阔。目前国内关于奇亚籽油的研究仍较少,大多停留在功能研究层面,鲜有作用机理报道,开发利用也属 于初级阶段。综述了奇亚籽油的化学成分和提取方法,并对其生理活性的研究概况进行归纳总结,展望奇亚籽 油的发展前景,旨在为奇亚籽油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