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福南 《湖北植保》2014,(3):37+33-37
恩施市新塘乡地处高海拔山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和夏秋凉爽的独特气候资源,是发展夏秋反季节白菜生产的理想区域。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展高山夏秋反季节白菜生产以来,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00多hm2。由于连年种植,再加上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外来品种的不断引进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白菜的各种病虫害发生和为害逐年加重,而且发病特点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白菜黑斑病由原来的次要病害逐步上升为当前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2.
据1982年—1985年在鄞县试验和调查,本地油菜病毒病流行主要与下述因素有关: 1、品种感病性:甘兰型品种较抗病,白菜型品种感病。鄞县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期,以种植白菜型品种为主,病毒病发生很严重,重病田甚至翻耕改种,油菜子产量很低;六十年代后期推广抗病高产的甘兰型品种,产量迅强提高;八十年代以后,全县平均亩产都  相似文献   

3.
于2021—2022年在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上川镇甘肃农业大学油菜育种基地设置5个不同类型冬油菜覆盖处理,即‘陇油7号’覆盖(SC)、‘天油2号’覆盖(WC)、‘陇油99’覆盖(LX)、‘陇油88’覆盖(SR)、‘天油2288’覆盖(WR),以冬闲无覆盖为对照(CK),通过研究冬闲田不同类型冬油菜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该区筛选适宜秋冬闲田覆盖的油菜类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五叶期白菜型覆盖量比甘蓝型高,进入越冬期后甘蓝型覆盖量高于白菜型;白菜型品种和甘蓝型品种均具有良好的覆盖效果,甘蓝型品种‘陇油88’和白菜型品种‘陇油99’在不同时期的覆盖效果各有优势,二者均可以作为冬闲覆盖材料。冬前甘蓝型覆盖各项光合指标均高于白菜型,甘蓝型品种较白菜型具有覆盖优势。冬油菜覆盖具有降低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孔隙度的作用,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冬油菜覆盖可以增加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白菜型覆盖的保水效果优于甘蓝型覆盖。与CK相比,覆盖处理0~30 cm土层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分别增加了54.00%、85.00%、20.62%、1...  相似文献   

4.
现在北方人对大白菜的食用量减少。但百菜不如白菜,它仍然是北方人食用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大白菜病毒病是影响其生产的主要病害,引起白菜叶片花叶、皱缩,植株矮化、畸形,不结球或结球松散。严重影响大白菜产量和质量,常造成15%的产量损失,严重时损失达50%~70%。大白菜病毒病主要由芜菁花叶病毒(Tu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其传毒媒介主要是蚜虫。为控制其发生为害,我们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治蚜防病与施病毒钝化剂控病相统一的综合防治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1)选用抗(耐)病品种。一般青帮系列的品种较抗病…  相似文献   

5.
沈阳地区旱作春小麦下茬复种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上茬春小麦进行品种产量比较,下茬复种不同品种鲜食玉米、萝卜、白菜,从中确定能够充分利用沈阳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的高产优质高效种植模式的复种作物品种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春小麦品种辽春9号和沈春498较抗旱,产量突出;鲜食玉米品种富粘1号和垦粘1号较好,熟期适宜,成熟性好;白菜品种秋冠和世秋产量表现好;萝卜品种白秋美浓、春雷和红丰2号产量较高,有种植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抗性白菜品种对根肿菌侵染量的影响,通过水培法观测4个白菜品种接种根肿菌后其在寄主根内的发展动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对同期根内含菌量进行分析,并结合温室盆栽试验获得的各品种发病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早熟长江5号根肿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82.5%和36.2,华良早五号为66.7%和37.5,CR-春美为68.9%和36.0,可归为感病品种,而CR-英雄为52.5%和16.5,可归为抗病品种;水培法接种观测和PCR定量结果显示,根毛侵染率、皮层侵染数以及根内含菌量均表现为CR-英雄最低,显著低于其它3个品种。根毛侵染率、皮层侵染数、根内含菌量、发病率四者间呈显著相关,其R2最大值变幅为0.84~0.98,且根毛侵染率与根内含菌量、发病率与根内含菌量的最大相关系数均出现在第6天,说明根肿菌早期侵染量直接影响白菜根肿病的发生程度。表明根内早期侵染是根肿菌致病的关键环节,通过水培法观测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可以评价品种的抗性,可作为根肿病抗性评价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评判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以及在北方地区越冬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对北方11个省(区、市)两年25个试点43点次试验的12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的越冬率进行了GGE双标图法分析。结果表明,品种效应为55.12%,远远大于环境效应和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为环境效应、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的2.5倍,因此,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生产关键是选择超强抗寒品种。陇油6号、7号和12号品种抗寒性优良、越冬率稳定、广适性好,以‘陇油6号’和‘陇油7号’为最佳。GGE双标图分析还表明,本试验25个试点除祁县和天水两个试点外,其余试点对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抗寒性的鉴别力均较好,可作为北方冬油菜抗寒性鉴定的试点,以泾源、临河和靖边为最佳试点。同时将所有试点划分成不同的生态区,并筛选出了适宜不同生态区的特异适应性品种。‘陇油6号’和‘陇油7号’适于在参试的所有试点栽培;‘07皋兰DQW-1-3’和‘07兰州MXW-1-3’适于在拉萨、酒泉、定州、顺义、延边等地栽培;‘06468’适于在天水栽培。本研究表明,品种效应对冬油菜越冬率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但环境效应和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对冬油菜越冬率的影响也占较大比重,故在北方旱寒...  相似文献   

8.
白菜根肿病是由鞭毛菌亚门根肿菌纲根肿菌属的双鞭毛菌(PlasmodiophorabrassicaeWoronin)为害白菜根部导致其肿大、植株枯萎死亡的病害。为了了解其发生为害消长情况,为指导防治提供依据,本站于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在根肿病发生较重的红塔区郑井11组郑文祥的蔬菜地中种植大白菜进行其发生为害消长观察。现将观察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观察方法白菜品种选用山东大白菜良种服务中心繁育的大白菜19,撒播,从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共播种6批。各批次播种时间分别为2001年的6月25日、8月12日、10月1日、12月29日,2002年的3月16日、5月2日。白菜出苗…  相似文献   

9.
以3个不同抗寒性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在模拟不同越冬条件下,探讨越冬率对强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产量、株型性状、角粒性状、生育期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越冬率在30%~100%范围内,随越冬率的增加,白菜型冬油菜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陇油7号、冬油2号越冬率为85%时产量分别为4 462.2 kg·hm~(-2)和4 057.0 kg·hm~(-2),达到最高值;天油4号越冬率为90%时产量最高,为3 591.8 kg·hm~(-2)。方差分析表明,陇油7号和天油4号越冬率大于75%,冬油2号越冬率大于70%时,越冬率变化对其产量水平无显著影响,而越冬率低于这一阈值时,其产量显著降低。回归分析表明,白菜型冬油菜越冬率与其产量的关系符合线性模型;相关性分析表明,白菜型冬油菜越冬率变化与植株分枝部位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单株分枝数、角果长度和数量、粒数和粒重、单株重量等呈显著负相关(P0.05),种子、角果和侧枝的干鲜质量及蔗糖含量与越冬率变化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1或P0.05)。因此,冬前播种密度保持在65万株·hm~(-2)时,我国北方强冬性区白菜型冬油菜安全越冬临界值范围为70%~75%,不同品种的安全临界越冬率存在差异;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白菜型冬油菜的分枝和结实性能,对返青群体不足导致的产量损失具有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白菜幼苗为材料,研究了芸苔链格孢菌毒素(AB-毒素)对白菜叶片细胞膜透性及叶片内SOD酶、POD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菜叶片用AB-毒素处理后,细胞膜透性增大,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增高。不同白菜品种用毒素处理后膜透性的改变与病菌接种的发病程度呈正相关,即电导率大的白菜品种,叶片发病也重。试验结果还发现,芸苔链格孢菌及其毒素处理白菜后,体内SOD酶和POD酶活性的变化基本趋于一致,即处理后12 h内急剧下降,然后(12~48 h)活性上升。而对照处理基本变化不大。可见,芸苔链格孢菌毒素表现了与其病原菌一致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